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倒塌的帝国……

海战大捷的消息被复汉军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四方。

福州城里,吴必达的表情有些复杂,又甚是不解。只看双方战力,大海上的这一战,东南水师看似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双方的实力对比绝对不像最终战果反应出的那般悬殊。吴必达都不知道甘国宝是怎么打这一仗的了。

甚至于,若不是甘国宝与船同沉了,他都要怀疑甘国宝是复汉军的内应了。

复汉军东南水师的实力吴必达当然是清楚的,广东水师的力量他也明了的很,若把他放到甘国宝的位置上,就是闭着眼打也不至于落得如此惨败的结局啊?难道是甘国宝自己昏了头,出了昏招了?还是像九十年前的澎湖海战那样,风向陡转,老天庇佑陈汉?

当年的施琅就靠着海上风向陡变,一举反败为胜,以微小之极的损失完败郑军,歼灭了郑军两万主力,难道这场海战也是如此?只是老天爷庇护的不再是大青果,而是陈汉了?

吴必达内心如此想着,心头竟然对陈汉生起了一股‘敬意’。再想想陈汉的发家史,短短三四年就搞得盛世繁华的大青果惨淡如此,都丢了南国的半壁江山,要一蹶不振了。说不准的,陈汉真就是有天意庇护。不然鲁山陈氏这个默默无名的地方小族怎么陡然崛起若斯?陈鸣这个年纪刚刚双十的小青年,一天弓马都没练过,兵书都没读过的皂户之子,小豪强小地主家的儿子,怎么就纵横沙场无有一败?前后覆灭了大清几十万兵马?

难道真的是天生将种奇才,还是自有天授?

吴必达这般想着,回过头来却又觉得自己实在不该这样想,这是对大青果的不忠啊,心慌意乱的竟是心跳不止。

但是无论如何,广东水师战力全灭已经成了事实。这一仗复汉军的东南水师得了完胜,那复汉军上上下下的信心更不知道会膨胀到什么地步呢,拿下两广肯定是不必说的。将来足迹也绝不会只限足于东南。

“朝廷有难喽。”吴必达感慨不已。大青果啊,三五年前还盛世繁华,烈火烹油的大青果。

水师上绝对占优的复汉军,今后会让大青果打苏北到辽南的千里海疆变得无一日安宁,处处是烽烟,处处是战场。

吴家的命运已经绑在了复汉军这条大船上。木已成舟,吴必达性格再迂,也不愿看到复汉军翻船的。他现在只是在脑子里‘想象’,因为他现在说什么,想什么都是假的,因为他已经‘中风’了。

整个福州城,政府官员士农工商千千百百,如吴必达这样想的,绝对不乏其人。

这场大捷的消息就很快传遍了整个江南,各地的报纸纷纷把大亚湾海战复汉军完胜的消息刊登出来,高兴得不知道多少人把桌子椅子拍得震天响。

复汉军拿下了江南以后,漕粮没有了,对外港口开埠了。整个江南虽然被战争搞得萧条不已,实际上农民也好,商人也好,都已经看到了光明的出路。

作为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方,江南商贾的力量绝对不弱的。之前是因为‘传统因素’存在,商人的地位实实在在的被士绅压过一头,可现在商人有了工商署在背后撑腰,纵然只是刚刚小荷才露尖尖角,爆发出一点点力量,就让复汉军在江南的统治顺滑了很多。

尤其是上海、宁波的茶馆、酒楼,那是天天坐的爆满。一个个红光满面的富商大贾,手中拿着一张张报纸,高谈阔论,让那些开店的老板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

当然,陈鸣不是银子,复汉军不是金子,他们的好不是谁都喜欢的。

北京城里的八旗子弟们,就尤其的痛恨。复汉军的每一次大胜就意味着清军的一次大败。而且让满北京的百万八旗感到‘深恶痛绝’的是,因为复汉军的‘倒腾’,大青果终于没钱全额发放八旗们的铁杆庄稼了。不仅如此,还要回迁八旗到关外老家,去开荒种地,去从土地里刨食。养尊处优已经百十年的八旗子弟们,如何想再拿起锄头?

“操他娘的,这陈贼又走了****运。呸!”这么说话都还算是客气的。

而紫禁城里,当吴书来把复汉军水师大胜的消息报上来的时候,乾隆皇帝神情似乎很平静,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不过他那忍不住颤抖的双手却暴露了他此时心中的恐惧。

乾隆皇帝的寝宫墙上挂着一张大大的大地图,是整个大青果的地舆图。乾隆死死地看着地图上广东的位置。现在复汉军已经要对广州发起进攻了吧。

而消灭了广东水师的复汉军舰队,若是开到山东,开到天津……

乾隆只是这么一想,浑身就寒的彻骨!“加快速度,东北必须加快速度。”乾隆需要更多地钱,更多地粮食。

他的帝国正在倒塌!

