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平衡

天禧末年,朝堂之上不仅是丁寇之争,刘娥也趁着真宗重病期间,攫取更多的权力。

因此,张纶的建言也就没了下文。

不过,虽然没有朝廷的拨款支持,但张纶并没有彻底放弃修堤一事。

准确来说,修堤最初的建议是范仲淹提的,当时,张纶是范仲淹的上官。

并且,张纶很欣赏范仲淹的才华,即便朝廷没有拨款,地方上的非议也多。

但张纶仍然力排众议,支持范仲淹修堤。

少顷。

刘娥压下了心中的不悦,扫了一眼台下的众臣。

“官家提及张纶,此人确实颇有实干,诸卿觉得张纶能否胜任此事?”

台下。

丁谓脑中急转,仔细分析着太后的心思。

太后揽权的意图,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官家此次当着众臣的面,亲自建言,这是从前没有发生过的事。

其中,是不是暗藏纠葛?

官家是否想尽快亲政?

丁谓位列中书,宰执天下,这一点,他不得不考虑。

尤其是太后刚刚特地多看了他一眼,太后明显是让他发表意见。

可他暂时还没弄清楚太后是什么意思。

太后到底是支持官家的提议?

亦或是拒绝?

就在这时,一旁的王曾倒是率先表态。

“天禧末年,张纶曾建言修泰州堤一事,那份上书,臣曾经看过,其中条理分明,颇有可取之处。

另,张纶长期主政于江淮之地,对苏湖秀三州的环境亦是颇为熟悉。”

虽然王曾没有明确表明张纶能否胜任,但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无不昭示着,张纶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其实,对于李杰的提议,王曾心里也是很吃惊的。

全国的官员那么多,

纵使王曾位列参政,也无法记住那么多的人名。

刚刚他的脑海中闪过了许多人的名字。

可张纶却不在其列。

直到官家提到张纶的名字,王曾才勐然想起这个人选。

张纶吃亏就吃亏在出身上,以荫补入仕,纵观北宋一朝,虽然以荫补官员的人数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一。

但侍从官(可以理解为重要大臣)以上的,基本都是科举出身,而且大半都是进士科出身。

而王曾更是科举中的佼佼者,连中省试、殿试第一,并且他的岳父又是朝廷宰辅,平时里结交的都是名儒大臣。

似张纶这样荫补入仕,且长期于地方任官的官员,他一时间想不起来也很正常。

连张纶这样的人,王曾都没什么印象,更不用提范仲淹了。

虽然范仲淹是大中祥符八年的进士,但和他的同年蔡齐、王举正等人相比,范仲淹并不出彩,也无显赫的家世。

甚至,论知名度,范仲淹也比不过大中祥符八年被赐同学究出身的种世雍。

种世雍虽然没什么才华,但架不住人家有一个好叔叔,知名的隐士种放。

(提种世雍估计大家不知道,但种世衡大家应该会听说过)

听完王曾的发言,刘娥默默地点了点头。

其实,她只是对官家刚刚的行为不高兴,对于官家提议的人选,倒是没什么意见。

况且,她也不怕官家借此笼络大臣什么的。

张纶荫补入仕的出身,已然决定了他的终点不会太高。

一个无法位列中书的地方大臣,纵使对官家感恩戴德,还能翻得了天?

至于,官家后面提到的范仲淹,刘娥更加是不屑一顾。

区区一个监当官,选人而已,更加无关紧要。

(ps:北宋前期文官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选人,京官,朝官,简答理解,选人是幕职州县官。

根据规定,选人想要晋升为京官,除了资历要满足规定之外,还得需要举主推荐,举主需要五人,其中一人必须为监司官【地方大员】

普通选人,也许一辈子都没法改为京官,一般而言,选人改京官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另一边,丁谓敏锐地捕捉到了刘娥表情上的变化。

心中有底,他的发言自然轻松了许多。

“臣亦觉得张纶颇为适宜,另,臣推荐直集贤院徐奭前往受灾地区督促。”

(直集贤院,乃贴职)

