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将帅不和

麹义的心理感受很复杂。打了胜仗,士卒没多少死伤,这本是很值得开心的事,尤其他是大将,所有功勋都有他的一份,这样的事,高兴是应该,不高兴才是奇怪。可是呢?他的的确确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场仗,不是他麹义打胜的,徐晃却将战报写得很偏向他,这种原本的善意,在他看来却好似施舍……麹义不要这样的施舍。

所以麹义命人写了另外一份战报,写明了徐晃的运筹帷幄,一点功勋都没贪多,该是徐晃的,全部都是徐晃的。

自徐晃丢出袁尚与蒋奇的头颅之后,除了那句‘我们赢了’,还有的便是告知麹义,南面的道路上所有敌军已被他从后路一扫而空,济南国中只剩下营寨中五百甲骑,也在大军席卷后丢下营寨狼狈南窜……也就是说,目下的平原、乐安、济南三郡国,已完全落入燕氏之手。

麹义传令军卒占据袁氏原本的营寨后,就地休整两日,再继续南进迎接袁氏主力。不过紧跟着便收到来自敌军俘虏的情报——袁军、曹军已达成结盟,欲同攻燕氏夺走河北之地。

与此同时,军中亦流传出不好的传言,说是麴将军与徐将军,因前番战功之事交恶。

这样接连不断的坏消息,令军心浮动已无可避免。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久在军中老卒哪个不知晓麹义有多骄傲,而徐晃的做法若是对同为将军的姜晋,或许十分讨巧,可麹义是万万不会吃这一套的,反而因此恨上徐晃才是正理。可这样的事毕竟已经发生,军卒又不敢摆到明面上去说,只能暗地里互相抓着这点事说个不停,本意是打消各自心中的忧虑,怎知道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谁都高兴不起来,反而更忧虑了。

这样的风言风语,自然也传入当事人的耳朵里,徐晃对此极为不屑。有身边人问他,说将军,军中盛传您与麴将军不和,您难道不会因此感到担心吗?

徐晃正秉烛夜读,握着书卷目不转睛地轻笑,不置可否。左右亲信皆大急,道:“目下麴将军为主将,大战将至,若如此交恶,我等可还有活路?请将军救命!”

“你等以为,麴将军会因战功之事与徐某交恶?”徐晃不胜其烦地放下书卷,望向左右亲信的目光满是怜悯,似极了过去在白波军中时经常望向李乐、胡才等人的眼光,道:“麴将军是主将,徐某以下将之身指挥主将,若因此为将军所恶,仅是常理;但若因战功之事?麴将军是朝廷大将,尔等今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所谓兵形势……”

说着,徐晃不再看左右亲信侍者,扣着书卷道:“善于布阵的将帅不需要摆开阵势,敌军便已经败了;善于用兵的良将也不需要与敌人交兵,敌军便只能退走。”

比起徐晃的沉着,麹义却有所不同,听说军中流传这样不利于他的消息登时便暴跳如雷,将帐中案几砸得粉碎,指着帐外对麴演骂道:“是谁在军中散布谣言,真是该死!”

不论麹义对徐晃传出战报是满意还是不满,这些事都并非寻常军卒所能随意评判的。若是空穴来风倒也罢了,可麹义心里真有点别扭……这就更不能让军卒在军中风传这样的言语。

正像徐晃所想的那样,麹义对他的不快与厌恶,完完全全是在于他不听将令,擅自行动。这与争抢战功是没有关系的,徐庶为他献计,就是要里应外合击败蒋奇,可徐晃却借此机会领兵急行近百里,从后方突击蒋奇……尽管最终的战果没什么区别,甚至说士卒伤亡被减少了四成也不为过,但徐晃比预计的救援时间晚了两个时辰。

在这中间不论麹义还是麴演乃至匈奴四个千长,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两万大军便面临溃败。而这样的结果便是,很可能别人都被击败了,徐晃一个人坐收全功。

