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重回书院

第164章 重回书院

有杨丽华这位贤内助帮衬,崔澈向来对家事都不怎么上心。

在古代,夫妻相处便是男主外,女主内。

欲有大作为,又怎能成天挂念着妻儿。

人家同福客栈李秀莲也说了,项羽为啥兵败如山倒,还不是疼媳妇疼的,打起仗来,光顾疼媳妇了,不管手底下的人,谁还给他卖命啊。

菩萨奴长到了四岁,要不是杨丽华提醒,崔澈还真没想着要给儿子正儿八经取个名字。

这时候想起要取个名字了,也随意的很,一来弃疾二字也符合孩子健健康康的期盼,其次稼轩公也是崔澈敬慕的人物,以弃疾为名,只希望菩萨奴不要辱没了这个名字。

眼见儿子拍手叫好,妻子也泛起笑容,一家三口便这般定下了菩萨奴的大名,崔弃疾。

黄昏时,崔澈带了菩萨奴往苏威府上拜会,却不料苏威的小孙子见着菩萨奴,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吓得落荒而逃。

苏威但笑不语,崔澈也不好当面询问原由。

与苏威喝了几杯,叙过旧情后,崔澈回到家中,这才向杨丽华说起心中疑惑,杨丽华也不瞒他,便将菩萨奴干的那些好事一五一十全给抖了出来。

别看菩萨奴年纪小,但也靠着一双铁拳在五岁以下的王公子弟间闯下好大的名头。

今儿把苏尚书的孙子打出了鼻血,明儿就让牛尚书的儿子顶了乌眼青。

倒不是菩萨奴有多能打,关键这小子机灵,专挑与他年纪相仿的小孩子下手。

他打小就跟着崔澈养成了喝牛奶、吃牛肉的习惯,身子骨壮实得很,自出生以来,就没怎么生过病,那些同龄人又哪是菩萨奴的对手。

就连深受杨坚夫妇喜爱的嫡孙杨昭被他打了,也没能讨回公道,更是助长了他的凶名。

崔澈哭笑不得,自己一惯与人为善,怎么就生出这么一个好勇斗狠的小崽子。

燕荣:啊对对对。

不过崔澈也警觉,不能再放任菩萨奴野蛮生长了,得找个人管管他。

自己肯定是没时间的,作为妻子,杨丽华自然是贤良淑德,持家有方,但她太溺爱这个儿子,也是管不住他的。

‘这要是窦家女,那该有多好。’

崔澈心道。

看着亲密无间的两母子,崔澈提议道:

“菩萨奴也到了进学的年纪了,不如将他送往渭水书院。”

菩萨奴当即就不乐意了,他对读书没一点兴趣,嚷嚷着不去书院,要学骑马打仗。

名字可以随便取,但是这等大事,崔澈夫妇可不会由着他胡来。

有一个丈夫常年领军作战,已经让杨丽华担惊受怕,她又怎么舍得让儿子将来从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自己是大隋长公主,莫不成还要儿子拿命去博取前程、富贵不成。

崔澈倒与杨丽华不同,他觉得菩萨奴自小活泼好动,真要想将来驰骋疆场,也不是件坏事。

至少在创业阶段,儿子都是父亲最能信任的帮手。

四岁习武,还是操之过急,正好这段时间让他读些书,积累点文化知识总不会错。

只是夫妻俩为了菩萨奴拜在谁的门下,产生了分歧,杨丽华希望菩萨奴回蓟县,师从大儒刘焯。

崔澈却打算将他送去自己少年时就读的渭水书院。

打发走了儿子,杨丽华掩涕道:

“菩萨奴若是留在关中求学,夫君又要回去幽州,这让妾身何去何从。”

崔澈握紧了妻子的手,他长叹道:

“当年武阳公(李充)白道大捷,却落得忧愤而亡,此番出塞,功劳更盛白道,下官常怀忧郁,唯恐朝中有小人进谗言,离间君臣。

“今日下官推辞名位,正是担心风头太盛,遭庸人嫉恨。

“况且我与晋王自小友善,为东宫所不容,正需要太后为我在圣人面前斡旋。”

杨丽华抽出了手,埋怨道:

“都说了不让你再称呼太后,非不听。”

“丽华,只有你能免除我的后顾之忧。”