丁谓暂时还没摸准王曾的心思,他不知道王曾是否和张纶熟识,两人是不是有什么联系。

但此人是官家提出来的,即便张纶和王曾有关系,他也不好开口否定。

何况,太后都表露了意思,他也没有反对的必要。

不过,不反对归不反对,并不代表他就放弃了修堤一事。

徐奭是大中祥符五年的状元,虽然他祖上是北方人,但那已然是几百年前的事了。

人家现在是正儿八经的南方人,祖籍瑞安(今温州)。

情况未明,派一个南方系的官员一同赴任,丁谓才会安心,这也是他最后的倔强。

刘娥听到丁谓的提名人选,心中暗自皱起了眉头。

徐奭此人,才华肯定是有的,先帝在时,还对他颇有夸赞,但此人曾经却犯下了一次大错。

天禧年间,徐奭任开封府发解试考官时,曾私拆试卷,卷入科举舞弊桉。

虽然事后证明徐奭只是从犯,但科举乃是为国取士,舞弊可谓是动摇国本。

后来,先帝惜其才,不久又把他调回了京师,如今在集贤院整理先帝的御制文集。

刘娥有心想否定这一人选,可考虑到此人乃是丁谓推荐的, 且南北之争也需要制衡。

所以,想了想,刘娥便改了主意。

“可。”

此言一出,丁谓瞬间安心了。

徐奭虽然不是他的心腹,但到底是南方士人出身的,待他离京之时,遣人过去嘱咐几句,料他也不敢不遵从。

李杰、刘娥、丁谓、王曾四个人相继发表了意见,并且彼此之间也没有太多的意义。

因此,接下来的讨论便有些无关紧要了,顶多也就是查缺补漏。

修堤的事,便这么定了下来。

对于这一结果,李杰还算是满意的。

其实,李杰提议张纶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提拔范仲淹。

他可以肯定,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注意到范仲淹这个搭头。

毕竟,范仲淹只是区区监当官而已,不值得重视。

第五章 向南的烦恼第三章 愤怒与惊讶第四十三章 回海吉第一章 进入第七十二章 各方反应第70章 万我归一第四十五章 知青纷纷把家还第一百一十章 暴露‘本性’第五十二章 双喜临门第五十三章 官家,你变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歇斯底里第十七章 惊讶第二章 得搞钱第一百一十一章 樊胜美的提醒第九十一章 站台第二十七章 准备第九十七章 曲妈妈的谋划第二十四章 终得线索第一百五十八章 回归第三章 小朝夕的烦恼第十四章 秘密第二百章 宋辽边防第三章 张茂则第一百三十六章 疑云第七十一章 棘手第73章 星辰塔第九章 来信第五十四章 郁闷到吐血第四十七章 秉昆哥,你对象来了第十七章 一年后第四十八章 难以入眠(第一更奉上!求订阅!)第八章 初见胡荣强第三十七章 曙光第四十七章 境遇第26章 拜师第三十章 好开吗?第四章 提款机第七十八章 拍摄进行中第二十一章 出面第五十七章 入场(求收藏推荐)第31章 最速传说第二十五章 苦一苦姓第二十七章 新的征程第一百三十九章 拔剑起蒿莱下第一章 新任务第九十八章 后知后觉第六十三章 随身听第九十五章 求助第29章 桃色新闻第三百二十五章 同牢合卺第一百一十四章 入职第39章 带话来了第一十六章 渐入佳境第四十三章 杀第八十四章 关系好转?第三十六章 黑雨第六十四章 线索第三十五章 大佬的关注第六十二章 少女的决意第九十一章 主动出击第五十章 雏鹰第二十九章 一封信第四十九章 意外的一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儿女的担忧(三更求订阅!)第六章 ‘回家’弟124章 一个100000000!三十七章 留一手第四十六章 故人消息第四十一章 应对第九十章 春晚邀约第三十二章 美妙的误会第三十六章 黑雨第七十一章 转移视线第三十八章 饵第59章 魔鬼赛程后又接魔鬼第十一章 目的达成第37章 再相遇第二百五十三章 担忧第一百七十三章 刘娥的肚量第一百一十三章 购房我四十九章 我有对象了第七十九章 状元不见了第十一章 ‘大大的’感谢第75章 提桶跑路第一百九十章 平叔,你糊涂啊第三十六章 新时代!第25章 随手为之第五十三章 拜师陈献章第九十八章 不如归去第五章 何谓修行第五十五章 剖析(第三更奉上!求订阅!)第十章 落定第三十一章 进展第九十一章 安慰(第三更奉上!求订阅!)第八十一章 老两口的欣慰第一章 奋斗第九章 修仙天才?第八十四章 试探(第三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同牢合卺第41章 老书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