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北齐旧人

第23章 北齐旧人

徐文远并不知道,他收下崔澈为徒,也让他达成了一门三反贼的成就。

杨玄感、崔澈、李密三人先后就读的渭水书院,也被后人戏称为反贼孵化基地,仿佛徐文远教授的不是儒家经典,而是造反心得。

受了好大冤枉的徐文远此时还被蒙在鼓里,但也不知道是谁,将当日之事四处宣扬,谓之为徐门立雪,被传为佳话,不只是崔澈得以在长安初步扬名,也让徐文远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首先排除崔澈,肯定不是他干的。

澈哥儿心眼干净得就像雪花似的,他的赤子之心,不掺半点杂质,绝不会一边自编自演,一边指使张武等人在长安城里闲逛,在茶摊、酒楼等地,与人不经意的提起博陵崔家子,徐门立雪的故事。

在书院的日子并不枯燥、乏味,徐文远讲学,最厌烦照本宣科,而是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博而且辨,这生动活泼的课堂,听者无不忘倦。

对于崔澈来说,光是能随徐文远这位名师学习,就值得他冒雪演出一场好戏。

沉心学习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崔澈十月十七拜入徐文远门下,随他精研《左传》,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十月二十八,先生放了众人三天假期,回城省亲。

徐文远才出门,杨玄感便拉拽着窦威凑到了崔澈身前。

“阿澈,我听说了一个好去处,今日便带你去玩耍。”

有人的地方,就有小团体,渭水书院并不只有杨玄感等士族子弟,也有不少贫寒学子,只是大家都是来求学的,故而也没有发生过矛盾、冲突。

当然,士族出身,也分三六九等,崔澈以博陵崔氏的出身,又有徐门立雪得以扬名,很快便被杨玄感、窦威接纳。

杨玄感出身于弘农杨氏,杨氏在北魏末年险些被尔朱氏灭族,故而郡望大不如前,挤不进五姓七族之列,但其父杨素得天子看重,在灭齐之战中立下功勋,得授上开府,改封安成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如今正随王轨等人与南陈争夺淮北之地。

至于窦威,如今要称他为纥豆陵威,是东汉大鸿胪窦章之后,其父窦炽拜上柱国,为邓国公。

窦炽育有七子,如今十三岁的窦威便是其中最幼之人,当然,相比较十一岁的杨玄感、十二岁的裴秀、以及六岁的崔澈,窦威算是小团体中年纪最大之人。

崔澈与窦威、杨玄感二人称得上是双向奔赴。

士族子弟求学,自然不是只为了读书,崔澈虽说孤苦伶仃,但出身显赫,窦威、杨玄感又见他小小年纪,立雪求学,有异于常人之处,便也有意与崔澈相交。

而崔澈本就是奔着杨玄感、窦威来的,三人因同窗之情,很快便结下友谊,顺带着裴秀也融入了这个小圈子。

原本崔澈是打算早些回去看看妙容、赵文他们,但听杨玄感说有个好去处,又看裴秀意动的模样,寻思杨玄感、窦威作为本地人,找的地方应该不会让自己失望,便也答应下来。

四人结伴走出书院,杨玄感与窦威都不许奴仆随行,崔澈见状,与裴秀也打发走了前来迎接的张武等人,让他们先行回府。

张武知道自家小郎君年纪虽小,却有宿慧,再说是回长安找地方玩耍,不是荒郊野外,又有裴秀等人作陪,便也放心离去。

四人回到长安城,一路走街串巷,崔澈裴秀跟在二人身后,兜兜转转,居然来到一条烟花巷子。

“这”

崔澈止步不前,看着杨玄感、窦威二人,满脸疑惑,我才七岁呀,你们就带我来这地方,是不是早了几年。

“别愣着了,快进来。”

窦威当先走进其中一间,站在门内催促道。

崔澈忍不住心中好奇,他确实没来过这种地方,虽说有心无力,但长长见识也好,又瞟了一眼裴秀,询问他的想法。

澈哥儿有心无力,缺斤少两的阿秀也比他好不了多少,只是禁不住心中好奇,低声道:

“要不进去看看。”

随即两人跟上窦威、杨玄感的步伐,走进了这间在烟花巷里很普通的妓坊。

这间妓坊的装潢确实普通,但窦威却凑在崔澈面前神秘兮兮道:

