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分兵策应

第336章 分兵策应

说是小城,也是相对于南方的辽东城而言。

作为汉朝时,辽东郡中部都尉的治所,候城规模实际并不小。

如今的候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平静之中,却让人觉得死寂。

城中的尸首都已经被陆续运了出来,随意挖了一个坑,填埋了事。

而街道也被打扫干净,只剩下城外的乱葬坑在无声控诉联军的暴行。

但在古代,异族之间的战争本就是这样血腥而残酷。

夜色中,房玄龄被崔澈唤来了帅帐。

四族联军各自安营扎寨,虽然相距不远,但壁垒分明。

崔澈此时正坐在帐内,看着烛火出神,直到房玄龄进账,才回过神来。

“玄龄来了。”

“下官拜见明公,不知明公深夜唤下官前来,所为何事?”

行礼后,房玄龄问道。

崔澈指着靠近自己的客位,笑道:

“坐下说话。”

等房玄龄入座后,崔澈这才解释道:

“我打算让你坐镇候城,将这里作为物资囤放之处,此处水草丰美,契丹牧民也可在此放牧。

“候城距离辽东城不过百余里,驱赶牲畜,一日之内,即可抵达,玄龄以为如何?”

房玄龄反问道:

“明公可是要诱使高句丽来攻打候城?”

崔澈摇头道:

“我会留足守军,否则若是物资被毁,纵使全歼来袭之敌,大军亦难以返回。

“假若高句丽人真来袭扰候城,只需坚守一昼夜,我必然能够驰援,让敌军有来无回。

“若是不来,也无伤大雅,我本就只是想以此地囤放物资、牲畜。”

房玄龄正色道:

“明公所言,未尝不可,但明公既然让下官留守,还请授予下官全权,以免将领不遵号令,自作主张。”

崔澈笑道:

“我今日将你唤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话音刚落,就有亲随通禀,张武应召而来,如今就在帐外。

房玄龄听说是张武,也放下心来。

张武本是崔澈家奴出身,领军二十余年,也算是宿将。

更重要的是,他对于崔澈的命令,总会一丝不苟的执行。

“张将军来了,坐下说话。”

崔澈招呼道。

他早就为张武放了奴籍,自然不能再把对方当作家奴看待。

只是张武却还是恭恭敬敬地向崔澈行了主仆之礼,这才落座。

崔澈问道:

“我将以候城为后方供给之地,由房长史留守,全权负责候城大小事务。

“军中将领,只有你办事最为稳妥,我欲以伱领军,协助房长史镇守候城,你可愿意?”

张武毫不犹豫道:

“还请家主放心。”

说着,张武起身向房玄龄行礼道:

“房长史若有差遣之处,尽管直言,张某无不遵从。”

房玄龄笑道:

“张将军言重了,我等都是在为明公效力。”

房玄龄跟随崔澈快二十年,张武更是崔府家生子,但实际上两人的交情并不深,主要还是张武在入仕以前,常年在安平统御骑卒,入仕后,又去了北疆军镇任职。

而出征之时,房玄龄基本都在管理后勤,与张武接触的机会也不多。

今日崔澈特意将张武唤来,也是担心二人处不好关系,现在看来,倒是多此一举。

在候城稍作休整后,崔澈为房玄龄、张武调拨五千博陵骑卒、三万幽州骑卒守卫候城,保护牧民放牧。

自己则领着剩余三十万大军沿沈水南下,由库莫奚部为前锋,各军有序前进。

候城拒不投降,在城破之后,几乎被屠尽的消息已经在流传开来。

因此沿途的一些小据点,要么军民早就跑没了人影,要么也不敢抵抗,主动献城。

虽然联军将士们深以为憾,但崔澈还是守住了底线,没有祸祸对主动投降的高句丽据点。

正值大军压境,战争的阴云笼罩着辽东城,隋军的军力早已得到了斥候的证实,崔澈也没敢虚报。

其实动员三十三万大军,他完全可以声称是八十万大军,但崔澈怕没把高句丽人吓到,反而让杨坚坐立难安。

王弟高建武的临时住所内,众人还在争论应该如何守城。

西部大人灌奴佳成经历过上一次辽东攻防战,有了成功的经验,于是主张道:

