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东虏肆虐

北京。

因为这段时间东虏已经突破通州,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兵丁,盘查偶尔过往的行人。随着夜幕的降临,兵丁开始净街,一时街道上行人断绝,显得静悄悄的,除了偶尔更夫敲几下梆子,喊几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外,几乎没有一丝声音。那些四通八达的小巷,又窄又黑,无一丝灯火,显得静谧的吓人。

在一些较宽的大街上,家家户户的门头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灯影下,睡满了从通州附近涌进北京的难民。虽然崇祯已经下令开设粥厂放赈,怎奈涌进北京城的难民太多,因此这些人有时候能分得一碗能照出人影的稀粥,有时候连这样的稀粥都吃不上。每天都有饿死的难民被五城兵马司的巡街兵丁扔到乱葬岗,尤其是老人、小孩,他们抵抗力本来就弱,因此死的更多。

清兵已经突破通州,渐渐逼近京城,因此城墙上布满了守夜的兵丁,大大小小的灯笼一个接着一个,城北火光冲天,天空映成了一片火红色,从远远的北方,不时地传过来隆隆炮声,好像夏天的闷雷一样在天际滚动,也不知是官军还是清军在放炮。

虽然前方的战事吃紧,难民成灾,但居住在深宅大院中的勋贵巨宦却丝毫不已为宜,仍是花天酒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这些人心中都有这种想法:“反正清兵已经不止一次的入塞,次次都打到北京,他们到现在还不是望城兴叹。这次来,他们还不是要像前阶段那样,劫掠些财物,人口,便会退回到鸟都不拉屎的辽东。至于,百姓受难,又关爷鸟事,只要爷的财产不受损失,他来他的,我玩我的。怎么打退清兵?那是崇祯的事,爷管不了,管好自己就不错了。”

勋贵巨宦活得潇洒自在,而作为天下之主的崇祯,这时却在灯下耐心的批阅着各种奏章、文书。他叫朱由检,是神宗万历帝的孙子,天启的弟弟。因天启无子,按照明朝的传位规矩,兄终弟及,十八岁的信王朱由检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崇祯即位,他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自己身处末世,相反,他常常作着一个大明皇朝中兴的美梦。他知道自己的祖父万历帝怠政、皇兄天启帝的阉党专权给大明王朝带来的是什么。因此,登基之初,他扫灭阉党,重组内阁,提拔袁崇焕督师辽事,国家大有起色。但他却多疑,刚愎、暴戾、滥杀,使正直的东林内阁在阉党余孽的攻击下,一个个倒台,阉党再次窃据显位,致使国事越发的不济起来。

这些年来,他虽勤政,也仅仅将将支持摇摇欲倒的江山,至于中兴之梦不过镜花水月罢了。他越是想“励精图治”,越显得是白费心力,一事无成,国势欲衰。因此促使他做事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暴戾,一事不合心意,便要斩首抄家,能臣干将越杀越少。正如满清大臣张文衡所言:“在事的好官,也作不了事,未任事的好人,又不肯出头。上下里外,通同扯谎,事事俱败坏到了极点。”

看到这些奏折,不是要粮就是要饷,再不就是各地报上来的各种灾荒,他的心疲惫极了。自己的祖父二十多年不上朝,哥哥把一切国家大事交给亲信的太监们去处理,却都安安稳稳的做了一辈子的皇帝。而自己励精图治,却时时担心国家灭亡在自己手里,可是他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像上紧了发条一般不知疲倦的工作着。恐怕在这个时代最勤劳的就要算这位皇帝了。

他皱着眉批完了一道请兵的奏折,他伸展了一下酸麻的双臂,揉了揉额头,靠在龙椅上,略微休息。

他的心腹太监王承恩一直在旁边伺候着,见他不在批奏章,蹑手蹑脚的走到他的跟前,轻声道:“陛下,快三更天了,您是不是休息一下,五更还要上朝呢。”

崇祯嗯了一声,就没有再言语。

王承恩不敢再打扰,只好退往一边,静静等候他的命令。

过了足有一炷香的功夫,崇祯像是想起来什么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把王承恩吓了一跳,忙过来道:“陛下。”

“宣杨嗣昌进来见架。”

王承恩苦笑说:“陛下,现在都三更天了,宫门都下了钥。”

听王承恩这么一说,崇祯不由连自己都有些发笑,自己看来是忙的昏了头了。崇祯在地上走了几圈,一边思考下近来的局势,一边松缓松缓已经僵硬的肌肉。这时,北方的炮声突然强烈起来,连思考中的崇祯都亦有所觉,他抬起头看了王承恩一眼:“东虏今日打到哪里了。”

“听大人们说,已经突破通州了。”

崇祯早就料到通州受不住,听王承恩这么一说,也不觉得诧异,只是叹了一口气。

见崇祯还没有休息的意思,王承恩不由小声说:“陛下,三更天都过了,你看……”

崇祯摇了摇头,苦笑着说:“看来今天又是个不眠之夜,朕有些饿了,你去弄点吃的,不要太油腻的。”

