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班师回朝

第622章 班师回朝

徐世𪟝来到江陵的时候,已经到了冬季。

因为气候处于温暖期的关系,江陵依旧是阳光明媚,不见风雪。

崔澈站在城楼上,看向远处的长江,头也不回的对徐世𪟝说道:

“卿可知道,朕为何要将你留在荆南?”

徐世𪟝回答道:

“臣不知,臣只知道要为陛下在荆南站稳脚跟,抵御隋人侵犯。”

崔澈收回目光,转头看向徐世𪟝,正色道:

“隋人知道朕收取蜀地,回师江陵,已经没有了袭击荆襄的想法。

“然而将士们日夜思归,朕不能在江陵久留。

“朕一走,隋军早晚会卷土重来。

“襄阳与江陵的水军虽然正在重组,但短期内,依然难以与隋人在长江上争雄。

“一旦江东水军封锁长江,荆南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

“你跟随朕的时间不长,但朕却深知,能够在危局之中,为朕守住湘、岳二州的,唯有你徐懋功(徐世𪟝字懋功)。”

徐世𪟝肃容道:

“陛下信重,微臣又怎敢不尽心竭力,以报君王。”

崔澈拍拍他的肩膀,继续道:

“大军回师洛阳,稍作休整,在明年春耕之后,朕将开启二次南征,进攻淮南,以偏师攻取汉东。

“伱要做的,就是在春耕以前,坚守湘、岳二州,朕相信,这对你来说,并非难事。

“但我对你的期望,并不仅于此,一旦发动二次南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将在淮南、汉东。

“江东、九江等地守军都将被牵制,朕希望你能趁此机会,为朕全取荆南之地。

“朕给不了你太多兵马,需要你抚慰府兵,引为己用。

“你有什么要求,尽管直说。”

徐世𪟝脸色凝重,这些府兵的素质,有目共睹,让他们守城还行,真要用于攻城、野战,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好在自己面对的,同样也会是一群府兵。

隋朝的野战主力十万骁果军毫无疑问会留在淮南,抵御崔澈的第二次南征。

“微臣别无所求,只求麾下将士足粮、足饷、足衣,方能使其如臂使指。”

崔澈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好,如今江陵城内,尚有不少积累,你渡江之时,可派遣将士往江岸接应,运送物资。”

徐世𪟝并未在江陵城久留,只是歇息了一夜,便在第二天一早渡江南下,而崔澈也命人打开江陵府库,利用此前运兵的船只,运输物资南下。

当时间来到十月下旬,崔澈终于离开了江陵,沿汉水而上,回师襄阳。

他原本以为杨广会趁自己离开,袭击荆南、江陵等地,但也许是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叛乱的后续影响,让多疑的杨广调回了骁果军,拱卫建康,不敢轻易将他们假手于人。

崔澈在途经襄阳的时候,遇见了快马前往江陵赴任的秦琼,以二人之间的感情,无需崔澈多费唇舌安抚。

“九江太守张须陀,此人骁勇善战,能得将士拥护,叔宝镇守江陵,不可轻视之。”

崔澈提醒一句,别与秦琼在汉水岸边道别。 在秦琼的注视下,大军经由浮桥北渡汉水。

襄州都督程咬金同样来到汉水南岸送行,在燕军主力尽数渡江之后,程咬金对秦琼笑道:

“不曾想,我与叔宝同为战将,如今却要统御起水军来。”

秦琼也正为此事忧心忡忡,如果是让他领着一支骑卒冲杀,哪怕敌人十倍于自己,秦琼依然无所畏惧。

但他对水战,属实是十窍痛了九窍,一窍不通。

秦琼叹息道:

“军中大将尽是北人,少有人能够精通水战,陛下也是没有选择,才让我们二人统领荆襄水军。”

程咬金突然搂上了秦琼的肩膀,说道:

“叔宝麾下那位荆州司马李孝恭,老程我与他在鲁州共事过,觉得脾气相投,不如叔宝向陛下上书一封,将他调来襄州,也算我老程欠你一个人情。”

二人本就是世交,程咬金当初投奔崔澈,还是秦琼写信引荐,关系自然亲密。

崔澈也是因此才让他们二人分别镇守襄州与荆州,期望他们能够守望相助,而非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秦琼推开程咬金的手,笑道:

