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互相试探

福宁殿。

李士衡自请致仕?

不得不说,这个结果是李杰没有预料到的。

虽然历史上的李士衡也会在下半年自请致仕,但那时的朝局和现在截然不同。

如今,因为李杰的深度参与,真宗陵寝浸水一事已然尘埃落定。

前不久,雷允恭的武阶刚刚被升为皇城使(正七品),同时加领了普州刺史(遥领)。

皇城使为诸司正使最高一阶,宦官迁至皇城使,可迁班官阶(正六品)。

宦官能够走到这一步,可谓是少之又少。

雷允恭最初去修奉皇陵的目的,也不过如此而已。

如今,他的目的达成了,同时也愈发的忠心了。

李士衡致仕的消息便是雷允恭传来的,与之一起而来的还有另外一则消息。

离开前,李士衡还推荐了新三司使的人选,他推荐了张士逊。

张士逊,李杰熟得很,毕竟他是自己的潜邸旧臣,而且是最早的那一批。

或许和他的出身有关系,随着官位越做越高,张士逊处事的方式便愈发的圆滑。

老好人一个。

谁也不得罪,谁也不接近。

早年间,张士逊和杨亿、王旦、寇准等人私交都不错,可随着王旦、杨亿先后离世,他便渐渐从北方集团中抽身事外。

或者说是切割。

不然的话,刘娥也不会让张士逊入主两府,担任枢密副使。

(ps:张士逊的家庭比较普通,大概是乡下土财主的水平,祖上没什么人脉)

虽然李杰和张士逊很熟,但对于这项任命,他本人是不怎么赞成的。

在旁人看来,张士逊谁也不得罪,担任三司使或许是一件好事,起码能维持现状。

但在李杰看来,维持现状就是最坏的结果。

不论是变得更坏,或者变得更好,都比现在要强。

前者,

李杰可以更多的介入其中,一步一步的扩大自己的话语权。

而后者则能调整现有的结构,提高国库的收入。

傍晚时分,李杰依例赶往宝慈殿给刘娥请安。

一日两请,频率不可谓不高。

其实,按照传统,一日一请即可,李杰之所以没有改变这个频率,一方面是不太好改。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可以借着请安的机会,顺带观察一下刘娥的状况。

“官家来了啊。”

李杰走入内殿时,刘娥放下了手中的札子,移步来到一旁的会客厅,只是相比于上午,她现在的语气多少有些疲惫。

闻言,李杰适时问道。

“大娘娘气色不佳,可是劳心国事?”

“还好。”

刘娥勉强的笑了笑,她确实心累。

三司使撂挑子不干了,不知打乱了她多少的计划。

自刘美离世后,刘娥愈发觉得冷清,遇到了事,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当真是成了孤家寡人。

如今和她关系最亲的,按理来说就是官家。

然而,她和官家之间又有着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她想继续掌权,官家现在没有表露什么。

可谁知道日后会如何?

官家年纪越大,越会知道权力的妙处。

忽然间,刘娥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念头。

男人感兴趣的,无非就那么几样,官家富有四海,钱财之类的俗物肯定打动不了。

权力,刘娥又舍不得放弃。

剩下的便只有美色了。

待官家服丧结束后,立刻给官家娶妻,用美色暂时迷住官家。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服丧期结束,官家便满十五了,正好是娶妻的年纪。

想了想,刘娥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这边,李杰还在分析刘娥此刻的内心动态,他压根就没想到,刘娥居然动了给他娶妻的念头,而且还想借美色迷住他。

紧接着,刘娥心中又是一动,而后对着一旁的林氏嘱咐道。

“去将桌上的那封札子取来。”

不多时,林氏将札子取了过来,刘娥接过札子,然后顺势将札子递到了李杰的手上。

“官家,你看看这份札子。”

李杰翻开札子开了一眼,发现这是一份八年前的札子。

八年前,张士逊和李士衡同为河北转运使,众所周知,黄河水患是各朝各代都避不开的一个话题。

当年,河北境内水患严重,其中以棣州(今山东惠民)水患最为严重。

考虑到现实情况以及治理成本,张士逊和李士衡联名上书请求迁城。

迅速的浏览完札子,李杰先是故意‘皱眉’思索了片刻,然后又抬头,面带疑惑的看向了刘娥。

“大娘娘?”

