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大燕开国

第563章 大燕开国

新罗的使者,此时也在晋阳,当然,也少不了百济使者。

崔澈毫不隐晦的将他们都安置在了扶桑馆,让他们清楚彼此的存在。

在相继接见三方使者时,崔澈对新罗的花郎制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因此,崔澈不厌其烦地向新罗使者询问花郎制度。

花郎,又称花郎徒、郎家、风流徒、国仙徒、风月徒。

他们在锤炼武艺之余,还要在举行盛大仪式时,负责演奏乐器,绘画,作诗等,可谓是多才多艺。

只不过崔澈在具体了解后,还是对花郎制度失去了兴趣。

花郎创设,是在公元576年,新罗真兴王命南毛和俊贞两个貌美女子作为原花,率领三百人的贵族子弟。

但南毛与俊贞为了争宠而互相残杀,二人先后而死。

次年,新罗国王从三百人中选拔美貌的男子,替代原花。

这些花郎聚集在一起,相互锤炼武艺,提高学识技艺,形成了复杂且庞大的人际关系网,他们相互举荐,相互吹捧。

新罗学者金大问就曾在《花郎世纪》一书中,声称:忠臣、宰相,从中脱颖;勇士、将军,从中产生。

而这一点恰恰是崔澈所不能接受的,他不需要出现一支庞大的,能够对抗皇权的贵族团体。

况且,在具体了解后,这花郎制度,总给崔澈以武士道的感觉,让他觉得心里膈应。

实际上,在后世的南韩军队,正是在鼓吹所谓的花郎道,以此对标武士道。

崔澈对于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的使者,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

他此时并没有精力投入到朝鲜半岛的争夺中,有这三家相互牵制,才是符合崔澈利益的选择。

除夕夜,由于朝廷放开宵禁,允许士民燃灯欢庆,外头的爆竹声噼里啪啦,不绝于耳。

四夷馆内,许多外宾彻夜难眠,都在期待着那场禅让大典,见证一个新帝国的诞生。

次日,即元旦。

天色微亮,官员们成群结队的赶赴城外,奔向禅让台。

十余万大军早已在此守候,刚从战场上归来的他们,杀气未减,列阵于禅让台前两侧。

“月黑夜风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杀气腾腾的十余万大军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外宾们跟随百官穿过军阵,胆小之人甚至在这慑人的气势,颤颤发抖,两条腿跟灌了铅一样,需要同伴搀扶才能行走。

都蓝可汗就在人群之中,他作为名义上的突厥汗国大可汗,自然是在队伍的前列。

哪怕走上禅让太,也会在最靠近崔澈的地方,来见证这场禅让大典。

都蓝可汗初闻这首诗,因为‘单于夜遁逃’,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羞恼之色。

他曾经在仙娥河一战与西部突厥达头可汗联兵,被崔澈打得丢盔弃甲。

但仔细想想,又释然了,毕竟蒙受过这种败军之耻的突厥可汗,又不是只有自己一个。

从父亲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到堂叔西突厥阿波可汗、泥利可汗,再到西部突厥达头可汗,以及如今的启民可汗。

这些人哪个不是崔澈的手下败将。

况且,都蓝可汗也清楚,崔澈此举是为威慑四方来客,而并非是羞辱自己。

每一个经过军阵的大臣、外宾,都被这反复呐喊的五言绝句,在脑海中勾勒起了崔澈这些年南征北张的丰功伟绩。

万众瞩目之中,崔澈与小皇帝杨颢同乘而来。

走下马车,杨颢第一次直面十余万大军所营造出的杀气,不由心生畏惧。

崔澈低头对杨颢说道:

“有我在,莫怕,就让我最后当一次你的相父,陪你走上一段。”

说着,崔澈牵起了杨颢的手走向禅让台。

但凡崔澈所过,两侧将士无不高呼:

“大王万寿!”

杨颢的心一直在往下沉,临上禅让台的时候,他停下了脚步,问崔澈道:

“相父,国朝养士二十八年,今日相父篡国,为何满朝文武,却没有一名忠臣站出来,仗义执言?”

