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劣势守军

与担负主攻任务的第6装甲集团军群相比,中路苏军的装备较为落后,但其指挥官极具指挥才能,在苏军中享有盛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的卓越的指挥才能,中路军才重创中乌盟军。对于毫无作战经验的乌拉尔联邦军第116步兵师和中华军第28装甲旅来说,这3个苏军步兵集团军的到来,简直是一场灭顶之灾。

指挥官特鲁布尼科夫上将与斯大林钟爱的其他指挥官不同,他在这次进攻中被委以与其能力相当的重任。

与特鲁布尼科夫上将众不同,这并不是指他的身高只有1.61米,在军官训练时,他因为身高不够只能使用较短的佩剑,以免在行进时被绊倒,这可能是教官们所能发现的他的惟一劣势。

对特鲁布尼科夫上将于斯大林制定的计划并不完全认同,对此表示了自己的顾虑,他曾经亲临前线进行调查,并且试图根据所得出的结论说服斯大林。

他认为,许多目标可以通过渗透战术来实现,没有必要在进攻刚一开始就实施大规模的轰炸。

特鲁布尼科夫上将指出,对面中华军军第28装甲旅的阵地防御不是很严密,另外,乌拉尔联邦部队在夜间通常会从阵地撤回,而第116师的阵地之间存在着许多空隙。

鉴于这种情况,特鲁布尼科夫上将认为,他的部队可以从守军的间隙穿过,不需要借助大规模的弹幕射击进行掩护,以免引起守军的警觉。

他希望他的部队能在守军觉察到威胁之前迂回到其侧翼,这样一来,在前往守军称之为地平线公路的山脊线的过程中,苏军人数众多的步兵将拥有巨大的优势。

制定所有这些计划,都是为了确保前锋第15集团军能够占领战略要地维特,这个小镇对于此次战役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苏军占领了这个地方,就可以控制公路网,从而更加顺利地向乌拉尔山脉前进。

苏军第15集团军使用独特创新的战术取得了成功,虽然守军阵地的防御力量非常薄弱,但是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苏军历尽千辛万苦才将其攻下。

中华军第28装甲旅防线的薄弱情况与指挥官的粗心大意或缺乏基本的军事逻辑无关,它主要是由人员损耗和物资匮乏引起的。

第28装甲旅在中亚战役遭受重大损失之后,被迫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休整,中路苏军将以10倍的优势兵力向他们发起进攻。

第212机步营的阵地后方是一条河流,在面临敌人正面进攻时很难撤退,而巡视第210机步营的装甲旅参谋长发现,由于第213机步营隶属于旅预备队,因此他们在以第28装甲旅指挥部阵地为中心的24公里长的阵线上只有2个机步营的兵力。

迫于这种情况,参谋长富佳林上校在部署部队时非常慎重,他明白全线防御是不可能的,在整条河流上只部署了几个岗哨,每个岗哨只配备了一个班的兵力。

他们白天防守阵地,晚上在地平线公路的山脊斜坡上巡逻,他们借助地理优势对山脊线进行防御,在通往乌拉尔河河谷的5条路上部署了连级封锁部队。

第28装甲旅拥有自己的炮兵支援部队,能够获得一些炮火支援。但是,这些担任炮火支援的营不得不分散火力改成排级,把它们聚集在一个地方是不可能的,否则前线一些区域就可能超出射程之外了。

分散火力虽然意味着前线一些区域的火力支援效果将会受到削弱,但总比没有炮火支援要好。

中路苏军面对的不仅仅是中华军,在中华军的北面就是伦斯少将指挥的乌拉尔联邦第116步兵师,第116步兵师是一支毫无战斗经验的部队,它于1953年10月20日组建完毕就离开新西伯利亚,刚到这里就奔赴前线。

与第106师一样,第116步兵师也被部署到一个战事较为平缓的地方,这样一来,在与苏军展开大规模作战以前,他们可以通过巡逻和小型战斗积累作战经验。

在苏军发起进攻一星期以前,第116师开赴前线,驻防第28装甲旅左侧,由于完全没有料到苏军会发起一场大规模进攻,因此,他们一开始就陷入了完全被动之中。

这时,伦斯少将和他的参谋们刚刚开始对防御需求进行评估,尚未调整部队的部署,甚至还没有机会制定与友邻部队的协防计划。

除了这些问题以外,第116师的供给也出现了问题,不但缺乏火箭弹,就连步兵所需的子弹也严重不足。虽然他们可以从弹药储备仓库领取弹药,但最近的弹药仓库距离第116师在维特镇的师部也有64公里,如此漫长的供给线,意味着想要快速补充供给是不可能的。

