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一波又起(一)

到了正月刚满,河水解冻万物复苏的时候,爱德华也要出发启程回国了,这一来中国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对于中英关系来说,实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首先是英国人现在摆在外面最先进的军舰技术代表之物:七千吨的铁甲舰,原来合同上是要求只是七千吨的排水量,但是后来通过不断的加价,终于把排水量加到了八千五百吨,这样的吨位,虽然比不上英国人刚刚入海使用的“英弗莱息白号”——这艘军舰的排水量到了举世震惊的一万一千八百八十吨,但足以傲视群雄了。

合同上约定的主炮更是惊人,16英寸(406毫米)巨炮乃是目前最大的,4门巨无霸火炮分装于军舰中部2座双联船面旋台式炮塔内。

所谓船面旋台,就是用装甲围成圆形的炮台,顶上铺设平甲,类似钢铁的“罐头“,“罐头“里面安装火炮。炮台下方装有一套复杂的旋转机构,通过转动整个炮台,从而让炮台里的火炮可以四面射击。其基本特点就是炮随台动,即火炮本身不动,随着炮台转动而动。

唯一的缺点大约就是因为船身过大过重,所以马力不够,较之德国订购的七千吨军舰,马力大约差了一千左右,航速德国七千吨军舰均为15.4节,而英国这艘八千五百吨排水量的军舰只有14.75节。

而“英弗莱息白号”的数据可比这艘要好看多了,当然,英国人是不可能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卖的,就像后世之中的俄罗斯,绝不会把自己最核心的军火设备卖给中国人,但是根据军舰建造的各处船厂奏报来看。这个技术也足够中国人消化好几年了,这还是建立在花了大价钱从德国人处学军舰技术的前提之下呢。

所以这艘英国人处买的八千五百吨用通俗的话来说,皮厚抗揍速度不快。当然这个不快也只是和七千吨的铁甲舰来比较不够快,但是在诸国海军比较上。也是属于领先的地位了。

第二,算是英国不甚满意的事情,那就是石达开等人的归属问题,双方就此事进行了拉锯式的谈判,中国人除了那一天慈禧对着爱德华承认过和石达开有关系之外,任何场合任何人都矢口否认和石达开等叛乱份子存在着任何联系,最后双方达成密约:石达开等人向英国的印度总督称臣,孟加拉国向印度总督缴纳名义上的税务。孟加拉国成为自治的土邦,中国禁止向孟加拉国提供军火等物资。英国人派遣不超过十名的关税监督代表驻扎在缅甸和孟加拉国的边境。这一条原本的协议是“关税代表享有不超过一百人的士兵指挥权。”慈禧太后原本是无可无不可,没想到缅甸的使节前往理藩院哭诉,又拿了一箱最好的翡翠进献给太后,太后最是喜欢翡翠,自然笑纳,并授意总理衙门将条约改掉,并不许关税代表有干涉缅甸地方之主权的嫌疑行为存在。

这样的协议也不知道是谁得了便宜?若是说主权来说,中国未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都向印度总督称臣了。如何还算得上是中国人派出去干扰印度统治的?这些年来,花在石达开人身上的钱,别人不知。宝鋆是最清楚的,最后就换了这样的局面来,未免实在是不值,按照宝鋆的想法,“起码印度也要占了一半来才算是回本!”

但是从英国人的角度来说,这里又亏了许多,恒河流域稻米一年三熟,天气炎热,降雨极多。种植水稻收获颇丰,但是如今一朝被石达开等人正式夺走。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实在是不甘。但外交大臣等人复又一想,印度此地太平,就是极好,英国人也不差几颗稻米吃吃,若是石达开等人老实本分,默认这些人在此地也是无妨,这个角度来说,似乎英国承认了既成事实,又是中国赚到了。

第三个自然是意外的惊喜,“克什米尔”这个地方虽然划了一半的土地给俄罗斯,但南边一大块土地被英国人收入囊中,这样的话前往阿富汗更为方面,要知道印度西南占据了通往阿富汗必经之路的土邦王公们实力还是颇强的,如非必要,英国人更喜欢用经济渗透的法子来征服殖民地的一起,而不是用暴力的手段来摧毁一切。