崔澈轻声答道:

“或许有人在内心中站出来了无数次,指着我的鼻子,大骂国贼。

“但他们要考虑得太多,自己的前程,宗族的未来,这么多的顾虑使他们只能把真实想法埋藏在心中。”

杨颢又问:

“我曾听过‘燕地有王气,崔氏为天子’,以及‘李氏当兴’两条谶言,如今相父即将建国,敢问谶言是否预示着天命?”

崔澈不知道是哪个姓李的人得罪了杨颢,但他还是不以为意的笑道:

“我从不相信所谓的谶言,只知道,乱世之中,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说着,崔澈牵着杨颢的手,步上禅让台。

禅让台顶层,早已准备好了祭坛,白马等牲畜也是现杀。

崔澈在众人的观礼之下又一次从杨颢的手中接过了禅位诏书,俯瞰芸芸众生,气概豪迈。

祭祀过天地,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高声朗读崔澈的开国诏书。

站立在一级级台阶上的禁军们,用他们雄浑的嗓音传递着诏书的内容,让在场所有人都能够听得清楚。

杨颢低声对崔澈道:

“还望相父莫要忘了当日之诺。”

崔澈正色道:

“该改口了,高都公。”

公元609年,正月初一,燕王崔澈在晋阳城外受禅,改国号为燕,定年号为开平,取意为开天下之太平。

大燕天子崔澈以前朝天子杨颢为高都(今山西运城)县公,以高都为其封国,享食邑万户,命其即日出京,并在高都县与中书侍郎祖君彦之女完婚。

又以二位王妃,杨丽华、杨阿五并为皇后,下诏立燕王世子崔弃疾为太子,派人前往徐州,唤他回京,以刚上任不久的徐州总管府长史李靖为徐州都督。

当天,崔澈即下诏,重赏三军,班赐群臣,并免除各地百姓田租一年。

施恩于民之外,更是为跟随自己建义的元从加官进爵,但并没有异姓王的出现。

毕竟崔澈自己就是整个隋朝唯一的异姓王,如今已经建国称帝,其余人也不敢奢求异姓王的封赏,免遭猜忌。

(本卷完)

下一章在凌晨两点前

(本章完)

第342章 拖延时间第581章 开平三年第139章 范阳卢氏第512章 劝降忠臣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190章 越府寻人第319章 祭拜圣山网吧里写状态有点差,今天先两更吧第171章 早做准备第586章 以诗明志第452章 长孙无忌第166章 千牛备身(第一更)第539章 李渊为将第49章 婚姻之言第17章 初至闻喜第88章 私兵国有第104章 处刑立威第495章 燕王纳妾第455章 卦象玄机第406章 将士哗变第39章 姑母有命新章在审核第140章 选送贡士第110章 奔袭历城第12章 少年咏鹅第171章 早做准备第64章 再别长安第486章 程郎求亲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333章 离间君臣第382章 邺城之战第265章 别院夜话第350章 全据辽东第94章 突厥分裂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537章 再见故人第8章 周主灭佛第401章 袭取险隘第167章 唐公李渊第516章 李渊嫁女第346章 弃城求援第157章 夜袭王庭第557章 群臣逼宫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308章 造访东宫第527章 重逢李渊第511章 忠臣义士第413章 汾阴薛氏第328章 巧遇小陈第267章 兼祧之论第598章 南郡太守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点第318章 契丹归附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135章 卸任归朝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467章 谋身之法第376章 三路出击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581章 开平三年第216章 夜探敌营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536章 大兴城陷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551章 撤围而去第594章 半道伏击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380章 出城约战第554章 人事调令第466章 铺张浪费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9章 巡视田宅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41章 吃瓜群众第484章 军队整编第589章 掎角之势第472章 出兵准备第305章 江东二陈第12章 少年咏鹅第355章 朝廷忌惮第348章 夺取辽东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121章 刺史韦艺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135章 卸任归朝第262章 母子离别第592章 偷渡汉水好消息与坏消息第377章 忠义难全第563章 大燕开国第68章 太原王氏第34章 剖明心迹第550章 乱军之际第95章 天子赐婚第89章 有子名乐第293章 时机已现第382章 邺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