第174章 新秘书(二)

这是一整天时间里,陈吉桥最希望听到的一个电话,他想兴奋起来,可实在有点抱歉,声音显得有些哑了,兴奋不起来。他说,是真的。你哪里知道,这事真不是人干的。我上午就想给你打电话,可直到现在,电话不断,我变成了接线员,根本没有机会。

原以为,该打的电话已经打过了,当秘书第一天的电话灾难也宣告结束了。可实际上,他的想法未免太过一厢情愿,随着晚餐时间的到来,电话再一次多起来。这时候打电话来的,通常是那些与他有些关系的,他们的目标也都极其一致,约陈吉桥一起吃晚饭。这些电话中,甚至包括吴林海。

接到吴林海的电话,陈吉桥的感慨就非常之深。当初,吴林海对他是极不友好的,现在一切都变了,吴林海主动打来电话的时候,语气极其恭敬。

陈吉桥因此想,现在通信手段真是太令人惊讶了,才不过几个小时时间,这个消息,不仅传遍了整个贝湖省,很多他从未听过的名字从未见过的人,连他的电话都摸得清清楚楚。

下午还有一个电话,需要提到。那是接近下班的时候,陈吉桥离开之前,给邱成云打了个电话。他知道,自己的电话成了热线,邱成云大概排不上队,如果自己不拨过去,彼此大概很难联系得上。邱成云接到他的电话,告诉他已经定好的房间。并且问他,是否需要接。陈吉桥自己有车,虽然不好。却还可以用。以后跟着陆政东。用车的机会不多了。但目前。他的车还是要派上用场的。陈吉桥又问邱成云,都有哪些人参加。邱成云说,他不想约更多的人,结束通话,他正准备给妻子打电话,桌上的座机电话却响了起来。

此时,陈吉桥正接一个电话,他一面和对方说话。一面看号码显示。他能认出,这是省政府的电话,却无法判断到底是哪一间办公室打来的。他对着手机说,对不起,省长有电话进来,可能找老板有事,我们再联系。

挂断手机,拿起话筒,说了声你好,传来的却是一个浑厚的男中音。

对方说。是小陈,陈吉桥吗?

这个电话有些不同。以前。几乎所有人都叫他小陈,或者叫他陈教授,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教授的头衔,可今天一整天,叫他小陈的,还没有一个。最多的,竟然称呼他二号首长。现在遇到一个叫他小陈的,他还有点不习惯,便说,是的。我是陈吉桥,请问你是哪一位?

对方说,我是兰超华呀。

陈吉桥第一时间并没有想出对方的身份,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他没料到。兰超华可是秘书长,而杨启成作为秘书长之前在党校组织写作班子,而且任职组织部长之后也和党校工作联系很多,所以,省里领导中,最熟悉的,是兰超华。可这种熟悉,很难说交情,彼此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他完全没想到,作为曾经的秘书长,现在的组织部长竟然会主动给他打来电话。

好在陈吉桥的反应非常之快,很快就判断出,秘书长好。兰超华源说,怎么样?哪天有时间,我们一起去打球?

兰超华喜欢打网球,这是贝湖众所周知的,陈吉桥也喜欢。

陈吉桥知道,当上陆政东的秘书之后,打球的时间,大概是绝对不会有了。兰超华能够将电话打到这间办公室,说明他对自己的新职务是非常清楚的,也对他将来的工作情况十分清楚。既然清楚,却又说出一起钓鱼这样的话,就绝对不会是一种假客套。以他常委、秘书长的身份,是完全没有必要和他这样一个小秘书玩客套的。这只能说明一点,兰超华其实是在向他示好,而他不过是个跳板,最终自然也是在向陆政东示好。

贝湖是一个政治生态极其特殊的省份。中国的官场规则,有一条规矩,即党政两个一把手,最多只能在当地产生一个,另一个,一定要从外地调入。省是如此,市也同样如此。那些外来干部,在别的省能够干得很好,但在贝湖省,却往往出现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情况,连续多任省委书记或者省长,都被地头蛇赶走了。陆政东是外来干部,却是站住了脚,这里面肯定有很多事情发生……

