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杨坚建隋

第63章 杨坚建隋

人总是乐于结交重义之人,正如崔澈所言,杨广看重的不只是闻喜裴氏的家世,更是裴秀甘冒风险为崔澈奔走的义举。

翌日当值,裴矩不出所料的就任相府主薄一职,期间杨广也来找过崔澈,让他下值以后带上裴秀,自个儿也约了杨玄感、窦威一起吃酒。

夜色深沉,赵文为二人打着灯笼,与崔澈一起扶着裴秀回府。

也许是因为杨广折节下交,裴秀受宠若惊,在席间喝高了。

回府之后又是一阵忙活,但与崔澈无关,满院子的奴仆、婢女,哪能让他去照顾裴秀。

除夕的前一日,黄昏后各处官署封门。

元日七天假期来临,崔澈却不想回府,可年节时候,也不方便投奔亲友,只得硬着头皮回去。

果然,崔澈在祠室里,当着先祖牌位的面被崔昭容好一顿收拾。

元日的祭祖,一如崔澈在冬至对崔季舒的承诺,大鱼大肉都招呼上,暗地里分了点餐食给尉迟炽繁在屋里偷偷祭拜家人。

崔澈也收到了祖母在博陵的来信,告知他家中一切安好,也对他救了崔达拏的性命而大加夸赞。

崔达拏被发配边远之地,却是去的幽州以北,途经河北时,多有故旧亲朋前来探望,崔澈的义举也为更多人所知。

再怎么说也是博陵三崔之一,崔暹之子,又做过北齐驸马,崔达拏在关东经营数十年的人脉远非崔澈能比。

而崔氏第三房经此一事,也将崔澈视为一房领袖。

年后,崔昭容与裴秀既收拾行囊启程东归,崔澈送出城,崔昭容千叮万嘱,让他安生在丞相府效力,莫要再整那些吓唬人的事情。

崔澈连连称是,得了潜邸之臣的身份,哪还用得着再去冒险搏个出身。

临别之际,崔昭容热泪盈眶,崔澈也是红了眼睛。

姑侄都清楚,经此一别,再难相见,裴秀日后受到杨广征辟,自会回到长安,但崔昭容却得留在闻喜照顾婆婆,至少在为她养老送终前,是难有再见的机会。

结束了七天假期,回到丞相府的第一件事便是为杨坚起草,更改封国名字。

西魏时期,杨坚之父杨忠领军平定随州等汉东之地,也就是后世的江汉平原,因功受封随国公。

杨坚承袭父爵,封王时,自然便定了随王。

但在杨坚看来,随字有随从、顺从之意,无论西魏、北周,国祚都很短,若自己再定国号为随,岂不是说明也是个短命王朝,晦气得很。

索性将随(随字繁体)去了走之底,成了一个隋字,这个字并非杨坚硬造,在此之前,便常常用做了随字的简写。

因而,随王也就成了隋王。

小皇帝下诏,改元大定,但这个年号注定长久不了,杨坚已经做好了篡国的准备。

二月初四,杨坚不仅是接受了此前拒绝的相国、百揆、九锡,又笑纳建台置官的封赏。

所谓建台置官,即杨坚能在自己的隋国建立朝堂,封设百官。

同时,诏进王妃独孤伽罗为王后,世子杨勇为太子。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大家也别忙活别的,都跟着劝进吧,澈哥儿也在茫茫表忠的人群中。

开府仪同大将军庾季才好观天象,以本月甲子大吉为由,劝谏杨坚于当天受禅。

太傅李穆、开府仪同大将军卢贲也随之附和,杨坚于是将建国之日就定在了二月甲子。

甲子日当天,小皇帝受群臣逼迫,下诏逊居别宫,把宫城给让了出来,命太傅杞国公宇文椿捧册,大宗伯奉皇帝玺绂,禅位于隋。

杨坚受册、玺,改服纱帽、着黄袍,入御临光殿,服兖冕,如元会之仪。

改元开皇,大赦天下,命有司奉春册祀于南郊,随即又命杨勇岳父元孝矩往洛阳与杨勇交接,崔澈年前就起草了文书送往洛阳,但杨勇总领北齐故地,不可能说走就走,安顿诸般事务便忙碌到了现在。

