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无上利器

“当今天下生民所食之油,荤素间杂。平民所用,又以素油为主。其豆类,包括黄豆、青豆、黑豆、褐豆、斑豆,再以棉子、花生、芝麻、芸薹、脂麻、亚麻等多种。”汪辉祖掰着手指头数着,陈鸣等人竖着耳朵听着。

“军中将士,作训刻苦,又屡逢战事,汉王鲁公抚兵优渥,口食之佳,江南中等人家相比亦是不如。不知殿下和在座诸位可否知道,我军所用油料极多,军需之处每每有各兵营后勤主官为了一桶素油而争的面红耳赤。”

陈鸣等人又认同的点头,这种情况他们没有见过也都听说过,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士兵是要用来打仗的,伙食中隔三差五就要见荤,即使只是鱼肉,也多用有煎炸,再炖入锅中。而在民间,食油这东西真不是一般人家有钱吃的。每家每户也就是过年时候才灌上两三斤素油,却也是点灯用居多。

油料之急迫还不仅仅在于远征军,留守根据地的兵马一样是如此。

“如今数万大军汇入湖北,湖北之食油比之江南之地是多是寡?”

陈鸣已经有点明白汪辉祖的意思了。“你是说……”

“今水稻夏收在即,湖北皆广种双季稻,殿下不如亲自嘱咐一二心腹爱将,让其联系一二支人马,让士兵与庄田佃户签下文书,付之钱粮所需,军功田庄改种稻为植大豆。等到秋日大豆丰收,榨取豆油,卖于军中,所获之丰厚必超种稻。”

“此事只需稍加宣传,就能传播四方,为众军士熟知也。”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利了,比空口白牙的瞎说有说服力多了。

“天下间多少事就坏在一个急上。殿下在军中固然是威望深重,但人心叵测,不可预知。”田地才拿到手中,人人都会有一番自己小打算,这个时候就算是陈鸣站出来也会生怨言的。“即使殿下亲自出面推广军人合作社,依旧难免要生出怨言。且清廷粘杆处未除,若彼辈适时放出谣言惑乱视听,以我军名托合作社是假,收田是实,闹出乱子来,则大不美也。”

用汪辉祖的话说,人得不到的才是更好的,把珍珠捧到人面前,都会有人只把珍珠当鱼目,只有让他们辛辛苦苦的采到珍珠,才会更珍惜珍珠,更懂得它的难得和宝贵。

“有的实利在前,届时殿下再出面组织军人合作社,以利益众人,入者必如过江之鲫。”

汪辉祖话声一落,连着陈鸣一起就都是点头。说的有理,理,确实是这个理儿。

“汪先生说的有道理,这天底下的愚昧之人,多的是。就如那犟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军功田系存军心,关系重大,旦有疏忽就生大患……”

陈鸣要借军功田这个体系,改粮食种植为经济产物种植,他的意思更想慢慢汇聚军人这个团体,引导他们,最后将这个合作社改为股份制公司,组建出几个大的农产公司。然后再以这些为基础发展轻纺工业,带动经济,也加大复汉军内部的竞争力。可在汪辉祖等人看来,这却不是什么他一时之‘好心’,而是陈鸣要借以把握军心的另一个‘手腕’——这要这事是成了,这可就等于拿住了士兵们的钱袋子,必然会牢牢地掌握军心。

陈鸣虽然被‘军政分离’了,可他出面卖粮食、食油和布匹,那个很快就要被政府推出去的商团里的商贾,哪个又敢拒之门外呢?买谁家的不是买呢?这东西搞好了甚至可‘做’陈鸣另一只臂膀。在民生经济上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座之人一个出言反对的都没有,陈鸣根本不知道,就在他低头思虑的时候,他身边的几个人眼睛早就不经意的对了对,他们想的比陈鸣想的还要‘深’。

复汉军现在的重点还在打仗,作为复汉军的主心骨,陈鸣必然要长期的离开鲁山征战余外,而他手中文治上的一些人,全都散到了地方,中央的支持者似乎还是陈聪、高家这些老人。事实上陈鸣如果不拿出这个军人合作社的法子来,他们也都要暗示陈鸣多与其他人等做做沟通了。

“殿下虽不研史书,不观权柄,但奇谋迭出,叹为观止啊。”

中午汪辉祖与熊炳章,还有刘武几人坐到一块算是会餐时,很是叹服的说道。在第一次听到‘军人合作社’的时候,汪辉祖恨不得拍案叫绝。这真的是收揽军心的无上利器。

熊炳章在散了会后越想越是觉得有深意,甚至他都把陈鸣的这一招跟复汉军推出工商阶级看做了一体。如果没有商团,这些东西即使有了也只能缓慢的消散民间,或是卖给后勤部门,效益是有,可陈鸣的色彩却淡了很多。哪像现在,首先承包了军方的口粮加工的商人,就能顶替军方和后勤部门,成为食油的最大的需求者。连那榨油剩下的豆饼,都能成为军方和后勤部门争夺的必需品,军方要用那东西喂牲畜,后勤部门要用那东西养牲畜。