至于周书记、陆省长以及兰超华三人之间的关系,陈吉桥并不十分清楚。他所知道的,也就是一些表面的东西,现在兰超华主动给自己打这个电话,是否暗示了兰超华在寻找一种新的力量平衡?当然,也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陆政东作为一名外来势力,尽管有希望上到省委*书记的官衔,他向兰超华投出橄榄枝,实际上是对周书记一派进行了釜底抽薪,轻轻一招,便导致了周书记的瓦解。若真是如此,说明陆政东是个权力运作高手,不动声色,就布下了一着关键的棋。

陈吉桥自然不好说什么,只是对兰超华说,太好了,首长哪天有兴趣,告诉我一声,我一定奉陪。

兰超华说,那好,就这样说定了。

与兰超华通电话的时候,手机一直响个不停。陈吉桥接了整整一天的电话,知道这些电话没有重要的,便不再去接,而是拿起座机的话筒,拨了妻子的电话。对于朱世英来说,这个号码似乎太陌生了,她懒得接,一直到自动挂断。陈吉桥便又按下重拨键,再一次让音乐铃声响起。几乎到了最后时刻,朱世英才接了电话,很慵懒地问,喂——

陈吉桥说,记住,这是我办公室的电话,以后响铃不准超过三声,超过三声而不接,我再也不给你电话了。

朱世英并不生气,而是惊喜地叫道。真是外面说的那样。你真调到省政府去了?

陈吉桥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外面都怎么说?”

“说是你调到省政府去了。干什么我还不知道呢?打你电话你一直不接。”

朱世英毕竟没在党政部门上班,消息的来源还是不灵通,但这已经足够让她欣喜不已,忙说道:

“那我在家做点好吃的,等你回来庆祝一下。”

“不行,我还约了人吃饭。”

当省长秘书的事情陈吉桥还是想晚上回去当面告诉妻子的好。肖斯言说,秘书是中国官场的一大特色,秘书有很多种。总体来说,主要有两种,一是工作秘书,一是生活秘书。县级以下,是不配专职秘书的,县级秘书,主要是工作秘书,或者叫文字秘书,编制在办公室,主要工作。是替领导写文字材料。市级以上,开始有了专职秘书。一个领导一个秘书。市级领导的秘书,工作秘书和生活秘书两项功能一肩挑,既负责安排领导的日程,替领导做好贴身服务,也替领导起草讲稿。省级领导的秘书,分得更细了。省级领导身边也有一个兼生活秘书和工作秘书的角色,这个人便是秘书长或者副秘书长。此外,每位省级领导,还专门配备一名生活秘书,主要工作只有一项,替领导提供后勤服务。

秘书的学问深得很,外面可以买到诸如秘书学一类的书,而这类书,只不过是编写了一些应用文的写法,与领导秘书这一职业八竿子搭不上。怎么当领导秘书,是一门大学问,却从未有人系统研究过,任何一个秘书,只能是自己摸索和相互交流学习。以他当秘书的经验,是四句话,十六个字,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小心为上,谨言慎行。至于领导对秘书的要求,这十六个字,可能要倒过来,最重要的是谨言慎行。领导最怕的,是那种嘴巴大,藏不住话的秘书。

陈吉桥希望杨柯具体解释一下这十六个字。

杨柯说,这十六个字,奥妙无穷。眼观六路,说的是秘书的观察能力。这种观察能力,并不需要你观察国家国际大事,而是领导身边的小事,比如说,领导什么时候要加水了,你心里要有数,领导要签字了,你得立即准备好笔。一般来说,领导的年龄都比较大,视力老花了,所以,领导看文件的时候,你一定要及时送上老花镜。

有些领导,以前是近视,现在加上了老花,你得知道,什么时候给他近视眼镜,什么时候给老花镜。

秘书经常跟领导一起坐车,领导上下车,更是学问无穷。秘书要抢先一步下车最后上车,自然不必说,领导上下车的时候,秘书要用手挡住车顶,避免领导的头撞到车顶上,同样是常识。还有更细致的,比如汽车停在什么地方,领导下车或者上车,第一脚应该踏在什么地方,都有学问。如果是下雨天,领导踏下来,踩了一脚水,肯定觉得秘书不会办事。如果领导下车时,车外有人迎接,领导到迎接者之间的距离,自然是要讲究的。

