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反思与决策

好在贺宝文也不是那种死抱着一点家传秘密不放的主儿,打他爹那一辈就已经知道,大刀长矛比不过洋枪大炮了,所以能有人请教,他也乐意慷慨传授,毕竟陈晓奇还传了一套军体拳不是么?

贺宝文算不上用刀的大行家,不过他家传的招数套路真是战阵上对付长枪大刀的手段,恰与日本拼刺刀技术对路,要说这世界上,会大枪术的只有中国人,能破枪刺的也只有中国人,所以有了口诀之后,贺宝文也能将这招数动作要领猜出来个七七八八,反正以后回国还能请教高人,现在先打好基础也是不错的。

贺宝文版的“破锋八刀”一出,李俊峰黯然发现自己的刺刀战术不是那么好使了,战场上不能结成刺刀阵,单对单真不是中国双手大刀的对手。陈晓奇当然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喜峰口那一场震古烁今的大刀战,让不可一世的小日本肝胆俱裂,从那以后都带一个铁护脖才敢上阵,这是多大的威风啊!倘若中国军队都学会了大刀战法,加上足够的配给,小日本仗以成名的拼刺刀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搞完了基础训练,陈晓奇开始组织六个人进行特种作战技法的进一步训练。条件不允许,他们能够进行的一些基本战术要领和技能还是要做到,现在也是没有别的事情可干,因为现在还不适合让他们几个去领导美国人为主的护卫队伍,这时代,美国人不可能听一帮中国人的吆喝,再说他们这几个也说不利索英文啊!

所以除了训练之外,他们干脆暂时先负责起了外围警戒任务,特别是晚上,全副武装的他们一当训练,而当执勤,围着巨大的美华实验室园区进行隐蔽巡逻。这段时间,他们已经多次发现有些人鬼鬼祟祟的意图靠近这里,白天可能没什么机会,晚上却就不一定了,而那些美国护卫行规巡逻还是可以的,碰上要下杀手的事情,不一定好使。

两个月后,陈晓奇从新招来的美籍华人当中选拔了一百人,分批次加入到了护卫训练当中,这时侯,他适时的推出了内保和外保分离制度,这些被折服的华人护卫以贺宝文为首,组成了武装巡逻队伍,大门口守卫的事情还是美国人来干。

黄镇山暂时司职训练场的教官,专门负责将那些挑选出来可靠的华人训练成大兵的工作,李俊峰还是作为他的副手,顺便接过了思想训导工作,也就是指导员的职位,这样分工有助于将这些可以加入到核心团队的人进行思想引导,快速成长起来。

朱大成和胡迁作为陈晓奇的跟班护卫,开始进入到实质工作当中,还时不时的到训练场中帮帮忙什么的,活的很滋润。周云鹏终于没有逃脱当学生的命运,在忍受了两个月的残酷训练之后,马上又被抓着补习英语和德语,这个先天条件很不错的士绅家庭出身的孩子,性格非常的不错,陈晓奇他们也乐意教他一些实用的技能,所以表面上是六个人轮着番的折腾他,实际上却是不经意间让他的知识面和技能迅速的充实了起来,算是博取众家之长。

平日里周云鹏一副无害的大男孩形象,跟谁都是笑嘻嘻的,很容易就混进了那些美籍华人的团体中,不经意间能探听出来大量有用的情况,帮助陈晓奇和李俊峰他们分析这人的可靠程度,是否能吸收到体系中来。几个月后他的英文大见增长,已经能够跟那些美国护卫开玩笑唠家常,混的非常熟稔,不知不觉中作为一颗很有用的钉子打了进去。

能够进入到陈晓奇体系内部,接受完全军事教育的那些美籍华人,每一个的身家都是经过另外的途径严格查实证明之后的,杜绝别的势力派进来的探子的可能性。陈晓奇非常有耐心的雇佣了几家私家侦探和势力,去长时间验证这些人的背景是不是临时装出来的,少的几个月,多的经年,万事小心再小心。

所以一年下来,到第二批国内的人过来的时候,能够纳入到军事体系的人仍然不过三十人,却是在经年的训练当中,一个个锤炼的如钢似铁,个顶个的高手。

这段期间,至少有十几批的外来势力试探他们这个实验室,想偷偷溜进来的也不在少数,基本上都发现之后警告过,然后礼送出去。但是其中却又两个最后被证明是日本人的家伙,陈晓奇就没那么客气了,直接严刑拷打严加审讯挖出来有用信息之后,灭口了事,顺便的让这些没有沾过人命的新兵蛋子受点刺激,习惯习惯。

