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暴风雨前的……

豫西的将军府现在根本不缺粮食,陈鸣当初扫荡了半个河南,外加湖北的襄阳、郧阳。不管是陈州汝宁,还是襄阳郧阳,任哪一个方向掠走的粮米都是过百万石的。

所以将军府今年的夏收更多是考虑民间粮食的储备,军队所需的粮食是绝对不缺的。明年可能就难说了,但今年将军府依旧可以放宽心。这点上,倒是要为满清拘上一把辛酸泪。他们太苦逼了,徐州之祸让满清粮食缺口更大,坐镇郑州的阿里衮也被剥夺了一等公的爵位——他是满清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曾孙、太师遏必隆之孙、内大臣尹德第四子、大学士讷亲之弟。当然,满清那特殊的体质,让阿里衮一等公的爵位虽然被夺了,却也不是彻底的抹去,而是被乾隆转手给了阿里衮他三哥爱必达。一如当年阿里衮他大哥策楞被囚,解京途中遇准噶尔骑兵被杀,他二哥讷亲栽在了第一次大小金川之乱之后,这一等果毅公的帽子落到了他阿里衮头上,现在阿里衮犯了事,这顶帽子就又从阿里衮头上转到了钮钴禄氏老三爱必达头上了。

这就是满清的体制。虽然打雍正开始满清就达到了中国中央集权制的巅峰,但是八旗的内部,却如股份制一般,阿里衮这一支出自钮钴禄·额亦都,他们是满清的小股东。股东犯错了,可以杀可以贬,但股份你不能直接给人剥夺了。

满清中前期的兴盛是离不开这些股东的犬马之力的,也就是中后期的时候,大小股东都渐渐给养成了混吃等死的米虫,爱新觉罗氏乾坤独大,满清却也衰败了。朝野中汉员的实力和人数都大大增多。

陈鸣远在南京,也知道根据地的粮食是够吃的,他并没有因麦收时节的来临而注意力有所转移。水师营已经打九江东下了,快的话三天时间就能抵到芜湖一带,安庆方面会派出队伍配合水师营二度扫荡皖南,从芜湖到南京,顺流而下一天时间就够了。等到复汉军在皖南大打出手的消息传到江南,传到江阴,南京城里的复汉军就可以发动了。

现在陈鸣如同一只无害的兔子,静静的待在南京城内,可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陈鸣这次准备打到松江去,以他现在的兵力,占据松江是很吃力的,或者说是不现实的。但打到浦西大捞一把,问题还是不大的,并且这样一来也能把战争的影响扩散到苏南最后一块净土——松江府。

陈鸣如今都不知晓自己还要在南京城里呆多久。淮安方面的清军太不给力了,至今也没能夺取高邮州,进攻扬州城,这样的话,北路的清军就完全不能给南京以压力。陈鸣在南京城里自就坐的安安稳稳了。亏得他当初攻取南京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在南京城里一个月也待不下去呢。

广东的水陆绿营倒是在海门厅靠岸了,但他们也没出击南通州的意思。

如今来看,清军的兵力是很庞大很庞大,但质量完全不行。就像当年的明军对八旗兵一样,人数再多,战斗力差,也形不成优势。而在18世纪这个交通落后的年代,当满清的大军无法利用水路相对快捷往来时,他们的集结就显得尤为缓慢。更不要说,江南正赶上梅雨季。

种种原因造成了现在满清在大江南北集结了十万大军,却对陈鸣毫无压力,而他们比较能战的队伍,比如广西的绿营,则还在赶来的路上艰苦跋涉。

南京现在根本没有直接的威胁和压力,江阴的闽浙水陆绿营也好,苏州的两江残部也罢,最直接的进攻方向都是镇江而不是南京。陈鸣待在南京城的这些日子,过的是难得的安生太平。

“继功那里暂时消停一些。”陈继功已经到了松江,陈鸣要他暂时低调,尽快熟悉环境。而已经到了苏州的何华章不能停,“何华章不能停,不仅不能停,还要更高调。要是能把苏尔德热闹了,让清兵把他抓紧大牢里,那就更好了。

你去告诉他,只要这一票完成的漂亮,我让他带着家眷去广州。”这酬赏重要的不是离开了战争的江南去到平安的广东,而是让何华章带着他的家人去做事。

暗营,作为复汉军现在一支已经不可缺少的臂膀,何华章这些重要的棋子,他们的家人全部都在鲁山供养着呢。何华章应该有小一年的时间没见过他的爹娘妻儿了,陈鸣觉得自己的这个许诺会让他动心的。虽然在苏州城里不停地撩拨江苏布政使苏尔德的神经,那危险性是无可预测的巨大。

陈鸣承认这件事上自己有私心,如果处在何华章的位置上的人是陈继功,他是绝不会下这么绝的命令来的,但事实是何华章在那个位置上。他的性命在陈鸣眼中可远不如陈继功重要,是属于能够牺牲的类型,只要换来的利益够大。

