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两封信

所谓病急乱投医,甄姜怀着九个月的身孕却突然被医匠告知难产,这事将燕北吓坏了。召集了各地医匠却都没什么万全之策,煎出再多安胎药也不能让燕北将心放回肚子里。所以,赵国境内的道士、僧人,统统被召集到赵王宫为甄姜祈福。

所幸母女平安。

这世上有傻子便有聪明人,在距离邯郸城遥远的荆州,刚发生一件大事。

刘表自感时日无多,也同样认为自己没有继续主政荆州的机会与能力,长子刘琦身边没有几个名士辅佐,做出很多决断都是昏头主意,以至于处处受制与北方的刘琮。

刘表过去因为蔡氏的枕边风而偏向刘琮继位,但从来不曾想到刘琮居然有这样的才能……当然了,这种才能未必属于他自己,或许是身边有才能超绝的幕僚辅佐,但幕僚的谏言主君能够采纳难道不同样也是主君的才能么?

当他两个儿子成为两个互相对立的主君,刘表心中有多复杂,很难言说。

到了他们现在所处的地位,通常一切都可以决断为计策、谋略,包括刘琮前些时候派人发送而来的书信,说什么要刘琦将他送到襄阳,那里有最好的医匠之类的话,这肯定是谋略。医匠是赵王派出的,他落到赵王手里难道还能好好活着?

现当今天下所有诸侯里,没有人是向燕氏宣战而开始战争的。曹操是因为援助袁绍形成同盟而进入这场战争,袁绍死了但战争仍在继续;孙氏是因没有向邯郸送去质子而被燕氏率先攻打;刘备抢了张鲁唾手可得的成都城,接着没有应燕北邀请前往邯郸,大体上开战的原因与孙氏有几分相似。

他们都不曾向燕氏宣战,唯有荆州。

刘表是实实在在向燕氏宣战的,只是在他宣战之时也决然无法想到,作为同盟的刘姓诸王居然会如此地不堪一击,被典韦一个人灭掉大半。

但是说真的,即使明明知道这是谋略,谁的心里还能没有丝毫疙瘩了?

他将州牧的位置留给长子,长子却对次子提出治伤医病诸事视而不见,换了谁能笑呵呵地接受。

更让刘表所不能忍受的是,刘琦在和曹操暗自接触。这才是真正让刘表对这长子心灰意冷的原因。曹操被燕北打败了不假,但那是一头猛虎,猛虎会被群狼击败,但岂是能够被猪狗牵着鼻子走的角色?

就在双方试图交好的第二个月,曹操便派遣心腹大将曹洪引兵进入宜城范围,在城外驻扎。与此同时,虽然刘表不知道曹操在做什么,但他猜测刘琦身边的部下应当都与曹氏暗通款曲……要不了多久,荆州刘氏便会变得千疮百孔,乃至不复存在。

刘表说不出什么了,让他去想千百个实力不济的理由,万千个运气不佳的借口,可到头来总归是敌不过冰冷的四个字气数已尽。

这便是汉室,这便是刘氏,这便是他们输掉荆州输掉天下的缘由。

刘氏子孙有不少出色的人物,尽管这其中涌现的宗室有文韬过人者、有武略英俊者,但却没有最合适的诸侯。

燕北和曹操都一样,都不过是使用阳谋,曹操明目张胆地接近刘琦的部下,将兵马驻扎到宜城近畿,哪怕刘琦明知这是饮鸩止渴,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燕北也是一样,他把刘琮封为荆州牧,这是不错的,但刘琮的荆州牧难道能与原来刘表的荆州牧相提并论吗?他若没有反心还好,燕氏用他来安定荆州、他用燕氏来赶走曹操。可一旦将来他与燕氏生出什么龌龊,燕北甚至不需要动动手指,他便身死人手。

所谓饮鸩止渴,便只是现在失去追求的权位与将来性命交与旁人手中罢了。

刘表着实想不明白自己的次子为何会这样做,难道将来燕氏还能让他稳坐荆州牧不成?这根本不可能,甚至刘表现在就能确定,将来燕氏一定会把他调往朝廷,一辈子浑浑噩噩地过去,谨小慎微万一犯了错误,便是深思族灭的结果。既然如此,何不抛下权位前往别的地方避难呢?

