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武官面面观转

明朝的武官面面观(转)

明朝的武官是明朝皇帝的三驾马车不可缺少的要件,保护皇帝,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能不依靠他们,历朝都是如此,明朝还有不同。

一、品级、爵位偏高。明朝武官中央到地方、基层的军事机构依次是:五军都督府(中央)、都指挥使司(省级)、卫(府级)、千户所(州)、白户所(县)。都督府的官员高级官员是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都指挥使司长官是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卫的长官是指挥(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千户(正五品)、百户(正六品)。相比之下,和他们共事的文官:兵部尚书正二品;省布政使从二品,按察使正三品;知府正四品;知州从五品;知县正七品。相比之下,武官级别偏高。

明朝大臣爵位有公、侯、伯。得到封爵很难,但是武官相对容易,文官可就难了。开国功臣六国公只有李善长一人文官,二十八列侯无一文官,一百多个伯爵只有刘基、汪广洋是文官。整个明朝历史上得过爵位的武官不好统计,得到爵位的文官却十个都不到。可见武官级别普遍比文官高。明朝前期武官待遇太好了,以至于宣德年间有一位叫张信的文官本来已经做到侍郎了,还要通过堂弟英国公张辅走后门,调任一个卫的指挥。

二、明朝武官是世袭的。公侯伯多数可以世袭,指挥以下武官都可以世袭。只有都指挥使、都督需要军功升任。都督、都司退休或死后,儿子继任指挥使。这样一来,开国功臣死后,几乎所有武官都是世袭出身。朱元璋为什么规定武官世袭制度呢?有一次他和功臣们喝酒,他说:“你们保着我打下了大明江山,对我忠心耿耿,我还希望我的子孙继续由你们的子孙来保卫,这样,我们不就世世代代共享太平了吗?”(《明太祖实录》第一册)朱元璋的想法很好,却给后世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明朝武官不仅可以世袭,而且可以恩荫,恩荫上任的武官,继续世袭。这样一来,明朝武官的数量越来越多。明太祖时期,全国武官一万多人,明武宗时期就增加到十万多人(《继世纪闻》)。以后的数字没查到,只能更多。起初,军官的儿子要继承父亲的职位要参加严格的考试,骑马、射箭不能含糊。可是后来,明成祖为了酬谢他的功臣,规定他的功臣子孙可以直接世袭,不需要考试。这样一来,其他军官子孙虽然要参加考试,却把考试要求放松了。既然军官子孙当军官这么容易,谁还愿意苦练杀敌本领?于是明朝武官的战斗力一代不如一代。宣德后期开始,他们多数除了克扣士兵的粮饷之外,百无一能。嘉靖年间70多个倭寇在南京城下杀死上千明军;蒙古俺答汗打到北京郊区,明朝正规军不敢出战,结果蒙古人抢足了财物和女人,满载而归。明朝不是没有出色的将领,比如戚继光、满贵,可是这样的人一万个里面都挑不出一个。腐败的制度,造成了腐败的军队,这可实在是朱元璋始料不及的。其实,有腐败的政府,就会有腐败的军队。

三、明朝武官社会地位在王朝中期每况愈下。正统三年(1439),明朝派兵部尚书王骥为监军,监督任礼、赵安、蒋贵三个总兵攻击蒙古大汗阿台。临行前,朝廷给了王骥军队全权指挥,可以处斩二品武官的大权。王骥一到军中就把谎报军情的都指挥使安敬斩首了;然后分派了作战任务。本来都指挥使和尚书级别相同,却可以被他斩首;蒋贵等总兵官职为都督,级别为正一品,却要服从尚书的指挥;这已经说明文官担任的兵部尚书权力、地位已经超过了都督及其充任的总兵。正统五年(1441)兵部尚书王骥充任“总督军务”,指挥麓川战役,从此总督军务作为武官的差遣,变成了文官的专任军事差遣;而作为伯爵的总兵蒋贵对总督王骥惟命是从,说明:总兵就是身为爵爷,也要服从总督调遣。正统七年,右佥都御史(正四品)王翱提督辽东军务,总兵都督佥事曹义以下都要听从指挥;这就意味着文官一旦有提督军务官衔,职权就在总兵之上。正统十三年,明朝授权江西、浙江巡抚指挥本省军队,抵御造反的叶宗留、邓茂七,这是巡抚作为一个省的最高军事统帅的先例。“土木之变”以后,兵部尚书于谦把巡抚统军制度推广到全国,这就意味着巡抚正式成为一省或一镇军事最高统帅。天顺六年到天顺八年间,明朝在松潘设立第一个兵备道,本身官职为按察副使(从三品)、或按察佥事(正四品),可以节制两员参将这样的高级将领。正德年间,兵备道职权超过总兵。万历年间,都督戚继光、李成梁拜见大学士张居正(从一品),名片上写着:“门下沐恩小的某”;有一位姓牛的副总兵拜见张居正自称“走狗扒儿”。至于宦官,更是他们的祖宗。明朝武官地位下降一是由于皇帝为了加强军队控制,派宦官监军,派文官统军;二是由于明仁宗和弟弟朱高煦争夺继承权时候,武官集团站到了失败者朱高煦一边;三是由于武官数量庞大而且腐败,叫人瞧不起。(腐败程度超过宦官。数量太多,贬值了)

