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富国强兵策

崇政殿。

今天是制科御试的日子,和贡举殿试时类似,制科中唯有通过阁试的举子,才能参加御试。

除太祖御试紫云楼,后续制科的考试场所都在崇政殿。

考试地点什么的,李杰无意更改。

因此,此次制科仍是于崇政殿殿试。

晨钟敲响,天光微熹,过阁的举子们顺着禁卫的指引,一路行至崇政殿。

虽然这些举子大多都有官阶在身,此前基本都经历过殿试,但再次来到崇政殿,心中不免扔有几分激荡。

有别于贡举,制科更偏重策论,从开始便是如此。

制科,名义上是择选非常之才的科举。

何谓非常之才?

当然是有别于主流的。

也就是考核辞赋之外的策论。

阁试时,考核项目是论,殿试考核的是策。

一如贡举殿试,李杰亲自御崇政殿,临轩发策。

富国强兵策!

这是此次制科殿试的题目,公布考题后,御药院的内侍登场,依次发放表纸五十张,草(稿)纸五十张。

之所以发这么多纸张,那是因为制科的策,字数必须在三千字以上。

三千字,五十张表纸,堪堪够用而已。

廊庑。

收到稿纸后,范仲淹并没有第一时间动笔,而后一边以清水研墨,一边暗自在心中打着腹稿。

富国强兵?

这个主题很宽泛,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比较好答。

在场应举的人,大多都是有职务在身的士大夫,既有底蕴,又有实操经验。

想要言之有物,并不难。

然而,万事万物皆是有利有弊,议题宽泛的同时,往往也意味着很难答得出彩。

自大中祥符八年(1015)入仕以来,范仲淹先后历任广德军司理参军、集庆军节度推官、泰州西溪盐仓仓监等职务。

这些差遣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幕职州县官院,且都不是体系中的一把手。

尽管这些差遣事务繁忙,但范仲淹却缺少主政一方的履历。

换句话说,他缺少纵览全局的机会。

当然。

范仲淹也不是没有强项,任司理参军时,他不仅治狱公正,而且还设法延请名师兴学。

任西溪盐仓仓监时,除了自身职责,他也不忘培养人才,创办了一间书院。

也就是西溪书院。

范仲淹执着于兴学,那是因为他觉得为国育才,是一件极为有益的事。

王天下者,身先教化,使民从善;夫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

念及至此,范仲淹顿时理清了思路。

【臣对曰:致治天下,必先崇学校,立师资,聚群才,陈正道。】

这句话便是范仲淹的破题,此话和‘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就在范仲淹提笔之际,另一边的梁适也打好了腹稿。

【臣对曰。

变风俗,立法度,正今之所急也!

臣伏闻,周置泉府之官,以榷兼并,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后世唯桑弘羊、刘宴粗合此意。

今学者不能推明先王法意,更以为人主不当与民争利。

然,修泉府之法,并非与民争利也。

此乃调节之道,均贫乏之道。】

泉府之官,即司徒的属官,掌管国家税收,收购市上的滞销物资等。

常平仓,就是类似的体现之一。

但常平仓的统购物资,仅限于粮食。

显然,梁适的意思不仅于此。

扩大品类,建立类似的储备制度,物贱则收,物贵则卖。

如此,既能防止大商人垄断,侵害小民的利益,朝廷同时也能从中获益。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萌芽。

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也需要政府干涉,以此来调节市场经济,从而不至于失控。

其实,单从梁适的行文中不难看出,梁适也是桑弘羊的铁粉。

酒类专卖、铁器专卖、食盐专卖,皆是桑弘羊的创举。

而桑弘羊本人又深受管仲的影响,《管子·轻重》里提到,夫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

以行政手段控制商品及货币的流通,可以有效的调节市场,平衡物价,同时还能打击大商人的垄断兼并。

毫无疑问,专营制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财政手段,不仅延续了整个封建时代,即便到了后世,专营制度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补充。

而这,也是桑弘羊为何备受尊崇的缘由之一。

开创一项制度,足以延续千年之久,可见其经天纬地之才。

梁适只是桑弘羊众多铁粉中的一个罢了。

(ps:梁适的策问回答,节选的是王安石的言论)