……

鲁山。

天色已经黑了,陈惠在椅子上整整坐了两个多小时。自从处理完公务后,他就坐到了这里。当然陈惠不会是一直动也不动,只是脸色沉静,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让人窒息的迫压感!

两天前,飞鸽来报,东南水师与清军的广东水师二次交火,两支规模庞大的船队越打距离岸边越远,然后就再没有海战的消息传来。这叫陈惠心里如何放得下?所以这两日,尤其是今日,整个汉王宫都是寂静的。来来往往的官员、婢女都像是怕惊动了陈惠,惹来他无限的怒火一样,说话的声音放小,迈出的脚步变轻!

直到王府中响起一阵高昂的欢呼声,整个汉王宫春回大地,冰雪消融!

谁都知道陈惠为什么变成这样,而当他的欢笑响起,当他身边的侍卫、侍从的欢呼传出来,无疑就表示着广东海战的胜利,至少不是吃亏。

“传告四方,我军海战大捷,鞑虏的广东水师已被我军尽数歼灭,海战大捷!”

陈惠手里拿着一张短短的小纸条,一脸的喜气洋洋,浑身上下都带着三分清爽。憋在心口两天的一股气释放了出来,看到了捷报,真就比吃了人生果还要浑身舒坦,八万四千个毛孔都透着舒服和清凉。

……

湖南省城,长沙。喜报的消息也传到这里。

作为原先的湖南省城,虽然湖南依旧没有设立巡抚等省级官员,可长沙的地位半点也没受到衡阳与岳阳的冲击。

所以陈广乾作为长沙知府的地位是不需多说的,这位投效陈汉时间不长,却被鲁公殿下瞧上了眼的知府大人,一直是众人心目中‘湖南巡抚’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

只是这位相传中是贩糖的小商贩出身的知府大人,做起官来有条不紊,得心应手,连还把《长沙日报》紧紧地攥在手中,做官之余,《长沙日报》也搞得红红火火。就销量而言,只长沙一地中,已经追平省报《湘报》了。实在不想是一个贩糖的商贩。

而且这位知府大人还挺推崇郑板桥,自己书房中挂着“难得糊涂”四个大字,还有一把纸扇,扇面上亲提了: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八个字。他坐上长沙知府的位置后,连续的招来官员在书房见面,很快这十二个字就传了出去,立刻安定了下属的人心。但‘难得糊涂’却又不是真的糊涂,抓大放小,着重放轻,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赢得了衙门上下官员官吏们的重爱。只是最近来这位知府大人忽然勤勉了不少,衙门签押房里三天两头就开小会。

在长沙做官的人都知道,陈广乾的脾气是很好的,性情诙谐,对手下的官员们很和气客气,对长沙的驻军人员更是周到,还有对下面的百姓士绅也都很可亲,很少在堂面上发脾气,公开场合露出怒火。基本上是个绝顶好的好boss了。

而且谁都知道他是鲁公殿下看重的人,长沙驻军和岳阳、衡阳的驻军,对之都客客气气。

虽然也有人对陈广乾的真实身份甚是好奇,这等人物和才学,怎么也不可能是卖糖的商贩,可陈广乾口风极严,就是想派人去广西查探查探,眼下兵荒马乱的也无从查起。

所有人都已经默认了这个来历有些神秘的陈广乾前途无量了,对他背后的事情都保持着沉没。或许等到他有朝一日坐上更高的位置的时候,才会露出真正的身份吧。

今天整个长沙的县局一把手都聚集到了府衙签押房,长沙府的官儿们都见惯了陈广乾的和蔼可亲,却不料今天陈广乾的脸上则是挂了一层寒霜,难看的要死。签押房里的气氛也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知府大人不但脸难看,而且不说话,看来是被什么事情气到了。底下的属官、佐官们都不敢开口,就静静等着。直到最后警局的局长陈成知的咳嗽声打破了这份沉寂。

陈成知是暗营的老人。当初受命追查李家的下落,在两湖奔波往来,忙活了半年时间也没有追查到李家人的最终去处,白白丢了一个巴上李小妹的大好机会。后来湖南成了复汉军的地盘,大批的暗营人马转入民政,他也就成了长沙警局的一把手。

有着这样的身份背景,陈成知职位又至关重要,可整个长沙府都没谁敢招惹他。

陈家本姓子弟出身,那就是嫡系没话说了,暗营出身,暗地里不知道有着多少秘密,手中抓着在座众人多少把柄,谁敢开罪他?

