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八章 跟着皇子去欧洲

广州黄埔码头,这是一座近十几年里才兴建的一座大型码头,总耗资一千五百万华元。天』籁『小说ww』w.⒉3txt.com位于珠江口内的北岸,从建成投入使用那一日起,这儿就成为了岭南地区最大的沿海和远洋交通运输枢纽。

此刻的黄埔码头,满满的都是欢迎的队伍。

一艘宝船在护航舰队的陪同下正缓缓停靠向码头。

这并不是陈皇帝的座驾,也不是太上皇的御舟,而是陈鸣的儿子,刚刚被封为揭阳王的第九子陈瞻,在此行英国的途中,路过广州这座南天第一名城。

虽然仅仅是一个皇子,但这也激起了广州人无尽的热情。

广州这座城市,一直以来在陈汉的政治版图上都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没有被裁撤前的岭南守备府就设在这里,在当年时候,这儿不仅是南洋水师的驻地,还常年屯驻着大量的6军。

可是随着建国早年的紧张时代走过,尤其是整个南洋被陈汉收入囊中,广州府经济是越来越繁荣了,军政中心的地位也的的确确是岭南这一亩三分地的no.1,但是它在全国政治梯队中的份量却在不停的往下滑。

之前的广州可是天底下实打实的老二啊,仅次南京。而现在燕京已经明确无误的过它了。

经济上,燕京是还要逊色广州一筹,但政治地位、军事地位,那燕京就是北地的绝对核心,而且不仅仅涉及6路,还针对有海路。

隶属于北洋水师的渤海舰队,那可是中国水师系统中的二级舰队,跟北美舰队、新加坡舰队、南明州舰队那都是同一个级别的。

广州心里很委屈,但它没办法说。整个南洋都是中国的内湖了,要说广州的战略位置有多么重要,就很扯淡了不是?

那新加坡的战略地位才是真正的重要呢。

再说了,燕京那从政治地位上讲,本身就是陪都,那是天生的第二号。

可现在上海也追到了屁股后头了,而且武汉也虎视眈眈,这就让广州人分外的不舒服了。

每年春天,内阁都会布去年全国重要城市的经济量汇总,广州的全国领先地位正在遭受着严峻的挑战。而且当今皇上几次出巡从没专门到过广州,太上也几乎没来过广州,反倒是广州的大商人越来越多的将产业转移到了南京。

即使不是全部,也不可能是全部,只是一个总部,那也能为南京的经济繁荣添砖加瓦的啊。同时这也是在挖广州府自身的墙角。

然而这又是不可能阻挡的事儿。

广州本地的企业商团需要走向全国,需要走出去。广州再厉害也比不了南京的天然优势。

所以啊,广州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很欢迎很欢迎皇室宗室成员能来到这里的,揭阳王固然不是长久在广州定居,而只是路过。陈瞻的任务是去英国留学,同时也近距离的感受一下欧洲的氛围和法兰西的变化。

虽然陈瞻自己对于西方哲学和经济一点兴趣都没有。

当然了,广州人也是念着陈汉的好的。陈鸣虽然没专门的跑来过广州一趟,对广州的影响和控制力,却不亚于南京、上海,甚至还更胜一筹。

因为这座城市太依赖于外贸了。

广州自身的手工业、制造业,对比这里繁荣至极的商贸交易,那真的是差了很多。以造船业为例,天南造船厂一经投入使用,就立刻占据了当地造船第一的位置。

广州自身的造船厂,因为不缺乏生意——广东、广西可是外贸成风,还有越来越多的远洋捕鱼船帮,他们有大把的利润可赚,那就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存粮,在经历了最初一段时间的‘愤图强’之后,立刻就变的有些不思进取了。

承天十五年的造船技艺,比起承天五年的造船技艺没有大的区别。

这也是以民营为主的造船厂的公病,目光短浅,没有上头的鞭策,就很容易落到不思进取的地步。

而且这里虽然不再是南洋水师的母港,但也是一处重要军港,海军在承天七年在此建立了广州水师学院,6军也相继建立了炮兵学院和6军指挥学院,再加上警察、税务和师范、综合类大学,广州也可以说是岭南地区的教育重地了。