秘书经常跟领导一起坐车,领导上下车,更是学问无穷。秘书要抢先一步下车最后上车,自然不必说,领导上下车的时候,秘书要用手挡住车顶,避免领导的头撞到车顶上,同样是常识。还有更细致的,比如汽车停在什么地方,领导下车或者上车,第一脚应该踏在什么地方,都有学问。如果是下雨天,领导踏下来,踩了一脚水,肯定觉得秘书不会办事。如果领导下车时,车外有人迎接,领导到迎接者之间的距离,自然是要讲究的。

领导如果需要走好几步,才能和迎接者握上手,那么,这几步领导是走还是不走?

不走,等在那里,让人家主动上前,领导会显得傲慢。如果领导走,需要走好几步,又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领导下车后,仅仅向前一步最多两步,就能和对方握住手,是最好的距离。相反,如果领导还没有下车,对方已经迎了上来,也不好,那会让领导手忙脚乱,不够从容,有失仪态。领导上车也是如此。

如果是酒店门口。车自然停在正门口为佳。这没有太多讲究。可如果车停得太前或者太后。就不行了。一般场所,停车的地方,和领导走过来的地方,可能会有一些梯级,这时候,秘书就要充分考虑,领导在哪个位置上车最方便。

如果是酒店门口,车自然停在正门口为佳。这没有太多讲究。可如果车停得太前或者太后,就不行了。一般场所,停车的地方,和领导走过来的地方,可能会有一些梯级,这时候,秘书就要充分考虑,领导在哪个位置上车最方便。

这些越仔细越好。细节决定成败,而秘书更是如此鬼。秘书能不能当得好,全在细节上面。

听了这一席话。陈吉桥轻轻地哦了一声。行行都是学问,看来真是马虎不得。

杨柯又说。耳听八方,自然就是指各种各类的消息。领导也是人,而且是一个人,是身居高位的人,所谓高处不胜寒,身处高位的领导,往往被人阻隔了,听不到下面的声音。下面的人,都想让领导听到自己想让他听的声音,却阻止他听到自己不想让他听到的声音。

领导大多是被选择性耳聋。不是领导要选择,而是下面的人帮他在选择,领导是被选择。

领导又必须听到各种声音,尤其是他希望听到的声音。这种声音从何而来?通常情况下,领导都会有自己特殊的消息来源,他们甚至会有意安排一些人,专门去听各种各样的声音,以便及时向领导汇报。

而秘书这种通道,是最便捷也最惯用的通道,秘书往往是领导最大的信息源。官场所有人都清楚这一点,他们想领导听到什么声音,更多的时候不是直接传达给领导,而是想方设法打动秘书,通过秘书传给领导。

这种方法还有一大好处,借了第三人之口传递,而且是领导最信任的人传递,增加了可信度,更容易影响领导。因此,秘书绝对不能听到风便是雨,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每听到一件事,要努力去调查取证,利用各种方法落实,还要明白什么事该说什么事不该说。如果领导问起,就得有问必答,该知道的全都知道。领导不问,就得拣最重要的说,说什么说多少,是一门学问。

说多了,领导觉得你这个人很可怕,整天打听这些事,而且喜欢打小报告,得防着你。说少了,领导又会觉得,你工作不称职,该知道的东西不知道,不明白你平常是怎么工作的。

陈吉桥也不禁感叹道当领导的秘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杨柯说,何止于此?当秘书的学问,实在是太大了。几乎每一件小事,都是学问。比如对领导的称呼。是个很大的学问。你叫陆省长?太工作化太生疏的感觉,叫名字加上同志?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高了,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叫老板。

