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名为大规模报复的原则最后成了我国军事战略的中心思想,这一原则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杜黑将军的理论及其对二战中美国空军思想的影响。
杜黑将军认为,而且空军的军官接受了他的教育后也认为,对敌人的工业和人口中心实施战略轰炸,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曾致力于实现这一理论,德国空军在大战初期轰炸英国和其它盟国城市的实例,促使英、美空军对城市目标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随着制空权在战争过程中逐渐转移到盟国手中,它们就有可能在没有很大抵抗的情况下对德国的城市进行大规模的轰炸。
这些空袭虽然破坏了德国的大部分城区,但在摧毁德国支援战争力量的工业生产方面,却是意外地没有收到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曾分析了轰炸的效果,并将结果汇集在战略轰炸调查局的报告中,这些报告清楚地表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略轰炸在摧毁纳粹德国的军工生产方面,并未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它并不是赢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而只是一种有利的因素。
因此,杜黑将军的积极拥护者只能从欧战的结果中,为他们的主张找到有限的支持。
对日战争的结局与欧洲战争不同,对广岛和长崎的原子轰炸,为战略轰炸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说法提供了新的理由,原子弹使空中力量具有了一种威力大大增强的新武器,而且又助长了这样的信念:空军现在掌握了终极武器,可以使一个国家把这个国家式的和平强加于全世界,由此也产生了这样的看法:在新的时代里,常规的武装部队很少有所作用,甚至没有任何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核武器的威力、局限性和政治意义虽然只为人们所模糊了解,但它们已开始对战后的军事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看来可以清楚地看出,原子弹代表着一种代价小、破坏力大的武器,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当时我们需要用它来代替战后在让我们孩子重返家园的浪潮中被彻底遣散的武装部队。
在此后几年中,要想重建同样的部队,就不仅需要支付巨大的费用,而且非常有损于我们的政治威望。
我国政府和我国人民当时都不准备付出这样一笔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依靠核武器和战略轰炸来保卫我国的想法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一种计划看来可以使我们不致在地面上和苏联或者美国及其他们的盟国进行一场肮脏的、耗费巨大的战争。这是用机械力量来对付人员的一种方法。它的代价很小,这样,就出现了一种少花钱,多办事的口号,但是,这种对大规模报复力量的依靠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原子武器最终可以用美元,也可以用卢布买到。
在这种战后气氛中,我国把大部分国防费用用在空中力量和原子武器体系方面,可能就是非常自然的,的确,当时的一些事件——如各个国家的内战,一些国家频繁的政变和世界封锁某个国家等等——应当使我们想起应付原子弹所无法应付的各种挑战的需要,然而,当时即使理解到这一教训,也未产生什么效果,为了满足原子力量的需要,常规部队还是被牺牲。
在1945、1955和1965财政审核年度期间,陆军的预算逐步减少,而空军的预算却急剧增加,l陆地作战的兵力从1945年的33个装甲旅下降到1965财政年度的17个装甲旅,3个空降旅,3个海军陆战队旅。
海、空军的常规力量在这段时期内也有减少,但没有减少得这样多,空军尽管和海军发生了公开的、激烈的争论,但仍然继续被允许来执行重型轰炸机的制造计划,作为扩大远程核攻击部队的一部分。
1958年7月,交趾叛军和其盟友的部队越过了越老,越柬边境,我国部队投入了战争,于是新东南亚战争就开始了。
我国部队直接进入了这个交界的、比较不为人知道的国家以及尔后的军事行动的性质,是对大规模报复政策拥护者的一种打击,因为,如果他们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对老挝北部交趾叛军的总基地发出使用原子弹的威胁或使用原子弹,就足以迅速赢得战争的胜利。
但事实是,由于某些原因,我国宁愿进行一场目标有限的有限战争而不愿使用原子武器,即使它在当时的亚洲完全垄断了这种武器,这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许多军事评论家不得不面临的冷酷的事实。
他们只能责怪说,我们接受这种有限条件下的冲突是愚蠢的,他们说,这等于是把自己的一个臂膀缚在背后去进行战争,如果我们的空军力量能摆脱强加于它的束缚,那么,它就可以通过对敌人军事力量的源泉进行无限制的轰炸而把战争引向胜利的结局。
问题虽然可能如此,但政府中负责的军事和文职领导人在当时已经考虑了这些理由,而且一概予以拒绝,结果,击退交趾叛军的决定性行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进行的那种地面战斗很相似。
尽管我国在空中和海上占有压倒优势,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仍是沿着那些山头部署的步兵部队,这种地面上战线的变化,就是衡量战争胜利的标准。
黄明强将军在担任驻交趾自治区武装部队司令期间,对这些事实有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停战后不久,他在给我的信中,曾经这样写到这样的语言。
我在新东南亚战争中得到的突出的印象是,我们的许多现代化武器都不能适应这样的有限战争的需要,这里我特别指的是空军、海军和装甲兵的武器,再加上陆军的某些武器和装备。
敌人、地形和天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以后为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装配的许多造价高昂的武器都失去了效用。
除了上述局限因素外,尚应加上下述主观上的因素,即我们不愿使用已经投入了大部分军事费用的原子武器和其它特种武器。
由于缺少对手,我们很多的海、空军力量都不能有效地运用,除在中南半岛的西北角有法式飞机外,敌人就没有空中力量可以和我们作战。
同样,在海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舰只被迫用来炮击海岸上比较不重要的目标,或对微不足道的敌人海军部队进行封锁。
最后,由于各种原因,其中有些是军事上的,有些是政治上的,我们没有使用特种武器(即原子武器)。
在这些原因中,包括:不愿对第二流的敌人使用这些武器,怀疑这些武器在这种地形上的效果,害怕敌人对我们的目标进行报复,以及我国领导人拒绝采取可能扩大战争的行动。
不管赞成和反对在中南半岛使用特种武器的理由的利弊如何,我们有意识地不使用原子武器的事实,提醒了我们,特别是随着苏联原子力量的增强,我们在未来的事件中,还可能如法炮制。
最后,通过双方默认取消特种武器,我们可能被迫再次依靠常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