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环保工业(续)

ps:分章问题,这第一更字数少了点,大家先看着,下一更下午三点!

但是不同于那些资本家和大工业厂主,德国来的设计团队和陈晓奇系统内部的那些人员对老板这种不谋一时而谋万世、尽可能的将工业生产危害降到最低点来造福子孙后代的做法感到无比的钦佩和敬仰,即使这个貌似悲天悯人的家伙实际上正是这世界上越来越严重的化学污染的始作俑者之一,甚至是将这一切提前了好多年的家伙,他的某些发明创造除了提高生产力加快工业文明发展之外,将会大大加强下一场世界大战的烈度和残酷程度。

即使是这样,前所未有的能以他这种身份和高度提出这种要求和想法的人,就值得大家去尊敬。并且,通过这种前所未有的设计理念,将大大的减少环境污染、大大提高工业衍生物的价值,从整体上不仅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等综合生产成本,还能大大提高单位生产附加值,几方面加起来,那其中蕴含的利益可就大了去了。

除此之外,经过这么一个工业联合体的设计经历,利盟公司在工业园区和工厂的设计能力方面将会大大提高,甚至可能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特别从这里取经之后总结出来的那些先进理念,将是开创性的,称得上是无价之宝。

有了这么多陈晓奇提出来的硬性指标,整个本来就复杂无比的工业区设计图更是没法看了,到最后陈晓奇和那些同事们甚至觉得,他们搞出来的这份图纸能不能实现还是个问题了,而如果那些净化设备不能到位的话,他们工厂还能不能开工,这都是一个问题。

事情都是自己搞出来的,所以陈晓奇没办法就得亲自挂帅上阵干活。净化设备不用说了,知道原理就行,怎么去实现,纯机械的可以从头开始设计,功率和效率问题可以经过反复的计算推演甚至在现有的合作伙伴们的工厂里去做试验,反正这东西研究明白了,那些家伙们也得利不是吗?不过对那些财团们,陈晓奇现在提什么环保问题那是扯淡,能让他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率那是真的,能够将原材料中的每一分价值榨取出来是资本家们最乐意干的事情。当然,陈晓奇也绝对不会告诉他们,其实绝大多数的环保净化设备产生的效益都很低,投入产出比很不划算,这还是在后世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大幅度升值之后的情况下,现在嘛,最不值钱的就是这两样了,这个事实要是让他们知道了,陈晓奇不用猜都知道,人家能帮他忙才怪!

从规划整个工业园区,提出建设目标和具体细则要求,到设计人员实地勘察画出初步设计图纸,这个过程长达一年,在这段时间里,陈晓奇除了将自己在当年实习的时候见到的石化厂中的联合生产设备外观和了解到的边边角角的资料告诉各小组和研究员外,顺便也把老爹钢厂的那些煤、钢、废气、废水、废渣等等的处理和利用所了解到的星星点点给交代出来,反正都是这些年看过听过的,内情什么样他是不管的。有一次当他将噪声处理设备画出来的时候,一帮子设计师们都直接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噪声?谁管过那个啊!

他除了画点甚至可能误导人的外形图之外,剩下的原理由专业人士去研究去填补,倒是有一项是他的专长---高分子聚合物。在污水净化中,除了沉降、过滤之外,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是很重要的一点,当然还有化学反应,这年头还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些东西吗?

一年的时间,环保净化项目组拿出来的东西几乎都不能令人满意,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在实际验证中,无一例外的都是初步达到净化的目的,但是产生的效益和投入严重不符合资本家们的要求。陈晓奇对此的回复是:技术需要革新进步才行,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话不知道能骗他们多久,反正陈晓奇到回来之前是没露馅的,等他这次撤退的时候,整个项目组一个不拉的全拖到中国来了。

还有许许多多事情就不一一交代了,总而言之因为他的这跟时代格格不入的要求,让整个工业园区的进度大大拖后。这个是他始料未及的,但是在这一点上,陈晓奇是令人惊讶的固执,他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对这项决议提出质疑,只要照着做就是了,反正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将这些东西搞出来!

搞出来初步的雏形还是可以的,但是想要达到他心目中的那种境界,这还不知道要多少年和多少人的努力才行,后世在各大城市和各发达国家,你已经找不到那些冒着滚滚浓烟的大烟囱了,不管是钢厂还是发电厂还是石化厂,烟囱上面一定是白的,而且水循环利用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这就是技术进步的成果。而环保技术离不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真正发展原本是要在五十年代之后石油化工产业大发展影响下的。而环保工程则从六十年代开始全力展开,到八十年代欧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九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目标,中国最晚,九十年代后才开始,但也只用十年就取得成绩。陈晓奇乐观估计,如果能够让他持续不断的推动这个项目研究20年,或许不用到那个时候,或许在20年后人们就不用受那份罪了。

但是,战争的阴影始终悬在人们的脑袋上挥之不去,陈晓奇知道这一战在德国被巨额勒索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不可豁免的因,而下一次经济危机的到来将在这上面压上一根致命的稻草,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最后要命的是,从十年前到战争爆发,中国都是一锅粥的乱糟糟场面,哪里还有一块安静的乐土让人安心的搞研究呢?