日本人想探听的除了已经公布的发明之外,还想搞一搞他的新的研究成果。炸药发明和磺胺药品发明虽然论文是对外公布的,但是工业化实现却需要花钱买陈晓奇的专利,否则自己研究需要很麻烦的反复试验,时间上花费很大,自然不如偷来或者骗来的利索。小日本什么作风陈晓奇是很清楚的,他们绝对不会认为偷人家的专利是一种耻辱,比如说二战之中,非常有名的零式战机,很有可能就是偷了霍华德.休斯的发明。

除了日本人,各大势力兼而有之。这时代,企业搞实验室就已经是很出格的事情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短时间内出现那么多的发明创造,那就更加令人惊讶了,有心人不去试探一番那才叫不正常呢。

这个时代,每年跑到美国的中国人依旧不少,虽然“金山”的谎言早就破灭了许久,但国内混乱的局面仍让一些人忍不住往外跑,许许多多的人在旧金山或者其他地方上了岸,辗转多次来到美国的各个地方,不得不从事许多见不得光的行业,比如说烟馆,茶楼,妓院等,更有大量的作为矿工和铁路工人悄无声息死在异国他乡。

20世纪初,美国的排华风潮达到了新的高峰,尤其是在西海岸,华人几无立锥之地,大批的华人滞留在所谓的“天使岛”等待";审口供";。若不是以留学的名义到来,则几乎没有可能在美国通行无阻,劳工几乎是寸步难行。

陈晓奇当初选择伊利诺伊州落脚,一方面是为了能到伊力诺依大学,更因为在这时代,这个州的排华程度要小很多,陈晓奇的成功实际上并不会得到美国人的赞扬,相反还会招来很多不必要的仇恨目光,3K党横行的时期,华人以及很多的非白种人都活的异常艰难。

陈晓奇创业开始,为什么将所有的专利权抓到手之外,却将法人代表的名字都放给了斯特恩.迈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都会因为一时的不注意引起,他竭力避免这些。

许多的没有美国国籍的华工经过艰辛跋涉之后来到这里,寻求陈晓奇的帮助,他要么想办法安排这些人进不重要的岗位工作,比如说日化用品和服装,重要部门则一个都不敢要。很多在其他州过不下去的华人也渐渐来到这里,成为陈晓奇手中越来越大的中坚力量。他们这些人与没有美国国籍的人不同,他们不是为了留下来活下来而努力,他们心目中,多少都有些想要改变自身命运和地位的想法,如此一来正好为陈晓奇所用。他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向这些人阐述,一个民族在世界上没有地位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为什么古时候大汉天威无远弗届,大唐盛世群雄俯首?就是因为国家的强大,民族文化的鼎盛,才有了那辉煌的时代。

而大宋朝尽管有全世界百分之四十的财富,却还是因为文化的鼎盛获得周边小国和异族的尊重,却因为军事的不够强大和统治者的迂腐无能而最终被野蛮民族给灭绝,以至于“十万士子齐蹈海,崖山之后无中国”。

大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纵横西洋,那是多么雄壮的场面,那个时候谁敢对汉人不敬?就算是明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沦为海盗的弃民们也能在海上与远道而来的西洋强盗们争锋。

可是满清统治以来,民不聊生,百业凋敝,亿万中华民族的血汗养活了那么几百万的建奴,华夏后人的英雄气血消磨殆尽,以至于外敌来时,曾经拿着大炮横行海上的汉人后裔们在满清“伟大英明”的领导之下连洋枪都不会放了。

被外国人瞧不起的原因便是如此,若是一个文化鼎盛,军队强大,主权独立的国家做后盾,谁人敢瞧不起你?就凭这些开化了不足四百年的野蛮人吗?

所以,要想直起腰杆子来做人,要想别人拿平等的眼光看你,要想恢复到大汉子民昂首于世界的风光,必须要建立一个强大自主的国家做后盾,否则纵然百年千年,也改变不了这样的局面。

便是一点一点这样灌输着自己的理念,陈晓奇将自己心中盘亘许久的那些话一点一点解释给这些无家游子们听,将自己心目中那个强大自主自由的国家描绘给他们看,让他们心中有了希望,生活有了方向,努力有了动力,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由他一个人影响新来的七个人,再由七个人影响那三十个人,这个团体在慢慢的扩大,核心理论和发展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在下一波人到来之前,陈晓奇已经有了足够的下级培训人员作为他的思想传播者,替他迅速的将这些理念灌输给新来的人,特别是那些在美国受尽了压迫的华人。

那些毫无根基的华人陈晓奇是一个都不敢放进这个核心群体里面来,他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这些没有任何根基的人,往往是没有任何底限的人,他们更大的可能是拿别人的秘密来换取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本钱,所以他做得小心再小心,不能在这上面出岔子。有到时候,他宁愿花钱买上一张船票,将这些人送回国内,也不愿意因为这些人的幸福安危毁了眼前这更多的人的幸福,毁了自己将来的大计。懂得取舍,才能做大事,这句话很冷血,也很无奈。

