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渡江安排

第220章 渡江安排

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崔澈,无需杨广刻意提醒,大家都知道,这次平叛,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军主帅。

崔澈没有急于为各部下达军令,他告诫道:

“这是一场恶战,你们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帐下诸将除了崔澈的亲信如张武、麦铁杖、李靖等人外,皆是不以为然的态度。

两年前的伐陈之役,江南军队的战斗力,众人也都领教过,不堪一击。

如今的叛军,别看他们人数众多,但其中夹杂了大量农夫,更是孱弱。

恶战?开什么玩笑!

但崔澈并不是在开玩笑,他神色凝重道:

“渡江之后,不纳俘虏,除非阵前投降,否则一律处死!”

众人无不变色,就连杨广也都诧异不已。

李靖急忙劝谏道:

“燕公,若是不纳俘虏,必然激起叛军拼死抵抗,我军纵使能胜,也必然伤亡惨重,况且杀俘不祥,还请燕公三思!”

诸将纷纷附和。

李靖作为军法官,也是有资格列席议事的。

崔澈知道李靖是为自己着想,他也清楚这样做的弊端,但却不能与众人道出原因。

那位爱民如子的圣人将他唤进宫城,私底下吩咐这件事,不就是想把自己撇干净么。

面对诸将劝阻,崔澈不为所动,他冷着脸道:

“我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

李靖瞧崔澈刚愎自用的模样,与平素判若两人,突然想起出发之日,他曾被杨坚召见,只怕问题就出在了那里。

想到这一点的不只是李靖一人,事出反常必有妖,杨广也在同一时间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这世上除了杨坚,就没有人能够迫使崔澈不惜自己背上罪孽,也要代为遮掩。

崔弘度、史万岁等人见杨广默不作声,也只得拱手应命。

只是不曾料想,崔澈又道:

“敌有必死之心,我军也当严明纪律,渡江之后,有进无退,两阵之间,不尊号令,冒然后退者,自主将以下,皆死!”

此话一出,帐内议论声嗡嗡大作,崔澈站起身,厉声道:

“若要以身犯法,尽管一试,看看我崔澈能否杀人!”

说罢,崔澈拔出腰间佩剑,将长案斩去一角。

极具侵略性的目光扫过帐下诸将,众人无不畏服,就连崔弘度、史万岁这样的刺头也都闭上了嘴巴。

崔澈这才收回了佩剑,给了巴掌,也得送上甜枣,崔澈平复了气息,平静道:

“诸位可告知部众,进有厚赏,退则身死,叛军妻女在内,一应缴获皆在战后,为三军赏赐!”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是蠢笨,也清楚了崔澈只是奉命行事。

崔澈过往劫掠塞外的时候,也经常自行分配妇孺,但那都是突厥人。

而这一次平叛,叛军妻女却都是隋人,没有杨坚的授意,崔澈哪敢自作主张,将她们分赐三军将士。

让众将提前做好了恶战的心理准备,明确了不留战俘的政策,崔澈这才唤道:

“来护儿!”

“末将在!”

明面上是贺若弼的爱将,实际早已在暗中投奔了杨广的来护儿应声道。

崔澈吩咐道:

“明日寅时(凌晨三点),我交给你七艘五牙战船,你领五千人于杨子津(今江苏扬州南)夜渡,过江之后不得冒然行事,需原地列阵,接应后续大军渡江。”

来护儿闻言一怔,他记得扬州没有能够容纳八百将士的五牙战船,但崔澈这样吩咐,他要做的就只是等到了寅时在扬子津搭乘战船,至于战船从哪里来,应该是崔澈操心的事情。

盛名之下无虚士,想来崔澈能位列五大名将之一,必然是有真才实学的。

“末将遵令!”

来护儿领命道。

崔澈又唤道:

“史万岁!”

史万岁时年四十三岁,与崔澈并为当世名将。

虽说不情愿听命于这个晚辈后生,但也不敢真的让崔澈拿自己试剑,只得应声道:

“末将在!”

“着伱领一万将士,分两批搭乘五牙战船,在来护儿渡江之后,南下支援,你二人务必通力合作,在南岸站稳脚跟!”

