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奇葩了

阿尔宾·杜尔马兹放下了手中的咖啡,饶有兴趣的看着左手边一直趴在咖啡桌上写写画画的新朋友英国《每日新闻》的驻中国记者吉米·马丁。“马丁,你在写什么?都已经一个小时了,还那么的专注??”

杜尔马兹是一名瑞典人。作为这场战争中,中国的潜在盟国之一,以及中国传统的友好国家,瑞典的记者在中国享受的是第一流的优待。

他都不需要每天辛辛苦苦的去‘找’新闻,每天的下午五点,就在这个咖啡馆里,会有人将足够的新闻送到他的手中,而杜尔马兹所需要付出的只是一张十华元的钞票明日伊犁各家报纸准备发布的头条新闻或是评论。

说真的,在这个交通不畅的时代,他们这些外派到中国来的记者真的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寻找新闻,他们只需要坐着去等待中国的新闻报纸就行了,然后再把‘旧闻’用鸽子送到上海,由上海的大班、商务代表、大使等去决定什么样的消息要第一时间送回国内,什么样的消息又根本不需要急。

每年商船来返东西方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一般的消息都是这么往来东西万里路途的,而如果真的需要递送紧急情报,那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所以杜尔马兹不理解马丁为什么这般的‘尽职尽责’。他们跟那些中国记者可都不一样,后者每天都会发新闻稿去往自家报社的总部,中国境内的信鸽或许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但是分散到全国境内也是很紧张的,所以他们往往会你争我夺的抢占鸽巢资源。

而马丁竟然也每每要‘精加工’自己所收到的情报,然后再寄回上海,这在杜尔马兹眼中,真的很不能理解。

阿尔宾·杜尔马兹再一次开口问道,他感觉着马丁不像是在写新闻稿,也不是在梳理通讯记载。这两样儿是记者这一行当里最重要的东西,就算是朋友,也绝不会去关注,更不会去问。

可是马丁这一个小时不只在写,他还画,画在一旁的空白纸张上,似乎是斜竖的长线,杜尔马兹不会去偷窥的。但作为一个老牌记者,他能肯定这不是在梳理通讯记载记录。

马丁抬起了头,他看了阿尔宾·杜尔马兹一眼,没说话,而是用力的摇晃着头。似乎是脑袋勾的太久了,让他有点头晕。

“真的过去了一个小时,上帝,都这么长时间了。”咖啡都凉透了。“我很抱歉,杜尔马兹。”把朋友丢在一边,只忙自己的事情,可是一件很失礼的事情。

“用不着说抱歉。我们是朋友。我只是很好奇你在做什么!”阿尔宾·杜尔马兹抿了一口咖啡。在咖啡馆内一座一个小时,乃至更长久的时间对于杜尔马兹来说是家常便饭。要知道他的祖国是瑞典,而不是英国。

在瑞典,有一种生活方式叫fika,关于咖啡的。瑞典人对咖啡的热爱丝毫不亚于意大利人,fika就是瑞典人喝咖啡休息一下的专有名词,这可不是英国人的下午茶。选个环境不错的咖啡馆坐下来喝杯咖啡,不同时节搭配不同的甜点,感叹一下冬天的漫长或者夏天的美妙,那是瑞典人一天里最值得期待的事呢。

作为一个抵到中国后变得越来越慵懒的记者,杜尔马兹泡在咖啡馆里的时间是越来越多了。要知道瑞典人在中国有不少的优待,杜尔马兹在中国也能碰到不少的同胞。这些人不是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职员,而是被东印度公司‘卖’到东方的瑞典人。

他们普遍都取得了在中国的永久居住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新生活,自然也有自己的新人生经历。

这些学者、技师们在中国的收入和生活条件还普遍很棒,放到欧洲绝对是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

从斯德哥尔摩来到上海后,杜尔马兹只需要跟这些在上海、南京的瑞典人聊一聊新的人生新的生活,他就能交出一份份让报社大加赞叹的新闻稿。

也就是这场可恶的战争,让他不得不离开美丽、舒适的上海,而不远万里的来到了伊犁。虽然这一路上也见识了中国的博大和富饶,但对比伊犁的生活,他更喜欢坐在上海临海的咖啡馆内,对着超大的玻璃窗欣赏着上海港的美景。一艘艘商船、军舰和中小型渔船就停靠在港口内,海鸥海鸟飞来飞去,可以从最美的角度欣赏上海景色,喝着咖啡聊着天,看着城市港口的美景,那才是真正的享受。