陈成知对上面下达的政策也贯彻得力,十分认真。是陈广乾料理长沙府事物的一员得力干将。

因为陈广乾和陈成知都知道自己的荣华富贵来自哪里,知道上面的一条条规定政令为的是让陈汉更加强大,这是跟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休息相关的。自然陈成知这个对上政策贯彻得力的老人就最合陈广乾的心了。

所以现在这个时候也该他出来说话。打破签押房里低沉的气氛。

“各位达人,芜湖贪腐案实在令人痛心,我等引以为鉴,当聆听大人教诲。”陈成知点破了陈广乾脸色不好看的原因所在。是刚刚不久的芜湖贪腐案。那是因当地的乡官——退伍兵——透信给报社,而爆出的一件贪腐大案。涉及金额以银元计,在十万块以上。

这报纸真的不能小瞧,一给盯上了,就跟捅了马蜂窝一样,影响巨大!签押房在座的长沙府一众官员们都在心里面暗叹。然后竖起耳朵来听陈广乾的训话。

“诸位同仁,芜湖贪腐案影响巨大。我朝刚立纲常,即有人如此胆大妄为,可恨之极。汉王、鲁公都下严令,着各地方官员自省、速查。

芜湖区区一知县倾吞良田千余亩,狗胆包天。更伙同劣绅低价售出良田万亩,罪不容诛!”那里可是芜湖啊,田价比长沙要贵出小半了。

“而砍一芜湖知县,只是斩草,未能除根。这天下有止不完的贪污**,何以除此陋习?”

陈广乾似乎真的气的不可抑制了。说话中满脸通红,提及已经被砍了脑袋的芜湖知县和芜湖治下的那几名土豪劣绅的时候,咬牙切齿。

“芜湖事发之后,本官多日难眠,辗转反侧,想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来。今日邀请各位同僚议一议,大家都提提看法。如果可行的话,本官就上书汉王!”最后两个字说的签押房里大小几十个官僚寂静无声。

“官员为一朝之根基,吏治不廉洁,官威即不入人心。百姓心无朝廷,何以信之朝廷?我等皆与国朝共益。国朝不兴,我等亦是不兴。国朝败落,我等也自败落。所以,廉洁吏治,尽一切手段打击贪腐,刷新官声,给百姓以信心,是为国之大事也。

现今国朝官俸丰厚,制度清明,严禁三敬【冰敬、炭敬、别敬,清朝官员送礼的规矩】,在座诸位衣食无忧。但商气亦盛,滚滚红尘,诱惑百千。

如此要廉洁吏治,不仅要打击贪腐,更要用一些强制政策来‘保护’官员。”

“本官以为,如说公开家资,申报田产。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每个官员就职、履新、迁转、致仕,就把自己的家底都报一报,监察御史查一查。看看前后对照怎么着,有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之?如此即可观清一人清浊本质也。”

陈鸣对老天爷起誓,陈广乾想出的这官员财产申报公开之法,绝对没有他的意思。这真的是陈广乾管古今历史,想出来的一个妙计。原滋原味的‘土著本色’!

中国西汉初年在选拔官吏时是有“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即所谓“十算为官”,一算即拥有1万钱的财产。也就是说,候选官吏家产不能低于10万钱,这是认为官员过穷则可能起贪心,对吏治不利,且官员责任重大,一旦出现失误,有财产的人可以用家财补偿。这一制度到汉景帝时降为“四算为官”。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各级官员的俸禄,同时宣布“禄行之后,赃满一匹(布帛)者死”。这时期的“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一旦发现贪腐证据,便对涉事官员进行惩处。纠察的对象,自然也包括各级官员的财产,财产和收入严重不符就会引起怀疑。

这一制度历经修订,隋、唐、宋都相继沿袭,各级官员的财产都被置于皇帝和中枢机构公开和秘密监察之下,在个别时代(如武则天朝),皇帝通过秘密机构,对官员的家庭财产更了解到纤毫不差的地步。但“财产与收入不符”是否惩处、是轻罚还是严惩,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但无论如何,这些‘前辈经验’与陈广乾以‘抑制、监察贪污,清正吏治’为根本出发点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但也不能否认陈广乾确实从中吸取了一定的观点理念。

陈广乾的话说的在座的几十名大小官员人人脸上青白不定。这真的是陈广乾这个众人眼中的好好知府想出来的点子吗?

太狠了,也太损了!

“官员所担责任重大,朝廷当用手段以保吏治……”

整个签押房寂静无声。陈广乾还在长篇大论的讲述着他这个法子的好处。似乎一点都没发现底下人,人人都坐立不安,人人都脸色变幻无定。

他只一心讲述着这个被鲁公来信极力赞许的政策对于官员的‘好处’。陈广乾有个感觉,只凭此策自己就能一鸣惊人,响动天下。为他走上更高的层次打下坚实的基础!