病榻上的刘表已经召见不到什么人了,刘琦在努力地架空他,不过还有一个人是他能够见到的。他的侄子,勇武超人的刘磐。

没有人知道刘表与刘磐说了些什么,只知道在几日之后,刘表的病痛越来越严重,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顿时间整个荆州一片缟素。刘表就算再如何,其镇守荆州十余年,使百姓安乐不曾受战乱之苦。而如今身处荆州的三方诸侯又与刘表多有联系,两个儿子皆为父守孝,就连曹操也只能如此。

毕竟他有求于荆州。

也只是有求与荆州,不是有求与刘琦或刘琮。

就在荆州百姓以为今年会在这种暗潮涌动的状态下过去时,为父服丧的刘琮却全军缟素地领荆州军五千、请张颌从攻,传檄荆州发兵攻打他的兄长刘琦,一时间荆州震动。

在他的檄文上,细数刘琦包括明知父亲有病而不治、反对朝廷是为不臣的七条大罪,接着便亲率大军向南攻打宜春。这是任何人都没想到的情况,包括曹操,他如何都想不到刘琮居然会在这种时候向南发兵……往北逃难的百姓可还都没走完呢,这就打起来了?

曹操一样没想到的是刘表会死在这个秋天。

曹洪一部人马在宜城不足以守备,但若加上刘琦部下的刘磐所率五千余兵便可以据守城池了。

可谁都想不到,围城战刚刚开始的第二日,守备宜城北门的刘磐却大开城门,领部下进入营寨闭门不出,任由燕刘大军进入宜城,转眼攻破曹洪部,擒刘琦、曹洪等诸人,一场仗便痛痛快快地结束。

尽管战事结束,却令张颌、刘琮等人对营中五千余兵如临大敌,霎时间营寨大开,顶盔掼甲的刘磐出寨,手捧两封书信交给刘琮……两封书信,俱为刘表在病榻前的绝笔,一封给刘琮、一封给赵王。

第八十一章 颜良文丑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营第三百一十九章 龙虬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个第三章 刺杀陶谦第二百七十一章 睚眦必报第七十七章 衡量战力第五十二章 心有余悸第三十二章 何以为士第六十七章 再议废帝『再求订阅』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九十三章 冲击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继第五十二章 开疆辟土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过瘾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偿所愿第九十八章 无题第六十七章 再议废帝『再求订阅』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四十六章 从长计议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战 一第五章 价高者得第七十五章 幽扬通商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乱开篇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三十七章 金樽与共第三十一章 不见人恶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十四章 孟起无礼第十二章 徐徐图之第十四章 特来相助第三十四章 子义迁居第二百二十五章 广陵第三十八章 长安兵乱第九十八章 群起攻之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贵霜帝国第一百五十一章 就在今夜第三十七章 另起炉灶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台第二十一章 所谓谣言第七十一章 天下纷乱第八十七章 四海为家第十章 渤海水战 先别订阅,明天修改第九十八章 群起攻之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一百零七章 见好就收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五十九章 长命百岁第三十八章 以助声势第三十九章 将军出征第五十五章 后路未知第二百三十一章 记下来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一百一十一章 谁伏击谁第三百零一章 鲜卑末日第十九章 乌桓骨进第四十二章 纵情声色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胜第一百一十一章 兴和元年一百三十七章 时运在我第八十五章 终不负人第十七章 人世难安第一百一十七章 乌合之众第五十一章 好为人师第十六章 错马之交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户侯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鸡汤第四十五章 各怀鬼胎第十二章 西迁东奔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偿所愿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六十九章 抉择第三十六章 定计庚渠第一百八十九章 校尉部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一百八十五章 关变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灾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十五章 剑如雷霆第九十五章 驰北道第五十九章 俱为浮萍第十八章 进击荥阳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十九章 长安难保第七十九章 长途漫漫第九十六章 牵制掣肘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七章 乌丸平叛第六章 真正威胁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八十七章 翻手为云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