“辽东本就是坚城,隋人侵犯以后,又再度加固,三十万隋军尚且望城兴叹,又何况是崔澈领着一群奚族、契丹的乌合之众。”

燕地骑卒的战斗力,在这么多年的对外战争中,已经得到了一致的认可,没有人敢于轻视他们。

但这毕竟是攻坚战,骑兵派不上大用场,而库莫奚、契丹步卒在高句丽人的眼里,别说比肩燕地骑卒,甚至远远不如一征辽东时,杨坚所征调的国内府兵。

灌奴佳成继续道:

“城中粮用充足,足可支应一年,如今使团已经前往隋地,我等只需坚守城池,等着他们君臣反目,崔澈自然退兵。”

灌奴佳成对乙支文德此前提出的离间计大为赞赏,他认为结合杨坚过往冤杀大将的事迹,必然能够成功离间杨坚与崔澈的关系。

乙支文德自己却反驳道:

“灌奴傉萨所言确有道理,但辽东城关系重大,岂能将希望全寄托在隋人内部生变。

“我以为,应当派遣骑卒在外策应,寻找战机之余,也能袭扰敌军,使崔澈不敢全力攻城。”

灌奴佳成与北部大人高普洛都清楚乙支文德说得在理,凡事得有两手准备。

可冲着崔澈麾下那支燕地骑卒的赫赫威名,他们实在不敢派军出城,唯恐城外骑兵被隋军消灭,从而影响到城内守军士气。

乙支文德见二人并未反驳,却也不肯表示赞同,大约是猜出了二人都不愿意领兵出城,索性向高建武主动请缨,希望由自己统御骑卒策应。

高建武询问过灌奴佳成与高普洛的意见,二人皆称,只要乙支文德谨慎行事,还是赞同他这一做法。

得了二人的同意,高建武随即应允乙支文德所请。

辽东城中,除去北部大人带来的十万大军,还有辽东城原有的八万守军。

高建武召集城中骑兵,共计四万人,由乙支文德统御出城。

剩余十四万步卒,其中包含三万靺鞨仆从军,则留在城中坚守不出。

等下去长沙,下一章会比较晚。

(本章完)

第269章 后发先至第293章 时机已现第94章 突厥分裂第457章 彻查案件第322章 开皇之末第345章 以诚相待第330章 骑卒张桢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346章 弃城求援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190章 越府寻人第276章 行军总管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397章 阵前斩将第353章 契丹军队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230章 连取湖杭第473章 三部骑兵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87章 姻缘已定第429章 弑主之人第543章 凤县生变第585章 中秋揽月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507章 受惊失眠第346章 弃城求援第560章 燕王三辞第17章 初至闻喜请假第256章 东阳豪杰第111章 离开前夕第596章 封锁江面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441章 重设商税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250章 回馈宗族第471章 援弱抗强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488章 展现财富第113章 人中的卢第6章 夜不能寐第124章 食盐入关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323章 仁寿元年第377章 忠义难全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154章 大兴献俘第586章 以诗明志第91章 作战计划第120章 将士归心第60章 孝子贤孙第359章 相约同行第256章 东阳豪杰第528章 兵出陇关第540章 九锡之礼第142章 赵穆为间第318章 契丹归附第396章 诸将争先第56章 太后杨氏第576章 体验生活第494章 含饴弄孙第40章 孝宽之疾第495章 燕王纳妾第450章 苦衷难言第555章 益州长史第410章 忠臣死节第518章 壮志满怀第300章 四贵不存第279章 突厥来使第295章 家事国事第233章 夺取处州更新要晚一点第280章 心悦诚服第397章 阵前斩将第19章 感伤离别(4000)第619章 下诏止战第80章 前线觅功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531章 夜间生变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6章 夜不能寐第505章 渡河西进第416章 关陇危机第409章 卖主求荣第377章 忠义难全第75章 雕版印刷第245章 夺情与否第412章 迁都与否第580章 不顾西域第292章 破敌之计第248章 妄人妄语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476章 一计不成第414章 联姻薛氏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20章 抵达长安第237章 崔澈归朝第126章 文士来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