签押房里寂静无声,对于陈广乾发出的‘提提看法’邀请,没有一个出头开口的。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不同意。可他们又想不出什么理由来光明正大的反对它。

一个财产公开,一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最,真把在座所有当官的都给吓尿了!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此法为某闭门造车所生,一家之言,定有考虑不周不当之处。诸位同僚畅所欲言……”

签押房中还是一片寂静。陈广乾像是没看到在座众人的脸色一样,一点也不显尴尬的打着官腔,啰里啰嗦的说了一通。然后道:

“既然诸位无人开口,如此诸位都是没有意见喽?那就好。本官即刻与刘大人【湖南监察御史刘纪江】知会一二,联名写道折子上奏汉王。这政策对一些人是很不利的。我长沙府官员无一反对,这证明我长沙府官员个个都是好的。本官内心甚慰。芜湖县之事只代表少数……”

就在整个天下都在为复汉军水师与广东水师的胜负而‘惊喜’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一项深深影响着陈汉将来几百年政坛的政策,已经从长沙这个鱼米之乡诞生出来了。

当陈广乾与刘纪江的联名奏折送到鲁山的时候,陈惠虽然在深深期待着已经开始的广州之战的捷报传来,可还是对这项政策拍案叫绝,大声叫好。

“妙策,实在是妙策!”

这世界上没有可绝对杜绝贪污的政策,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官员贪赃枉法的风险,如此就足够了。

“陈广乾。”这个名字记在了陈惠的心中,这是人才!(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六章 建国大业第一百六十九章 糊裱第三百零三章 西征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以中国为核心的武装集团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七章 分瓣梅花 下第九百七十五章 安置黑人第二十八章 关家第五百五十四章 皇帝的支持第六十七章 妇人之态第三百二十九章 官商第二百一十七章 虽死而不敢辞第八百一十八章 北巡第六十二章 咱爷俩第一千零四章 要命的诱饵!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大的笑话第一千零五十章 爷,祖上也阔过!第九百九十七章 改变世界,改变历史第七百一十三章 天堂和罪恶第四百七十一章 满清要迁都第七百一十六章 建国大业第三百五十五章 风雨会常州第三十二章 完美无缺的丈夫第二百三十三章 暴风雨前的……第五十四章 定下基调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来的变故第三十三章 深山藏‘宝’第二百八十九章落下帷幕第六百八十二章 坑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好儿子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烧杀抢掠!第一千一百零三十章 身上的军装!第九十六章 杀手锏第八百六十七章 陈皇帝的霸气!第六十五章 聋子瞎子第四百一十八章 插足南洋第八百二十三章 重点在西边!第九百五十八章 三十年发展——中国国力第四百三十章 复汉军必须胜利!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引爆美利坚第二百零二章 畜生,畜生……第一百五十章 全军速退!第三百五十一章 飞驰第六百二十章 克服一切困难,坚决要完成任务第四百九十二章 进北京城,血祭崇祯第一百六十五章 殊勋第二百零二章 畜生,畜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明治’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东西方之差异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英帝国向来够朋友!第二百一十九章 剑指江南第三百八十九章 殉道者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华夏同盟会议——可怕的野心第一千一百零七十一章 伦敦华埠……第二百九十一章 影响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野第四十三章 人人为己第五百九十七章 皇帝在造谣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条被事实验证的马克思真理第二十四章 寝食难安第一百八十章 蠢蠢欲动的郧阳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烧杀抢掠!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口吃了个大胖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智慧大毅力第四十八章 摊牌了第一千零六章 南美新世纪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当今陛下是康王的亲爹!第一百三十六章 运筹帷幄第七百八十七章 英国人抢劫了圆明园,中国人火烧了整个伦敦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七章 分瓣梅花 下第九百七十三章 改变格局的刺客第四百章 尊敬的大公阁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动摇起来的满清皇权第三百四十五章 军法连坐!第一章 穿越250年前……第九百三十二章 英国人躺枪第三百七十五章 这是威胁,这是抢劫!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驾亲征,髀肉复生第六百三十四章 朕要的是一片汉土!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金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赏赐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东总兵官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定海三总兵第六百三十二章 华人修女?第七百一十六章 建国大业第八百三十六章 俄军投降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第六百五十章 斩尽杀绝,零容忍第一百一十六章 屁股决定脑袋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战第六百五十四章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第二百八十四章 狂轰滥炸第一百三十章 军功章第七百九十六章 在黑暗中坚守第二百三十三章 暴风雨前的……第一千零五十章 爷,祖上也阔过!第九百零一章 轮船和火车第七百二十九章 军统第五百三十八章 女婿登门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清复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