……

“你现在的任务很明确,就是不停地抨击苏尔德,将两江官府与闽浙水陆援军产生矛盾的因由、缘故全部推到苏尔德头上……”

“……最好让苏尔德恼羞成怒的派兵把你抓了……”

届时,复汉军夺取江阴,等到江阴城里的闽浙水陆绿营‘一触而退’的消息传到苏州,呵呵,闽浙与两江官面上的裂痕就再也捂不住了。这不仅仅是官面上的裂痕,在民间也能掀起一股当官的以私怨而废公的舆论,这不是搞掉一两个苏尔德这般的官员可比拟的事儿。连吴必达和段秀林这俩人也会挪挪位置,前者不说,后者要是乾隆给换了个旗人顶替,呵呵,浙江绿营也是人呐。之前已经说了,段秀林在浙江是比较得人心的。

“大都督有言,这趟差事如果办的好了……”

苏州城内一处何华章刚刚置买下的小院内,昏暗的房间中,一个看不清面目的人正对着何华章说道。他就是何华章要与上级联络时唯一的联络员。

昏暗的房间中只有一根蜡烛在燃烧,跳动的火焰照的何华章脸上忽明忽暗。

……

豫西南,南阳。

将军府所有的工作全部给夏收让路。各地的新兵、童子军除了必要的守备外,全部充实到第一线去,各级官员官吏也充实到第一线去。徐州的大雨吓得黄河一口一发而不可收拾,雨势来的那么突然,让将军府觉得今年的麦收也最好赶早赶快。

这次夏收是将军府治下第一次田亩上的收获,是将军府过去半年时间‘政治’的检验。

将军府这般隆重的迎来夏收,让南阳、汝州的老百姓都有些始料未及,要知道过去满清官府只会‘隆重’的去迎来夏税粮税。这个年代的农民对于灾年灾难歉收的接受程度很高。大家会咒骂灾难的降临,就跟二十一世纪的人骂天气预报瞎掰一样。可骂归骂,只要人还活着,天气预报依旧是必看的。那时的人们就要有接受各种‘不准确’的情况,就如同现在的农民必须接受各种原因的歉收突然降临一样。

所以夏收要的就一个‘快’字!

天有不测风云,万一一场大雨哗啦啦的下来,麦子一发芽,那就什么都完蛋了。

争分夺秒的收割,争分夺秒的把粮食打晒储存起来。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每年的夏收前,都是农民工返乡的一个高峰期。

复汉军这里也是如此。随着夏收时间的临到,几处工地的劳工数量哗啦啦的往下掉。除了被将军府直接控制的人力外,从乡镇农村走出来的劳工健妇,一个个全回家收麦子了。

弓着腰收割麦子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身体的负担很大。

在往年时候,为了节省铁料,如何把生锈的镰刀磨得更利,而又要少耗铁,在农村都成了一件技术活。可现在不一样了,复汉军钢铁产量连连爆发,加上水力锻锤,这外卖的镰刀、铲子、铁叉、铁耙等农具,都是过去了拦腰价,且质量更好。

在此刻的豫西南的大地上,除了勤劳的农民抓紧时间收割每一颗小麦以外,还有那些军属和伤残士兵家庭,以及烈士遗属,贴别是后两者,大批的新兵、童子兵甚至是驻防军队,开到他们那里,带着镰刀铲子,招呼一打就是埋头苦干。这是将军府收买人心的举动,可事情落在普通的烈士遗属和伤残士兵的身上,却绝对能让他们感动的泪水横流。

再说了,田间地头,这样的事儿传播的最快,对于将军府来说,这场夏收收割的就是人心。

南阳被复汉军抓到手里也有半年了,这半年时间里南阳府最大的变化除了一个接一个修筑起的碉堡外,就是被复汉军花大力气修整的大路小路,以及水路河运。当然,还有最初时候那令万千农民十分不习惯的乡下官吏。

皇权不下乡从前明时候开始,至今几百年时光了,重工的老百姓和乡绅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政治’。现在被复汉军一遭废除,那最直接的的‘效果’就是复汉军的乡镇官员官吏与地方上的乡绅地主开启的连连碰撞,在复汉军的法律法规下,地方族权受到的极大地限制,这当然会被利益受损一方大为的不满了。也就是复汉军的战斗力强大,表现的又无比强势,用一种强压的模式在根据地内施行着自己的那一套。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复汉军现在掌控的地盘不大。一有风吹草动,发现有不对的苗头了,将军府直接可以下令干涉事情的发展。

从去年年末开始,脱胎于辫子戏的宣传戏,渐渐在豫西南大地唱响。这种百姓民间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比之官府的公文告示,或是宣传面相对狭窄的报纸,更容易让百姓记忆深刻和理解。

就像将军府治下最为基本的体制结构,那些与明清时候完全不同的官名,如果空口白牙的对老百姓宣传,十遍他们也记不住。但配合着戏剧情节,配合着人物画面,两三场大戏,百姓再说起粮食局、交通局,什么法院、武装部、财政局就朗朗上口了。