虽然伦斯少将没有足够的时间制定出一个全面防御计划,但为了加强防御能力,他充分考虑了反坦克地雷的供给问题,5天后,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因此,第116师在苏军发起进攻时还没有获得所需的地雷。由于缺乏战斗经验,他们拥有的自动化武器的数量很少。

实践表明,自动武器在进攻和防御中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很多富有战斗经验的步兵师都趁机获得了更多的冲锋枪和轻机枪,如果按照军事条令的规定,这种做法无疑违反了武器供给的数量标准,但在此类事情上,人们似乎更看重于实际经验。

不幸的是,第116师还没有意识到,在特殊情况下,灵活使用理论知识是极其必要的,于是依然保持步枪和自动化武器的标准比例。

他们的防御正面达34公里,在如此长的战线上抵御敌人将非常困难,通常情况下,与步枪射击相比,自动化武器扫射的效率要高得多,因此,缺少自动化武器就成了第116师最大的缺陷。

第116师可能拥有的惟一优势就是:所在防区的地形易守难攻。

守军最后一支防御兵力是马克-迪瓦恩上校指挥的乌拉尔联邦第1独立旅,不幸的是,这支部队的防区被苏军中路和南路拦腰斩断,因此和第116步兵师的防区离得很近。

我们已经知道,第106师的部分兵力,也就是莱尔-鲍克中尉的情报侦察排正在第1独立旅第1团的防区作战,于是当人们在回顾这段战斗历史时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疑惑:这支部队究竟在和哪个苏联集团军作战?

对于守军来说,他们面对的到底是哪支苏军的问题应当留给历史学家去研究——他们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这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问题。

在迪瓦恩上校的指挥下,第2团防守洛斯海姆缺口,这支部队仅剩下800多人,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兵力,他们集中精力进行防御。

另一件让迪瓦恩上校担心的事情是,他的力量已经只剩下2/3,其他1/3的一个团的兵力被派往艾费高原的对面,对该处防线进行支援。

另一方面,第1独立旅也得到了来自第820坦克歼击营的12门76mm口径拖曳式反坦克火炮和其下属的2个侦察排以及一些来自第275装甲团的自行火炮的支援。

但就总体而言,与和自己对峙的苏军相比,守军力量处于劣势,在一些地方甚至面临被围歼的危险。

第252章 特矿战略第45章 长枪队基地第264章 骄横的谈判第78章 德国的观点一第99章 行政长官第550章 西南之阵地战结束第778章 天空战记一百五十九第37章 扩大机会第305章 战争的后方第336章 国外教官第574章 中尉日记五第843章 华夏战略的起源第697章 天空战记六十八第821章 对战的南路第808章 部队从哪里来第863章 关系第632章 中华后勤保障的理论来源第834章 同样艰难第11章 军火专家第423章 随想第124章 新脚行第660章 天空战记四十七第91章 南苑之战四第811章 开始的着眼点不同第208章 一大摊子第398章 西伯利亚资源第413章 孤胆英雄排二第476章 百年大计第105章 纪事报二第565章 安南政策之海运教训第822章 交战武器一第445章 向你致敬第553章 研究之不能高估自己的力第514章 后勤之行动力的保障第375章 纳来哈机场第506章 后勤之常备军时代第328章 两个拳头第712章 天空战记八十三第469章 八大支柱第393章 外交效果第810章 唯一的优势第130章 新天津报第401章 中亚炮声第770章 天空札记一百五十一第199章 要积累经验第133章 煤球厂的秘密第832章 系列艰难第865章 需要清晰的改革第433章 条约第716章 天空战记八十七第459章 斯大林堡垒第96章 整编依据第323章 扎实的基础第629章 规划一第458章 中亚之雄第598章 停战协议二第339章 也是准备第444章 混乱才有机会第293章 战役部署第662章 天空战记四十九第769章 天空战记一百五十第613章 天空战记九第846章 新面貌政策第546章 西南之站稳脚跟的一战第272章 标准化第175章 信仰论三第32章 蓟县的安排第802章 字谜行动第742章 天空战记一百二十三第478章 前哨战役第693章 天空战记六十四第119章 军统在行动第98章 国民饭店往事第690章 结局第413章 孤胆英雄排二第179章 思想是自己的第5章 老板娘第270章 美国的消息第591章 宣言第388章 还是需要空军第762章 天空战记一百四十三第26章 插曲第769章 天空战记一百五十第854章 争论远远没有结束第793章 天空战记一百六十八第33章 天津三不管第145章 二十六友第644章 天空战记三十一第571章 中尉日记二第824章 苏军先锋第267章 第一个任务第810章 唯一的优势第704章 天空战记七十五第620章 天空战记十六第320章 彻底被宰割第230章 我有东西给你看第398章 西伯利亚资源第444章 混乱才有机会第799章 天空战记一百七十四第498章 对苏最后一战之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