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长宁军

李瑕回到巡司关城。

“县尉。”姜饭赶上前,道:“小人依县尉所言,若援军赶来,可与邬通说好之后放了他。”

“你放了?”

“是。”姜饭道:“援军进了城,城楼外都是寨兵,杀了也不好。”

李瑕问道:“他答应老老实实的?”

“他答应了,但……真没关系吗?”

“无妨。”李瑕淡淡道。

哪怕邬通向朝廷状告……他还真不介意。

他走上城头,看到一个宋军大将站在那,邬通正陪着站在一边。

“哈哈,李县尉来了。”邬通大笑道,仿佛毫无隔阂,“这位是长宁军的易指挥。”

李瑕还未来得及上前,只见那将领已转过头。

“某乃长宁军都钤辖,易士英。”

李瑕脚步微微停了停,目光看去,易士英四十几许年纪,三络长须显得很文雅,身材却颇魁梧,腰背笔挺,杀伐气与凛然之气并存。

“见过易将军。”

邬通又道:“易指挥,这位便是我与你说的,助我守下五尺道的县尉李瑕李非瑜。”

易士英对邬通的神色淡淡的,看向李瑕的眼神却有几分郑重,问道:“你认为,该追击蒙军否?”

李瑕在横子山上时还在想要留下阿术,但下山的一路上经过了复盘,竟是改变了想法。

“不该追击。”

易士英道:“为何?”

“这支探马赤军的主将是阿术,此人用兵喜分进合击、迂回包抄,其兵势……如闪电战,从这次的战事可以看出,他不喜攻坚,必会设计,吸引我军主力追击,再回头消灭。”李瑕道:“故而,我认为不该追击。”

“某尝言蒙人用兵‘不师古’,你可知何意?”

“不学古人?”

“不错,蒙军作战,不计师之众寡、地之险易、敌之强弱,必合围,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如禽兽猎取之状。”易士英道:“观其攻大理,万里之遥,三路约日而至,可谓得兵家之诡道,而擅于用奇。”

李瑕琢磨着这话,隐隐若有所悟。

他感到这长宁军都钤辖易士英很厉害,蒙军这种特点,他其实也感受到了,但形容不出来,更何谈用这样的话来概括。

易士英又抬手,指了指远处的牛寨山,微叹了一声。

“蒙军重视侦察,登高望远,先相地势,专攻趁乱。长宁军远道而来,阿术则为返程,更熟地势,若追击,必中埋伏。”

李瑕问道:“可在五尺道上若不能敌他。出了五尺道,岂非更不能敌他?”

易士英睥睨了邬通一眼,道:“蒙军无非是趁筠连乃羁縻,守备不住。若依蜀江以北的筑城之法,自可拒蒙军。”

易士英与李瑕见面之后,这般又聊了几句,对这一战的经过很快有所了解,招过一名将领。

“祝成,命你领兵五百,缀着阿术,送他一段。记住,登高望远,勿中埋伏。”

“是!”

易士英吩咐完,拍了拍李瑕的肩,道:“放心,并非贸然追击。”

“明白。”

这一战,对李瑕而言,到此大概也暂时结束了。

他却颇感兴趣地观察着长宁军。

李瑕并非第一次见到宋军,他见过淮西厢军、禁军,也远远望见过张实的水师,但这还是第一次近看战时的蜀军。

前世听了“弱宋”二字,他本以为宋军很弱,然而,眼前的长宁军给他的感觉,以两个字可以形容……强师。

哪怕是对敌蒙军时,李瑕都没有过这种强烈的感受。

蒙卒单兵战力是强,骑射无双。但眼前的长宁军却有股血气,更纪律严明、更昂扬。

……

易士英忙完军务,一回头看到李瑕还站在城头看着,走上前,道:“如何?在想何事?”

“大宋将士,战力不弱。”

“蜀南兵还是差点。”易士英神色冷峻,道:“川中八柱之兵,战力更甚。”

“川中八柱?”

“余帅在时,建议弃平地之城。于云顶、运山、大获、得汉、白帝、钓鱼、青居、苦竹筑城建垒,号为八柱。使蒙军不敢近边。”

易士英说着,举目北望,也不知在想什么。

李瑕看着他的眼,从当中看到了一丝忧虑,又问道:“大宋将士既不弱,为何会败?”

“是啊,为何会败……许是败在不如蒙古富足吧。”

李瑕不以为然,但这话既是易士英说的,他还是沉思了一下。

或许也有一部分原因吧,以蒙古疆域之广,比经济,拖也能把宋朝拖垮。

“多言了。”易士英又道,“晚间若得空,倒可与非瑜再聊聊……”

那边又有将领过来,他显得很忙,转身又走开。

……

天色渐暗。

小小的城关已不够住,长宁军在横子山顶、关城校场上扎了营。

李瑕则与麾下人一起住,让他们准备一下,明日启程回庆符。

“鲍三,你对长宁军是何观感?”

“想起了余帅。”鲍三低声念叨了一句,道:“县尉,巡江手早晚也能练成这样。”

李瑕道:“到时就不叫巡江手了。”

搂虎凑上前,问道:“县尉,那几个寨兵,还要不要联络?我能让他们跟我们走。”

“不急。”

李瑕沉吟了一会,却是转向姜饭,问道:“你与邬通说好了?”

