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锒铛入狱

第46章 锒铛入狱

深夜,崔澈清洗掉血污,换了一身衣裳,便悄无声息地离开府邸,做回了阶下囚。

与此同时,与邺城山高水远的蜀地亦生变乱。

此前益州总管王谦派遣司录贺若昂奉表往长安诣阙,顺道探听消息,贺若昂回到蜀地,具陈京中形势,得知杨坚秉政,尉迟迥等人在河北起事,王谦旋即于蜀地举兵。

不仅王谦所管辖的益、潼、新、始、龙、邛、青、泸、戎、宁、汶、陵、遂、合、楚、资、眉、普十八州响应,更有嘉、渝、临、渠、蓬、隆、通、兴、武、庸十州之人随从,声势可谓浩大。

隆州刺史高阿那肱为王谦谋划三策:

“公亲率精锐,直指散关,蜀人知公有勤王之节,必当各思效命,此上策也。

“出兵梁、汉,以顾天下,此中策也。

“坐守剑南,发兵自卫,此下策也。”

然而总管长史乙弗虔、益州刺史达奚惎劝他据险观变。

于是王谦弃上策不用。

只是蜀中之人并不知晓,司录贺若昂在长安的时候,不仅探听消息,更为杨坚送去情报,告知其王谦有异心,杨坚遂生防备,以凉安二州总管梁睿为益州总管,取代王谦。

然而梁睿还未过汉水,便传来了王谦叛乱的消息,杨坚立即任命梁睿为行军元帅,征发利、凤、文、秦、成诸州之兵平叛。

出川难,入蜀亦难,天下大局还是落在了河北。

韦孝宽夺取邺城以后,分兵平定响应尉迟迥的各路叛军,期间以崔澈乃重犯为由,随身看押,崔澈得以窥见其用兵大略,广有裨益。

尉迟迥败亡的消息传到郧州,司马消难肝胆尽丧,恐惧不已。

此前他以郧、随、温、应、土、顺、沔、儇、岳九州及鲁山等八镇举兵,又向南陈称臣,受封大都督、总督九州八镇诸军事、司空,赐爵随公。

南陈着实不地道,连这爵号都在故意恶心杨坚。

如今得知尉迟迥已亡,又听闻王谊的平叛大军将至,司马消难居然径直弃了州郡,领了部众渡江投奔南陈。

王谊于是平定江汉之乱,无遗镞之失。

王谦据险观变,却等来了这么两个噩耗,人心动摇。

然而坏消息不止于此,通谷(四川广元)、龙门(四川平武))先后被梁睿攻破。

王谦部将赵俨、秦会领军十万亦为梁睿所溃,平叛大军抵达成都的时候,王谦领精兵五万出城迎战,命总管长史乙弗虔、益州刺史达奚惎守城。

出人意料的是,乙弗虔、达奚惎早就暗地里差人向梁睿表示愿为内应以赎罪,前脚王谦率军出城,后脚二人便在城头改旗易帜,王谦军心大乱,又遭梁睿所部冲击,只得领三十余骑逃往新都,被新都县令王宝擒杀。

人心便是如此,山穷水尽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赴死。

这样的事情,前些时日崔澈经历过,如今王谦也受了。

三方总管之乱陆续平定,北方再无人敢挑衅杨坚权威,崔澈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随韦孝宽被囚送回京。

澈哥儿曾无比嫌弃自家马车颠簸,如今坐上了囚车,又念起了马车的好。

邺城已经毁了。

杨坚在得知河北平定后,恐惧再出一个尉迟迥,于是下令焚毁邺城,迁相州治所于安阳。

邺城及周边百姓被多数被迁往了安阳,崔澈并未让家眷随行,只是由裴秀护着众人往博陵拜过了祖母封老夫人,再去河东闻喜等待自己被宽赦的消息。

给杨坚做内应的事,崔澈并未隐瞒祖母,否则怎能散尽家财,毕竟家中账簿都是封老夫人管着。

十月中旬,大军抵达长安,崔澈亦锒铛入狱,等候天子发落。

牢房昏暗潮湿,跳蚤让崔澈不堪其扰。

在牢狱中的第一个夜晚,狱卒们都不见了踪影,崔澈了然,于是端坐,静候来人。

“如何,这狱中的生活可还适应?”