复汉军现在辖境内禁止屠杀大型牲畜,那些马、骡子、驴、牛,都是受保护动物。因为复汉军的炮兵和运输部队,继续大批量的畜力。过去的一年多里,南阳地区已经养牛成风,有多少就往复汉军设在各县的军需收购处送,保准牛到钱到,绝不缺你个一块两块的。所以啊,大豆压榨后的豆饼,都是军方急需的东西。大豆,是个好东西。

黄松、高彦明和陈季卿这些小辈,听了满满一耳朵话,但大事上他们只有符合的份,没有什么发言权。晚上回到家后,这些话立刻就传到了高鹏起、陈惠和黄家舅爷的耳朵里。

高鹏起现下是警部尚书,还是内阁成员之一,绝对的复汉军高层。在事务上,他是陈鸣的绝对支持派。陈鸣‘军政分离’,并不是复汉军现在中央的这些头头脑脑对陈鸣有意见了,而是怕陈鸣权力过盛,自己无所顾忌,直接搞一班子人,成立自己的小团体,一如那个侍从室。届时陈鸣常年征战在外,陈家如果真的有成龙之日,陈鸣会更看重自己身前的这班人呢?还是看重他们这些老臣?

之所以让陈鸣‘军政分离’,不是为了动摇陈鸣的储君地位,虽然一些事情上双方确实是有些矛盾的,理念上说不通,但主要还是图在政务上遏制一下陈鸣的发展。是要坚持鲁山朝堂为‘中心’不动摇,日后陈鸣即使继位了,也要继续用他们这些人,而不是直接另立中央,一脚把他们这群遗老直接踢开。

这事儿,高鹏起跟陈鸣通过气,陈聪也跟陈鸣通过气,还有黄家的,包括他老爹陈惠本人。都是为了宽陈鸣的心,好让陈鸣不要误会、瞎想。仿佛那科考的事儿也跟没发生过一样。

陈鸣也能理解,就像李世民的天策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世民当皇帝后整个李唐王朝的文武要职都是天策府的人把持着。陈鸣可以理解这一点,甚至在这一点上他想的远远比陈惠等人认为的更清楚。

因为他早就清楚臣子们的大胆,他们敢明目张胆的骗你,还一脸的为你好,他们敢光明正大的跟你对着干,甚至还敢拉帮结派的威胁你。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不能改变这一点。因为人都是有利益有头脑的,皇帝一句话可以夺取他的官职、小命,但也夺不走臣下的心思。怎么跟臣下相处,怎么跟臣子们周旋,是一门大学问,陈鸣现在正在一点点学习。

但他也不得不说,鲁山很多人对这个事想的太简单了。很多事情根本就是不由人意的。而科考的事,事情也远没有这么简单。就陈鸣所知,这次科考,鲁山的这些头头脑脑,很多子弟和亲友,乃至幕僚清客,都纷纷报名,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利害联系的。

这人的私利啊,天性生成,真的是杜之不绝的。

有这么多人掺和进来,有这么多希望太高科举档次的人站在那里,陈鸣也要退缩。再说了,这科举本来就是打广告的,把档次提高了,也更好招揽来客。陈鸣也想开了。

这事儿第二天陈惠就知道了。现下的汉王府书房,也就是原先的县衙书房里,陈惠陈鸣父子俩就隔着一张小茶几,陈惠很有兴趣的跟陈鸣谈论起这件事。

他听着陈鸣阐述军人合作社的理念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将来可沟通的各个方面,虽然对陈鸣工商代替士林的做法还保持着迟疑态度,但陈惠很认同陈鸣‘膝盖软’的理念,他觉得只要自家势强势大,就不用发愁没人来做官。而那些师爷、幕僚、穷书生、文吏,甚至是衙役,他们做了官以后,他们也就是‘读书人’了。

而作为一个在户房混迹了一二十年的老油子,陈惠对于商人的力量是认识清晰地。只要统治阶级对商人扶持一二,商人的力量真的很强大。而且这些商人只要接了复汉军抛出去的肥肉,他们就再也脱不开复汉军的缰绳了。

这些人发展壮大越迅速,复汉军的根基就越牢固扎得越深。

“公司?!”陈惠听到消息后特意向随从咨询过这个词的来由,果然不是儿子胡编乱造的,“孔子的《大同》《列词传》: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庄子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

陈鸣脸上不加遮掩的露出了老爸好有学问的神采,他还真不知道‘公司’竟是个中国土生土长的词汇,还以为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呢。

“股份制公司!!”捋着下巴胡须的陈惠也表示理解,合小为大,凑份子,合伙做生意么。他明白的。

“如此这公司,可怖,可怖……”

听到儿子阐述日后此公司除了能进入粮油、棉花等农贸行当,还可以涉略布匹、生丝行当,还能投资别家的商行,入股别人的生意。背靠着无数复汉军士兵,这生意做的必须无往而不利啊。如此一个公司,岂能不令人望而生畏?

