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四十八章 陈鸣被套路

承天四十一年的中秋节尤其的热闹,这并不是陈鸣登基的齐整年头,就像去年,他坐上龙椅正好四十年,可谓是喜大普奔。再往前推四年,陈鸣六十大寿,那一年的中秋、春节等等也是欢闹的很,不管是宫中官场,还是民间,真真的是万民齐欢,普天同庆。

今年这几样都不沾边,但今年是陈鸣坐在皇位上的最后一年,这就非常非常有特殊意义了。

陈鸣也没有因为正在交锋中的战争,而吝惜那仨瓜俩枣的开销费用,他建立起的这个帝国,是不会因为皇室的吃喝玩乐而毁于一旦的。

不过表面上笑口常开的陈鸣,真正的心意并没放在歌舞宴会上,他留心的还是南美的海军战报。

之前,叶廷洋已经发挥了第一封战报,大舰队成功的通过了麦哲伦海峡,两边正在彼此对峙中。也就是说决战一触即发了。

这种情况下,陈鸣还怎么可能对吃喝玩乐感兴趣?

叶廷洋这封战报那就好比是修炼满级的断章狗,断的是毫无人性,断的是惨无人道。这些天,陈鸣就是睡觉,脑子里都会想起炮火连天的大海战,想到那一艘艘的战舰……

幸好,叶廷洋的后续很快就递来了。中秋节后的第五天,战报就抵到了陈鸣的手中。

“八比八……”看了后陈鸣的心首先就定了下来,有谱了。虽然对叶廷洋随后的出击有些担忧,但再差也就是一个两败俱伤不是?

陈汉丢得起这些船,只要能剩下些水师种子即可。但是欧洲呢?

欧洲人没有了眼下的这批主力舰之后,他们会怎么办?继续制造木帆船?那还在船台上的时候就成落后货了。而只要机帆船,欧洲人的技术即便半年后能跟得上,他们的产能呢?

而就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金秋季节,大西北的冬天已经悄悄来临了。陈鸣不稀奇今年的西北战场没什么大进展,中亚七汗国的军费开支已经完全依赖于陈汉了。这场仗,前期七汗国的份量还相当重要,现在可以说是彻底变成附庸了。

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骑着马当龙骑兵,不断地骚扰俄军,做着与哥萨克骑兵一样的工作。只是俄国人的哥萨克也牛不起来了,伤亡太大,已经很难保证规模了。

虽然有了匈牙利和一部分的波兰骠骑兵,但哥萨克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今年眼看着冬天就来了,中俄战场的分界线还保持在图林斯克。两边在正面谁也打不动。而作为侧面战场的北高加索,现在也基本打到底儿了——都打不动了。

陈鸣不担心西北的战事,因为他在伊犁已经囤积了超过二十万大军,巴尔喀什湖是重要基地,兵力超过五万人,咸海囤积的兵力也有五万人。来年春天,伊犁的二十万军队西进,到时候他也御驾亲征,那个时候才是决战的时候。

陈汉在巴尔喀什湖的西岸已经修建了十二个储备区,每个储备区里都有三五十个超大型仓库。里头装的不是军火就是衣被鞋袜,外加罐头口粮医药等等。

陈鸣牵挂着南美的海战,但南美的消息有了个基本概念之后,他脑子里想的就全是御驾亲征了。

这临到老了,还能在战场上抖一抖。陈鸣想都没有想到。

所以他很‘憧憬’自己再上战场的风采。陈鸣临到老了,也关注起自己的名声来了。他的功绩无可挑剔,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也难与他比肩,在大半个地球的丰功伟绩之下,欧洲历史上的所谓征服者,只配给他提鞋,蒙古人也是小儿辈,陈鸣转头就更关心自己的名声了。

虽然他的名声里很大程度上都免不了要连带上他的丰功伟绩,但陈鸣觉得自己在‘帝王功业’的基础上再增添几个连缀也是很好地。就像新中国的太祖他老人家,那可就是一连串的称谓,伟大领袖,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书法家。这还是省略了几个要被404的称谓后的长度呢。

陈鸣做不了理论家,他搞出的政体俨然就是一个四不像,里头还加入了他自己的满满私心。诗人、书法家也不可能是,革命军更不要说了,他是推翻了满清,但那绝对不是革命,而是一种传统的王朝更替。

伟大领袖放到眼下这时间里,那就是伟大的皇帝了,这个陈鸣已经有了,他就还想在后头加上一个军事家。

但是,世界上的军事变革实在太快了。那现在的战争对比当年的战事,后者就仿佛是一个玩笑。

如果时代不变,军事战争还是那样的军事战争,陈鸣在打仗这方面绝对就是李世民第二。

中国人谁也不能否认李二挺能打仗的,虽然他许不会如历史上吹捧的那么神奇,但谁也不能否认李二的军事才华。而李世民的光辉要是没有了‘战争’的衬托,也不可能那般的亮瞎人眼。只说治国,历史上牛逼的皇帝随随便便就能挑出七八个。比如说塑造了“弘治中兴”的明孝宗,还有死讯让敌国都哭丧的宋仁宗等等。但没有‘战争光环’的照耀,他们的光辉可就比之李世民差的远了。