各大银行也不会忘掉这个宝地,就算本土的银行也开张了许多年,广州商团也不可能抗拒的了其他商团的入驻。这由银行而扶持起来的公司、商帮,那带来的不仅仅是滚滚财源的转入,更是对广州本地商人阶级的渗透和政府统治的牢固。

而眼下,陈鸣所控制的皇室财团——九州商会,就已在小范围中牢牢控制着了广州不少的商贾公司。九州商会下属的教育集团,在广州设立了高规格、高标准、高要求的私立学校,收去了大量的广州上层社会子弟,等待这些二代们成长起来,那就会展出无尽的人脉关系。如今,这就好比一张在缓慢编织、展的大网。

陈鸣正一点点将广州彻底的把握在手中。

陈鸣也在给自己的子孙后辈铺路。他当然希望把手下的九州商会展的越越大,也在越来越多的重要城市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就像那新加坡,过七成的居民直接或间接依靠九州商会下属的产业生活。新加坡市政府五成以上的财政收入,也和九州商会的商业运作有关。大片值得开的土地都落入了九州商会下属某一公司的手中。将来新加坡兴盛展后,哪能给九州商会带来多少的利益啊?

当然,九州商会大把大把资金的注入,也加了新加坡城市经济的展。对于一个新建成的城市来,任何一笔资金的注入那都是一记营养针,如今新加坡的市面更是一片欣欣向荣。不管是港区,还是市区,洋行林立,高楼成群,已经很有一些现代城市的味道了。

陈瞻是近年来第一个来到广州的皇室中人,而且封号‘揭阳’,这可是广东的城市,让广州人更多出了一股亲近感。

当宝船挂着彩旗出现在广州黄埔码头的时候,珠江口内的所有军舰民船的甲板上面,都站满了欢呼的水手旅客。包括外国的商船,都鸣响了礼炮向中国的亲王殿下致敬。所以在陈瞻和王妃并排站在前甲板上的时候,他就感觉着自己的肾上腺在不停地提升。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欢呼,给让人有感觉了。

在码头上,还有不少从南洋各地往来广州进行贸易的华人华商。以及侨居暹罗、金边等地的华侨。甚至还有不少的欧洲人。

特别是英国人,表现的非常热烈。因为这位中国的亲王殿下的最终目的地是剑桥,剑桥郡的剑桥大学。据说在选择剑桥还是牛津这两所英国仅有的大学的问题上,亲王殿下很直接的选择了剑桥,而嫌弃牛津大学那丑陋的名字。

【亨利三世及其继承人的法令确保了这两所大学的垄断地位。一直到19世纪初,整整六百年,牛津和剑桥都是英国仅有的大学。欧洲其它地方没有哪里有这种垄断的。】

作为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他们比陈汉内地的人民更能够深切感到自己社会地位的变化和提高,这种变化和提高催动了这些华侨华人在那些国家当中,行为做派的飞快改变。

虽然陈汉帝国并没有在这些‘友邦’面前露出自己的獠牙和利爪,但是谁都知道,陈汉帝国是个无可抗拒的庞然大物。

如果他们的国民和当地的华人华侨生了冲突,当地政府百分之百会袒护中国人,根本不看谁有理谁没理,拳头就是最大的道理!

就比如在暹罗,华人在当地有‘皇族’之称。本来这个称呼是影射的郑信身上的华人血统,但现在曼谷的华人在暹罗,那真真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特殊权力阶层。

只不过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一时半会儿是不会彻底扭转的,外在最大的变化就是纯正的华式建筑越来越多了。连带起的,把不少土著人的建筑物都带动了。

很多去过暹罗、金边的欧洲人都很惊奇。在他们的眼中,暹罗、金边,还有东边的日本,这些都是中国人的势力范围,或许不能说是殖民地,但中国人在当地享受的却绝对是高人一等的地位。