“所以这等公司必须要有限制。”自己父亲面前,陈鸣并没做隐瞒,“现在才刚开始,他们还能合而为一。等到日后我军地盘扩至南北,全国的复汉军士兵还能联成一体吗?”陈鸣自身也不可能看着他们合而为一啊。“即使我军现下的队伍,各营头之间就已经颇有竞争。待到日后我军来日更强更壮,兵力更多,他们间的竞争只会更见激烈,由此延伸到合作社,这一省之地的一统都做不到的。”

陈鸣认为军人合作社将来转化成股份制公司,能成为复汉军军人利益的一面旗帜,但是军队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的,地区之间也是有利益冲突的,这些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这个利益集体的天花板就是一个省。并且随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还会持续的分崩离析。(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二章 天兵煊赫,天数已定第九百六十章 马岛到手,插足大西洋第一千零五十章 爷,祖上也阔过!第四百五十八章 佩里埃的羡慕第六百六十三章 条约和肥羊第四百八十四章 人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宗室纨绔第七百二十七章 朝鲜版陆放翁,消弱版人大第一千零一百二十一章 远征舰队第九百三十二章 英国人躺枪第四百八十九章 恐惧的嘉庆后记12 《牢不可破的联盟》第一百六十八章 乾隆第九百七十二章 陛下,您不能这样啊……第二百九十四章 天堂第四百二十章 给乾隆一个厉害瞧瞧第四百零一章 天朝上国梦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心民意第九百零六章 华夏的新大陆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中法奥三国同盟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旗子弟的嘴炮报国第五百八十四章 燃烧的鹿儿岛第五百零八章 中文四六级第七百四十九章 吞并南洋第二百零六章 棘手第八百八十九章 被践踏的俄国颜面第三百零三章 西征第一百九十章 一南一北第二百二十一章 诡异怪事乱人心第五百九十五章 背锅侠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图林斯克战斗第八百三十六章 俄军投降了!第八百八十九章 被践踏的俄国颜面第三百三十五章 新的一页第六百七十章 南京的变化第一千零一千一十八章 威远堡第五百四十三章 旗人的日子第二百六十章 乾隆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旗子弟的嘴炮报国第二百七十六章 士气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兵营的诉苦大会第二百一十九章 剑指江南第一千零一百一十六章 看的还是中国!第一章 穿越250年前……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俘与医护第二百八十五章 八旗健儿,保我大清!第九百一十一章 中国人这是要干什么?第一百八十六章 为了活第三百三十九章 激流第四十二章 物是人非第九百零五章 国家间的‘交易’第九十章 三十二颗脑袋第二百九十一章 影响第九百四十六章 揭阳王的担心后记10 穿越驸马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对新帝的担忧!第三百六十三章 胜利就在眼前——第七百一十六章 建国大业第九百二十二章 被陈鸣盯上的佛罗里达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势均力敌第一千一百零七十章 这麻烦大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排枪击毙 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左派,右派第三十五章 旧知县,新知县第一千一百零四十九章 缠着细线的巨人,被狗日了的拜伦第八十章 内心的独白第三百二十一章 一气呵成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立场决定观点,'屁股'决定'脑袋'第四百一十章 中国人的另一面第四百零六章 洋人北上见闻录第九百五十四章 陈鸣不是雷锋第五百五十九章 皇帝口谕第一千一百零四十三章 极乐天堂第四百九十一章 京津贯通第二百三十六章 都是不争气的奴才第二百七十八章 敢死营第二百零八章 将军府的逼格!第四百五十一章 该死的中国人——第一千一百零七十一章 伦敦华埠……第三百五十九章 扑火的飞蛾第二百五十七章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第五百九十二章 撕逼大战第六十三章 杯具第四百八十三章 和珅啊,老夫对不住你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没有宣战的战争第一千一百零五十六章 禅让大典第四百七十六章人型‘财富资源’后记11 老兵日记第四百五十八章 佩里埃的羡慕第七百二十七章 朝鲜版陆放翁,消弱版人大第九百八十四章 做官贵在‘做’第九百八十七章 没有仁义,没有道德第三百七十二章 强势的中国第二百四十七章 葡萄牙炮兵第617章 泗水的枪声第三百八十八章 贰臣传汉奸录第三百六十一章 当复汉军的顺民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能跑了永珹第一百九十三章 武昌第五百四十一章 即嫡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