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经济账

“故,臣奏议,应重定厢军拣选之章程。”

“凡老弱怯懦者,该放免,放免。”

“然,军士守备地方,纵使无功,亦有劳,凡放免者,皆应善待。”

“援先朝故事,放免归家者,皆准许其垦荒,新垦之地,前三年,免其夏秋两税,后五年,当享夏秋两税减半。”

“然,免税之地,理应有所限定。”

“以五口之家为例,人日食米一升,岁衣丝一匹,五口之家,年食米约为二十石,丝五匹。”

“天下田亩,分上中下三等,中田每亩约收一石,以此为例,五口之家,最少需要中田二十余亩。”

“不过,若是加上田税、身丁钱、杂赋、口粮、粮种等,二十亩中田,只是勉强湖口。”

田税,即夏秋两税,宋朝的普通老百姓除了两税之外,还需要负担额外的身丁钱、杂赋等。

如盐钱、农具钱、牛皮钱、酒钱等等。

其实,相比于两税,这些额外的身丁钱、杂赋的开支,反而对百姓的负担更重一点。

“综合考量,臣以为,免税之地,应以五十亩每人为限!”

这个数字,丁谓并不是随口说的,而是经过精心测算的。

丁谓虽然没有领过军,但人性是共同的,那些即将被放免的厢军,大多都是服役十年以上的。

这些人早已习惯了国家供养,某些服役更久的,甚至忘了该怎么种田。

因此,想要让他们平静的接受放免,必须要诱之以利。

三年免税,五年半税,这个利,足够大了!

如果对于田亩不加以限制,此善政极有可能变成动乱之源。

每人限定五十亩,就是丁谓交出的答桉。

五十亩地,年产五十石,前三年免税期,扣除口粮、身丁钱等,一个五口之家,

每年至少能结余三十石。

一石粮食的价格大概在三百文左右,三十石便是九千钱。

九千钱,不少了!

前不久,先帝修奉永定陵期间,占了民田十八顷,根据当地地价,十八顷田,估价70万钱(700贯),平均每亩地约为400文左右。

虽然官家特给百万钱(1000贯),平均地价高达550文,但这是带佳赏性质的。

真实地价约为400文一亩地。

若是以此数据为算,结余9000钱,每年结余的钱足以购买中田20余亩,三年便是60亩。

60亩加上垦荒的50亩,足足有一顷地,不论是在乡下,亦或者是城镇,一顷地,足以让五口之家过上体面的日子。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下的,如果归乡的老兵生活骄纵,不知节制,莫说五十亩地,便是五十顷地,也不够用。

台上。

听完丁谓的发言,李杰迅速在心中算了一遍,然后得出了一个数据。

五十亩地,确实是一个合适的数字,既具备吸引力,又不至于让人趋之若鹜。

裁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减军费开支。

假如放免归乡的政策太过优握,以致于高过了服役所得,到时候便不是被动淘汰,而是主动淘汰了。

虽然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很多军士都是主动投军的,但其中不乏被动入伍的,而且数量还不少。

倘若给利太厚,军心定然动摇。

另一边,曹韦也跟着快速算了一遍,但他对于这些数字,并不是很敏感。

换句话说,他不太擅长算术。

不过,哪怕他不擅此道,关于五十亩定额的限制,他亦是赞同的。

五十亩地,专心经营,养活五口之家,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方案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不懂理财,但他懂下面的军官。

规定五十亩,放免的人不一定能全额拿到。

永远不要小看人的贪欲。

禁军中固然有喝兵血的,可禁军乃是拱卫京畿之军,天子脚下,禁军中的军官当然不敢做的太过分。

而州郡之地厢军就不一样了,天高皇帝远,他们的胆子远比预想中的要大,且大得多。

“丁相之策,诸卿以为如何?”

眼看丁谓发言完毕,其他人毫无反应,李杰不由再次开口。

“臣附议!”

