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洛阳易帜

第432章 洛阳易帜

洛州刺史长孙洪望见使者单人匹马前来,心中松了口气:有得谈就好。

也不是所有人都在意自己亲族的处境。

如今于仲文溃败,洛阳难以坚守,长孙洪也在为自己打算。

丧城失地,能够不受怪罪,要么是天子心腹,如前青州总管,现寿州总管来护儿。

要么是肱骨之臣,如越国公杨素。

他长孙洪何德何能在弃守洛阳后,还能够获得杨广的赦免。

洛阳虽然不是都城,但他若是沦陷,所带来的政治影响,也就仅次于崔澈夺占大兴。

别说洛州刺史长孙洪,就是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也难以逃脱罪责,因此,崔澈才没有派人去追击带着亲卫逃跑的于仲文。

长孙洪大喊道:

“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许放箭!”

他也害怕真有人脑子抽了,一箭破灭他与崔澈谈判的可能。

房彦藻向崔澈主动请缨,作为使者前来劝降长孙洪,心底本就存有不小的把握,如今听清楚长孙洪在城楼上的呼喊,更是胸有成竹。

真要是杨广的忠臣,哪会喝令将士不许放箭,只怕二话不说,就是一阵箭雨来表达问候。

房彦藻原本还打算站在箭矢范围以外喊话,如今见长孙洪不许将士放箭,他从容的来到城门下,仰头对着长孙洪喊道:

“燕王下僚,历城人房彦藻,特来拜会薛公!”

长孙洪是北魏太师,上党王长孙稚的曾孙,其父长孙览历仕西魏、北周、隋朝,深得周武帝宇文邕重用,封为薛国公。

周武帝病重之时,长孙览列为托孤大臣,亦与杨坚友善。

长孙洪死后,其子长孙洪承袭了薛国公的爵位,故而被房彦藻称呼为薛公。

不多时,城楼上放下一个吊篮,但房彦藻却不坐上去,他大声道:

“我乃燕王使者,当从正门而入!”

长孙洪见房彦藻孤身前来,东隋士兵并未靠近,便授意让城门校尉开城门,将房彦藻迎上城楼。

房彦藻来到长孙洪的面前,与他见礼,道:

“燕王殿下久闻薛公之名,特意命房某前来拜谒。”

长孙洪回礼之后,便将房彦藻邀请到城楼上的一间厢房之中,才入座,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不知尊使前来,所谓何事?”

房彦藻笑道:

“于仲文兵败而逃,独留薛公领老弱守洛阳,城大难守,假使燕王一心攻城,失陷也是早晚之事。

“若是薛公负隅顽抗,则或罪于燕王。

“燕王麾下,骑卒众多,一人三马,可日行千里,城破之际,薛公插翅难逃。

“薛公亦可提前弃城而走,却必然会被杨广治罪。

“为今之计,唯有向燕王献城,可保姓名,可得富贵,还望薛公三思。”

长孙洪闻言,故作为难道:

“可我的家眷都在关西”

房彦藻出言打断,他恨铁不成钢地气愤道:

“薛公此言何其糊涂,失了妻妾,可以再娶,没了子女,还可再生。

“只要薛公留得性命在,将来燕王杀入关西,未尝没有重逢之日。

“但薛公今日若是执迷不悟,自会与家人生死相离,不复再见!”

长孙洪显然被房彦藻说动了,他问道:

“我若以洛阳归降燕王,燕王将如何待我?”

房彦藻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起了于哲的两名骑卒,以及麦仲才建议事后诛杀二人,但被崔澈所阻。

如今剩余一人也如数领了十锭金子,二人都被崔澈送去晋阳,享受富庶生活去了。

房彦藻继续道:

“弑主之人,大王也不曾违背旧诺,又何况是对薛公这样的长者。

“房某出使之前,大王有言在先,薛公若是归降,爵位依旧尊崇。

“大王亦会在河北另寻一州,以薛公为刺史,为他治理百姓,待将来杀入关中,必为薛公寻访妻儿。”