赶上如今的时代,这既是陈鸣的幸运,也是陈鸣的不幸。

还好就是,临到老了,他还能在战场上走一遭。

陈鸣是不会擅自插手军事指挥的,而且说真的,几十万火器军队的指挥调度,他也真心没这本事。陈鸣顶多是在小范围的进攻战上‘提点’一二。

他已经离开战场几十年,在军队里的威望都迅速的下挫中,更疏于指挥。要是上了战场,就自己真把自己当成了军队的最高指挥,那么西北前线的几十万大军可就有的苦头吃了。

而除了陈鸣是在为明年的御驾亲征做准备,整个南京城里,却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死死地盼着大年初一呢。因为新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老皇帝去位,新皇帝登基,这可不是如历史上的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也不是刘老汉和刘老三父子,更不是李渊和李二父子,李隆基和李亨父子。陈鸣手中掌握着滔天大权,比之主动退位的赵武灵王更能掌控着国内的军政大权,如果他愿意,陈鸣完全可以如历史上的乾隆帝一样把儿子当傀儡招呼。

但陈鸣没有这样做。在他决定让位的消息传出不久,就又传出了陈鸣要去西北的消息。这一次,禁卫军一下子动员了整整一个师的兵力,当大军开进到薪疆之后,陈鸣随行的军队当有足足五万人。

陈鸣这是真正的要去西北打仗。他发出了这个声音,也摆出了这股架势,没人会怀疑陈鸣在玩虚的。陈鸣对着全天下都发出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他是真的让出皇位,也让出权力了。

甚至于连地方谘议局和南京城里的资政院的权限再扩大事宜,他都没有参与。后两者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那是他们的能耐,陈鸣一概不管。

后宫方面的阻力也没被陈鸣放在心上,皇后、柳挽云等等还都活着,六十多岁的年纪,放在21世纪只能说是刚进入老年,但在现在这个时候里,她们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保不准陈鸣出去溜达一趟,再回来时她们人就没了。

当然,在皇后她们的眼中,这些人更担心陈鸣是走着出去,躺着回来。虽然他的身体一向很好,但六十五岁的人了,在这个年代里,死翘翘可一点都不意外。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呼为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

 纵览整个中国历史,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这当中还包括了最长寿的乾隆皇帝,当然,这个时空里乾隆是没这样的福气了。梁武帝萧衍85岁,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岁、宋高宗赵构80岁,以及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镠,也是八十岁。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忽必烈、唐玄宗、朱元璋、孙权等。

 超过六十岁的是三十八位。陈鸣现在活到了65岁,可说是已经迈入中国皇帝寿元谱的前五十位了。

如此说来,陈鸣真心是年龄不小了。

当然,陈鸣是不认为自己马上就会死的。出一趟远门算什么?要知道他是皇帝。皇帝出远门的风险可是比老百姓出远门的风险要小的多的。

他坐的是全天下最舒服的马车,吃的是全天下最顶尖大厨烹饪出的美味佳肴,身边还有整个帝国水平最最顶尖的医生大夫,如此情况下他要是还能遇到危险,那只有大军全线溃败了,而且他还运气十分不好的跟前线的军队搅合在一块。

陈鸣对‘御驾亲征’已经生出了执念了,谁也劝不下他。辈分比他长的,这些年里已经一个个都离世了,就是同辈份里年纪比他大的,都没剩下几个。比如说陈岗,三十三年的时候就死了。

整个天下,里里外外是没人能拦得住陈鸣的西北之行了。

乾清宫里,陈鸣看着国安方面递上来的一本折子,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色。“罢了,随他们去吧。”

人未走茶先凉,这是官场上的惯例。陈鸣从来没有想过这一惯例,有朝一日竟然会落到他的头上。看了这折子,要说他心里头没有那么一抹怒气,那是不可能的。但细细一想,惯例罢了。

而什么是惯例呢?那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陈鸣虽然是皇帝,是一位登基四十载的皇帝,可也逃不脱这个‘惯例’啊。

“人未走,茶先凉,这都是套路啊……”

……

上海国际大酒店,0512房。

阳光透过窗帘,投射在那张红松木书桌上。桌子上平摊着数页信笺,一只墨水瓶中插着一个羽毛笔,阳光照射下的阴影照应在信笺上。坐上还放着一只皮毛,这是一只价格不菲的小牛皮皮具,但从外观上看这只皮包已经用的有几个年头了。包里塞得满满当当的,皮包上的那几件铜筘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芒,与旁边的那只鎏金铜闹钟交相辉映。

现在是上午七点半,像往常一样,在结束了餐厅里酒店免费供应的早饭之后,乔治·戈登·拜伦又匆匆地赶回了他下榻的这间客房,并将那几页信笺从书桌上拿了起来,然后认真地阅读了片刻,之后看了一眼桌上的闹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坐在桌边,继续写着这份还没有完成的中国日记。

