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德彝同行

第16章 德彝同行

当天,王家父子没有再回田里忙活,而是在后院杀鸡宰鹅,将家养的牲畜全宰了,准备让妙容明天带回县城。

正如崔澈所想,他们拿不出同等贵重的谢礼,只能尽其所能,聊表心意。

而王母则拉着妙容在屋里叙话,听说此行是崔澈特意绕路,让她访亲,王母更是欢喜,却也不忘了告诫女儿,莫要恃宠而骄,将来嫡妻进了门,若是个悍妇、妒妇,更得小心侍奉。

妙容听得连连点头,夜晚,母女俩人睡在一张榻上,说了一晚上的体己话。

一开始是妙容细述自己在崔府的生活,可说着说着,话题全偏到了崔澈身上,说他为自己剥橘子吃;说他思念父母,躲在被子里偷偷流泪,被她发现后伏在自己怀中痛哭;也不忘了提起崔澈在近春文会上吟诗咏鹅。

直到夜深,瞌睡重了,才停歇下来。

翌日清晨,王父找乡人借了一辆推车,搭载处理干净的牲畜。

王母昨夜说是让王父一人送行,可真到了临别之际,还是跟了过去,只留王进看家。

妙容与兄长道别,怀着不舍又期盼的复杂情绪,与父母去到了县城。

望见停靠在客栈外的马车,妙容长舒一口气,暗道:

‘小郎君果然在等我。’

相聚总是短暂,离别总是太快。

崔澈得知王父、王母推来了一车的肉食作为回礼,出门正要答谢,却望见了妙容一家三口相拥而泣的画面。

他驻足在门口等了一会,直到三人整理好了情绪才走出客栈称谢。

挥手道别父母,妙容才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崔澈为她拭去泪珠,安慰道:

“莫要哭了,将来还会有再见的机会。”

“真的?”

妙容哽咽道。

“我何时骗过你,走吧,都哭花了脸,快回客栈清洗下,我们马上就要启程了。”

崔澈一行人离开中丘县,继续走官道向邺城而去,虽然绕了点路,但并没有耽搁太多的时间。

有张武领着二十名护卫随行,又是驾着有博陵崔氏标识的马车,一路上倒也平安。

四月十四,马车驶入邺城的时候,再也见不到香火繁盛的景象,四千庙宇,八万僧尼,尽数成了前朝旧事。

距离与封家约定的日子还有两天,崔澈回了邺城府邸,着人与封家报信,约定十六日辰时,在紫陌桥碰面。

妙容家赠送的肉食早在途中,崔澈便与随行之人分食,如今正值初夏气候,放不了太久。

崔澈连着与妙容、赵文等伴当在邺城游玩了两日,他清楚此番西行,只怕是再见不到这座汇聚了河北精华的千年古城。

四月十六日,清晨,天才蒙蒙亮,崔府的车队就向城北驶去,不多不少,正好辰时赶到了紫陌桥,而封家六兄弟已经等候在桥前。

崔澈走下马车与六位表叔见礼,又望见他们身后一名外貌儒雅,与封家兄弟颇有几分相似的老者,无需封德彝介绍,崔澈躬身行礼道:

“澈儿拜见舅公。”

这人正是封老夫人的同父弟,封子绣。

封子绣此前被南陈俘虏,北齐灭亡,又逃回了河北,得以父子团聚。

“嗯,无需多礼。”

封子绣打量一眼崔澈,对其风姿仪态都很满意,转头对身侧的封伦叮嘱道:

“德彝,澈儿年纪小,又是你姑丈唯一的血脉,此番游学,你需好生照料。”

原来封子绣逃回河北,听说封伦计划往关中游学,便为他提前赐了表字,方便与人交游。

封德彝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送走了父亲与五位兄长、堂兄,封德彝才与崔澈说起了新的西行路线。

按照他们此前的规划,是要走太行山道,先去并州省亲,再往河东闻喜与裴秀汇合。

只是前段时间突然传来消息,二月底的时候,北齐宗室高绍义起兵欲图恢复,与并州相邻的肆州以北280余城响应,奉命镇守并州的北周宗室宇文神举正调兵攻打,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还是等并州局势安定了,再去访亲。

