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父子兄弟

第624章 父子兄弟

杨阿五希望能够前往父母坟前祭拜,崔澈闻言,心中有感。

虽然他与杨坚在仁寿年间交恶,但他们夫妻的恩情,崔澈从未忘怀。

“你若是思念关中,大可在明年夏季,往仁寿宫避暑,到时候带上杨颢一起,往二圣坟前祭拜。”

崔澈认真说道。

曾经的东隋天子杨颢禅让之后,被送出了晋阳,每日深居简出,倒也安分。

只是崔澈虽然遵照了承诺,不曾谋害于他,但也从未放松过对杨颢的监视。

杨阿五疑惑道:

“陛下不与妾身同去?”

崔澈感慨道:

“我已人至中年,时不我待,当一统九州,立下不世之功,岂能劳烦后人。”

当崔彦卿与刘方这对翁婿带着三万精骑赶到洛阳城外时,距离除夕也没剩几天。

崔弃疾奉其父崔澈之命,出城相迎。

看上去崔彦卿此时手握三万精骑,似乎可以威胁洛阳的安危,但崔弃疾心里却清楚,即使崔彦卿拥有这三万精骑的指挥权,也不足以完全掌控他们。

这三万精骑,是父皇真正的嫡系,军中的将校,跟随他多年,不敢生出背叛之心。

因此,崔弃疾丝毫不担心崔彦卿趁机发动兵变。

当三万精骑在崔彦卿的率领下,出现在眼前之时,崔弃疾并没有生出任何的恐惧之感,而是回忆起了自己跟随父亲前往河北,当时博陵骑卒前来迎接的那一幕。

“大哥!”

隔了老远,崔彦卿就迫不及待的越众而出,独自一人朝着崔弃疾挥手奔来。

崔弃疾的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三弟!”

二人是同父同母的亲生兄弟,崔彦卿哪怕曾经冒出过一丁点争储的苗头,但被崔澈及时掐灭。

因此,崔弃疾与崔彦卿这对兄弟,不敢心中究竟如何作想,至少维持了表面上的和睦。

对于皇室来说,这也就够了。

这点表面上的和睦,足以让他们各自生出安全感,不至于走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崔彦卿翻身下马,与崔弃疾紧紧相拥,待他们二人诉说了相思之情,崔祐之才上前见礼:

“侄儿拜见王叔。”

崔彦卿抚着崔祐之的小脑袋,笑道:

“魏王都长这般大了。”

崔祐之正是身体发育的年龄,跟着崔澈去了南方大半年,确实长高了不少。

崔彦卿问道:

“跟随父皇南征,獾儿可有什么收获?”

这个问题崔祐之回朝以来,回答过无数次,父亲问他,母亲问他,就连皇祖母也会问他一句。

但崔祐之并不感到烦躁,依旧耐心的回答道:

“侄儿看见了民生艰苦,看见了皇祖父创业不易。”

崔彦卿颔首道:

“不错,父皇创业不易,我等儿孙更应该珍惜,佑之你能明白这个道理,父皇想必也是欣慰的。”

崔弃疾笑道:

“好了,莫要再说闲话了,父皇如今还在洛阳宫里急着见你。”

崔弃疾显然也是对崔祐之这个儿子满意的,作为太子,除了展现自己的治国才能之外,最为重要的便是在父亲面前固宠。

而崔祐之毫无疑问就是他太子之位的重要保障。

崔澈越是宠爱崔祐之,便越不会让兄弟们有机会染指他崔弃疾的储君之位。

杨广之所以能够取代杨勇,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其子杨昭受宠,恐怕也是杨坚决心易储的重要原因。 刘方跟随崔彦卿一起去到宫中面圣,只是被崔澈好言宽慰几句后,刘方便提出告辞,以免打扰了他们一家团聚。

大殿之内,只剩了崔澈、崔弃疾、崔彦卿、崔祐之四人。

既然都是骨肉血亲,崔澈也计划与他们说些心里话。

他看向了第三子崔彦卿,唤道:

“彦卿。”

崔彦卿应声道:

“孩儿在。”

崔澈问道

“此前伱是梁王,此后我以你为吴王,以麻痹隋人,如今又将你改封蜀王,其中用意你可明白?”