李俊峰本来是很排斥这些政党言论主义之类的东西的,在他看来,不管什么思想也好,主义也好,其实都是争取势力的借口和说辞而已,核心的东西还是要靠拳头说话,而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维护民族尊严独立,流血牺牲也是值得的,但是不能成为政党之间互相攻击的武器和筹码。因为看不惯北洋军内部争权夺利的丑态,他才愤然离职的,但是到了美国,陈晓奇一次次耐心的讲解让他终于明白,这个是完全摆脱不开的,因为不管是谁,活在世上就离不开一种东西------利益。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容触碰的利益,不管是多么高尚的人,只要成为一个团体,那么就有一个共同利益存在,这个真正的核心才是将人团结在一起扭成一股绳共同面对其他人的动力。作为政党也好,主义也好,站在国家大义上,终归是要让治下的老百姓和那些跟着你走的人过得更幸福,获得更大的自由,获得自己的尊严和权力,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那些动不动要求别人无私奉献的人,其实是最大的自私者,骗子,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遍及全国每个角落,每每看到他们大声疾呼一副悲歌慷慨的模样,但是当你揭开他的乌龟壳看到里面时,你会发现没有任何的不同,都是赤裸裸的私欲。

陈晓奇自己的人生经验当然不会总结出来这些,但是后世的互联网上牛人太多了,总有人会讲真话,一个不太傻的人总能分辨的出来。这就好像八十年代初走出国门的第一批人面临的尴尬一样,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他们,西方资本家控制下的人民大众正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等着他们去解救呢,但是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人家看他们的眼光也是一样的。这同样放在21世纪的论坛上所说的,有些人说美国的生活如何如何的好,接着就有人反驳说,那是美国人凭借自己的霸权占据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才维持下来的,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拖着全世界进入经济危机,不是好东西。可是假如说,这些占据了百分之八十资源的人是中国人,你还会嫌自己拥有的太多,而去无私的奉献出来去分给全世界的穷人吗?

或许有人会,但是这样的人能有千万分之一就不错了。站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实际上说的那些都是废话。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之上,只要能让自己民族自己国家强大起来,活的更加幸福,别人的死活那都是等你有能力有闲心去关心的时候再说吧。现在,自己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假惺惺的去关心别人碗里是不是有肉,那是有毛病!

第198章 爱国卫生运动第149章 卖国条款第202章 准备赈灾第107章 溃不成军第173章 主动退让第19章 淞沪开战第28章 从走路做起第139章 突袭(二)第184章 圈套第18章 淞沪开战(五)第74章 硝烟再起第31章 分歧 妥协 出剑第133章 东盟与世界新变化第61章 救第45章 我们的军刀第19章 芝加哥第114章 毕业课第34章 文化教育第54章 新战舰 束星北第190章 购物中心第49章 华北大战(十六)第33章 大搞基建(三)第130章 乱起第23章 华北剧变第107章 溃不成军第54章 尼龙和潜艇第146章 持枪令第45章 我们的军刀第39章 九一八(四)第111章 得偿所望第11章 婆罗洲空战第48章 南洋战事(四)第154章 蔡公罹难第231章 登陆战第51章 回乡当土匪去(二)第236章 风口第109章 瓜岛血战(一)第60章 热血 勇士 杀第58章 千年 发端第21章 入学、买地第43章 大麻烦第96章 反攻东北(五)第3章 意外大礼(一)第38章 华北大战(五)第84章 对抗第227章 麻烦第110章 反攻东北(十)第1章 不速穿越第74章 硝烟再起第47章 南洋战事(三)第16章 全民补钙第11章 麻木现实第144章 亡命(二)第120章 遭瘟的南朝鲜第11章 麻木现实第188章 未来希望第177章 彰显实力第233章 阻敌第71章 察东李守信第177章 彰显实力第78章 秋后算账第130章 乱起第51章 战争堡垒第14章 淞沪开战(一)第11章 婆罗洲空战第16章 淞沪开战(三)第9章 多伦战(三)第99章 政策与对策第165章 炸了再说第58章 强行推动第5章 意外大礼(三)第40章 九一八(五)第69章 白银法案第110章 国学第236章 风口第188章 未来希望第175章 各方关注第69章 联邦快递第136章 旧军孟家第110章 国学第58章 千年 发端第105章 反攻东北(十四)第40章 人才接踵而至第200章 挤兑风(一)地一百四十二章 突袭五第55章 小财神缺钱第84章 对抗第53章 托媒求亲第50章 华北大战(十七)第177章 危机前沿第112章 丛林围剿第61章 救第5章 灾难财第7章 残毒第25章 杜邦公司第106章 反攻东北(十五)第7章 残毒第49章 南洋战事(五)第171章 空战英豪第40章 华北大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