王承恩劝说崇祯休息一下,崇祯知道他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但奏折还没有批完,明天早朝还要和朝臣们商议一下东虏的事情,自己也得好好想想,因此他摇了摇头,说:“现在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睡得着,快去吧。”

崇祯又回到御座前,拿起一份奏折,看了起来。良久,皱着的双眉终于渐渐舒展开来,原来他看的是洪承畴从前方发回来的奏折。见洪承畴在奏折中写到闯贼已经钻了他布置的天罗地网之中,不日即可全歼这一股贼兵。待靡灭闯贼,立刻星夜勤王,驱逐东虏,不由大喜。他知道闯贼才是心腹大患,而清兵,不过是癣疥之疾,清兵就好比窃贼,只是想从你的身上得到些好处而已,而农民军却是想要他的命的杀手。只要农民军被灭,他的中兴美梦终于有一个会梦想成真。

崇祯一直想着攘外必先安内,因此不惜暗中向清军行款(也就是议和),近日,行款之事,大臣已经略有所知,因此朝议沸腾,给他的压力也不小。如果洪承畴能够歼灭农民军,那么自己就可以全力对付这帮蛮子,不在有所顾忌。

想到这里,他兴奋的提起笔来,在洪承畴的奏折上批道:“若能糜灭闯贼,朕岂惜相侯之位耶。”

这时,王承恩端着一个堆漆泥金盘子从外面进来,盘子上一小碗小米粥还冒着热气,旁边还有四味小菜,几个馒头。

崇祯因心情转好,一口气将小米粥喝了个干净,又连着吃了三个馒头,略微夹了几口小菜,咬的吱吱作响,一顿饭吃得热汗淋漓。

王承恩递给崇祯一块汗巾擦汗,又见崇祯吃的香,心中也非常开心,主子多久没有这么样吃饭了,今天他是怎么了。王承恩不由细细打量自己的主子,崇祯不过二十七八的年岁,只是日夜操劳,一双眼睛充满了血丝,眼眶也显得灰暗,而本来年轻人特有的红润脸庞,却在他的身上找不见,白皙的脸庞在昏黄的宫灯之下略显苍白和憔悴,眼角已经显现出鱼尾纹,两鬓更是有银丝显现,他在心中轻轻的叹了口气,小心的问道:“陛下,奴才看你进的香,要不我再给你盛点粥。”

崇祯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已经吃饱。然后又回到御座旁,继续看起奏折来。又是一个个报忧的折子,让他的心情一落千丈。最后他将朱笔扔在桌子上,朝着殿外远远的凝望,口中喃喃的说:“要是多几个洪承畴这样的股肱之臣就好了。”

第138章 党同伐异第158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317章 各胜一筹第194章 一览众山小第104章 刘宇刘中兴第3章 大明千总第174章 兄弟萧墙仇者快第255章 男儿当自强第46章 逃跑总兵第84章 大功告成第243章 孔有德的悲剧第26章 挂彩了第15章 南原血战第106章 路途第141章 古来白骨无人收第101章 余波第136章 无力回天第264章 恸哭六军俱缟素第277章 忍字的最高境界第97章 对峙第150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40章 燎原之势第35章 疯狂过后的收获第281章 杀神降世第89章 靠,你小子不是东西第13章 逃脱虎口第280章 利器深藏第208章 皇太极的雄心第140章 骷髅旗第96章 嚣张第145章 唯女子小人难养也第92章 新年第18章 童子军第54章 混世魔王第293章 牛刀?第304章 张献忠的决断第230章 艰难初现第248章 祸起萧墙第114章 城破第168章 杀人就等于赚钱第109章 圣姑红娘子第230章 艰难初现第14章 十面埋伏第317章 各胜一筹第313章 三岔河大捷第42章 帝师第110章 英雄迟暮第106章 路途第55章 伏击第135章 奕战如棋第247章 疾风知劲草第69章 人生事,不如意十之七八第240章 燎原之势第284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第22章 力争第176章 疾风骤雨第150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54章 家贼难辨又难防第266章 仍是朱家之天下第227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202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第39章 破军第165章 骑兵的巅峰对决第67章 长使英雄空遗恨第68章 邪恶的叫阵方式第15章 南原血战第62章 只有死节之臣,无投降之辈第24章 败走商洛第47章 阵破第129章 崇祯的抉择第11章 单身赴闯营第12章 大功告成第197章 笔架山血战第317章 各胜一筹第91章 火星碰地球第122章 再见伊人第275章 马革裹尸赢敬意第53章 英雄惜英雄第148章 维摩屠刽无二心第136章 无力回天第183章 松锦大战第54章 混世魔王第187章 心中悟生杀之机第45章 宦官奸人第81章 勇敢的心第99章 流血日第260章 大顺永昌第21章 技穷第259章 用计需连环第128章 明代的“劳斯莱斯”第89章 靠,你小子不是东西第234章 天恩难测冷人心第305章 李定国的未来第112章 来迟了第175章 自古祸不单行第95章 立威第119章 再见重骑兵第144章 不让胡马渡阴山第259章 用计需连环第231章 致命的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