刘娥没有正面回答李杰的疑惑,而是语气一转。

“今日李士衡向朝廷请求致仕,同时又推荐了张士逊接任三司使一职,官家对此怎么看?”

听到这话,李杰表面上做出一副惊讶的神色,心里却暗暗思索。

难道是雷允恭安插的那人出了意外?

太巧了。

自己前脚刚收到消息,一转眼,刘娥就亲自将这事告诉了他。

少顷,李杰收起了讶色,皱眉思索片刻道。

“张先生才学出众,品行俱佳,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只是,张先生并无三司任职的履历,贸然让张先生接手,是不是不太好?”

刘娥哑然道:“听官家的意思,可是心中另有人选?”

“学士院李学士如何?”

李杰微微一笑,抛出了一个人选。

“李谘?”

如今学士院中李姓学士一共有两人, 分别是翰林学士承旨李维,以及翰林学士李谘。

(翰林学士承旨:以翰林学士入院最久者为之,位次于诸翰林学士之上,不常置,仅一人。)

不过,李维和张士逊一样,并没有三司任职的履历,因此,刘娥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李谘。

李谘是景德二年(1005)的进士,那一榜中,他排名第三,是探花郎。

入仕后,李谘先后历任地方亲民官(知州、通判、知县、主簿等父母官),三司户部判官、开封府判官、淮南转运使、江东转运副使等职。

虽然论资历,李谘差了一点,但论经验,李谘确实能够胜任三司使一职。

资历差,不打紧,大不了在‘三司使’前加一个‘权’字。

最重要的是,政治正确。

李谘和寇准的关系不太好,这点就很好,也很重要。

第二十章 纠结的钟淮南第十九章 关注第十三章 欢迎!欢迎!第四十章 再见胡荣强第二十九章 茶味第七十三章 公演第四十二章 出来了,又进去了第二十七章 昔日的情敌第八十二章 信任?第二百一十七章 保留火种第107章 爬榜中第七章 死脑筋第六章 第一步从赢钱开始第八十四章 邻里的羡慕第19章 异世界的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范仲淹的弟子们第八十四章 抵达第六十九章 该来的总是要来第二百一十八章 观政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才是首相!第二十章 抵达第九十四章 时不我待第十六章 天子的目光第一章 大江大河第二十八章 sai VS 褚赢第30章 犯规!犯规!第26章 送礼第四十八章 求救第三十九章 冒险第五十六章 曹家在行动第二十九章 呼叫支援第四十章 震动第二章 开局进去了第五十章 愤而离去第三十四章 泄密第一十五章 下一站,鹏城第四十六章 新专辑《囍》第三十七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七十一章 回归地下城第四十八章 出国第十九章 郭靖的心思第八十五章 加加担子第二百五十六章 朋党再起?第二十二章 身份(求订阅)第六十三章 悲催的棒子第一章 进入第13章 老爷爷做到底第三十三章 新的线索第十章 慷慨的文清华第九十章 送情报第七十一章 惊变第十九章 曹正淳第3章 拒绝复出第五十一章 荣辱不惊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子大婚第二十章 辞别第三十三章 时间会证明一切第四十二章 波澜 (一百月票加更)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策论第二十章 顾佳的看法第五十五章 矛盾第十八章 惊吓!第一百二十八章 丁谓之忧第十章 这波优势在我第九十四章 定性第五十四章 疑惑第六十一章 大中祥符八年榜第十章 孟小杏改造计划第一十一章 回老家一趟第七十四章 林瀚的评价第一百四十章 一荣俱荣第46章 真·金大腿第五十四章 顺水推舟第十五章 高考状元第一百三十二章 要来魔都?第六十三章 韩母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宋‘战神’第7章 归心似箭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然袭击第六十三章 韩母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九章 廷辩下第四十五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第八十四章 倨傲第33章 宗师之秘与九十九归元第二十二章 夜话第四章 过犹不及第六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八十七章 准备出逃第四十二章 波澜 (一百月票加更)第三十九章 心在滴血第五十四章 ‘枣’(第二更奉上!求订阅!)第七十八章 波澜第八十三章 再下一城(加长版)第一十七章 领养?第三十二章 意外的短信第九十二章 隐忧第39章 热议第六十八章 广交会第五十九章 回归与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