武官地位低,为什么大家还愿意当呢?因为要当文官普遍需要寒窗苦读,还要苦干好多年,能不能升到正五品的郎中还是个未知数;当武官只要有个好爹就够了。和平年代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是排自己去前线的可能不多。当武官虽然没什么远大前程,但那毕竟是个官啊;对于不学无术的家伙来说,军队真是一个红色的保险箱。

第437章 阴暗之中亦有豪杰第219章 雪上加霜的困境第149章 皇太孙的贺礼第480章 求死不得第784章 京城钦使,天子口信第707章 速决第450章 亲长第685章 俱是重负压肩第87章 面圣第228章 娶媳妇是手快有手慢无第4章 人争一口气第910章 义,利第369章 天机第494章 必雪,必报,必还第313章 父子之间的信赖第395章 不知情!第775章 杀人见血第855章 腊八节上腊八粥,部衙之内军令状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75章 谪交趾第369章 天机第80章 赴约第827章 刺客第330章 大捷和善后第22章 日益壮大的逃难行列第58章 国事家事算计多第431章 妄动杀机,皇帝宣召第153章 忍无可忍第97章 师妹留口信,兄弟传心意第159章 随从第501章 你我等着做连襟好了第37章 发榜第100章 人不同则命不同第18章 人有亲近远疏第848章 谋泄,应变第706章 争与不争第477章 不进长城非好汉第82章 乐极果然生悲第251章 长寿面,惊险来第425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第43章 礼物的奥妙第639章 死有何难,生又何易?第89章 顺路蹭饭第562章 危言耸听第282章 婚事决定了?第78章 邀约不绝第656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第119章 佳人赠箴言第114章 晴天霹雳第45章 横七竖八事端多第203章 升官要为民做主第393章 皇帝的外孙不值钱第647章 连环好手,早谋去路第680章 雨中祭陵,喜惊接踵第767章 尊长苦心第490章 进退维谷第819章 请缨,交接第462章 做人不能脚踏两只船第67章 生辰宴第317章 见猎心喜,金蝉脱壳第627章 借刀杀人第304章 郡主传讯息第700章 树倒猢狲散?树倒算总账第453章 人临危境,可见真知第453章 人临危境,可见真知第571章 文者人才济济,武者寥落无光第360章 嫡庶长幼的奥妙,天子的托付和信赖第713章 人心,有心第744章 釜底抽薪职官一第805章 石破天惊第283章 老祖宗的求亲第680章 雨中祭陵,喜惊接踵第771章 只悔少轻狂,不悔离家远第540章 搬救兵,讨主意第707章 速决第466章 不是狗鞑子?第68章 信物第441章 出人意料第176章 雨日共伞缘,佛母赠姜汤第289章 准翁婿的再见第561章 喜气,哑谜第198章 风波迭起第788章 无法无天第592章 等,兵第779章 大捷后的喜讯第570章 不知轻重即草包,避重就轻为智者第364章 波澜的微动第627章 借刀杀人第234章 做人就得认命?第888章 弘文阁第367章 心机深沉第723章 温润如玉,绳愆纠缪第684章 快刀斩乱麻的驱逐第819章 请缨,交接第723章 温润如玉,绳愆纠缪第291章 妆奁和赏赐第656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第435章 所谓乐极生悲第460章 信得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