崔澈又牵起了杨丽华的手,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

成亲数年,也算得上是老夫老妻了,但杨丽华还是红透了脸颊,她柔声道:

“太子并非心胸狭隘之人,但既然夫君为此忧心,妾身愿意留在关中为夫君出力。”

崔澈闻言,笑道:

“今夜便也要劳烦太后出力了。”

说罢便走到榻上躺了下来,杨丽华脸色更红,但她还是回身将房门关上,款款走向床榻。

翌日,清晨,崔澈起了个大早,洗漱过后,就带着一脸不愿的菩萨奴出城。

菩萨奴领着两块腊肉,耸拉着脸。

直到崔澈答应他,再过几年,等他身子骨健壮了,便亲自教他骑射,菩萨奴这才露出笑颜。

渭水书院还是原来的校址,一别八年,崔澈指着门外的空地,说道:

“起初为父求学时,冒着大雪立于门下,终于以赤诚之心打动了恩师,这便是徐门立雪的由来,你当效仿为父,要牢记尊师重教。”

菩萨奴抬起了小脑袋:

“可是,阿爷,表叔说伱是故意趁着雪天出门,事后还抱怨,说那徐文远迂腐。”

崔澈当场就黑了脸,心中怒道:这裴秀怎么什么话都跟孩子说!

“你怎能直呼师公名讳!”

崔澈横眉怒目,菩萨奴赶紧闭上了嘴。

叩响院门,不久就有门子前来开门,还是当年的门子,他也一眼认出了崔澈,赶紧向这位勋贵见礼,正要去禀报徐文远。

却崔澈拉住,听着堂内的读书声,崔澈笑道:

“怎能打扰了恩师授课,崔某就在门外等候。”

门子连声感慨:

“一别多年,武城公名位虽显,却不改初心。”

就连菩萨奴也诧异不已,心道莫非表叔当真是在骗我?

等了许久,终于放了课,徐文远走出学堂,一眼望见了等候在外的崔澈父子。

“子澄怎么来了!”

徐文远大笑道。

崔澈可是他的得意门生,如今北击突厥,立下赫赫功勋,他这位做老师的也跟着沾光。

“家中儿郎年岁渐长,特地携子前来拜会恩师。”

崔澈躬身道。

(本章完)

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312章 三部酋长第131章 设立义仓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410章 忠臣死节第132章 131大索貌阅第418章 掳人东出第412章 迁都与否第193章 再往长安第601章 扬水运河第354章 重逢刘方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11章 近春雅会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400章 两军僵持第280章 心悦诚服第243章 入宫哭诉第79章 战事再起第540章 九锡之礼第321章 契丹亲卫第457章 彻查案件第138章 回乡省亲第542章 重瞳大将第59章 为友尚义第495章 燕王纳妾第279章 突厥来使第91章 作战计划第494章 含饴弄孙第524章 群众力量第371章 士族来投第502章 进抵蒲州第97章 结发夫妻第22章 求学之心第409章 卖主求荣第516章 李渊嫁女第316章 初生牛犊第559章 自比贞妇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193章 再往长安第422章 大军南渡第225章 围困无锡第233章 夺取处州第256章 东阳豪杰第299章 辽东之败第14章 妙容访亲第112章 总管人选第172章 南下襄阳第275章 荆州总管第528章 兵出陇关第225章 围困无锡第308章 造访东宫第550章 乱军之际第157章 夜袭王庭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183章 觊觎辽西(第四更)第137章 出镇幽州第136章 任于何处第387章 议论纷纷第540章 九锡之礼第421章 先锋袭城第157章 夜袭王庭第543章 凤县生变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126章 文士来投第341章 有无防备老书完结了新章节被屏蔽了第543章 凤县生变第542章 重瞳大将第386章 四州举义第467章 谋身之法第450章 苦衷难言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479章 义成公主(3000)第338章 阴差阳错第305章 江东二陈第326章 回朝述职第34章 剖明心迹第354章 重逢刘方第543章 凤县生变第164章 重回书院第190章 越府寻人第204章 旧人之心第392章 休整与否第118章 选拔盐兵第510章 军民哗变第542章 重瞳大将第223章 聚兵无锡第487章 彦卿为使(3000)第363章 李密东奔第72章 夸大成果第538章 恢复漕运第594章 半道伏击第94章 突厥分裂第199章 武官升迁第473章 三部骑兵第333章 离间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