抱着心中那一丝丝的坚持不放,陈晓奇坚决不放弃这个看似荒唐的梦想。

按照公司内部费了一年多时间数百号人分组分项目编造出来的施工手册,在新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的统合协调之下,这个平地上建立起一大堆重工业的在这年代看似很不靠谱的事情就这么硬生生的开始上马。

第一阶段,在已经买下来的地皮上规划各大工厂的地基和外沿,这个有德国设计师们的通力合作下,在巨大的设计图纸上画出来边沿和每一个工厂内部各部分的基地边线,然后照着这个在实地用石灰粉洒出白线来,再用木桩子将各个直线边角定住,这项工作前前后后就用了将近三千根木桩。

然后就是按照先后顺序开始建设各个厂子的土建工程。但是这个活儿可不是相干就能干起来的,这里可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找挖沟砸石头的民工容易,找会用机械干这种活的熟练工人,没有!

是真的没有!在中国,你可以找到各种门类齐全的工匠,不管是铁匠、石匠、泥瓦匠、窑匠、木匠、扎彩匠,但是就是缺少技术工人和建筑工人。建工厂可不是房子那么简单,光有专业的设计师和指导者是没有用的,干活的人没有一丁点的知识水平,你让他们当建筑队搞出来的工厂不垮台才怪。更何况,现在的工厂那种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光挖沟这活都会让一般人脑袋发晕---工业园区的地下管道比迷宫还迷宫。

所以在一切的土建工程开始以前,“美华集团”开始向社会公开招聘个人从业人员。

继续求收藏。。。。。and推荐新书《超时空湮灭》。

第46章 南洋战事(二)第59章 拜见督军大人(一)第58章 强行推动第177章 危机前沿第43章 华北大战(十)第95章 反击东北(四)第45章 南洋战事(一)第1章 鱼雷突袭第76章 一切皆生意第206章 乱世惨景第30章 不朽的英雄第19章 芝加哥第41章 再见佳人第54章 改变的起点第185章 威风扫地第15章 命运抉择第38章 华北大战(五)第23章 华北剧变第48章 布局化工第56章 越堕落越发财第22章 赔本交易第120章 华夏复兴党第128章 新格局的划分第39章 留下小戴第212章 南洋风起第80章 大移民序曲第111章 瓜岛血战(三)第43章 华北大战(十)第34章 文化教育第71章 察东李守信第92章 经营 桃源第18章 我为复仇而来(二)第215章 漩涡第135章 难以理解第206章 乱世惨景第86章 交火第46章 第一笔横财第88章 割据基地第238章 渔民第51章 刺杀第28章 居庸关破第61章 谍战(五)第71章 刺杀第117章 为了荣誉第186章 风云聚会第123章 扩军第148章 日本再出兵第14章 淞沪开战(一)第42章 九一八(完)第198章 爱国卫生运动第105章 反攻东北(十四)第73章 种子计划第65章 坦克!坦克!第48章 布局化工第116章 **苏联第16章 全民补钙第220章 起航 国医第35章 华北大战(二)第47章 永利制碱第167章 铁甲战车第56章 越堕落越发财第148章 日本再出兵第69章 孬兵第119章 仁川登陆第20章 质询第63章 调停 转进第29章 布局 谋算第200章 挤兑风(一)第62章 兰芳后人第138章 突袭(一)第119章 仁川登陆第177章 彰显实力第43章 通信与基础教育第57章 合作水泥厂第46章 大跃进式的发展(一)第31章 分歧 妥协 出剑第20章 淞沪开战(七)第177章 彰显实力第65章 冯玉祥出山第122章 铁血少年团第176章 列车炮第27章 磺胺和尼古丁第36章 华北大战(三)第220章 起航 国医第213章 疯狂少年第56章 交锋第34章 布局与炮楼第31章 大搞基建(一)第2章 谈判第34章 布局与炮楼第59章 各自的烦恼第31章 大搞基建(一)第17章 淞沪开战(四)第74章 服装文化第228章 完成第2章 黄埔军校第230章 登陆第11章 察东战(二)第73章 砸锅卖铁第19章 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