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偿所愿

长久以来,认为不了解叛将、降将,甚至不愿去理解他们的理由原因,令张颌时常一个人在昏暗的油灯下对着兵书自怨自艾。在中军帐听到太史慈说的那些话时,他很想指着太史慈的鼻子破口大骂。

‘你连叛将都没当过,懂个蛋的叛将!’

可他没有勇气,他十分可悲地知道,太史慈才是对的。但是他了解叛将,诚然在真正的武士不惧死亡与失败,一心忠诚方是楷模;可若根本无法见到胜利的希望呢,王门此时难道不正是如此……与幽州进行着一场看不见胜利希望,为公孙将军的复仇而战,最终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便全部死在幽州。

他现在面对的是高览麾下近两万名健儿,他有三万,运气好兴许能赢;之后的燕将军部呢?就算他们又赢了,麹义部呢?广阳守军、渔阳守军,何况在大东边儿还有乌桓属国、辽东!

强弓引而不发,最为摄人,兵马也是一样。何况张颌私底下推算,五阮关被麹义闭锁之后,王门这支兵马剩下的军粮也就是支撑一旬两旬的量,跟在被复仇冲昏头脑的伯圭将军身后,他连选择怎么死的权力都没有。

谁不想堂堂正正地生、堂堂正正地死?

可有时候,忍辱负重地活,比忠诚武烈地死更为艰难。

投降与背叛,在多数时候是别无他法后最无能为力的举措!

张颌并不知晓,自己究竟要多久才能洗掉身上的耻辱……他只知道,敌军吹响了进攻的号角,三个校尉部的兵力潮水般涌上来,他的本部与那些句丽兵受命抵挡。

无论王门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这一仗,都是要真打的!

两军对圆,便是乌泱上万敌军冲上,即便高览等人看张颌与贺浑鹿如一般模样,可他们两个却也是一个以另一人为汉人投敌叛将、一个视另一人做异族投降懦夫,互相看不顺眼。

这么场仗,说白了倒成王门真正的以一敌二,根本就是对决两个互不守望的军阵。

可偏偏,王门不敢真打,今日过午后的军粮还要指望燕北军来调拨,可不敢将幽州军打急了,一番胡搅蛮缠般的指挥,反倒是人多的节节败退,人少的气势如虹,硬将阵线在半个时辰里向西推了三里。

都快堵到营门口了!

这令王门虔诚地祈祷,甚至像未萌反志时那样虔诚地祈祷公孙瓒的援军快些赶到,晚上一刻,便要有数十乃至上百部下倒在营寨门下。

所幸,张颌与贺浑鹿亦不愿将这些可能投降的友军杀戮太重,待其关上寨门,便只剩下以强弓劲弩软趴趴地朝营寨上射箭。这让王门又是心惊,又是欣慰。

为了等着公孙瓒来援,高览与太史慈处心积虑地将营寨伪造出一片空城的模样,责令军卒抱着刀矛坐在帐里闷着,寨墙上的旌旗虽然还插着,却仅留下零零散散数十日守备,好似所有守军都冲到敌军寨前围困了一般。就连高览与太史慈也不例外,相对跪坐于中军大帐,两膝上搁着汉剑与环刀等待战机。

二人竟是在中军帐中一手捉兵器一手啄枭散,下起六博,而徐庶则坐在一旁观看。

整场战役中,徐庶都处在很尴尬的地位,因为他的身份竟被排斥在决策层之外,这一点对比与他有相同身份的郭奉孝,他的运气显然差了许多。偏将军部的主将不好相处,可为人直爽,何况部下也仅有赵子龙一人,并不复杂;而裨将军部的主将倒是好相处,部下有猛将有降将有叛将,个中缘由一时半会不是谁能搞清楚,让徐庶有口难开。

徐庶觉得还是在燕北幕府情况好些,至少当他再见到燕北,便能给燕北提一条可行之策……裨将军部与偏将军部的部下武将,需要对调。

偏将军麹义桀骜难驯,不好相处,却能镇得住诸将。不论是降将、叛将还是猛将,在麹将军麾下都要服帖;而裨将军高览德高望重,秦善待人,部将便对其是尊而不畏,便有现今这局面。

“元直,你是谋士,可会六博?”高览抬眼看着聚精会神的太史慈,歪头对徐庶说道:“若是谋士来下,想来是要比武士强些的吧?”