“听你这么一说,只怕这李孝恭倒是一个人才,我又怎会让你。”

说着,不理程咬金在声后叫嚷,拍马扬鞭,向江陵奔去。

与此同时,崔澈在抵达鲁州之后,立即下诏,调帐前效节军、银鞍契丹直、博领骑卒共计三万精骑回洛阳休整。

以吴王府司马李靖为徐州都督,改封吴王崔彦卿为蜀王,召他入朝,一同返回洛阳的,还有此前的吴王长史刘方。

崔澈在蜀地废黜郡县制,改行州县制,将三十郡,合并为二十四州。

以蜀地二十四州为剑南道,恢复蜀郡为益州,其余各郡也纷纷恢复大业三年以前的名称。

崔澈计划以蜀王崔彦卿为益州都督,兼剑南道观察使。

总领益州军政,同时监察蜀地二十四州的官员。

当然,前吴王长史刘方作为崔彦卿的岳父,自然不可能跟随他入蜀。

崔澈考虑到崔彦卿如今已经二十二岁了,益州并非徐州,不在燕隋交锋的前线,也应该让他自己施展拳脚,而不是在徐州时一般,所有事物交给刘方、李靖处置。

因此,崔澈此次不准备为崔彦卿派遣重臣,任由他自己招募幕僚。

知子莫如父,崔彦卿这几年的表现,尤其是此次镇守徐州,并未横加干涉军政,收获了崔澈的信任。

而任由崔彦卿自己组建幕府,也正是崔彦卿理应获得的回报。

况且,崔彦卿的才能,只是治理益州的话,也不需要有大臣入蜀向他指手画脚,毕竟崔彦卿此前在河北也干得不错。

十二月上旬,使者快马赶到徐州,向崔彦卿、刘方、李靖三人传旨,诏崔彦卿、刘方以及三万精骑入朝,以李靖都督徐州。

得知自己改封蜀王,崔彦卿无奈道:

“孤贵为皇子,却居无定所,只能四处漂流。”

刘方宽慰道:

“蜀中形胜之地,天府之国,非至亲不能任用,陛下以殿下镇守成都,又准许殿下自辟僚属,可见对殿下的信任。”

崔彦卿一琢磨,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不由转忧为喜。

(本章完)

第512章 劝降忠臣第27章 胭脂铺子第237章 崔澈归朝第515章 议定婚事第603章 疑兵之计第556章 洛阳宫室第132章 131大索貌阅第463章 重定租调第291章 所谓计谋第92章 可汗夜遁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295章 家事国事第552章 水淹阳平第42章 行差踏错第367章 伪造书信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556章 洛阳宫室更新要晚一点第580章 不顾西域第418章 掳人东出第53章 记事参军第563章 大燕开国第258章 崔澈助学第201章 初访李府第88章 私兵国有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554章 人事调令第599章 荆南将士第541章 兵出散关第73章 如鱼得水第338章 阴差阳错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352章 汉燕为盟第336章 分兵策应第39章 姑母有命第83章 太子设宴第194章 亲友重逢第78章 同姓联结第204章 旧人之心第545章 恢复爵位第438章 回师晋阳第181章 祸乱江南第310章 各方来使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142章 赵穆为间第461章 净身修行第46章 锒铛入狱第86章 佳人邀见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216章 夜探敌营第272章 一场好戏第545章 恢复爵位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126章 文士来投第423章 连成一片第484章 军队整编第325章 欲求连任第619章 下诏止战大家不要等第120章 将士归心第13章 辞亲远行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149章 歃血为盟第24章 为报君恩第420章 目标河南第593章 襄阳危急第458章 绑送晋阳第361章 奚族生乱第317章 不问前罪第37章 共诛国贼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361章 奚族生乱第305章 江东二陈第21章 稚子择师第445章 试探心意第327章 故地重游第455章 卦象玄机第83章 太子设宴第151章 援军将至第474章 途经代州第453章 长孙夫人第560章 燕王三辞第132章 131大索貌阅第412章 迁都与否第332章 心怀忧虑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110章 奔袭历城第401章 袭取险隘第505章 渡河西进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322章 开皇之末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417章 晋阳重逢第532章 重遇旧人第495章 燕王纳妾第124章 食盐入关第69章 晋王设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