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仙娥河畔

第288章 仙娥河畔

大风呼啸,人喊马嘶,隋军越过长城,兵出燕山。

自离开漠南草原,进入茫茫大漠以后,崔澈便减缓了行军速度,而麦铁杖也主动请缨,干起了老本行。

虽然崔澈对于麦铁杖抱有更高的期望,但也不会让他丢了特长。

无论是麦铁杖能够日行五百里的脚力,还是曾经被俘后,连杀二十名叛军的彪悍战斗力,隋军八万步骑,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探路。

大漠东起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脉,广袤无垠。

此地虽是荒漠,游牧条件恶劣,但由于存在丰富的地下水,也有些许草场零星分步,倒也足够使奚人牧民们驱赶着牲畜追随隋军通过。

沿途更是不乏补水之地。

作为向导,替崔澈引路的正是此前抛妻弃子,往幽州投奔他的都速六。

都速六是都蓝可汗之弟,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兄弟之间感情能有多深。

当初被都蓝可汗擒杀的钦羽设同样是沙钵略可汗摄图的子嗣。

能够促使都速六抛却妻儿、部落,毅然南奔,自然是有更大的利益在诱惑他。

大家都是沙钵略可汗的血脉,这汗位,哥哥坐得,弟弟难道就摸不得!

在都蓝可汗背弃隋朝以后,都速六便从中看到了契机。

当年崔澈可以拥立其兄为汗,如今也能将自己扶上汗位。

“燕公,再向北,便是独洛水,第二可汗(佗钵可汗之子庵逻)在让位于父汗(阿史那摄图)之后,便是居住在了独洛水,此前雍虞闾(都蓝可汗)北遁,就是先去的独洛水落脚。”

终于走出了茫茫大漠,都速六指着北方为崔澈介绍道。

崔澈微微颔首。

他知道,独洛水是漠北地区的核心地带,后世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就在独洛水的源头区域,据此并不远。

“可如今雍虞闾究竟逃去了何处?”

崔澈问道。

这也是出塞作战的另一个难点,必须先找到敌人究竟在哪。

都速六哑然,他只能猜测道:

“既然玷厥(达头)来援,雍虞闾或许是沿着独洛水西进,往都斤山去了。”

都斤山便是后世的杭爱山,又称燕然山,两代漠北霸主,柔然、突厥的王庭皆设于此。

沙钵略可汗摄图南迁,依附隋朝以后,便由阿波可汗占据,当初崔澈与莫何可汗、阿会鲁苏三人联兵出塞,便是在都斤山下踏破突厥王庭。

这看上去是一个合理的去处,但崔澈心中存有犹疑。

崔澈自认为如果他是都蓝可汗,怎么也不会选择在都斤山交战。

原因倒也简单,都蓝可汗退走这么远,不就是为了能够占据主场优势,他没道理挑一个崔澈曾经去过,熟悉环境的地方。

崔澈暗自摇头:

‘罢了,先往独洛水暂歇,再向各处派遣哨骑,搜寻突厥的踪迹。’

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八月十九,在出塞以后,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隋军终于抵达独洛水。

此时,第一次跟随崔澈出塞的幽州步卒们,早已经没了起初的喜悦。

但好在抵达独洛水后,崔澈下令就地休整,众人也有了喘息之机。

只是崔澈也没忘了安排警戒,如今正是将士们最松懈的时候,他自己就是搞袭营的行家,要是临了栽在这件事上,属实是说不过去。

安下营寨后,崔澈向四周派遣哨骑,搜索都蓝可汗的下落。

与此同时,位于贝加尔湖以南,仙娥河以北的草原上,都蓝可汗与达头可汗的联军早已驻扎于此,等着崔澈寻来。

然而汗帐之中,达头可汗却有几分疑虑,他问都蓝可汗道:

“崔澈是否真的会越过仙娥河?”

仙娥河,便是后世的色楞格河,发源于都斤山脉北麓,由西南向东北注入贝加尔湖中段。

崔澈如今所在的独洛水,便是仙娥河的上游源头之一。

面对达头可汗的疑问,都蓝可汗笃定道:

“他一定会来!崔澈最重名声,他此次受命北伐,劳师远征,至今一无所获,又怎会班师回朝!”