克什米尔的领土分一部分给英国人,当然可以理解成中国人为了从苏伊士运河之中扣押的军舰脱身而付出的代价,巴扎利认为这是中国人为了让英国人不再就苏伊士运的股份问题纠缠而一并给予的代价,但是爱德华不怎么认为,他禁止就苏伊士运河的股份问题再和中国人进行谈判,如果巴扎利不是具备良好素养的高学历人士,他一定会和伦敦的那些三流小报一样,认为爱德华被东方的太后迷住了心思,就连自己国家的利益都不顾及了。

苏伊士运河股份问题暂时被爱德华压了下来,这令人十分不解,巴扎利有些疑惑,但是还是遵循了爱德华的命令,这绝对是成功的一年,三件事情达成了,一件事情被暂时冻结搁置,还包含了大大小小许多别的协议,比如投资建厂商贸税率人员往来等等一些列的条约,《泰晤士报》甚至在头版头条惊叹:“中国人向我们敞开了前往未有的大门!”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就是因为中英贸易的超出,海量的白银涌入了中国,而中国那时候是属貔貅的,自诩****上国无所不有,银子只进不出,这样自然会让人跳脚,如果武备不修,更是三岁孩童持着夜明珠在闹市中行走,人人可夺之了。花了这么多钱买买买,当然首先自然是因为英国现在的机械水平是最好的,这个钱值的话,但是,说到底还是为了防止超出太过于极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尽量不动手,这是慈禧的至理名言。(未完待续。)

六十五、即日宣战(四)十四、雷霆雨露(二)一百零二、升龙大典(五)三十四、又见泉台(四)九、训政意向(二)给一群书友!二十六、一元复始(九)二十八、环环相扣(三)十六、其乐融融(二)十九、一马当先(一)四十二、同文馆事(六)四十一、芳华正茂(下)二十八、日月分明(九)四十四、纸桥大捷(一)三十二、礼仪利益(三)七十一、抬棺出征(四)四十五、今又复来(一)十七、灯前笑语(四)三十二、公使北上(二)三十九、祸水东引(四)三十八、夺宫之变(一)三十五、儿女心事(一)九十七、英魂不远(二)二十九、飞骑报捷(下)六、惠庆公主(三)十六、其乐融融(三)六、金色大厅(一)九、争风吃醋(四)十四、林冲夜奔(续)三、万里风沙(十)十八、追封哀荣(三)二十五、万国大会(四)二十五、万国大会(一)四十九、一进一退(三)十二、巍巍宫阙(三)十八、除夕大宴(七)二十三、静极思动(三)五十、得失之间(一)十九、一马当先(三)四十四、临危受命(续)二十九、顾此失彼(一)三十二、身世浮沉(二)二、俯仰之间(四)十八、朝秦暮楚(一)三十四、青山隐隐(三)三、东北总督(六)十四、鬓云欲度(一)三十三、天津条约(八)九、宝锷棣华(下)三十三、战争阴云(二)三十、殷鉴不远(四)四十六、不如意者(三)十五、倡议垂帘(四)三十二、杨柳依依(六)二十二、戮力同心(一)十二、小山重叠(四)四十三、桃代李僵(中)二十九、顾此失彼(四)四十八、艰难唯死(一)三十四、怎定风波(八)五、北京条约(三)十六、生死茫茫(四)三十一、横的楞的(四)二十二、上兵伐谋(三)十四、雷霆雨露(二)十五、新桃旧符(四)五、美国军火(上)四、东宫西宫(五)九、宝锷棣华(上)二、中外震惊(五)二、中外震惊(三)十八、朝秦暮楚(一)三十七、同治立后(八)一百零二、升龙大典(四)三十六、临朝称制(三)十七、灯前笑语(六)二十三、三家分晋(四)三十四、科场弊案(十一)二十二、我心欲托(三)十二、天京事变(四)楔子、一、梦回百年五十四、步步为营(六)二十三、请君入瓮(四)七十五、(一)四十八、似曾相识(三)三十四、科场弊案(十)二十八、环环相扣(二)二十四、开边兴兵(二)二十三、步步生莲(二)八、铁路纷扰(二)十八、除夕大宴(六)十七、三胜三败(上)二十、欲加之罪(五)二十一、各方角力(一)三、趁火打劫(一)十二、小山重叠(四)七、大南天子(一)十、东南西北(一)九、情义大者(一)四十八、艰难唯死(二)二十、黄昏惊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