“如果是关于工作的事情就不要说了。我问,是觉得你……,刚刚不像是在整理工作笔录。”

吉米·马丁招呼服务员换一杯咖啡。人向着背椅一靠,“当然不是工作笔记。我只是在好奇哈萨克人生活中正在经历的那些变化,他们变得越来越像中国人不是吗?就像这儿的蒙古人和土著。中国人在哈萨克草原上的影响力很大,但中国人来到这儿的时间却又很短。对比俄国人的时间,中国人的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太明显了。我很不解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马丁说着把自己写写画画的那张纸递给了阿尔宾·杜尔马兹,脑子里还是一团乱麻。

在陈汉之前的鞑靼帝国,历经了百年的战争才彻底消灭了准噶尔蒙古王国,然后备受准噶尔欺凌的哈萨克人自然而然的对北京的鞑靼人献上了自己的膝盖。

但是鞑靼人对薪疆的统治并不稳定,直到陈皇帝八岁的那一年,鞑靼人才彻底平息了薪疆土著的反抗战争。而陈皇帝起兵的时候还不满十六岁。这中间的间隔很短暂。

对比俄罗斯进入哈萨克草原的时间来,中国人涉入哈萨克草原的时间短暂的就仿佛划过天空的流星。

《每日新闻》是英国的第一流的大报,它是英伦最早的一份报纸,在中国北美战争爆发之后,就开始对中国派遣记者,马丁并不是第一个,他是第三批来华记者。

作为一个嗅觉灵敏的记者,马丁的眼睛并不仅仅盯向了战争,他还看到了哈萨克人对中国的服从态度,看到了土尔扈特骑兵的突然‘反叛’。

是的,在马丁眼中,土尔扈特的这种行为可不是‘反正’,而是再标准不过的‘反叛’了。简直是背叛的代名词。

而且很讲究研究‘背景资料’的马丁,还从哈萨克人身上扒出了不少‘奥秘’来。比如对南京最狗腿的大玉兹,他们的民族构造很复杂,主要部落有康里(即康居)、突骑施、杜拉特(即咄陆)、扎拉亦尔、阿尔班、素宛、沙里乌孙、斯尔格里、依斯提、乌夏克提、夏普拉西提、哈塔干等。其中,突骑施是大玉兹的核心部落。

而突骑施与中国又有什么样的瓜葛呢?

这就要往前上溯千年时光了。那时候的中国还被大唐王朝统治,盛唐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巅峰,就算是今日,唐人这个称呼都那般的熟悉。

而突骑施就是盛唐手下的败将西突厥中的一员。

在大唐经营西域的百多年中,突骑施有降,有叛。其可汗苏禄曾经结吐蕃兵掠安西四镇,围安西城,长期占领大唐经营河中地区的前哨基地碎叶城,也就是李白出生地。最后在西历的736年,中国北庭(或吉木萨)都护盖嘉运在古城附大破苏禄。

苏禄可汗大败后实力锐减,被手下大将莫贺达干干翻,莫贺达干先是臣服了唐朝,可没几年又杀了唐朝派去的都督,最后在两年后被唐将夫蒙灵察打败和杀死。

突骑施也因为此败而一分为二,相互攻杀,最后被恒罗斯之战中得取了大利的葛逻禄部渔翁得利。

很难说突骑施与中国的古代关系是好还是坏,但是现在他们确实南京在哈萨克草原上最最忠诚的狗腿子。其首领阿比里斯汗在出动了最初的一万骑兵后,转而又聚集齐了一万骑兵,赶赴西西伯利亚平原。

马丁当然不知道,这是因为俄东线第一军被歼灭之后,土尔扈特部正式回归中国阵营,陈汉准备在国境线西部地区搞封国的‘意图’适时的被传进了哈萨克三帐贵族的耳朵中。

事实上在此之前,这一‘意图’早已经被隐隐的透漏给了三帐哈萨克,但从来没有说的这么清楚过。而且在这一‘意图’被传到一个个哈萨克贵族耳朵中的时候,一同被传入的还有这一‘意图’的宗旨。