这才是麹义不快的根源。这样的事,过去麹义也做过,但从来没人让他做承担后果的这一个,故而这一次,他的心情非常不好。

“兄长,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抓着这点东西不放。”麴演叹了口气,坐在一片狼藉的军帐中叹了口气道:“这些留言多半是那些降卒中有人无意散布,他们还没弄清自己穿着谁家的兵服……这事自有我去处理,兄长,现在若徐将军心中有了龌龊,因将帅不和打了败仗……大王那边,不好交代。”

提到燕北,麹义心头所有的怒意随风消散。他转过头对麴演道:“三郎,过去兄长为大王征战,大多时像徐将军这次一样,战功是麴某的,危险是大王的。”

麹义说着便笑了,笑着笑着面容唏嘘中带有严肃,“过去兄长总以为自己救了天下,甚至以为大王的王位,都是麴某一力推上,其实不是这样。三郎,你知道过去大王是怎么做的?虽然承担危险,却来请教麴某,如何才能将几千军卒挥如臂使,纵然麴某言语上有所僭越,也从不见怪,反倒多有包容……所以麴某对大王服气。做将军才需要百战百胜,但大将是可以打败仗的,只要手下百战百胜的将军服气,就够了。”

麹义想开了,他就算不能像徐晃那样对大战局把控细致入微,那又如何?燕北能统治北方遥遥万里,难道依靠的是他征战无敌吗?而是因他能让部下各路英杰愿为其腹心。麹义不需要统治北方,他只需要统帅自己这一部兵马南下直至取得袁氏项上人头即可达成燕仲卿对他的期待,所以他也不用像燕北那样不留余力地收买人心,只要得到部将敬重就够了。

因而在军中谣言越传越盛的第二日,麹义骑着高头大马,备下束脩,大张旗鼓地进了徐晃的军寨,立在辕门下等徐晃出帐,这才恭恭敬敬地遥遥拜下,拱手作揖,道:“麴某敬重徐将军军略,特来请将军指点,还望不吝赐教!”

即便是徐晃,也不由为之动容,疾走数步闪身下拜,道:“麴将军,这,这岂不是折煞在下!”

第六十三章 万余甲兵第六章 钟鸣鼎食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个不留第二十五章 托付甄氏第二百六十八章 患得患失第九十二章 刀不如袁第八十一章 兄弟阋墙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谢第一百零六章 阴差阳错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变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战 六第五十三章 辽西纰漏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席第九章 袁术病故第六十六章 请主公响鼓第六十六章 袁绍出奔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战第七十六章 涿县废墟第七十六章 凉国之英第三百零九章 断路第二百九十二章 围攻第二十章 田豫国让第九十七章 谋千里者第二百六十七章 江夏水战第一百零六章 汉室兴第八十三章 亦有权谋第二百三十一章 记下来第九十一章 扶汉覆汉第二百八十一章 冲撞第十七章 汴水之难第二百二十八章 广陵太守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二百二十三章 鱼死网破第二十章 田豫国让第四十六章 兵者权谋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围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营第九十九章 善用势者第五十六章 鲍信被俘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宁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五十七章 熹平石刻第一百零七章 见好就收第九十二章 青石桥之战 五第十一章 东莱失守 国庆快乐!第一百零六章 战则必胜第二百九十五章 汉鬼第二百零一章 会水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营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脸面第六十四章 绝户鲜卑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五十八章 兵进皇宫第十七章 百卒夺城第五章 明珠蒙尘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战第四十章 野性难驯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动作第四十五章 兖州之变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为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四章 袭扰腹背第四十三章 胆大包天第七十章 洛阳郎官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粮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二十二章 尊汉攘夷第一百章 拜见陛下第六章 杀郭公则第三百零七章 两封信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三十八章 平乡围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飞转第一百一十七章 乌合之众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表起兵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八十六章 参兖州军第八十一章 兄弟阋墙第三十六章 胜负已分第六十五章 连成一片 七夕快乐第一百三十五章 优柔寡断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敌第一百四十三章 谯县之战 终第二十三章 背井离乡第二十九章 甄府详谈第五十二章 定东道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围第九章 独自西进第十四章 八千兵马第九十三章 定计哄骗第一百六十二章 诸侯必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