“阿澈莫要小看了这间院子,其中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是近些年新出的词汇,出自当世由南入北的著名诗人庾信所著《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

崔澈闻言直呼好家伙,一个小小的妓坊,居然还配上了卧虎藏龙一词,这究竟是什么来头。

忽然脑海中灵光一现,联想到高纬、高恒父子身死,他终于想到了窦威、杨玄感为何要带自己来瞧这趟热闹。

宇文邕屠杀北齐宗室以后,除了将冯小怜赐给代王宇文达以外,准许其余高氏妇人自谋生路。

一众高家妇人或改嫁,或为尼,但其中也有不走寻常路的。

比如后主高纬之母,北齐太皇太后胡氏,便拉着儿媳,也就是北齐太上皇后穆邪利做起了皮肉买卖。

崔澈是恨高纬没错,但不代表他会迁怒在两个妇人身上。

况且北齐虽亡,但关东之人曾奉二人为国母,如今胡太后与穆皇后却做起了娼妓,无异于使关东之人蒙羞。

崔澈心中合计,他相信这绝非宇文邕的本意。

当初入邺,宇文邕便急着追赠斛律光、崔季舒等人,安抚河北民心,他脑子抽了才会在几乎杀绝北齐皇室以后,还要迫使胡太后、穆皇后为妓,羞辱关东之人,这可不是一个有志于一统天下的明主该有的做法。

究其缘由,还是太后胡氏生性淫荡,北齐未亡之前,便秽乱宫闱,当皇后的时候就与宠臣和士开私通,当太后以后,这段关系更是公开化。

和士开被杀后,胡太后更是不耐寂寞,数次出入佛寺,与僧人昙献通奸。

这等妇人,平素又养尊处优,亡国后更不可能自力更生,做起皮肉生意倒也能够理解。

至于穆皇后,崔澈相信她是想过上安生日子的,据载,穆皇后曾改嫁商人为妾,但不为嫡妻所容,只能又随婆婆重操旧业。

崔澈还在分析利弊,若是其他北齐遗民出手,或许会被认为心向旧朝,但众所周知,崔澈与高纬之间有血海深仇,又得周主施恩,当不至于误解。

而出手搭救,让穆皇后过上安生日子,对于自己在关东,尤其是北齐旧臣心中自有增益。

崔澈还未定下决心,随着舞乐响起,今日两位正主也终于登场。

求推荐票。

(本章完)

第570章 崔澈教孙第41章 吃瓜群众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551章 撤围而去第157章 夜袭王庭第337章 平壤妇人(水)第323章 仁寿元年第129章 初为人父第263章 建造行宫第271章 视察宫殿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563章 大燕开国第516章 李渊嫁女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16章 德彝同行第378章 攻占魏州第221章 夜渡长江第527章 重逢李渊第494章 含饴弄孙第391章 重返并州第256章 东阳豪杰第342章 拖延时间第90章 反击突厥第86章 佳人邀见第429章 弑主之人今晚没有,大家不要等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168章 谁可为帅第530章 难舍慈母第348章 夺取辽东第589章 掎角之势第245章 夺情与否第266章 东巡泰山第265章 别院夜话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276章 行军总管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57章 杨广相求第294章 内外之争第5章 封家六子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416章 关陇危机第589章 掎角之势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324章 书信往来第388章 弃军而走第348章 夺取辽东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324章 书信往来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377章 忠义难全第267章 兼祧之论第532章 重遇旧人第65章 屠戮宇文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359章 相约同行第549章 混为一‘潭’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228章 进兵吴县第426章 老将夜登第295章 家事国事第205章 储位之议第242章 冬至朝见第137章 出镇幽州第583章 宫中饯行第131章 设立义仓第350章 全据辽东第531章 夜间生变第173章 大战开启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200章 杨崔之会第442章 晋阳宫殿第360章 来使催促第19章 感伤离别(4000)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239章 再遇兰陵第382章 邺城之战第11章 近春雅会第276章 行军总管第407章 夜间营啸第212章 行军长史第391章 重返并州第395章 侦查敌情第446章 东隋马政第56章 太后杨氏第35章 避难关东第343章 丧师自刎第278章 入宫辞行第560章 燕王三辞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372章 举兵南下第527章 重逢李渊第130章 总管外巡第548章 小试牛刀第427章 搜寻踪迹第535章 重回关中第183章 觊觎辽西(第四更)第302章 五年平辽新章节被屏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