杨坚带着一身酒气出现在过道,笑问道。

崔澈抬起手臂,将被跳蚤咬出的红点让杨坚瞧个仔细,叫苦道:

“只是住上两三日,尚且能够忍受,若丞相要关我一年半载,只怕这日子着实难熬。”

杨坚责怪道:

“要是早早表明了身份,何至于受这般苦。”

崔澈却正色道:

“罪人不知丞相所言何意,澈与丞相之子有怨,心怀恐惧,于是附逆,论罪当死,只是家中尚有祖母需要奉养,还请丞相指澈一条生路。”

杨坚闻言,眸中欣赏之意更浓,今日是韦孝宽的庆功宴,他只是借口离席,还要急着回去,因此并未久留,只说了一句:

“老夫有伐陈之心,却不知该如何作为。”

便匆匆离去。

崔澈当即领悟到了杨坚话中之意。

叛逆当然不能轻饶,仅是惜才,并不足以让崔澈脱身,否则何以警示世人,因此,必须有功。

如今北方重新归于平定,对于朝廷来说,灭陈便是第一大事,当然对于杨坚个人来说,篡位才是重中之重。

杨坚所言,自然是要让崔澈上平陈策。

至于崔澈究竟在策论上写了些什么玩意,都无所谓。

杨坚让小皇帝说它好,它就是好。

大不了以军国机密为由,不以示人,反正只是一个给崔澈脱罪的借口。

杨坚走出狱门,越发遗憾当初没有为阿五招崔澈为婿。

有胆识,有才华的少年郎很多,但还能够体贴主上,知进退之人,则少之又少。

回到丞相府,酒宴正酣。

没有人会去追问杨坚方才去了何处。

杨坚打量着场中的王奉孝,暗暗与崔澈对比,越看越不满意。

王谊平定司马消难之乱有功,杨坚听从妻子独孤伽罗的意见,嫁第五女杨阿五于王谊之子王奉孝。

只是杨阿五时年才九岁,不可能立即成亲,便只是把婚事暂且定下。

丞相府自然是歌舞不绝,热闹非凡,崔澈的牢房里,也有人搬来书桌,放置好笔墨纸砚与烛台。

崔澈研磨墨之际,也在构思平陈策该如何下笔。

把司马消难误写成了尉迟迥,已更正。

(本章完)

第527章 重逢李渊第456章 晋阳寺院第230章 连取湖杭第280章 心悦诚服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56章 太后杨氏第52章 相府同僚第331章 崔杨聚兵第181章 祸乱江南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599章 荆南将士第386章 四州举义第605章 继领水军第567章 二郎从军第612章 收缩兵力第501章 徐郎何来第499章 大战将启第119章 接风洗尘第141章 刘焯师徒第387章 议论纷纷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303章 废立储君第494章 含饴弄孙第82章 勿虑婚姻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35章 避难关东第130章 总管外巡第542章 重瞳大将第586章 以诗明志第193章 再往长安第472章 出兵准备第351章 汉王来使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451章 出兵随州第303章 废立储君第67章 重回晋阳第118章 选拔盐兵第125章 礼轻意重第534章 议和班师第163章 儿女之事今晚没有,大家不要等第187章 初见药师第247章 塞北来人第538章 恢复漕运第498章 好心错事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400章 两军僵持第77章 南陈夺嫡第553章 李府奔丧第7章 离邺归乡(4000)第14章 妙容访亲第525章 分兵之议第549章 混为一‘潭’第362章 各方反应第483章 发放抚恤第350章 全据辽东第170章 都蓝来访第512章 劝降忠臣第179章 双姝同名第3章 邺城来人第98章 新妇奉茶第428章 夜袭山谷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167章 唐公李渊第461章 净身修行第162章 论功封赏第142章 赵穆为间第187章 初见药师第18章 崔家儿拳第212章 行军长史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48章 崔郎可友第538章 恢复漕运第485章 废除酷法(3000)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605章 继领水军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52章 相府同僚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458章 绑送晋阳好消息与坏消息第285章 营州之围第271章 视察宫殿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337章 平壤妇人(水)第580章 不顾西域第242章 冬至朝见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534章 议和班师第177章 贵妃入彀第558章 禅让诏书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120章 将士归心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382章 邺城之战第457章 彻查案件第348章 夺取辽东第520章 恩师留书第277章 恩同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