“是。”姜饭道:“他答应了……”

下一刻,门外有人问道:“李县尉在吗?巡检请你相见。”

……

这次,邬通却不是在城楼与李瑕相见,而是在北面城墙下的一间小仓库。

“哈哈,李兄弟,这次多亏了你啊,不然哥哥就葬身在这关城里了。”

邬通竟还能保持着豪爽模样,仿佛对被李瑕夺权之事毫无芥蒂。

但他身后那八个心腹戒备森严的样子,显在表明这事并没有真的过去。

“邬兄不生我气就好。”李瑕应道,施施然然进了仓库,坐下。

他身后只带了搂虎、姜饭两人。

“生气?”邬通似乎很惊讶,道:“我岂会生气?”

他倒了杯酒,但没再推给李瑕,自己喝了,笑道:“白日是易指挥在,哥哥忙前忙后地安排,不方便说话,这不,一得空就请李兄弟来了?你我兄弟之间,岂有过不去的事。”

“真的?”

“当然是真的。”邬通道:“这不,蒙军都退了吗?说明李兄弟是对的。就该给哥哥这糊涂脑袋来两下,杀了我都该。你不杀我,这是义气。是吧?”

李瑕似笑非笑,也不说话。

邬通道:“好吧,这般说吧。哥哥与你记仇,能落得好?你在朝中靠山不小吧?”

“确实不小。”

“那便是了,你我兄弟,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若有嫌隙,一笔勾销了,如何?”

“好。”

“爽快。”邬通道:“功劳如何报?”

李瑕道:“就依邬兄所言,你守下的关城,我只是协助你,也是你命我去夺回横山寨。”

“真的?”

“一万贯。”

邬通一愣,抬头看了李瑕一眼。

李瑕很平静,不像在说笑。

“李兄弟,这价钱……”

“不答应?”

邬通有一瞬间几乎要脱口而出“不是,你搞清楚,是你打了我……”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

向朝廷告发?能不能搞垮李瑕不谈,他自己肯定要先完蛋的……

“哈哈哈,李兄弟太风趣了,风趣。哥哥被你揍了一顿,还要赔钱给你不成?哈哈。”

“不是赔钱,是卖功劳给你。”

邬通纠结起来,道:“哥哥哪用那么大的功劳?又不是省治下的官。”

“邬兄说过,一年随便打点个谁就花六千贯。”李瑕道:“今年可快过去了。”

“哈哈,那是哥哥吹牛的,哥哥其实很穷。”

李瑕不说话,只扫了邬通身后那八个寨兵一眼,将他们看得纷纷低下头。

一副“我拳头大,靠山大”的样子。

邬通想了想,颇觉无奈,叹道:“好吧,那庆符县的盐?”

“让邬兄来卖。”

邬通叹息一声,道:“十年的利润,也就凑这一万贯。”

“哦。”

两人又聊了些细节,不一会儿,李瑕起身离开。

邬通独坐在那,饮了一口酒,沉思着。

“哥哥,真就这样放过他?还给他钱?”

“不然呢?长宁军就在城里,杀个官?”邬通道,“等把庆符的盐路打开再说。”

“到时他把一万贯都花完了。”

邬通显得有些郁闷,道:“做生意嘛,有赚有赔。这次在他身上赔了,下次再赚回来了。”

“就怕最后赚不回来。”

“到时再说。”邬通眼中那股杀意终是没能压下去,喃喃道:“是他先坏了规矩……”

第1009章 煽动第1316章 召见第610章 大争之世(为盟主“设次元”加更)第1299章 囚徒第26章 淮北第1010章 戴罪立功第967章 划分六路第1227章 卑鄙第615章 释俘第337章 夺城之战第516章 人物(为盟主“sjkxjkk”加更)第637章 摧毁第325章 意料之外第399章 凌霄城第811章 黄鼠狼行动第94章 绕道第492章 打都打了(为白银盟主“niema”加更6/11)第1056章 护送第658章 防与治第733章 摆棋第1250章 僵持第1198章 忠奴第345章 谁的命重要第816章 不直人间一唾轻第560章 眼光第128章 相思笺第797章 节节败退第133章 旧案(为白银大盟“公子WV”加更9/10)第951章 忽里勒台第1176章 法与治第456章 思路第37章 临江仙第735章 疑兵第190章 惊马第327章 复家乡第615章 释俘第142章 火中取栗(为盟主“13点7分”加更)第843章 因而封之第830章 长安三月第400章 推论第790章 履冰而战第957章 宣战第871章 嫌疑第1182章 一条路走到黑第853章 生意第65章 龙湖(为盟主“枫槿如畫”加更)第630章 祁山道(为盟主“昵称不是空白”加更)第98章 同伙第721章 走卒贱婢第530章 赴任第616章 孤策第77章 名门第577章 魏紫姚黄第797章 节节败退第1086章 断了的环第959章 活着第798章 南线第604章 新规矩第83章 伏杀第353章 人口第387章 题遗山诗第1010章 戴罪立功第838章 疑心病第1341章 兴亡第681章 蜀人番外篇·西北望(为盟主“知还需行”加更)第641章 使者第362章 劫第1158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1171章 轶闻第1261章 软耳根第1106章 引火烧身第140章 隐秘第827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第294章 退兵第965章 人材木材第1032章 临安来人第767章 戍边策第476章 手段第885章 强盗的头脑第820章 战略调整第62章 弃子第1322章 潦草第1100章 叛将第578章 父子第147章 地盘(为盟主“嗷呜aaao”加更)第903章 收继第810章 急了第417章 遇强则避第281章 信服第926章 地利第231章 衔尾第203章 幕僚第912章 礼尚往来第151章 党羽第1256章 天元第988章 普通人第445章 俘虏第500章 哑谜第685章 宋臣与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