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迁都与否

第412章 迁都与否

晋阳城外,汾水岸边。

已经接受了杨谅封赏的崔澈,在群臣的见证下,走上祭台。

除去常用的三牲之礼,即羊头、猪头和牛头,崔澈还特意宰杀白马,在群臣的见证下,向天盟誓,绝不会加害杨谅。

这才回到晋阳,入住临时的燕王府。

说是王府,其实就是崔澈当年在晋阳任职时,购置的那处府邸,其实也算是大宅院了,但作为王府,还是略显寒酸。

新的燕王府,将会另选新址建设,如今只能暂时先在旧宅子里安身。

好在妻妾们都在邺城,崔澈孤身一人,倒也没那么多要求。

一众心腹,以及新近归附之人都赶来了燕王府,在正厅聆听燕王雅音。

此前的封赏,不仅是崔澈的心腹,就连豆卢毓、王拔、裴文安、綦母良、乔钟葵、纥单贵、王聃、茹茹天保、余公理、薛粹、梁菩萨、韦道正、张伯英等杨谅的旧部,也都获得了赏赐。

只是无法向崔澈的亲信们一般,扶摇直上,被越级提拔。

这些杨谅的旧部,有人获得了重用,譬如豆卢毓、王拔、薛胄、裴文安等人。

豆卢毓卖主求容固然可恶,但崔澈也不能过河拆桥,否则将来谁还敢投靠自己。

而王拔的勇猛,也是崔澈所喜爱的。

至于薛胄、裴文安,从二人的姓氏就能够知晓,一个出身汾阴薛氏,一人则出自闻喜裴氏。

薛胄是个文官,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原时空中,他作为相州刺史,掺和进了杨谅之乱,被治罪,发配戍边,相州官民感念他的恩德,前往大兴为他申辩的,多达上百人。

这一时空,由于崔澈在河北坐大,李景担任了相州总管兼相州刺史,薛胄故而留在了河东为官,但还是搅合进了这场叛乱。

而裴文安便是袭取蒲州,同时建议杨谅趁朝廷没有防备,闪击关西之人,不能说裴文安的建议有错,只不过杨谅不是杨素的对手而已。

二人一文一武,都是有才之士,即使出身卑微,崔澈也会接纳他们,更何况是出自河东名门。

当然,有得意的,便也有失意之人,如乔钟葵、纥单贵、王聃、茹茹天保、余公理等人,也都被崔澈明升暗降,丢掉了实权。

晋阳朝堂上的三省六部各个府衙,便是用来安置这些人的,毕竟军政权力都已经被大丞相府与中外府瓜分。

崔澈今日召集众人齐聚燕王府,当先讨论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将相州战兵及其家属,尽数迁来晋阳,以晋阳为军政权力中心。

当然,也有反对意见,部分河北士人希望能够效仿高欢、高澄父子。

让杨谅迁都邺城,以邺城为政治中心,由燕王世子崔弃疾入朝辅政,又保留晋阳为军事中心。

两种看法的共同点,便是晋阳作为军事中心的地位不容动摇。

晋阳向西,经由蒲坂,可以威胁关中;

向南更是能够长驱直入,夺取洛阳;

洛阳面对河东,根本就无险可守。

黄河从来都充当不了屏障的作用,不仅是冬季河水结冰,枯水期的河水,更是常常不及马腹,将士们可以涉河而过。

晋阳本身就是四塞之地,易守难攻,又方便用兵。

这也是北魏末年时,尔朱荣、尔朱兆、高欢这些权臣都会以晋阳作为根基的原因。

经过一番商讨,崔澈还是否决了迁都的提议。

此一时,彼一时,崔澈与高欢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高欢虽然是在河北起兵,也自称是河北大族渤海高氏的子弟,但他在河北并没有什么根基。

