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表亲来投

第208章 表亲来投

杨坚在晋阳住了数日,震慑地方之余,也在暗中观察杨广。

而杨广也不负影帝的称号,让杨坚在无形中,倾向于易储。

但正如先前与皇后独孤伽罗所言,储君之位不能妄动,太子有高颎、贺若弼、史万岁等一干文臣武将的支持,冒然废立,恐生波折。

正好也给杨勇一点时间,若他依旧不能使自己满意,再慢慢剪除其羽翼。

三月初,杨坚起驾,在众人的簇拥下,返回关中。

杨广送走了杨坚,不自觉地长舒一口气。

老父亲在晋阳的时候,着实给了他不少心理压力,唯恐让杨坚瞧出破绽。

还好,从离别之际父母的表现看来,自己应该是侥幸过关了。

四月初四,一如此前的计划,杨坚的车驾按时返回大兴。

崔澈得知姑母崔昭容一行人早已经住进了燕国府,赶忙带着妻子回家。

崔昭容等人也得知了崔澈今日回城,早早就在正厅等候。

崔澈一眼就望见了在厅门外张望的崔昭容。

心生感慨:姑母比以前苍老了许多。

却又忍俊不禁,崔昭容当年熬夜为人缝补衣服,早就弄坏了眼睛,只要隔远了,就望不清楚,跟窦威一样,都是近视眼。

就她那视力,居然还在门外张望,哪怕自己过了院门,难不成还能认得出来。

果然,哪怕是崔澈当面,崔昭容还是在努力地眯着眼睛,可还是看不清来人的模样。

直到崔澈走近了,她才恼道:

“进了院子,也不知道喊一声,非得作弄我!”

许久没听姑母念叨,崔澈倍感亲切。

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孤苦无依,崔昭容便充当了他生命中母亲的角色。

“嘿,侄儿哪敢作弄姑母,都这年纪了,若是还被姑母用棍棒教训,传出去,侄儿也没脸再去见同僚。”

崔澈没皮没脸地笑道,他在崔昭容的面前,从来都不会怀揣着什么小心谨慎,总是想什么说什么。

“你也知道自己是当父亲的人了!”

崔昭容白他一眼,一旁的杨丽华趁机见礼,崔昭容赶忙将她扶起,将二人迎入正厅。

厅内的人听得门外动静,除了封老夫人,早都已经起身。

此番一同来大兴的,不只是崔昭容与祖母封氏,更有小姑母崔穆容,以及李义璋、李义琛、李义瑛三位表兄弟。

崔澈、杨丽华向年迈的祖母行过礼后,崔澈这才看向崔穆容。

与崔穆容在邺城一别,也有十年。

当初小姑父李元俭与表兄李义珙在十四年前病逝于晋阳,崔穆容将灵柩运回邺城安葬,拖家带口地迁回邺城。

崔澈被韦孝宽押往长安的时候,崔穆容还带了几位表兄弟为他送别,这一别,就是十年。

大表兄李义璹并未来到大兴,他已经二十九岁,已经步入仕途,只是起点比较低。

毕竟其父李元俭在过世前,也只是并州总管府田曹参军。

崔穆容并没有向崔澈遮掩来意,她此番带了李义璋、李义琛、李义瑛三人前来投奔,就是希望崔澈为他们谋个出路。

作为陇西李氏姑臧大房的重要一支血脉,自己这三个表兄弟,共有四位姑姑。

分别下嫁太原王氏王修、清河崔氏崔拯、范阳卢氏卢思道、荥阳郑氏郑蕴。

再加一个出自博陵崔氏的生母崔穆容。

也只有同姓同宗的赵郡李氏因为同姓不婚的缘故,未有联姻,五姓七族之中,其余四姓五族皆有李元俭家的姻亲。

当然了,若不是出身显贵,以李元俭当时的官职,又怎么娶得到崔季舒的女儿。

崔澈稍作考虑,便也答应下来。

其实他与崔穆容一家感情并不深,应下这件事,也是冲着他们家的人脉去的。

虽然北齐齐州别驾,也就是长史王修,早已作古。

北齐太子仆崔拯也早就不在人世。

而北齐阳夏郡太守郑蕴寿命也不长久。

唯一历仕齐、周、隋三朝的隋朝散骑侍郎卢思道,也在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病逝于大兴。

