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恼怒

偏厅。

听到门外传来的脚步声,范仲淹连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踱步来到门口。

“见过相爷。”

看到寇准后,范仲淹毕恭毕敬的行了一个揖礼。

他这么上赶着,不是为了巴结,而是因为尊重。

历经三朝的老臣,值得被尊重。

“范管勾,无需如此客气。”

寇准爽朗一笑,扶起了范仲淹。

“来,坐下说话。”

少顷,两人依次落座,眼见范仲淹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寇准笑了笑,直言道。

“范管勾可是心有疑惑?”

“下官确是一惑。”

范仲淹犹豫片刻道:“下官和相爷素未谋面,不知相爷为何举荐下官。”

“此乃官家之意。”

此话一出,范仲淹心中一震。

官家如此厚恩于己,一时间,他当真不知该如何回报。

大概只有粉身以报,才能报了这浩荡皇恩。

另一边,寇准并不知道范仲淹的内心活动,依旧自顾自的说道。

“今日招你过来,一来是本相想见一见你,满足一下好奇心,二嘛,也是跟你的新差遣有关。”

“此前,学制更易的试点,一直是你在座。”

“你的那份札子,我看过了,官家也看了。”

“其中,部分还有待商榷。”

“当然,三级学制的建议,殊为不错。”

所谓的三级学制,即县学、州学、太学三级,县学优异者可晋升州学,

州学优异者可入太学。

太学,始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历史极为悠久,是国家最高学府。

但宋朝立国后,太学的发展速度很是缓慢,且也有着严格的入学限制,唯有七品以上的官员子弟方能入学。

这等严进宽出的规则,无疑让太学成了权贵子弟的温床。

像范仲淹这样寒门出身的学子,几乎没有入读太学的资格。

因此,范仲淹札子中的‘太学’并不是现在的太学,而是不问门第,只问德行才学的太学。

唯有打破阶级垄断,才能盘活太学,让太学真正的名副其实。

毫无疑问,范仲淹的建议,侵害了不少朝中权贵。

然而,有寇准在上面压着,谁敢炸毛?

如果寇准压不住,还有官家做后盾。

因此,即便很多人对此有所非议,也得忍着。

三级学制的框架,基本上就这么定了下来,即使某些细节不太一样,可基本框架还是范仲淹提出的同款。

另外,三级学制,不止是单纯代指县学——州学——太学三级制,同样也是指学校内部的三级制度。

其大体框架和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三舍法类似。

即,学校内部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依据年限和考试成绩,学生可依次从外舍,上升至内舍、上舍。

比如,县学上舍中的优异学子,可以晋升州学,同理,州学上舍中的优异者可晋升太学。

而太学上舍就厉害了,符合一定条件,可以直接授官。

当然,授官的品阶会略低于进士科。

“你上任之后,主要就是负责这一块。”

“不过。”

说着,寇准语气微顿。

“有一点,我需要事先提醒你一二。”

“县学、州学、太学的重建,是重中之重,官家很是重视此事。”

“待你上任之后,怕是少不了要去地方巡视。”

听到这话,范仲淹立刻站起身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职责所在,下官甘之若饴!”

“不。”

谁知,寇准却是摇了摇头。

“你并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希文。”

“你可知朝中嫉妒你,厌恶你的人,有多少?”

“此前,太学生限额七十,依照现有的框架,虽然太学生的规模扩大了。”

“但限制同样也放宽了。”

“此后,太学不在是京朝官子弟的特权。”

“你想想,你这么一建议,得罪了多少人?”

“数不胜数!”

“往后,你去了地方,怕是少不了刁难。”

说到这里,寇准的话戛然而止,有一种可能,他是没说的。

如果只是刁难,还是小事。

范仲淹得罪了大宋最有权势的一批人,若是碰到愣一点的,横一点的,人身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

“谢相公关心。”

“下官行事,只问己心,但求无愧!”

“好!”

闻言,寇准击掌赞道。

“好一个只问己心,但求无愧!”

“老夫终于明白,官家为何屡次在我面前提起你。”

“走。”

“陪老夫喝几杯。”

言罢,寇准拉着范仲淹就往后堂走去。

……

……

……

杭州。

市舶司衙门。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低着头,心有戚戚的站在丁谓的面前。

“好!”

