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一箭檄诗

长街上,按刀的兵士转过头看着来往的行人,眼中泛起些疲惫无奈之色。

忽然,他看到一人……

“站住!说你呢,给我站住!”

一名少年郎回过头,道:“是在唤我?”

“拿下他!”

那兵士快步上前,仔细一看,见这少年十六岁左右的模样,生得玉树临风,气质不凡。

这仪容姿态绝非一般小户人家养得出来的,偏是穿着麻布衣裳,踩着草履。

“李瑕!我捉到你了!”

那少年却是微微笑着,道:“我姓史,名樟,字敬先,真定府人,你可要听听我的诗?”

“你还敢冒充!来人,把他押回去,去找殷俊来辨认,再告诉五郎,是我捉到了李瑕……”

“二郎。”

忽有一声叱喝响起。

“你们干什么?!还不放开我家二郎!”

一名史家小将大步跨来,喝退了张家兵士,拱手道:“二郎受惊了。”

他身后还跟着几名小厮,俱是扁着嘴,一副委屈模样。

方才按着史樟的兵士们也惊慌起来,连忙告罪不已。

“是小人有眼无珠,请二郎治罪。”

“请二郎治罪……”

“无妨、无妨。”史樟还在微笑,道:“杨将军不必怪罪他人,我故意的,还挺有趣。”

“是。”

“有趣,有趣。”史樟踩着草履又踱了几步,又向那张家兵士道:“今日之事不必告诉旁人,我许是还能多玩几次。”

“是。”

“还有,你们捉人就捉人,勿要滥杀无辜。我父与赵经略好不容易才将此地治理得繁荣安乐,切勿毁此心血。”

“是,小人明白。”

“若是方便,等捉到了李瑕,让我见见。”

“这……此事小人做不了主。”

史樟笑道:“那我自去问仲书兄。”

忽然,远处小厮跑来,禀道:“二郎,不好了!在小巷中发现几具尸体……”

~~

“五郎,不好了!李瑕捉了姚家小郎君和阎复……”

张弘道皱了皱眉,道:“带我去看看。”

才出门,翻身上马之际,又有手下快步赶上,低声道:“五郎,史家二郎来了。”

张弘道深深叹息了一声。

他比史樟年长十四岁,却并不敢骑在马背上见对方,翻身下了马,丢开马鞭,亲自迎了上去。

“敬先来了。”

史樟拱手,道:“仲书兄来了开封,竟也不找我?”

“实是公务繁忙。”

“我知道,仲书兄是要拿住李瑕,那人有些意思,我原本还有些欣赏他。但他现在捉了端甫和子靖,我忽然明白一个道理,宋人就是宋人,是我们的生死大敌。”

“是。”

两人说着,边走边谈,往姚燧遇袭的巷子走去。

史樟忽问道:“仲书兄为何不向我父借些人手?诛杀了那宋人细作。”

张弘道心想,因为不想李瑕落在你们手里,揭破我的秘密啊。

“不敢麻烦史经略。”

“客气了。知道吗?今日我还在说,若五郎捉到李瑕,容我见他一面,看看能填出那样词句的才子是何样人……呵。”

史樟说着,指了指路边巷子的老鼠洞,话风一转,却是又道:“猫捉到老鼠,喜欢玩一玩,那是因为它握着老鼠的生死。但若老鼠敢反咬猫一口,那就没什么好玩的,直接咬断其脖颈罢了。”

张弘道有些不烦耐。

他已经三十岁了,没耐心听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说自以为是的道理。

眼下是玩不玩老鼠的事吗?是能不能捉到的事。

“敬先说得对,李瑕很危险,我已提醒过端甫多次……”

“仲书兄,端甫自幼失怙,是雪斋姚公一手将他抚养长大,万不可有所差池。请你务必救出端甫与子靖,若需帮手,只管与我开口,我会与父亲分说。”

史樟说完,向张弘道拱了拱手。

这是他作为姚燧、阎复的朋友,应尽之义。

“放心,我一定救回他们。”

……

看着史樟转身而去,张弘道默立了一会。

有兵士上前请罪,道:“五郎,史二郎高门贵子,偏穿着麻衣草履,小人这才捉错人。”

张弘道淡淡道:“他那麻衣草履,穿着比你的衣鞋舒服……”

~~

“家伯父……勾结赵宋吗?”

姚燧似乎失了神,喃喃着,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李瑕观察着他的神情,又问道:“若说姚枢是在知时园与人密谈,你觉得会是谁?”

姚燧闻言似在思索,却不回答。

李瑕盯着他的眼看了一会,又道:“你不回答?”

“这里……是在开宝寺塔附近吗?”阎复忽然开口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

“听到了诵经声,还有风声。”阎复低声道:“当年战乱,开宝寺塔多有破损,风吹过有呜呜声,一直也没修……”

“开封铁塔,破是破了,倒不了。”

阎复道:“是,此塔以褐色琉璃砖砌成,混似铁铸,称‘铁塔’实是形象,李瑕,你又是信手拈上一字就道尽了一处风物啊。”

“不是我起的名,我们那边就叫它铁塔。”

“宋吗?它还记得开封吗?靖康之后、端平之后,宋还记得开封吗?”