欧洲人自己在经营殖民地的时候,欧裔移民和当地土著的身份差异,那是巨大的不可跨越的。

可是中国人这里不一样。

一些海港新兴城市里,华人的地位和财富都不需要去说了,他们甚至能占据着城市七八成的商业份额,绝对是当地商业繁荣的主导力量。

但是华人与土著之间却并没有那种相看两厌的抵触情绪,甚至是敌对情绪。

后者在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留下的地盘中,还不时的能够察觉到,可是中国人自己打的地盘里,却很难感觉到民族间的对立和尖锐矛盾。

华人的性格使得他们不会一朝得势就两眼朝天,对待土著哪怕是表面化的,也多是温和有礼,至少不会向白种人那样摆明的歧视。

儒家的中庸之道,还有‘与人为善、和气生财’的传统理念,出门在外的华人都是要有一定觉悟的。

在过去,他们会把自己往土著或者是统治阶级的‘外相‘上靠,比如把自己的窝改得富有当地特色,这是一种保护和更好的融合。或许他们心底里还有着自傲,自骨子里看不起土著,但不远千里的下南洋的华人全都是赤贫阶级,贫穷已经消磨了他们太多的骄傲。

能置下一分产业,能生存下去,对于他们这才是最重要的。

把自己的房子、窝搞得那么具有中国特色有什么用吗?那样只会时时刻刻的提醒土著,你是个外来者而已。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逐渐的孤立、冷漠,最后……

在当初的时代背景下,华人的力量是转变不了南洋的社会情况的,那么他们就只能取主动地适应这种社会情况。但现在不一样了。

中国人的影响力已经传入了每个土著的心底,华人的力量已经可改变整个南洋的社会情况。

于是,在暹罗,在日本,在金边,在万象,在这些国家里,那些高层贵族都还学习着华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作风,事实变成是当地的统治力量主动的向华人来靠拢,华人华侨的脑子进水了,才会再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传统。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汉化。

回到欧洲的传教士,还有各国商人说起过这个情况:华人和土著的关系的确是比较友好的,他们之间的矛盾远远没有欧洲殖民地土著和白种人之间永远尖锐对立的态势。华人之所以富有,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政权的统治者,而是因为他们勤奋、努力。就很多的平民百姓而言,两者之间的机会是差不多平等的。

甚至在暹罗等国,一些头脑灵活的土著贵族、老板,都会聘请华人来‘参股’,说是股东,实际上就是一个白手套。反过来他们还能借助中国面孔和华人华侨的身份去扩张自己的农场和种植园。

……

“朱世海,你的社评,朕是常要看的。观点很是犀利啊。”

朱世海是当初被顺丰给搞到的一个大律师,当年被配去了朝鲜当司法公员。在‘服役期’过去后,朱世海再次辞去了公职,杀回南京。

他的律师资格被注销了,再去考律师,顺丰才不会让他如意呢。朱世海就转投到了报社,他的名气在中国的法学界还是有点份量的。并且当初的那遭事儿,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朱世海从《金陵要闻》起家,到如今不仅是《法报》的特约记者,还是律法大学的客座教授,时不时的能在《中原日报》上表文章。

“看来你不做官是对的。如果朕给了你一个御史,或者是让你当**官,你还能写出那么多振聋聩的文章吗?”

陈鸣召见朱世海是他突奇想,脑子里突然爆出来的一个点子——他想组织一批学者到欧洲做交流访问。

不涉及工程机械,只涉及教育、经济、哲学、文学、法律、音乐。

要说如今的陈汉给陈鸣印象最深刻的法学专家是谁?那非朱世海莫属。因为最高法院这几年修订的法律草案中,朱世海是提出补充条文数量最多的一个人。

陈鸣这次召见他是要给他颁奖章的,这是陈皇帝对他的表彰。

至于陈鸣之前说的‘常看他的文章’,那只是一举客套话。

但皇帝老子口中说出的一举客套话,那也非同一般啊。

正在朱世海感慨的时候,陈皇帝又开始说话了,“朱世海啊,不如你就跟着朕的九皇子一起出去走走吧。你是学法律的,要开阔眼界,不能只看着咱们中国,也去欧洲走一走看一看,看看欧洲的法律法规。西洋文明也存在了几千年,律法一样源远流长,你回去尽快收拾着装,朕会派人把你送去广州的。”

“皇上要在下陪着九皇子一块儿出洋?”朱世海脸上的表情顿时精彩了起来,这可真让他意想不到,但不可否认,这是个好机会。

“是的,不止是你,教育、经济、哲学、文学、音乐这些个方面,都要派人跟着朕的九皇子出洋!”