乔治·戈登·拜伦是两个月前到达中国的,作为英国统治阶级的背叛者,他在英国是待不下去了。

拜伦和他的妻子刚刚成婚不到两年时间,安娜·密尔班克小姐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阶级的伪善所囿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理念。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并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得流言纷起。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在精神上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人。

 1814年拜伦被迫跑去了瑞士,在日内瓦结识了英国另一个流亡的诗人雪莱,后者比拜伦小四岁,是一个比拜伦更‘疯狂’的人。1810年10月进入牛津大学,次年的3月底就被牛津大学开出了。因为雪莱刊发了《论无神论的必然性》一文,这完全触痛了整个英国统治阶层的神经,1813年后也被迫离开了英国。

两个‘臭味相同’的人在异国他乡结成了密友,然后他们还决定向东方世界进发。

早在拜伦二十岁的时候——1808年,他就出国作了一趟前往‘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在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只不过那个东方只是相比较于英国的东方,那实际上是一次南欧和西亚的游历。而这一次,拜伦准备去前往中国。

东西方爆发的这一场战争让中国在欧洲的‘名声’变得更加响亮,恶名也是名么。拜伦可是一个革命斗士,在希腊亲身参与了当地人的反奥斯曼斗争,还是后者当中的领导人之一。

而中国人明确无误的就是奥斯曼人的最大后台。

拜伦说服了雪莱,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却让雪莱停下了脚步。拜伦只能独自踏上前往东方的历程。

第六百八十七章 黄胜关茶马贸易所第一百六十九章 糊裱第五百一十九章 金质勋章第五百八十三章 影响第二百三十章 穷途末路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定海三总兵第九百四十三章 另一条运河第一百三十九章 崩溃第四百六十一章天命所归第七百零八章 李建成也是一种荣誉第八百二十二章 没种!第六百八十四章 陈鸣的世界第608章 都怪这乱扇翅膀的蝴蝶第二百二十三章 布局东南天地会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引爆美利坚第二百一十章 黔驴技穷!第五百二十二章 更上一层楼第四百一十九章 陈鸣的‘惨败’!第七百七十八章 跨越时空的堑壕战第六百三十一章 马尼拉第五百八十七章 破腹自杀第一百零九章 打!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中国工业第一百四十三章 郧阳牌火药桶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人种之争,文明之战……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元教郑之伦第八百三十二章 俄军计划第一百八十六章 为了活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报还一报第四百九十五章 八旗要振作第八百四十八章 中国的美好时代 上第八百零五章 怎么一下子就都反了?第八百五十三章 哭泣的俄罗斯第七百八十七章 英国人抢劫了圆明园,中国人火烧了整个伦敦第四百零八章 太子爷的怒火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英帝国向来够朋友!第六百七十五章 同年不同命第六章 陈惠请客第一百八十四章 站笼中的官吏第六百九十三章 误期不到第五百零六章 哪那么巧?第618章 1遭长子出了事,国丈也要露头来第九百三十七章 中国?这里是欧洲第七百九十五章 嘎巴拉碗,人头器……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的号角!第九百四十五章 纳尔逊这孙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选择与负责第一百六十六章 恍如隔世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三章 陈鸣老贼,三刀六洞断子绝孙后记 1、共济会的破灭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七章 分瓣梅花 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恍如隔世第四百四十章 不学而有术第八百六十三章 陈鸣的‘考核’第一百五十九章 违背认知第四百一十二章 那还不快传御医?第二百四十四章 就是夷族第三百七十六章 是一个搞兼并的好手!第十三章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第九百零一章 轮船和火车第三百七十二章 强势的中国第五百八十二章 使臣之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炮火中的挺进第五百零八章 中文四六级第五百六十章 举国轰动第二百九十九章 年后第四百六十章 乾隆死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沟通南北,横贯东西第六百二十一章 为国籍努力的土著第五百七十六章 向约翰牛买地第六百九十四章 伪军第五百四十一章 即嫡又长第696章 必须要动手术第三十五章 旧知县,新知县第四十五章 奔波第三百四十章 狠狠地镇压第六百二十三章 给洋鬼子当狗的下场第九百五十八章 三十年发展——中国国力第九百八十六章 “走狗”间的战争第七百二十五章 北美派遣军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定海三总兵第五百九十一章 看大戏的南京市民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报还一报第八百八十三章 这是在背叛!第八百九十六章 遭贼惦记第八百五十七章 如今的“鸡蛋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第九百五十二章 虚君立宪乎?!第一千零八十章 大反击!第618章 1遭长子出了事,国丈也要露头来第四十七章 你甘心吗?第十四章 遮掩陈家第三百零九章 慈不掌兵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绝对真理——人多力量大第三百二十二章 风扫残云第三百零一章 大势所趋第四百六十一章天命所归第六百五十三章 种族冲突第四百五十五章 这一仗打的好爽!第八百零五章 怎么一下子就都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