“好得很啊!”

砰!

丁谓勐地一拍桌子,他是真的没有想到,眼前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竟然给了自己一个下马威。

胡则是太宗端拱二年(989)的进士,因为名次不高,他最终只得了一个许田县县尉的差遣。

淳化三年(992),丁谓及第,不同于胡则,丁谓是甲科及第。

彼时,丁谓恰好客居许田县,也正是这时,胡则结识了丁谓。

官场最是现实,虽然此时的胡则已然授官,且还是丁谓的前辈,但人家丁谓是进士科一甲。

胡则拿什么比?

因此,在结识之处,胡则就放低了姿态,不仅好吃好喝的伺候,还送给了丁谓一套银质的酒器。

后来,丁谓也没忘记这位第一个给自己送礼的人。

随着丁谓一路青云平步,胡则也坐上了快班车。

毫不客气的说,胡则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丁谓一路提拔。

结果, 在丁谓上任前夕,杭州市舶司衙门却出了事。

北宋时期的市舶司不比南宋,尤其是宋初这会,市舶司衙门并没有特地设置主官。

杭州、明州、广州市舶司主事,通常都是由当地知州兼任。

比如范仲淹的岳叔父李昌龄任广州知州时,就兼任了广州市舶司管事。

众所周知,海贸利润极高,作为市舶司一把手,恐怕很难忍住不伸手。

李昌龄任广州知州时,就没少贪。

同样的,胡则也没能忍住。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如果不在杭州知州的任期内多捞一点,岂不是浪费了这么一个大肥缺?

然而,胡则千算万算,也没算到一点,如日中天的丁谓,竟然会来市舶司主政。

第74章 悠悠万年第十三章 惊疑不定第三十五章 书房话皇子第一十五章 老马珍珠第二十六章 死间第十章 气走甘虹第62章 香饽饽第一章 进入第二十一章 智商重新占领了高地第三章 决裂第一百三十四章 别有用心的八大王第六十三章 悲催的棒子第三十八章 接触第三十章 确认第四十五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第四十五章 处置第八十九章 纷至沓来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烂的梗第五十八章 203第一百一十六章章 朝参第五十八章 天子一怒第五十九章 晚年第70章 分魂第六十六章 轻松拿下第112章 跑路了第六十三章 有家了第二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三十五章 身份第一十四章 更近一步第三十八章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第四十六章 回到过去第四十八章 秘密第一十一章 提议第五十四章 出个主意第九十五章 回归第三百一十三章 倒霉蛋吕夷简第八十六章 改进第十四章 我们合作吧第八十一章 梁萧的近况第八十七章 毕业季(这次章节号对了)第五十二章 断货了第二十七章 昔日的情敌第三十七章 当年第三十一章 捡到宝了第八章 新身份第三十七章 又一对第五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五章 第一项任务第二百五十一章 自请贬黜第六十五章 宋廷来人第四十五章 徐志森的算盘第十七章 暴露?第一十六章 获得自学权限第八十二章 关爸关妈的担忧(为盟主小哲夫加更)第七十章 改变第十章 皆大欢喜第六十一章 开端第十一章 救援(求订阅)第130章 个人命不同第五十七章 翡翠(第一更奉上!)第五十八章 突发第六十二章 苏明哲回国第二十三章 我不同意!第四十六章 丁美兮的心思第四十七章 一意孤行与希望破灭第五章 登门第一百一十一章 樊胜美的提醒第76章 他我第二十五章 时刻保持警惕第四十六章 等第四十二章 狂飙第四十章 再见胡荣强第十八章 越来越近第七十二章 偷偷回国(求订阅)第九章 来信第十七章 报道(求推荐 收藏)第二十六章 意向第九十一章 大结局第三十六章 摊牌(续)第六十五章 断舍第四章 培元功第二十八章 小赚一笔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一百一十一章 兴学第十章 终于等到你第七十三章 计划通(三百月票加更,祝大家新年快乐!)第二十三章 发现第二十二章 鸡飞狗跳第二十三章 故人消息第十章 气走甘虹第五章 分析第四十二章 试探第三十三章 高九段第20章 慕容博噶了第十四章 启航第三十八章 初啼 (求推荐、收藏)第四十五章 父与子第六十一章 突击审讯第一百七十二章 回归第八章 名人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