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谋定水淹

第546章 谋定水淹

在宇文述的请求下,杨暕体贴下意,提前离开汉川,去往了蜀地。

宇文士及有心留在汉川,却还是被宇文述打发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宇文述希望宇文士及能够留在杨暕这位未来储君的身边。

送走了齐王杨暕和宇文士及,宇文述也并未留在南郑县城,而是领兵驻守阳平关,亲自守卫这座雄关。

后世有两座阳平关,一座如今叫做阳安关(今陕西汉中阳平关镇),北宋以后,才更名为阳平关。

另一座则被后世称为古阳平关(陕西汉中武侯镇),也就是如今的阳平关。

阳平关以西便是金牛道上的绵竹关,以东则是云雾、百丈二山。

后依景山,关前有定军、卓笔二山耸立,地势极为险要,是陈仓道上的汉川门户。

宇文述赶来阳平关的时候,崔澈刚刚经历一番苦战,夺取定军山,在此安营下寨。

战场已经被打扫,崔澈立于山巅,遥目西望,目光所及便是金牛道,经由此道,可以入蜀。

许久,崔澈将目光收回,自语道:

“既得陇,复望蜀,我也算体会到了光武帝的急切。”

然而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走。

哪怕入蜀的通道就在眼前,若是不能夺取汉川郡,身后粮道受其袭扰,或是没有充足的后勤准备,面对金牛道上通往蜀地的一座座雄关险隘,无异于飞蛾扑火,置身死地。

回到营寨中,已经是黄昏,崔澈正在帅帐之中与高氏、观音婢母女二人用膳。

离家半年,崔澈对家人的思念与日俱增。

好在这一趟西征将高氏、观音婢母女带在了身边,也能抚慰心中的孤寂。

“大王,山下有人求见,自称是宇文述的使者。”

长孙无忌的声音在帐外响起,崔澈闻言停筷,他皱眉暗道:

‘莫非宇文述亲自坐镇的阳平关?’

毫无疑问,宇文述亲自坐镇,阳平关内必定守备充足,要想攻克这座号称‘极天下之至险’的关隘,更是难上加难。

高氏轻声问道:

“大王,妾身是否需要回避?”

崔澈回过神来,摇头道:

“不必了。”

说着,对帐外的长孙无忌吩咐道:

“去问一问那人的来意,孤非闲人,假若不是要献关,就让他速速回去,有什么事,等孤夺下了阳平关,再和宇文述当面去问。”

说罢,便继续享用起精脍的牛肉。

哪怕杨广节节失利,但如今自己尚未统一北方,甚至还不能说是与他二分天下。

宇文述在江都朝廷,位极人臣,他放着在南方的尊贵不要,莫非还能在自己麾下卑躬屈膝做个降人。

既然宇文述不可能献出阳平关乃至汉川郡,自己去接见他的使者,也纯属是浪费时间。

事情正如崔澈所料,那位使者不过是为宇文述传话罢了。

长孙无忌转述道:

“宇文述进言于大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崔澈对此不屑一顾:

“宇文述莫非以为《道德经》上的只言片语,就能使我退兵。”

但崔澈也知道真的强攻阳平关,不知道会给自己带来多少伤亡。

当年曹操以十万大军强攻张鲁,却久攻不下阳平关,最终还是以诱敌之法,将守军骗出城来,才侥幸夺取关隘。

而刘备与曹操更是在此对峙两年,最终以曹操粮草不济退走。

崔澈可不认为宇文述会轻易被自己骗出关城,要想夺取这座雄关,非得从其它地方想些办法不可。

来到舆图前,汉川郡的地形地势一览无遗,崔澈看着围绕在阳平关周遭的三条河流,沉吟许久,终于决定采用水攻之策。

阳平关周边有三条河流,分别是汉水、黑水、烬水。

其中,流量最大的汉水,位于阳平关以北,正在崔澈的掌握之中。

阳平关是土筑城墙,每遇洪水,辄遭毁损,历史上屡毁屡建,才有了在北宋以后,古阳平关被废置,而以阳安关为新的阳平关。

同时,阳平关城墙屡遭洪水冲毁的事迹,也让崔澈认定了水攻的可行性。

他当即升帐议事,召来诸将,对众人道:

“强攻雄关,此下策也,智者不为!