从最初的宣传体制结构,到后来进一步诠释每个机构的作用,和一些对老百姓好的政策。反正是‘说话’么,又不是让百分之百落到实处,如此的诠释只为了降低敌方百姓的抵触抗拒。将军府这几个月的做法很不错,很有效果。

即使地方上残留的地主乡绅对于复汉军政府依旧抗拒,但老百姓慢慢接受了复汉军这一套跟往日‘朝廷’完全不同的体制。后世的兔子们总说: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也有几分正确。老百姓知识不多,很多人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不会认,但他们有一个自己的心,也能看得出来那些政策好与坏。

“把咱们许给混元教的东西都给他们。”夏收结束后,虽然还没收到初步的粮食统计,陈惠还是相当高兴的,于是面对刘之协的又一次登门相求,很大方的就把自己当初的许诺兑现。

混元教真的是帮了将军府大忙了。不是他们牢牢吸引住了清兵的注意力,这几日的战场哪里会那么轻松呢。所以混元教的名声再臭,再被人龌病,陈惠也不愿意赖皮,翻脸不认账。

后者已经穿过黄河,走出徐州府北境,进入山东境内了。这些混元教义军一路所过,乌烟狼藉。不要说到来的夏收还能缓解多少当地的粮食急切了,被混元教义军这么一过,刘松他们又给满清官府制造出了十几万难民。加上已经绝收了的黄河南岸诸州县,山东地界就不说了,光整个徐州是被混元教糟蹋的只剩一张张嘴了。徐州府可是有百万人口的……

而且混元教现在所处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大运河安全,北京城里造出的大炮,想要尽快运到苏北和河南战场,大运河依旧是他们必须依赖的生命线,可现在几万混元教义军就盘踞在运河边儿上,你让北京怎么来运?乾隆怎么敢运?(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八章 干,就要干他们的精锐!第五十三章 颠覆性的震撼第三百四十章 狠狠地镇压第十八章 兄弟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五章 卿本佳人,奈何为贼?第四百八十章 首战,拉开序幕第五十五章 原来是暴民第九百二十九章 龌龊的法子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泛滥中的陈汉影响力第九百七十八章 高级军官与中低级军官的不同第二十五章 ‘见识’太少第六百七十七章 落井下石,化暗为明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儿科第九百零一章 轮船和火车第七百九十章 战略之新发现第二百一十三章 小小知县的激愤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七章 陈氏子弟第八章 小白文里写烂的梗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被中国征服的外国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该死的中国人——第七百九十七章 饕餮盛宴第五百三十九章 最后的权利第一百四十七章 军歌嘹亮第六百三十四章 朕要的是一片汉土!第九百九十八章 拿破仑的花样作死第610章 国家之间没朋友第二百二十五章 士林犬儒之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富贵返乡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兵营的诉苦大会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陈鸣的‘意志’第八百一十五章 朝贺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不地道的陈皇帝第五百一十五章 二次改开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二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九百九十六章 开国之君的霸气第九百九十五章 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第九百二十七章 六角炮+米尼步枪=什么?第五百三十七章 从西南到东北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清需要时间第八百四十五章 迅如疾风一样的逃跑第二百六十二章 暗营特科第一百三十一章 火器局里的聋哑人第七百三十七章 又到一年童子营第九百五十三章 天方农场第九百三十九章 中法海战第二百八十三章 血虎旗第八百四十二章 风雪中的圣彼得堡第七百五十章 温言在口,大棒在手第八百一十二章 放过小人一家老小!第一千一百零四十二章 八比八第六百三十七章 叶廷洋的偷袭第七百八十二章 ‘走狗’的养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星空下第一百三十章 军功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那个土尔扈特第一百九十六章 钓鱼第七百八十二章 ‘走狗’的养成第四百三十九章 陈汉与西荷的较量第五百二十六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四百九十三章 敬告大明思宗烈皇帝!第九百八十八章 陛下要对灯塔国下手?第三百零三章 西征第二百二十五章 士林犬儒之心第四十三章 人人为己第六百零一章 墨鹄第三百九十二章 富贵返乡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二章 一切都要看中国!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陕兵第二百零二章 畜生,畜生……第二百八十九章落下帷幕第六十九章 敢逃跑的,一律皆斩!第五百零五章 尽收川藏之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陕西绿营第四百二十九章 噩梦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五章 卿本佳人,奈何为贼?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国之财第三十七章 破家县令,灭门令尹!第二百二十八章 内讧第二百二十四章 传朕的旨意后记 1、共济会的破灭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第一败家子第二百九十二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第八百五十章 中国的美好时代 续第一百零九章 打!第二百零五章 武昌第九百五十二章 虚君立宪乎?!第二百九十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第八百二十七章 北疆军团第四百一十七章 新老绿教,照狠里杀!第一百七十八章 最重要因素第一百一十五章 向东直驱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三章 陈鸣老贼,三刀六洞断子绝孙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一百九十章 一南一北第五百八十一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赏赐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不住的波斯第五百一十一章 对俄第九百九十二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圣洁天使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