崔彦卿恭敬道:

“孩儿省得,如今蜀地新附,父皇是想让孩儿出镇成都,孩儿必定为父皇看好了蜀地,不使其生乱。”

崔澈微微颔首,又道:

“但你在蜀中待不长久,蜀中天府之国,形胜之地,不是分封亲王的好去处。

“将来你呕心沥血治理蜀地,卓有成效之时,我却要将你改封他处,你会如何作想?”

崔彦卿神色一怔,随即答道:

“儿子的一切都来自于父皇,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岂敢生出怨言。”

崔澈闻言笑道: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当年为父也是这般与你们外祖父说的。”

说着,他看向崔弃疾问道:

“菩萨奴,如果你是彦卿,你是否会心生怨言,认为都是我的儿子,为何我要偏爱于太子。”

崔彦卿也立即看向了崔弃疾,等待着他的回答。

崔弃疾稍作沉吟说道:

“不敢欺瞒父皇,孩儿也会为此心中不平。”

崔澈点点头,继续道:

“所以啊,菩萨奴,你要知道,你们都是我的儿子,但我为了你们将来不至于手足相残,刀兵相向,行事常常偏向于你,让彦卿受了委屈。

“作为父亲的我,对他又何曾不会心生愧疚。

“若有朝一日,为父驾崩,你坐上了这个皇位,必须要好好待他。”

崔弃疾惊慌道:

“孩儿只求父皇龙体安康,不敢作他想。”

崔彦卿、崔祐之也纷纷请求崔澈不要口出这等不详之言。

崔澈摇摇头,他直视着崔弃疾,沉声道:

“答应我。”

崔弃疾赌咒发誓道:

“孩儿谨遵父皇教诲,将来必定与弟弟们和睦相处,不敢亏待了三弟,若是有违此誓,让我死在天雷之下。”

崔澈闻言点点头,对崔彦卿说道:

“这是为父唯一能为你做的。”

崔彦卿为之动容:

“孩儿谢父皇维护,此番入蜀,孩儿不敢生出懈怠之心,必使蜀地长治久安。”

崔澈笑道:

“不用急着前去赴任,暂且留在洛阳陪同为父一些时日,待明年春暖花开,再去也不迟。”

随即,崔澈又与他们三人说起了自己明年春耕后,准备攻取淮南的计划。

而崔弃疾与崔彦卿先后镇守徐州,对淮南颇为了解,也对崔澈介绍起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本章完)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416章 关陇危机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352章 汉燕为盟第329章 托付家事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201章 初访李府第269章 后发先至第284章 围魏救赵第44章 提携后进第301章 杖毙名将第285章 营州之围第243章 入宫哭诉第233章 夺取处州第104章 处刑立威第335章 夺取小城第282章 李景称病第33章 暗中投效第378章 攻占魏州第576章 体验生活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361章 奚族生乱第31章 憾失姻缘第79章 战事再起第45章 赏功罚罪第66章 深夜来客第27章 胭脂铺子第482章 宽赦为民第468章 盘剥索贿第501章 徐郎何来第358章 意气之争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586章 以诗明志第68章 太原王氏第5章 封家六子第541章 兵出散关第335章 夺取小城第93章 三线告捷第324章 书信往来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98章 新妇奉茶第408章 豆卢皇后第271章 视察宫殿第121章 刺史韦艺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429章 弑主之人第78章 同姓联结第575章 重回幽州抱歉,今天要再请一次假第363章 李密东奔第292章 破敌之计第269章 后发先至第410章 忠臣死节第83章 太子设宴第596章 封锁江面第260章 母女私语第502章 进抵蒲州第262章 母子离别第462章 组建水师第38章 大战将起第197章 药师同乘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431章 金墉之战(二)第620章 争相献媚第462章 组建水师第606章 镇守巴东请假一天第561章 受禅让诏第401章 袭取险隘第23章 北齐旧人第495章 燕王纳妾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588章 兵发南阳第268章 苏威来访第53章 记事参军第258章 崔澈助学老书完结了第198章 计划出巡(第六更)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537章 再见故人第510章 军民哗变新章在审核第68章 太原王氏第619章 下诏止战第194章 亲友重逢第350章 全据辽东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361章 奚族生乱第604章 夜袭水寨第331章 崔杨聚兵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552章 水淹阳平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266章 东巡泰山第272章 一场好戏第8章 周主灭佛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344章 驱使俘虏第111章 离开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