但他们留下的遗泽还在,尚有亲旧留存,子孙也多有出仕。

捎带一提,那位李家兄弟的三姑父,卢思道,曾在隋朝初年,财政窘迫的时候,向杨坚提出一个建议:

官员有罪,允许他们出钱,免于杖责,对此,和珅直呼内行。

当时快被财政逼疯了的杨坚大为欣喜,对卢思道的建议全盘采纳,甚至在卢思道死后,还派去使者前往家中吊唁。

只是这些年,尤其是崔澈进献晒盐法后,财政丰裕,官员以钱赎罪,免于杖责的制度遂被废除。

灭陈以后,甚至变本加厉,时常有大臣被杨坚杖毙。

既然应下了要为李义璋、李义琛、李义瑛三人谋职,崔澈却也不能胡乱举荐,他得先考校过三人的才学,才好为他们奔走,谋到一个合适的职位。

战国时,秦国国相范雎就吃了大亏,举荐的将领带了两万人投降赵国,险些连累父、母、妻三族。

在隋朝举荐人才,不至于秦国一般凶险,但崔澈爱惜名声,可不想背上识人不明的名声。

不过到底是陇西李氏的血脉,又有博陵崔氏的妇人养育教导,李义璋、李义琛、李义瑛兄弟三人才学颇佳,至于性情,则需要慢慢考察。

反正求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崔穆容一家并未搬进燕国府,他们颇有资产,已经在大兴城里购置了住宅。

就北魏以来的官场风气,累世为官的士族之家,哪个又不是颇有家资。

哪怕就像崔澈清廉如水,也架不住父祖们顾家,为他攒下大量祖产。

送走了崔穆容一家,崔澈才有暇关心起了祖母的健康。

崔昭容曾跟随父亲崔季舒学过医术,得其真传,有她照料,为封老夫人调养,祖母的身体还算硬朗。

可毕竟岁数大了,难免有些耳聋,讲话需得凑近了,大声喊才能听得清楚,反应也很迟钝。

但精神头却很好,尤其是见到了四年不见的孙儿,紧紧拉着崔澈的手,不肯放开。

第四章带到,先休息了。

感谢书友言深言浅言不由衷、无痕在行之远的打赏。

谢谢大家的推荐票与月票。

(本章完)

第33章 暗中投效第200章 杨崔之会第126章 文士来投第583章 宫中饯行今天没有,大家不要等。第146章 回归蓟县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337章 平壤妇人(水)第282章 李景称病第477章 再生一计(4000)好消息与坏消息第429章 弑主之人第140章 选送贡士第61章 恢复旧姓第596章 封锁江面第258章 崔澈助学第37章 共诛国贼第168章 谁可为帅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160章 班师归国第35章 避难关东第223章 聚兵无锡第442章 晋阳宫殿第85章 相士纳贿第463章 重定租调第90章 反击突厥第298章 震慑北疆第479章 义成公主(3000)第130章 总管外巡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391章 重返并州第593章 襄阳危急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364章 两封文书第545章 恢复爵位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445章 试探心意第209章 市店之争第589章 掎角之势第242章 冬至朝见第344章 驱使俘虏第462章 组建水师第1章 边疆牧童第177章 贵妃入彀第622章 班师回朝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603章 疑兵之计第434章 东线战起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578章 仓促回京第228章 进兵吴县第27章 胭脂铺子第120章 将士归心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93章 三线告捷第90章 反击突厥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216章 夜探敌营第120章 将士归心第487章 彦卿为使(3000)第556章 洛阳宫室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484章 军队整编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235章 诱敌之计第507章 受惊失眠第119章 接风洗尘第102章 精骑迎主第41章 吃瓜群众第20章 抵达长安第97章 结发夫妻第546章 谋定水淹第399章 孰轻孰重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78章 同姓联结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471章 援弱抗强第596章 封锁江面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601章 扬水运河第70章 击鼓鸣冤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353章 契丹军队老书完结了第131章 设立义仓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562章 各方来客第120章 将士归心第387章 议论纷纷第92章 可汗夜遁第387章 议论纷纷第257章 巨鹿魏徵第388章 弃军而走第88章 私兵国有第585章 中秋揽月第499章 大战将启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470章 世子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