陈皇帝是希望在自家国境和天方世界、以及欧洲人的一神教之间隔开一道‘隔离墙’。

也就是说,如果三帐哈萨克有意愿独立一国的话,那么他们全民信仰天方教这一现象就是不合适的。

这一信息被传入三帐哈萨克之后,其内部并没有发生太过激烈的冲突。对于这些高层的贵族来说,改变一下自己的信仰是可以付出的代价。

就哈萨克那一环境,很难说他们就对天方教真的有多么坚定的信仰。

要知道哈萨克人是有自己的原始信仰的,就跟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们一样,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因而天、地、日、月、星宿、水火都成为崇拜的对象。马、牛、羊、驼等牲畜都有其主宰的神。青草是象征生命之神。河边的树是神木。人若死后,灵魂不灭,所以祖先崇拜在哈萨克族也有很大影响。

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由神灵支配,善神给人们带来幸福,恶神给人们带来灾难。

天方教是在明晚期时候才被哈萨克人全民族接受的,那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而在之前的碰撞、冲突之中,战斗力赶不上天方教的原始信仰,也改变了一些形式,采用了伊斯兰教的一些形式,在牧区至今仍有保留。哈萨克族当中,信仰天方的同时也信奉“巴克斯”、“巴力格尔”、“杜压纳”、“察依克”等等。实际上,这些神类似北方游牧民族中的“萨满”。“萨满”是神的化身和代理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在牧区跳神、占卜和念咒,从而为病人驱鬼,为猎手祈福,求风调雨顺,保人畜平安等等。

而正因为一直有这么个传统,哈萨克的上层贵族似乎对传过去的一些消息并不怎么太在意。

以阿比里斯汗为例,那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在陈鸣的设计图中,添加上三帐哈萨克的位置也是很简单的。甚至于他都不要求三帐哈萨克多么快捷的去转变信仰。因为他认知中的中亚,从来不是一个哈萨克草原。

在三帐哈萨克主动选择臣服的眼下,陈鸣就觉得浩罕汗国、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就都没必要存在了。

但这一过程需要三帐哈萨克自己去‘干’。陈汉顶多是派出军队配合作战,才不会去替他们干活呢。

而且看看这三个汗国的现况,瓦西汗国政治一派混乱,汗王加普纯粹是乌兹别克首领手中的傀儡。

布哈拉汗国刚刚完成了改朝换代,马桑·沙·穆拉德才把阿斯特拉罕王朝的末代汗王兼自己的老丈人阿布·加兹一脚踢下台。

其国力倒是进入了一个复兴阶段。可是陈鸣会把布哈拉汗国放在眼里吗?

最后是最令陈鸣反感的浩罕汗国,这个国家在四十多年前才建立,伪清镇压薪疆的时候,浩罕大肆收留了一些从薪疆地区逃亡的瓦拉贵族,以及之前统治塔里木盆地的和卓。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浩罕在向阿富汗的阿卜达里王朝国王艾哈迈德·沙·杜兰尼求援未果,以确保其与新疆地区的通商权为条件,臣服于清廷,成为了伪清的藩属国。

直到其实力发展到鼎盛时期,才开始翻脸不认人,积极插手薪疆,进而引起了道光年间的张格尔之乱。至于后来的阿古柏,那就是这一思想发展至一个巅峰的代表了。

而眼下这个时代里,陈汉的‘奇峰突出’让浩罕国没有成为伪清的属国,相反他们还肆无忌惮的雇佣原准噶尔军队中的残余柯尔克孜族(吉尔吉斯族),作为雇佣兵充实军事力量。开启自己的费尔干纳盆地的统一之路。

陈鸣一直对之视而不见。浩罕国倒是主动遣使到过南京,打算以臣服为条件换取他们垄断薪疆地区对外贸易的权益。这当然不会被陈鸣接受。

然后两边官方就不再相往来了。

浩罕商人可以到南疆喀什等地进行贸易,但是没任何的优惠。

大玉兹在逐渐恢复了实力之后,主动打压浩罕,进而是中玉兹。要不是小玉兹远在里海,跟浩罕完全不搭边,怕是艾楚瓦克也会掺和进来一脚。那根本就不用陈汉出手,浩罕现在就有些焦头烂额了。

马丁真的好奇死了。

对比实力有限的俄罗斯【生死大敌奥斯曼还没彻底倒下】,强大的中国对于哈萨克不是更有威胁吗?他们还在改变着哈萨克人的信仰,怎么中国人就在哈萨克内部混得这么开这么棒呢?