陈吉桥说,我不喜欢老板这个称呼。人家资本家才叫老板,现在把领导都叫老板,不伦不类,让人觉得怪怪的,估计陆省长也不会喜欢

杨柯说,你错了,老板并不完全指那些资本家,所谓老板,是由外语中的boss而来的。boss在英文中有好多种意思,工头、领班、老板、上司,最主要的意思,是头儿、主子、做主的人。前一种意思,接近于资本家,而后一种意思,就是主子。叫主子不好听,叫老板,好听多了。你想想,叫老板,立即将自己和领导之间的身份摆明了。

陈吉桥哦了一声,说,难怪大家都叫老板,其实,这个老板称呼,和古时候的主子奴才,是一个意思。

杨柯说,但是,到了省一级领导,还真不能随便叫老板。

陈吉桥问,那叫什么?

杨柯说,这要根据环境、情景和情感而定。非常私人的场合,又和领导关系很密切,可以叫老板。至于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怎么叫,恐怕得灵活掌握。以我的经验来看,多几种称呼,比较好一点。又不能太多,大概有三种称呼,是比较适合的,一是官职,二是首长,三是老板。

杨柯想一想,还真是如此。他问,那什么时候叫哪种称呼比较好?

杨柯说,这就要看语境了,还要看跟领导熟悉的程度,一开始你不可能就叫得很亲近的那种。如果在一个很公开的场合,你叫他老板,他可能非常反感,觉得太流俗太江湖气,贬低了他的身份。如果是在很私人的场合,你叫他陆省长,显得太公事公办,叫他首长,显得太隔膜,叫老板,就亲切。而有重要人物在场的时候,又是比较私密的场合,把所有领导全部叫首长,肯定好过别的。相反,如果有更高级领导在场,而这个高领导和老板的关系又不是非常亲密,肯定叫官职比较好。

第107章 敲敲警钟第166章 危情第218章 封疆大吏第151章 非常事,非常手段(二)第99章 一起拖下水第114章 看似不经意其实是必然第68章 逆袭成功(二)第192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109章 极致诱*惑第228章 暖脚大丫头第55章 一山难容二虎第122章 叫声大侄子听听第183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七)第48章 虚惊一场第157章 三人行(二)第124章 不想说再见第16章 烫手山芋第39章 知心知意第25章 人间妖娆第65章 第一把火第61章 巧路通幽第106章 亵渎第一百六十六章第15章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第32章 齐人之福第167章 最高规格的毕业典礼第68章 棋局才刚刚开始第92章 首长召见第131章 心驰神醉第17章 大战前夜第72章 回县(二)第12章 上流生活第164章 特殊讲台第8章 办公会议第74章 突发情况(五)第4章 谋人谋事(二)第9章 威胁了又咋的?第82章 变局第227章 后院(二)第18章 市长的声音第57章 曲径通幽第204章 振聋发聩第8章 心思迥异第79章 京城四月风云天第44章 道高一丈第41章 衣锦归京第45章 袒露心扉(二)第80章 天大的喜讯第80章 天大的喜讯第11章 上流社会圈子第150章 过年第50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169章 阴招第16章 拉近距离第27章 大登科后小登科第181章 调查组第十三章第66章 坑瀣一气第140章 市委书记和你同名?第9章 相交相知第35章 观其言,看其行第184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42章 无知者无畏第49章 策略体现水平第25章 掀起你的盖子来(二)第31章 交心第一百零七章第88章 令人心醉第90章 副市长候选人?!第126章 走得太远了(四)第126章 走得太远了(四)第172章 西部办第95章 一方大员第18章 扑朔迷离(二)第49章 底气第95章 一方大员第74章 层层推进第196章 投奔第178章 有所作为第42章 要团结第37章 你敢劫持警察?第70章 突发情况第5章 赴宴第183章 余波第155章 人事从来是敏感事第118章 东窗事发第229章 暴风雪来得很猛烈第26章 难辨第50章 分歧初现第43章 做人不能忘本第74章 突发情况(五)第68章 棋局才刚刚开始第198章 别意(四)第131章 借枪打鸟第197章 别意(三)第18章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话可说第146章 震荡(二)第93章 野望第42章 东窗事欲发第67章 撂挑子?就靠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