相对于从未与崔澈打过交道的达头可汗,都蓝可汗甚至可以自诩为崔澈通。

他畏惧崔澈,正是因为都蓝可汗足够了解崔澈。

也就是这份了解,让他断定崔澈不可能退兵。

而正驻扎在独洛水南岸的崔澈也终于得知了都蓝可汗的去向。

都蓝可汗麾下,有人口数十万,牲畜更是不计其数,这么大规模的迁徙,又怎么可能不留下半点痕迹。

在独洛水休整了三日,崔澈果断下令,全军渡过独洛河。

独洛水上游曾东西走向,经过一处拐角,转为南北走向,汇入沈水,也就是后世的鄂尔浑河。

沈水发源于都斤山南麓,呈西南至东北的走向,与发源于都斤山北麓的仙娥河交汇,共同汇入贝加尔湖。

崔澈一路向北,沿着东突厥迁徙留下的踪迹,一路接连渡过沈水、仙娥河,也终于抵达了都蓝可汗为他准备的战场。

隋军在渡过仙娥河后,就地扎营,双方的斥候早已经有过接触,这表明如今他距离都蓝可汗与达头可汗的军队并不远。

崔澈可不会给对方以逸待劳的机会,他一方面多布暗哨,加强戒备,不给对方袭营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将士们能够养足精神,再与突厥交战。

隋军大营以北二十余里,正是突厥得知隋军渡河,而南下设立的营帐。

都蓝可汗早已经分了部分兵力,由其子逾勤察统御,护卫着妇孺迁往都斤山脉以西。

只所以这样安排,也是通过逾勤察的转述,知道崔澈不会对他赶尽杀绝,送走了妇孺,此战若是败了,还可以东山再起。

况且如今有了达头可汗的支援,合计有十三万大军,也足以应付此战。

汗帐之中,又是达头可汗提议道:

“如今隋军远来,立足未稳,我们正好可以袭其营垒,作为试探,若成,则大事定矣,若败,也无关痛痒。”

都蓝可汗却心存疑虑,他知道崔澈最惯用的便是袭营,不可能会不设防备。

(本章完)

第570章 崔澈教孙第555章 益州长史第239章 再遇兰陵第562章 各方来客第481章 歃血为盟(4000)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505章 渡河西进第149章 歃血为盟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296章 弃疾从军第191章 徐门三杰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427章 搜寻踪迹可能要多请两天假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379章 呼唤家人第43章 尉迟身死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29章 孝子阿赟第580章 不顾西域第48章 崔郎可友第305章 江东二陈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点第210章 请教工艺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436章 危墙之下第341章 有无防备第170章 都蓝来访第477章 再生一计(4000)第399章 孰轻孰重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289章 读史明智第367章 伪造书信第604章 夜袭水寨第364章 两封文书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605章 继领水军第549章 混为一‘潭’第150章 突厥东征第271章 视察宫殿第373章 何处为先第428章 夜袭山谷第253章 徐门新人第108章 苏威问案第346章 弃城求援第418章 掳人东出第366章 君臣诀别第540章 九锡之礼第257章 巨鹿魏徵第276章 行军总管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23章 北齐旧人第126章 文士来投第330章 骑卒张桢第321章 契丹亲卫第578章 仓促回京第349章 事后处置第233章 夺取处州第228章 进兵吴县第333章 离间君臣第195章 元宵夜会今晚没有,大家不要等第494章 含饴弄孙第548章 小试牛刀第547章 开解心结第200章 杨崔之会第317章 不问前罪第52章 相府同僚第89章 有子名乐第101章 青州总管第580章 不顾西域第509章 攻心为上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12章 行军长史第342章 拖延时间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502章 进抵蒲州第603章 疑兵之计第58章 失意之人第591章 探察消息请假一天第99章 放浪形骸第366章 君臣诀别新章在审核第180章 房家骄子下一章在凌晨两点前第185章 儿女亲家第622章 班师回朝第298章 震慑北疆第143章 渔阳设伏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590章 袭取武当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339章 入城为使还要晚一点第34章 剖明心迹第173章 大战开启第484章 军队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