就他收集来的诸多情报显示,中国人在哈萨克人内部有的影响力简直是呈几何式增长。哈萨克人对比中国的感官明显比俄罗斯好很多,很多被派到哈萨克人部落里的中国人都收到了哈萨克人热情的欢迎。

这可真的奇葩了,马丁他真的不懂了。公告:笔趣阁app上线了,支持安卓,苹果。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

第四百五十九章 痛骂乾隆!第九十六章 杀手锏第三百七十四章 出入境管理条例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国之财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登陆美国后记10 穿越驸马爷第一百三十章 军功章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不同的‘征服’,不同的结果第一千零一百二十一章 远征舰队第四百四十章 不学而有术第六百四十八章 朝廷办事,还要讲证据吗?第八百九十八章 王者归来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野第五百九十八章 扯后腿……第四百四十三章 《中俄圣彼得堡条约》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地球球长第九百零四章 肢解俄罗斯帝国第七百二十八章 敲打,吓唬第六十八章 开炮!第三十二章 完美无缺的丈夫第一百五十五章 又是飞雷炮第二百零二章 畜生,畜生……第二百零五章 武昌第四百二十四章 替死第九百五十一章 陈皇帝放权第六章 陈惠请客第一百六十七章 措手不及第九百五十二章 虚君立宪乎?!第一百七十八章 最重要因素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要告状第二百零九章 赎罪第三百一十六章 汉王鲁公 龙套出场第九百六十五章 狂热的民族分子第八百八十八章 跟着皇子去欧洲第六百三十六章 ‘钱’第一千零五十章 爷,祖上也阔过!第一百七十三章 坐蜡了第八十四章 坦克驰骋披靡第五十一章 差役来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内讧第四百三十七章 我被自己蠢哭了第六百四十九章 中国最大的危机第一章 穿越250年前……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不同于‘中国’的中国第三百九十七章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第一千一百零五十六章 禅让大典第三百六十六章 欧洲人的小算盘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旗子弟的嘴炮报国第二百零二章 畜生,畜生……第五百五十四章 皇帝的支持第六百四十一章 东方帝国第一百八十四章 站笼中的官吏第五十五章 原来是暴民第二百四十一章 反扑的清军第五百八十六章 陈鸣的枪第一千一百零三十九章 大战已经点燃!第一千零一百一十六章 看的还是中国!第六百五十五章 朝鲜要内附第一百五十二章 南下的部队第一百六十五章 殊勋第五百三十九章 最后的权利第三百零八章 皇上,皇上啊……第六十四章 南阳镇荆紫关协汝州营第三百一十章 对于主角西进战略的解释第一千一百零六十章 德川家茂的好心情第一千一百零二十四章 寻找下家的灯塔国第八百九十八章 王者归来第一百零三章 说书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现在的中国可不是上辈子的兔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八旗要振作第六百七十章 南京的变化第一千一百零四十四章 附庸之战第一百五十七章 古怪后记8 满地都是王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行险一搏第四百九十三章 敬告大明思宗烈皇帝!第六百九十九章 汉化朝鲜第一百零二章 只控制县城第七百八十七章 英国人抢劫了圆明园,中国人火烧了整个伦敦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为世界指明方向——第一百六十五章 殊勋第九百三十六章 新遣唐使 续第四百二十章 给乾隆一个厉害瞧瞧第三百五十五章 风雨会常州第九百五十七章 怎么才能管住皇帝?第八百二十六章 无穷尽的——优越感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本土利益集团第一百六十五章 殊勋第二百三十七章 士林眼中的复汉军第三十八章 请君入瓮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毒攻毒第五百四十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肢解沙俄,河蟹出没第七百零九章 中俄商贸区第八百一十三章 通天路!第八百一十六章 俄国使团第十章 改一改规矩第一千一百零一十四章 时代的大进步第五百三十章 英法合流第一千零九十章 断头的双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