这时,王曾站了出来,他难得的没有否定丁谓的发言。

虽然他和丁谓份属不同阵营,但他和丁谓的不同之处在于,若是政策对于国朝有益,他是不会无脑反对的。

裁军,确实能减少开支。

天禧末年,单单禁军和厢军的俸禄,一年就要一千两百多万贯。

而这,还是先帝‘裁军’之后的结果。

咸平年间,天下共有禁军五十三万余人,到了天禧末年,十几年的时间中,先帝陆陆续续裁撤了将近十万禁军。

也正因为裁撤了将近十万人,军费开支方才降低了近两百万贯。

节省两百万贯,相当于减少了六分之一的。

众所周知,宋朝是缺良马的,从游牧地区购买一匹合格的战马,价格约为30贯左右。

两百万贯,足以买下六万余匹合格的战马。

尽管战马有钱也不容易买,但即便买不到六万匹,采购之余剩下的钱,还是在的。

这钱,用在哪里不好?

所以,对于裁军一事,王曾是一百个支持。

“然,我朝11府,253州、48军、5监、1关,何其大也,若仓促行之,难免出现错漏。

“裁军一事,牵连甚广,臣以为,当徐徐图之。”

“为观后效,宜,先于开封府界、京东路、京西路试行之。”

“另,河北、陕西诸州地处边地,当不在拣选范围之内。 ”

听到这些话,一旁的丁谓心中不免有几分得意。

王曾的反应,全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裁军’于国有益,这是公认的事实,似王曾这等人,肯定不会反对,再考虑到王曾‘稳健’的风格。

先试点,再推广,那也是必然的。

随着两位宰臣相继表示赞同,裁军一事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大的波折。

等众臣发表完各自的意见,李杰不急不缓的抛出了一个令文臣欣喜不已的决策。

“为政之先,莫于简人材,取士莫过于科举,今国朝承平日久,当兴文教!”

“令三司计,凡裁军之所余,全数用于兴学。”

第八十六章 同样的决定第六十六章 濂江林氏(求收藏推荐)第一十七章 阵道第49章 商场得意第一百零二章 相机决断第七十二章 家宴第四十八章 祁同伟和高小琴第六十二章 确认第四十九章 华纳第三章 以小见大第六十七章 半年第一百零一章 演技派第二十一章 情报第十二章 高考第一百四十八章 计划第一百七十四章 延续的党争第七十二章 计划进行时第九十二章 撞破第六章 生活不易第62章 故人去第七章 古代版‘演员’第三十三章 尝试第六十三章 歪招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思第一百六十一章 处置第九十二章 英国公张懋第三十七章 结婚第64章 秘法第十五章 逃第二十七章 原委(5K)第23章 上电视啦第九十五章 心思各异(第三更,求订阅!)第九十一章 再入第九十一章 曙光(先前章节序号打错了)第八十九章 御前奏对(求推荐收藏)第四十一章 顺势而为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同的命运第六十九章 疯魔第六十六章 和盘托出第七章 震撼第二十五章 忍第三十三章 风云骤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苦闷的樊胜美第十二章 摊牌第五十三章 各自的心思第七十五章 一厢情愿第二十一章 送宝第三十四章 砍瓜切菜第一百一十五章 消息传来(求推荐收藏)第二十四章 调查第二十一章 测试第三十四章 坦白第三十六章 曹萌萌震惊到麻木第四十七章 怒火冲天第四章 忌惮第六十九章 一把椅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招婿第七十一章 嫌隙第28章 降生与改造第一百四十四章 樊胜美的想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偏爱?第十章 气走甘虹第九十六章 尾声第二十二章 好消息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三十四章 直面将臣第一十一章 快进到起名字第三十六章 安抚第5章 小老弟计划第40章 大胜与雨战第一章 新任务第五十章 暗中的目光第五十三章 向着决赛挺进!第七十五章 终不似,少年游(标题是为超哥写的,和章节无…第二十一章 新家第五章 回门第四章 安慰第五十章 游学 (求推荐、收藏)第十九章 尾巴第二十六章 帮帮华子第八十八章 反响第十二章 惊讶第六十六章 开酒庄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起第八章 林兆生的苦恼第九章 生意火爆第四十六章 裂痕第一百二十章 乱成一锅粥相亲小作文第六十三章 小动作第三十六章 心思第56章 游戏之外第46章 缺钱了第四十七章 血天使第五十六章 开学在即第三十六章 出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入职第八十一章 梁萧的近况第三十九章 窝阔台之死(二合一)第八十四章 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