阎复反问了一句,抬起头,喃喃道:“横流始靖康,赵魏血可蹀。小胡宁远略,为国恃剽劫……”

姚燧还在发呆,却是张了张嘴,无意识地和着阎复,轻声念起来。

“谁能提万骑,大呼拥马鬣,奇兵四面出,快若霜扫叶……”

这诗陆游的《登城》,本不该传到北面的。

但这两个书生却都知道,还能完全背出来。

“遗民世忠义,泣血受污胁,系箭射我诗,往檄五陵侠。”

一诗念毕,良久,阎复喃喃道:“我少时读陆放翁此诗,常想一个问题。若有朝一日,有人将此诗系在箭上,射至我眼前,我是否愿意当个五陵侠?

可惜一直以来,没有。到最后,连陆放翁自己也只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辈遗民又能如何?又能如何?但,只要一箭檄诗……”

阎复说到这里,抬起头来,眼神渐渐郑重。

“只要有一箭檄诗,我阎复阎子靖,愿重归大宋。”

姚燧一惊,喃喃道:“子靖,你……”

李瑕微微眯起眼,于暗室之中看去,只见那二十岁的年轻人被绑缚着,肩上有些血污,神情却很认真。

“李瑕,我愿助你一臂之力,你可愿带我一道走?”

姚燧似乎已经呆住。

李瑕摇了摇头,道:“你很聪明。”

“是,我很聪明,可帮得上你。”

“我若是你,我也会用这个办法脱困。”

阎复一愣,道:“我真心的。”

“不必骗我。”李瑕道:“前两日姚燧念了你那诗,‘群材方用楚,一士独辞燕’,我虽然听不懂,好在你们给我做了讲解……你们说这是典故,‘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你等虽是汉人,但赵宋朝廷上下倾轧、政局败坏,远不如为蒙古国效力。这话是你们说的,诗言志,言犹在耳。我怎么信你?”

阎复道:“那是对旁人说的,若问我志向,实在后一句‘一士独辞燕’。燕虽必亡,我愿效荆轲,一士辞燕,气贯长虹。我有报国血勇,唯等燕太子丹。”

“你上次还说这一士指的是樊於期,你说燕太子丹寡谋,枉杀樊将军。”

“我身在沦丧之地,有何办法?写诗明志,用暗喻而已。”

“读书人一张嘴,黑白皆可说,我不信你。”

两人说着,语速飞快。

阎复神色渐渐激动起来。

“我名‘复’,‘收复中原’之‘复’,我字‘子靖’,‘靖康之变’之‘靖’。我父赐我名、字,是为警我不忘故朝。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你若不信,可剖我胸膛看肝胆、看里面是不是一片丹心赤血……”

第1136章 带偏第471章 突杀(为白银盟主“niema”加更1/11)第214章 山脉第102章 阎马丁当第778章 复仇第1141章 临时抱佛脚第99章 护君山第1236章 反击第241章 道士第325章 意料之外第238章 怒火第25章 高明月第1059章 寒食第1010章 戴罪立功第344章 失约第115章 忠臣第1310章 樊城第287章 高琼第1248章 后方第155章 叙州第679章 弱主第566章 蹴鞠第812章 踏营(为盟主“你好大顺顺”加更)第1037章 顾念第93章 观望第673章 汉台幕府第124章 上半场第162章 排斥第1115章 年少英武之王第1152章 堆兵力第1100章 叛将第1198章 忠奴第1120章 他打他的第156章 长江龙首第1278章 都城第57章 任务第638章 清醒第597章 关键人物(为白银盟主“niema”加更21/22)第811章 黄鼠狼行动第54章 弘道苑第785章 敢战(为盟主“守妹拴财”加更)第495章 快了(为白银盟主“niema”加更7/11)第673章 汉台幕府第165章 打赌第699章 为国相忍第673章 汉台幕府第1254章 见相第452章 护国门第889章 最后的契机第248章 心计第194章 神箭手第1006章 内战第388章 雁丘词第870章 动工第95章 微山第680章 狼与狗群第1051章 和解第1062章 巧遇第844章 孱第364章 钩考第30章 搜查第1060章 伯乐第768章 公事私事第275章 斩尽杀绝第174章 营盘第333章 云顶城第898章 高昌本汉土第467章 地道第778章 复仇第101章 君不知第823章 切身利益第1153章 屋外打狗第864章 拼凑第1177章 农夫第78章 一箭檄诗第277章 奔赴第54章 弘道苑第1003章 楚天千里清秋第512章 恐惧第420章 意外第694章 暖意融融第966章 历法第1310章 樊城第197章 起砲第991章 归乡路第393章 贵势之家第9章 妙算盘第1146章 视角第1260章 张嘴即是理第1177章 农夫第86章 承诺第1318章 天子赐食第926章 地利第453章 分兵第427章 问罪第90章 朱仙镇第1019章 玉石俱焚第1123章 疯牛第266章 作法第683章 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