“孤欲在汉水筑坝蓄洪,引水攻城,诸位以为如何?”

诸将心知,崔澈不是在询问他们,而是在通知他们,况且引水攻城能够降低士兵们的伤亡,至于这场人为的洪水在摧毁阳平关的城墙后,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就不是他们所要考虑的了。

实际上,崔澈在提出要引水攻城后,就已经做好了善后的准备。

如今正值深秋,汉水尚未结冰,再拖一些时日,等到了冬季,再想采取水攻的策略,也难以实现了。

事不宜迟,既然麾下众将无人反对,崔澈唤道:

“秦琼何在!”

秦琼应声出列,朗声答道:

“末将在!”

崔澈指示道:

“孤命你领帐前效节军一万,护卫民夫在汉水筑坝!”

秦琼毫不迟疑道:

“末将领命!”

崔澈又看向程咬金:

“程咬金何在!”

“末将在!”

“孤授你博陵骑卒一万,护卫民夫挖掘河道!”

既然是引水攻城,光是蓄水可还不够,还得用人工挖掘的河道,引导洪水冲击城墙。

这也是崔澈过去轻易不曾使用水攻的原因。

洪水无情,一旦发起,就难以操控。

程咬金高声答道:

“末将领命!”

崔澈又对其余诸将做出指示,这才屏退众人。

夜深之时,崔澈被一场噩梦惊醒,却是洪波汹涌,似雷鸣于天地间,仅仅是远观,就让人心惊肉跳。

而洪波所过之处,生灵涂炭。

深秋的夜晚,崔澈居然被汗水浸湿了寝衣,高氏关心道:

“大王可是做了噩梦?”

崔澈大口喘息着,噩梦中,他自己也在洪波之中挣扎,苦苦求生。

好不容易缓了过来,他摇摇头道:

“你先睡吧,孤出去走走。”

满身的汗渍被夜里的山风一吹,整个人都觉得分外凉爽,但崔澈脸上并没有丝毫畅快之意,他举目南望,久久不语。

(本章完)

第588章 兵发南阳第552章 水淹阳平第119章 接风洗尘第110章 奔袭历城第120章 将士归心第333章 离间君臣第501章 徐郎何来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250章 回馈宗族第391章 重返并州第176章 花落谁家第597章 壮士断腕第98章 新妇奉茶第337章 平壤妇人(水)第476章 一计不成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167章 唐公李渊第363章 李密东奔第93章 三线告捷第364章 两封文书第358章 意气之争第130章 总管外巡第584章 东宫失窃第359章 相约同行第17章 初至闻喜第255章 减免赋税第71章 一喜一忧可能要多请两天假第441章 重设商税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197章 药师同乘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56章 太后杨氏番外发不出来第55章 征辟裴矩第337章 平壤妇人(水)第445章 试探心意第305章 江东二陈第622章 班师回朝第140章 选送贡士第471章 援弱抗强第588章 兵发南阳第21章 稚子择师第44章 提携后进第126章 文士来投第89章 有子名乐第558章 禅让诏书第519章 南渡渭水今晚没有,大家不要等第76章 突厥消息第379章 呼唤家人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292章 破敌之计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253章 徐门新人第145章 旧地重游第397章 阵前斩将第61章 恢复旧姓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472章 出兵准备第586章 以诗明志第594章 半道伏击第162章 论功封赏第268章 苏威来访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584章 东宫失窃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547章 开解心结第509章 攻心为上第74章 惩治罪恶第325章 欲求连任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157章 夜袭王庭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247章 塞北来人第140章 选送贡士第125章 礼轻意重第423章 连成一片第229章 杀人脱身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291章 所谓计谋第119章 接风洗尘第546章 谋定水淹第334章 调兵遣将第379章 呼唤家人第83章 太子设宴请假第314章 与敌僵持第9章 巡视田宅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493章 无忌嫁母第90章 反击突厥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294章 内外之争第566章 来来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