一转眼。

时间来到了中午。

虽然应举的举子都是吃过早食,且都吃的很饱,但高强度的脑力活动,消耗可不小。

时间久了,难免饥肠辘辘。

幸好此时主政的人是李杰,如果是历史上的仁宗,这一届考试可就惨了。

历史上仁宗第一次开制科的时候,并没有提供午食的选项,考生们答题答到最后,各个都是饿的头昏眼花。

后来,朝中大臣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直接写札子,指责天子太过疏忽。

宋仁宗也是个耳根子软的,再开制科时,参考的应举人就有了饭食提供。

仁宗犯过的错,李杰当然不会犯。

这些参加制科的人,虽然少不了关系户,但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敢明目张胆塞人的,怕是还没出生。

因此, 此次制科的应举者,大多都是确有其才的。

所有的考生中,除了范仲淹和梁适之外,还有一个也备受李杰的关注。

泰州海陵士子胡瑗。

胡瑗也是为数不多,以布衣身份参加制科的举子。

此时,后世大名鼎鼎的安定先生胡瑗,虽然已经年过三十,但放眼大宋,他仍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透明。

当李杰看到胡瑗这个名字时,其实是有点意外的。

之后,他派人查了一下,发现胡瑗也参加了天圣二年的科举,可惜,他没能过省试那一关。

落榜后,胡瑗并没有离开汴梁,而是在汴梁寓居了一段时间。

直到前些日子,胡瑗机缘巧合认识了翰林学士李维,然后由李维推荐,参加了此次制科。

第五十七章 丑陋第41章 老书记来了第十六章 确诊第15章 门德斯来了第六十六章 一年第九十二章 猜测第七章 古代版‘演员’第八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三十章 马云飞在行动第四十八章 忙碌的‘新官’上架感言!第一十七章 天意如此?第一百章 人人吃饱饭,人人有衣穿第一百五十章 联辽攻夏?第二百八十二章 三件事第八十八章 我要创业!第四十六章 到港第六十一章 大中祥符八年榜第19章 劝退第十章 接连登场第五十二章 怀疑第五十二章 一年第一百零一章 入住2202第三十章 上线!第一百零七章 馊主意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反应第六十一章 初见第十四章 身份曝光第七十七章 得意忘形第三十四章 离开第三十一章 怀疑!第46章 缺钱了第十七章 暴露?第十章 不服的武延生第二十七章 路遇第七十四章 大宋官家第49章 情报第三十四章 无功而返第二十九章 变化第二十六章 回城的契机第二十一章 测试第七十九章 平叛第一百九十八章 急报第七章 道、法、术第三十六章 处决第四十八章 滚石内部的争议第四章 小黑山岛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才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庞籍改官第八十五章 咱们家有钱了第九十二章 回归与突破第二十一章 礼物第一章 新任务第二十二章 影响第七十六章 柠檬精第72章 混入第一十九章 理想和现实第四十五章 心事重重的顾佳第六十章 起风了第三十三章 接头第四十八章 出国第八十四章 猫抓老鼠第七十三章 困境与突破第九十二章 冬去春来第七十四章 林瀚的评价第三十三章 叛逆第六十四章 成全第四十四章 家底第八十四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42章 灵物第七章 这就是天才吗?第116章 女歌手第一人!第三章 一碗白粥(补更第三弹)第三十九章 回归第十二章 救治(求订阅)第一百章 三人第三十四章 四年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一十章 入住第二十六章 关心第六十三章 随身听第五十七章 人尽其用第126章 发狙发狙第十一章 ‘大大的’感谢第八十章 了却心愿第五十六章 我摊牌了第八十一章 喜与怒第八十三章 忧虑第六十一章 第一课第二百九十章 天圣盟约第二百一十章 崇政殿问政第五十六章 谁坑谁第五十四章 东厂大档头曹萌萌第七章 道、法、术第三十四章 怒第六十五章 找错对象了第四十一章 应对第二十五章 初见第六十三章 老衲了结第五十一章 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