“大家也要去看看洋人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的么。不能光听外交部和商人说的。”

第七百五十四章 懵逼!东方的智慧……第八百四十章 中法‘友好’第八十一章 见真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军功田第611章 7年战争·续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报还一报第二百零二章 畜生,畜生……第八百六十二章 争龙夺位第五百四十九章 御旨第一百五十二章 南下的部队第八百二十七章 北疆军团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野第三十五章 旧知县,新知县第二十三章 老爹‘好蛮’第九百零五章 国家间的‘交易’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承天殿绘像第四百八十一章 京师大乱第六十五章 聋子瞎子第六百二十章 克服一切困难,坚决要完成任务第三百二十六章 军功田第七百零五章 南京来的精英第三百七十五章 这是威胁,这是抢劫!第四百四十三章 《中俄圣彼得堡条约》第一百八十章 蠢蠢欲动的郧阳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分发战利品的时候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到了!第九百一十四章 拿破仑的崛起第六百九十七章 中医外科,金基大不能死第四百八十章 首战,拉开序幕第八十四章 坦克驰骋披靡第六百二十八章 我去年买了个表!第九百一十九章 英国人的惊讶!第九百八十三章 死得其所,死得值!第九百八十二章 拿破仑是聪明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中国本世纪以来最最伟大的文明成果第五十四章 定下基调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活着就要等死吗?第五百零二章 蒙古人‘入关’第一千一百零六十章 德川家茂的好心情第一千一百零七十一章 伦敦华埠……第五百六十章 举国轰动第二百五十八章 干,就要干他们的精锐!第九百八十一章 海上游猎第一百七十二章 扫荡南阳第四百一十四章 凄惨的棒子 节日快乐第七百八十四章 先生,你要发财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山西试点第一百二十五章 吊炸天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好日子第五百零一章 天命所归第一千一百零五十八章 五亿人口第五百零六章 哪那么巧?第四百七十九章 阵前转进卖队友第七百九十六章 在黑暗中坚守第七百三十四章 无题第五百五十一章 灵魂冲击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冷酷中国!第一百零九章 打!第678章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第四百六十六章 影响第六百四十四章 好日子第一千零七章 恶魔第一百零五章 再次扩军第三百四十一章 长沙这不是没有么第九百二十章 国舅爷的无能为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就是夷族第十章 改一改规矩第一千一百零三十一章 沙皇永远也回不来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朕要的是一片汉土!第七百三十五章 利益交换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圣洁天使亚历山大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九章 法俄关系新篇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先生,你要发财了第九十九章 万马齐喑第二百七十二章 预谋第一千一百零一十四章 时代的大进步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九章 法俄关系新篇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对俄第八百二十六章 无穷尽的——优越感第三百九十八章 倒塌的帝国……第七十五章 血债血偿第五百一十章 孤王老了第619章 皇后第一百零七章 三大员第四百零八章 太子爷的怒火第四百七十四章 皇族的尊严第四百一十七章 新老绿教,照狠里杀!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陕兵第三十三章 深山藏‘宝’第七十四章 逆贼竟然都着甲!后记9 民调第七百二十八章 敲打,吓唬第二百八十八章 排枪击毙 终第三百七十八章 谁是自己的人的第五百一十二章 对日第五百七十一章 浔阳楼外说书客第四百四十六章 用手中的剑为国人的犁取得土地!第一百七十章 乾隆的怕第四百五十三章 捻子反了,朝鲜崩了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中英战争的隐患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