“末将领命!”

崔澈并不在意史万岁是否对自己服气,也没想过与他密切关系,只要他如实执行自己的军令,二人便能和睦相处,但他若是敢阳奉阴违,自己也不介意下狠手。

所谓五大名将,人数着实太多了点,搞得这个头衔不是很有含金量。

见史万岁没有反驳自己的将令,崔澈微微颔首,又喊道:

“崔弘度!”

崔弘度听到崔澈呼唤自己,心中一喜:我们之间虽然发生了冲突,但崔澈还是向着我的,也不知道他会给我委派什么样的重要任务。

这般想着,崔弘度出列应声道:

“末将在!”

可崔澈却吩咐道:

“着你领江陵府兵两万,沿长江而下三十里,架构浮桥,鼓噪声势,务必吸引叛军注意!”

崔弘度大感失望,原来是让自己充当诱敌的任务。

崔澈见他许久没有反应,脸色一沉,手甚至搭上了剑柄。

崔弘度再也没有了失望的情绪,赶忙应道:

“末将领命。”

崔澈这才颔首,从剑柄上将手挪开。

崔弘度见状也长松了口气,若是方才自己答应得再慢一点,只怕崔澈真的是要当场拔剑了。

崔澈又安排了其余各部渡江的顺序,这才解散了众人。

杨广并未急着离开,他问出了来护儿此前的疑惑:扬州并没有五牙战船。

崔澈也没有瞒他,早在各军陆续集结之前,他就已经征调了七艘五牙战船,以作渡江之用,确保位于上游的七艘五牙战船,明日寅时的时候,能够顺流直下,抵达扬子津。

来了扬州近半个月,崔澈也并非无所事事。

当然,他也想要多调集几艘,最好能够十万大军齐渡,但也真就只能挤出这么七艘,毕竟上游也得防备叛军渡江北上。

与此同时,崔弘度离开帅帐后,当即领了麾下江陵府兵沿江直下,三十里外果真有一处适宜架设浮桥的地点,自然是崔澈在扬州期间,出城考察过江北水文。

明天四章加老书一章番外。

(本章完)

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56章 太后杨氏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614章 袭占二郡第57章 杨广相求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412章 迁都与否第262章 母子离别第93章 三线告捷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454章 开诚布公第282章 李景称病第484章 军队整编第95章 天子赐婚第99章 放浪形骸第480章 避暑王宫(3000)第80章 前线觅功第560章 燕王三辞第75章 雕版印刷第325章 欲求连任大家不要等第472章 出兵准备第613章 宴无好宴第462章 组建水师第565章 地方分权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570章 崔澈教孙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149章 歃血为盟第321章 契丹亲卫第197章 药师同乘第27章 胭脂铺子第97章 结发夫妻第138章 回乡省亲第457章 彻查案件第278章 入宫辞行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538章 恢复漕运第359章 相约同行第330章 骑卒张桢第300章 四贵不存第11章 近春雅会第376章 三路出击第132章 131大索貌阅第119章 接风洗尘第27章 胭脂铺子第381章 两军列阵第94章 突厥分裂第429章 弑主之人第43章 尉迟身死第593章 襄阳危急第487章 彦卿为使(3000)第329章 托付家事第211章 江南叛乱第511章 忠臣义士第217章 矛盾爆发第228章 进兵吴县第139章 范阳卢氏第616章 兵临成都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299章 辽东之败第541章 兵出散关第187章 初见药师第506章 兵临城下第70章 击鼓鸣冤第359章 相约同行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587章 下诏南征第335章 夺取小城第171章 早做准备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499章 大战将启第372章 举兵南下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607章 天时地利第180章 房家骄子第5章 封家六子第212章 行军长史第393章 暗结将领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304章 重组骑兵第170章 都蓝来访第348章 夺取辽东第95章 天子赐婚第567章 二郎从军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113章 人中的卢第445章 试探心意第514章 接见二郎第427章 搜寻踪迹第210章 请教工艺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333章 离间君臣第263章 建造行宫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64章 再别长安第60章 孝子贤孙第520章 恩师留书第481章 歃血为盟(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