因此才会迁都邺城,以其世子高澄镇守河北。

而崔澈经营二十余年,在河北的根基可要比高欢深厚得多,他无需担心在自己没有露出颓势的情况下,河北内部会爆发叛乱。

这也是崔澈只是以第三子崔彦卿为相州刺史,而非相州总管的原因。

他不想埋下兄弟相残的种子。

至于次子崔彦宗作为辽东总管,其一是辽东偏远,其二是崔彦宗的庶子身份。

嫡庶有别的观念,至少在这个时代还是深入人心的。

崔澈最终决定,暂时以晋阳为军政权力中心,而不是施行东魏、北齐的晋阳-邺城军政二元制。

留守河北的十万战兵,将会被调来河东,至于他们的家眷,也会跟随而来。

毕竟崔澈就曾伪造书信,声称朝廷要恢复曹魏时期的错役制,也就是让将士与他们的家眷分处两地,来激起部众的愤怒。

他自己当然不会干这种事。

至于具体的迁徙以及安置工作,则依旧交由房玄龄负责。

随即崔澈又命中外府司马李靖负责整编河东将士。

并州本身就是出精兵的地方,只不过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杨谅在关中大败,只以身免,十余万河东精锐,一朝丧尽,这才让崔澈在击退杨素之后,轻易夺取了河东之地。

因此,崔澈暂时决定不再扩充战兵规模,毕竟养这些脱产战兵,也是一笔大花销。

重赏三军过后,还得安置战兵家眷,崔澈如今手头并不宽裕。

等河东二十四州的府兵体系得以恢复以后,崔澈也将把分往各地的战兵尽数调回,毕竟拳头要握紧了才有力量。

崔澈派遣大贺尽忠、黎翰等契丹将领前往草原,重新回到各自部落,招募勇士,补齐银鞍契丹直的一万编制。

其余各部若有空缺,也将在李靖整编的过程中,选拔精壮之人填补。

无论如何,这二十万主力野战军的规模都得维持住。

正当崔澈搭设东隋的框架之时,河东三大望族,闻喜裴氏、汾阴薛氏、解县柳氏也纷纷派遣重要子弟来到晋阳,拜谒崔澈,投效在他的门下。

两头下注,也是世家大族的老传统了,真要抱死一棵树,早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崔澈如今占据河东形胜之地、兼有河北之富,麾下更不缺精兵强将,已然成了气候。

河东三族既然是在他的治下,自然不敢忤逆他。

(本章完)

第103章 县令百吉第124章 食盐入关第622章 班师回朝第394章 阵前叙话第403章 屯兵岭下第560章 燕王三辞第361章 奚族生乱第248章 妄人妄语第223章 聚兵无锡第5章 封家六子第177章 贵妃入彀第260章 母女私语第40章 孝宽之疾第51章 崔府夜话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59章 为友尚义第102章 精骑迎主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393章 暗结将领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84章 凉亭桂树第111章 离开前夕第190章 越府寻人第322章 开皇之末第335章 夺取小城第417章 晋阳重逢第104章 处刑立威第200章 杨崔之会第455章 卦象玄机第336章 分兵策应第123章 巡视滩田第336章 分兵策应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450章 苦衷难言第14章 妙容访亲第266章 东巡泰山第492章 入府慰问第343章 丧师自刎第320章 赎买妇孺第88章 私兵国有第157章 夜袭王庭第467章 谋身之法第445章 试探心意第67章 重回晋阳第358章 意气之争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495章 燕王纳妾第219章 杨广随军第36章 天元驾崩第262章 母子离别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361章 奚族生乱第131章 设立义仓第472章 出兵准备第91章 作战计划第323章 仁寿元年第73章 如鱼得水第290章 揣测心思(第五更)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466章 铺张浪费第413章 汾阴薛氏第191章 徐门三杰第295章 家事国事第274章 越府相亲第451章 出兵随州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481章 歃血为盟(4000)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621章 歪曲事实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510章 军民哗变第256章 东阳豪杰第313章 西辽河畔第75章 雕版印刷第484章 军队整编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333章 离间君臣第432章 洛阳易帜第272章 一场好戏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4章 初入崔府第72章 夸大成果第604章 夜袭水寨第121章 刺史韦艺第40章 孝宽之疾第237章 崔澈归朝第355章 朝廷忌惮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36章 天元驾崩第424章 虚虚实实第120章 将士归心第189章 驾部次官第205章 储位之议大家不要等第212章 行军长史第89章 有子名乐第396章 诸将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