原计划要拜访的这门亲戚,正是崔澈的小姑,封老夫人的次女。

小姑父李元俭出身陇西李氏,北齐时官拜并州田曹参军,周师入晋阳后,李元俭继续留在并州总管府任职。

封德彝原计划绕道并州,也是打了将崔澈的表兄弟们诓去长安游学的主意。

如今并州是肯定去不得了,便不走太行山道,沿着黄河溯流而上,直往闻喜县去寻裴秀。

二人商量妥当,各自乘上马车,两家车队并在一起,过紫陌桥向西南行去。

途经韩陵,崔澈掀开窗帘,有心凭吊古战场,见一见高欢为了表功,命温子升所著‘韩陵片石’,最终却还是安坐在车内,摇头失笑。

无论高家、宇文家,都只是流水的天子,而士族才是铁打的老爷。

只是这铁打的老爷,也将迎来他的张麻子。

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展,无疑打破了士族对知识的垄断,而萌芽于南北朝的科举制,更注定要取缔士族对官位的垄断。

再过不久,士家门阀不再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唯一选择,寒门子弟将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只是短暂地失神,崔澈便将这些想法抛在脑后,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展,推进教育的普及,士族门阀政治被寒门打破是历史的必然性。

士族无论贤愚皆可出仕,寒门有才之士却报国无门,这样的现象能够存在三百余年已经足够离谱,崔澈无心再去为它延寿,也知道那是螳臂当车的行为。

说到底,上一世,他也只是普通民众中的一员,恨透了阶级壁垒。

马车一路西行,崔澈与封德彝在同行的这段时间里,关系越发熟络,也让他对于这位小表叔的印象不再局限于史书中的形象。

在史书中,封德彝是备受杨素信重的幕僚,为此甚至招他为婿;也是与虞世基狼狈为奸,败坏朝政的佞臣;更是明面上辅佐李世民,暗中支持李建成,两头下注,却能蒙蔽二凤,直到死后十七年才被李世民发觉的老戏骨。

继续向大家求推荐票。

(本章完)

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336章 分兵策应第289章 读史明智第94章 突厥分裂第425章 屯驻邙山第257章 巨鹿魏徵第28章 雄主崩殂第62章 裴秀来京第581章 开平三年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187章 初见药师第101章 青州总管第136章 任于何处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67章 重回晋阳第255章 减免赋税第518章 壮志满怀第412章 迁都与否第566章 来来往往第510章 军民哗变第314章 与敌僵持第408章 豆卢皇后第462章 组建水师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96章 名将殒命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33章 暗中投效第143章 渔阳设伏第453章 长孙夫人第6章 夜不能寐第293章 时机已现第233章 夺取处州第546章 谋定水淹第379章 呼唤家人第445章 试探心意第187章 初见药师第237章 崔澈归朝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480章 避暑王宫(3000)第284章 围魏救赵第200章 杨崔之会第260章 母女私语第273章 民部尚书第432章 洛阳易帜第39章 姑母有命第305章 江东二陈第498章 好心错事第235章 诱敌之计第308章 造访东宫第225章 围困无锡第379章 呼唤家人第262章 母子离别第79章 战事再起第170章 都蓝来访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36章 天元驾崩第176章 花落谁家第269章 后发先至第160章 班师归国第319章 祭拜圣山第10章 少年出游第355章 朝廷忌惮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597章 壮士断腕下一章在凌晨两点前第453章 长孙夫人第147章 册立新汗第347章 变故突发第511章 忠臣义士第292章 破敌之计第341章 有无防备第584章 东宫失窃第609章 假戏真做第585章 中秋揽月第267章 兼祧之论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256章 东阳豪杰第501章 徐郎何来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139章 范阳卢氏第450章 苦衷难言第46章 锒铛入狱第418章 掳人东出第406章 将士哗变第235章 诱敌之计第176章 花落谁家第130章 总管外巡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99章 放浪形骸第606章 镇守巴东第121章 刺史韦艺第135章 卸任归朝第117章 为民解惑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86章 佳人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