“将军知晓,在下是颍川人,在我的家乡,人们习惯于弈,而非博。”徐庶有些不好意思地点头笑了,道:“大儒季长公便曾做《围棋赋》,盖因比之六博,少些气运,多些机变,而受人喜爱。”

太史慈沉沉点头,显然是知晓徐庶所说这一切,看着棋盘声音坚定,缓缓道:“某知晓为其,但既为武将,气运反倒很重要了,哈!”

高览投箸而走散,逼至中军,随意说道:“季长公,便是前些日子那马日磾的太公吧?符节都被袁公路抢去,还不如来幽州,至少将军对儒士是亲待……此战除公孙,下一个就该袁本初了。将军受了荀氏蛊惑,欲引皇驾入幽冀,这事高某想不明白,二三子且为某解惑,何必多此一举显得不敬汉室?”

“高将军,这可不是什么蛊惑,迁都冀州可谓大善,至少征讨各路诸侯师出有名,天下由我等平定,纵然百战余生,将军为大将军,慈亦能得偿所愿……”说到这,太史慈探手投箸,口中却不再多说,只是点头重复道:“可谓大善!”

“得偿所愿?”高览笑的玩味,也不看棋盘,只是对太史慈笑道:“子义莫非与子龙一般,今生所愿平定乱世?高某不知何为大善,主公拔剑,高某镇守四方便是。”

平定乱世?

“乱世自是要平定的,不过慈之志向。”太史慈笑着扬起脸来,仿佛怀揣珍宝般喜不自胜地摇摇头,“不可说,不可说呀!”

高览看他吊起胃口,笑骂着将箸投在太史慈脚下,道:“有何不可说?快快说来!”

“将军,真不可说。”太史慈忽然正色地令人措手不及,收敛衣襟重新跪坐,甚至连头上的发髻都扶正了,这才道:“大丈夫轻言一出便吐然而诺,若某今日战死,岂不食言?”

锣鼓声响,营寨上的守卒快步跑下,一路上不敢大喊窜进中军帐中拜倒。已经不许他再多说什么,太史慈早已起身拨开挡路的碍事守卒,提铁戟长弓直奔寨墙。

公孙瓒,来了!8)

第一百一十二章 沧海桑田第六十九章 拜见阁下第一百零八章 整军修路第六十五章 出营挑战第六十六章 袁绍出奔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众郎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战 六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一百零八章 灭顶之灾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触进京第九章 袁术病故第一百零九章 张颌的野望二十三章 仲卿养驴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声第二百六十二章 扑空第八十四章 让他一马第三百二十章 开市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战第十一章 等我回来第六章 时过境迁第二百八十一章 冲撞第七十章 洛水之会第一百一十五章 临行赠甲第二百四十二章 伤寒第六十章 中平略记第三十章 如坐针毡第一百一十章 诸王联军第三十四章 太学通议第五十七章 渡河为战第九十九章 善用势者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宁第二十二章 尊汉攘夷第一百二十六章 将军万岁第一百五十四章 归途第四章 袭扰腹背第三百零二章 诸生下乡第五十五章 麹义来袭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七十四章 将兵进涿第九十章 会盟封爵第七十九章 出类拔萃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六十九章 熊熊烈火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九十一章 跃马鲁地第九十四章 成为汉人第四十七章 文远蓄须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进第八十七章 无欲则刚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二百零五章 驴阵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敌之策第四十二章 流离之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疟疾第一百七十九章 矜持点第二十四章 改变天下第九十八章 群起攻之第一百零六章 汉室兴第十四章 孟起无礼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设想第七十章 狼窝虎穴第八十七章 翻手为云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战 终第五十六章 烧杀抢掠第六十六章 请主公响鼓第四章 立辑校寺第二十六章 董卓进京第四十八章 护卫北上第一百零八章 开城迎人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九十七章 总有相和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六十六章 英雄之器 七夕快乐第九十八章 探望燕东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户侯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长沙第三百一十五章 五斗米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一百七十九章 矜持点第五十章 切莫负我第五十四章 破军之策第十五章 剑如雷霆第九十八章 还师辽东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杀第三十七章 屠纥升骨第六十九章 乌桓司马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变第三百三十三章 体面第一百一十三章 假节三锡第二十章 慑人心魄第七十二章 吾有虎将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六十八章 南联黑山第六十七章 鲜卑素利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营第六十五章 谋刺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