长孙洪闻言大喜,他最在意的就是爵位,正如房彦藻所言,儿子没了可以再生,把父亲留给他的爵位继续传下去。

但如果自己逃回了关西,轻则免官除爵,重则身死,这薛国公的爵位必然是保不住的。

在古人眼中,能够世袭罔替的爵位比性命更为重要,这代表了子子孙孙一代代的富贵。

如今眼见崔澈许诺,将继续保有他薛国公的爵位,又有房彦谦以于哲的两名骑从举例,长孙洪再无疑虑。

实际上,只要长孙洪归降,崔澈就必须保有他的爵位。

毕竟崔澈并没有反隋,他借着杨谅的名义,高举东隋旗号。

如今薛国公长孙洪以洛阳来降,于他有功,更不可能去废除长孙洪的爵位。

也就是隋朝的王爵不像北魏时期一样滥赏,否则要搁在北魏末年,崔澈甚至舍得给长孙洪由国公升上一级,册封郡王,作为千里马骨。

北魏时期的郡王的确不值钱,但隋朝的王爵可就是另一个价码了。

崔澈自己也只是一个燕郡王,是天底下唯一的异姓王,自然不会轻易在东隋朝廷,让旁人能够与他并列。

长孙洪有了崔澈的承诺,与房彦藻很快就洛阳易帜达成了一致。

房彦藻欣喜出城,向崔澈报告了这一好消息。

当天,黄昏之时,长孙洪开城向崔澈投降,与崔澈在城外相见,二人寒暄一番后,崔澈执手道:

“薛公是本王所仰慕的长者,如果不是大州不能尽展薛公的才华,本王欲以薛公为定州刺史,薛公可愿往?”

长孙洪心中苦笑,这定州固然是大州,却也是博陵崔氏的老窝。

将他安排在那里,表面看去,固然没有亏待自己,但无疑长孙洪在定州,也难以随心所欲。

只是事已至此,长孙洪也只得向崔澈谢恩,至少薛国公的爵位是保住了。

崔澈入主洛阳后,随即向晋阳报捷,除去表奏长孙洪为定州刺史,原定州刺史孔颖达迁为冀州刺史,而原冀州刺史裴秀则被征召回朝。

崔澈此前收到晋阳来信,得知姑母崔昭容患病,故而让裴秀回去晋阳侍奉。

进入洛阳以后,崔澈命人张贴安民告示,派人打开洛阳府库,犒赏三军将士。

(本章完)

第312章 三部酋长第195章 元宵夜会第9章 巡视田宅第157章 夜袭王庭第447章 东窗事发第192章 舅甥共话第99章 放浪形骸第29章 孝子阿赟第23章 北齐旧人第350章 全据辽东第593章 襄阳危急第69章 晋王设宴第198章 计划出巡(第六更)第296章 弃疾从军第412章 迁都与否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110章 奔袭历城第559章 自比贞妇第147章 册立新汗第532章 重遇旧人第118章 选拔盐兵还要晚一点第39章 姑母有命第257章 巨鹿魏徵第219章 杨广随军第558章 禅让诏书第64章 再别长安第251章 重义轻财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点第7章 离邺归乡(4000)第328章 巧遇小陈第85章 相士纳贿第111章 离开前夕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132章 131大索貌阅第484章 军队整编第195章 元宵夜会第36章 天元驾崩第266章 东巡泰山第364章 两封文书第583章 宫中饯行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292章 破敌之计第273章 民部尚书第95章 天子赐婚第162章 论功封赏第245章 夺情与否第324章 书信往来可能要多请两天假第198章 计划出巡(第六更)第42章 行差踏错第67章 重回晋阳第342章 拖延时间第86章 佳人邀见今晚没有,大家不要等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367章 伪造书信第13章 辞亲远行第99章 放浪形骸第70章 击鼓鸣冤第333章 离间君臣今晚没有,大家不要等第488章 展现财富第217章 矛盾爆发第486章 程郎求亲网吧里写状态有点差,今天先两更吧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585章 中秋揽月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506章 兵临城下第137章 出镇幽州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471章 援弱抗强第78章 同姓联结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7章 初至闻喜第433章 幼子为质第347章 变故突发第315章 抢夺隋羊第489章 契丹之行还要晚一点第1章 边疆牧童第237章 崔澈归朝第377章 忠义难全番外发不出来第322章 开皇之末第119章 接风洗尘第360章 来使催促第478章 功过相抵(4000)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113章 人中的卢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327章 故地重游第132章 131大索貌阅第193章 再往长安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81章 皇家尼寺第90章 反击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