杨坚篡国后,废除北周六官制度,恢复汉、魏旧制,设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

隋初五省,尚书省下辖六部,总领庶务,也就是具体干事的。

内史省执掌机密,负责决策。

门下省具有审核的职责。

至于秘书、内侍二省职权却要轻了很多。

秘书省负责书籍校藏与管理,内侍省为宦官机构,主要负责内廷的各类事务。

杨坚再建御史、都水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以分司统职。

又置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官,以酬勤劳;特进至朝散大夫共七等散官,以加文武官员中有德声之人。

门下高官官由侍中改为纳言。

杨坚既然已经篡国,昔日的丞相府,如今的相国府自该罢黜。

相府司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府司录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不久又废除内史监一职,让虞庆则与相府内郎李德林共为内史令,以内史令为内史省主官。

而崔澈则与刚入幕府不久的裴矩一道进了内史省,为内史舍人。

裴矩虽然顶着个主薄的名头,但终究是错过了杨坚初掌权的创业风口。

内史舍人为内史省的属官,包括崔澈、裴矩在内,共有八人,为正六品上,相较于崔澈此前三命,即七品的记事参军,无疑是大跳步,他拢共也才当值小半年,要不怎么人人都想着劝进。

崔澈辛苦奋斗,终于在十二岁时坐上了正六品上的官位,年俸1000石。

但也比不得杨广会投胎,杨坚建国以后,即封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

崔澈对于自己的安排,自然是暗喜于心,他当初虽然没有拜在李德林的门下,但这些年没少与李德林来往,倒不是封德彝的关系。

李德林也是定州博陵安平人,与澈哥儿是同乡,澈哥儿的堂伯,也就是崔达拏的亲伯父崔谌,在李德林还未发迹前,便与他成了忘年交,当时正是博陵三崔风头最盛的时候,崔谌却一点也不顾及地位差距。

顶头上司是世交长辈,往后的日子自然舒心。

但即将出牧并州的杨广却以总管府长史一职邀他同行。

求收藏、推荐,下一章应该是第一卷的最后一章。

(本章完)

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361章 奚族生乱第535章 重回关中还要晚一点第294章 内外之争第119章 接风洗尘第164章 重回书院第431章 金墉之战(二)第473章 三部骑兵第342章 拖延时间第53章 记事参军第16章 德彝同行第369章 仁寿宫变(二)第329章 托付家事第99章 放浪形骸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审核)请假第563章 大燕开国第13章 辞亲远行第171章 早做准备第260章 母女私语第537章 再见故人第139章 范阳卢氏第160章 班师归国第578章 仓促回京第605章 继领水军第149章 歃血为盟第469章 长远之计第512章 劝降忠臣第243章 入宫哭诉第471章 援弱抗强第423章 连成一片第397章 阵前斩将第112章 总管人选第16章 德彝同行第516章 李渊嫁女第540章 九锡之礼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188章 兵部尚书第189章 驾部次官第68章 太原王氏第487章 彦卿为使(3000)第221章 夜渡长江第59章 为友尚义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181章 祸乱江南第481章 歃血为盟(4000)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555章 益州长史请假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164章 重回书院第389章 全据河北第155章 可汗殒命第114章 新征幕僚第332章 心怀忧虑第55章 征辟裴矩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548章 小试牛刀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204章 旧人之心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355章 朝廷忌惮今晚没有,大家不要等第8章 周主灭佛第567章 二郎从军第190章 越府寻人第291章 所谓计谋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408章 豆卢皇后第21章 稚子择师第520章 恩师留书第169章 行军长史第373章 何处为先第59章 为友尚义第566章 来来往往第51章 崔府夜话第19章 感伤离别(4000)第613章 宴无好宴第551章 撤围而去第333章 离间君臣第67章 重回晋阳第336章 分兵策应第492章 入府慰问第552章 水淹阳平第63章 杨坚建隋第93章 三线告捷第330章 骑卒张桢第583章 宫中饯行第410章 忠臣死节第198章 计划出巡(第六更)第31章 憾失姻缘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431章 金墉之战(二)第75章 雕版印刷第366章 君臣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