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抛就抛吧
“我没想到你竟然这么想,我原来以为你太忙,没顾上玉姐儿这事,你这想法……女人哪有不嫁人的?你小时候就有好些想法和别人大不相同。”柳夫人脸上的震惊很快就散了,她也算是看着她长大的,她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跟她其实那些想法比,这个不嫁人,还真不算什么惊世骇俗。
“您难道真觉得她成了亲就会好?别人先不提,她自己能比现在过的更好?”李思浅看着柳夫人问道,柳夫人还真仔细想了想,叹了口气,“你这话还真是……怎么说好?婚姻结两姓之好,这成了亲不光是两个人的事,哪家没有父母兄弟妯娌亲戚的?有了这些,就有你来我往的大事小事,就有闲话,就有闲气。”
顿了顿,柳夫人看着李思浅苦笑道:“她毕竟只是郡主,你和陛下再怎么疼她,也疼不出个君臣分际来,若是……”柳夫人期待的看着李思浅,若是李思浅能把玉姐儿认到名下,给玉姐儿个公主的封号,这君臣之别有了,就算嫁了人,她有她的公主府,不用搅进婆家的大事小情中去。
“公主和驸马也要以君臣之礼相见,夫人真觉得她有了公主封号就能好了?就是没有公主封号,不管她嫁到哪家,哪家敢说闲话给她听?和她过不去?就是现在,夫人觉得她过的好不好?”李思浅反问道。
好一会儿,柳夫人才连声叹气道:“我也不瞒你,从前回回见她,她就是埋怨你,自从陛下登上大宝,这话她倒是不敢再明说了,可那意思还在那里……”
柳夫人话没说完,怔忡的出了片刻神,摆着手苦笑道:“我是年纪大了,晕了头了!从她一直到现在埋怨你……我是想到了,可总是想往好处想,想着她换换环境,身边换换人,有了别的事,就不会一直纠缠这些事,还总想着她还小,长大了总有明白过来的那一天。”
李思浅垂着眼帘看着手里杯子里的茶水不说话。
“你刚出事那一阵子,她倒象是明白了几天,知道自己错了,知道没有你,没有了陛下,她那日子就过的一天比一天凄惨,那时候我不知道多高兴,以为她总算长大了,懂事了,谁知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过没几个月,她又跟从前一样了,整天除了哭就是埋怨,说你……”
柳夫人一脸无奈,“那时候我们都以为你真远走了,都说死者为大,她还是怪到你头上,她就是没想明白,这日子好不好是自己过的,埋怨别人一点用都没有,到后来,大家实在没办法,就把她送到城外跟她阿娘一起,就成了今天这样子。”
李思浅也叹了口气,姚氏自己把自己弄成未亡人,就让她在城外别庄做一辈子活死人顺其心意,也不过死后厚葬重封,再竖一座贞节牌坊,可玉姐儿却没办法如此处理,现要她又要抛绣球招亲,李思浅真心觉得玉姐儿就是专门留下来考验她的。
“这些就不说了,她既然想嫁,那就只能嫁了,夫人倒是说说,这抛绣球怎么个抛法?您是饱读诗书史书的人,有这样的先例没有?”
“这事不急,我一会儿就去趟庄子,先宽宽她的心,你别太上心着急,陛下不在京城,这里里外外多少的大事呢,这什么绣球不绣球的,从来没有这样的例,照我说,干脆别理她,就好好找户人家把她嫁了得了!”
饶是陆成好涵养,被一个抛绣球也差点呛出咳嗽来,作为一名称职的内侍头儿,皇家大事小情、明面上的私底下的,他都打听知道的不少,玉姐儿其人其事,他知道的不少。
“有件事,你帮我想想办法。”陆成见了礼,李思浅直截了当道:“郡主年纪也不小了,看了几出杂剧,突发奇想,要抛绣球招亲,你帮我想想看,这抛绣球怎么抛才能不失大礼。”
“这抛绣球,总得抛个能嫁的,又肯娶的,”陆成边想边说,“贩夫走卒、鱼龙混杂的地方肯定不合适,谁能来谁不能来得有个讲究,这人不能少了,不然只怕郡主想的多,”陆成含糊了一句,人太少了,玉姐儿必定以为是李思浅故意刁难她,所以,人不能少!
李思浅也觉得头痛,“让我想想。”
柳夫人边说边站起来,告退回去了。
“除了话本儿,哪有这样的事?”一听李思浅说到这个,柳夫人又是气又是无奈,“真真是昏了头了!您看这事该怎么办?”
李思浅送走柳夫人,烦恼了一会儿,命人叫了陆成进来。
“这人自然是越多越好,那接了绣球的,得心甘情愿,照小的看,也就是选谁来接这绣球的事。”
李思浅点头,陆成说的,也是她想的,可这事,难就难在这谁来接绣球上。
“娘娘,郡主既然要抛这个绣球,这事虽荒唐,小的以为,娘娘还是让她抛一抛的好。”陆成看着李思浅明显并不算太愉快的神情,小心的建议道:“郡主那样的脾气,顺了她的心意,她才能觉得是对她好,再怎么着,那是陛下嫡亲的侄女儿。”
“多谢你。”李思浅明白陆成的意思,也就是因为此,刚才柳夫人说到抛绣球,她才没有一口否定,而是认真考虑怎么抛这个绣球,包括柳夫人,想的也是怎么抛,而不是怎么堵回这话,抑或是劝回这个念头,在这一点上,大家的想法非常一致。
“你陪柳夫人去趟别庄,问一问郡主,这抛绣球打算怎么抛,那来接绣球的男子是要先过一遍呢,还是别的什么意思,既然随了她的心愿,那这些细处也要做好,好人做到底,送佛到西天。”李思浅想了想,吩咐陆成,陆成答应一声,垂手退出,先去姚府,和柳夫人一起前往城外别庄。
打发走陆成,李思浅起身换了衣服,上了暖轿,悄悄出宫,往皇城西北角一处幽静偏僻的尼庵而去。
废太子府那一场漫天大火后,李思汶一直住在庵内,连二门也没出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