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达志刀势展开,他手中的神兵狂沙刀也露出了峥嵘,刀身寒芒烁动流转,人刀合一,无尽风暴从刀身涌出,仿若流沙一般要把人吸入其中,撕成碎片。
嵩山派的快慢十七路剑法施展起来宛若长枪大戟,黄沙千里,可比起可达志刀法的苍凉悲壮,简直是天差地别,阳光被可达志吸引,可达志身边仿佛多了一片黑沙漠,阳光暴晒,滴水无存,死寂到了极致。
死亡沙漠,可达志对于狂沙大漠的理解已经走入极端,无声的杀戮,骇人的死寂,大风吹过,荒沙千里,郁郁葱葱的胡杨林扭曲的如同恶鬼的利爪,苍翠的绿叶半点不存,仅有几只乌鸦唱起了丧乐。
这等酷热却又让人心底发寒冷入骨髓的武道意念便是可达志的武道,作为一次次杀戮之中崛起的强者,可达志虽然喜好美人,可以这只是一种色欲,或者说是占有欲,一旦开战,可达志不会对任何人手下留情。
面对这恐怖的幻象冲击,紫云把真气输送到寒龙剑之中,一股冷气散发出来,让人感觉如同在三伏天喝下冰镇的肥宅快乐水,爽快的只想要叫喊出来。
寒龙剑是天龙三叉戟的器灵融合紫云的雌雄双剑所化,本质属性是冰,冰是水的变种形态,也就是说,寒龙剑五行属水,紫云五行属木,水生木,木护水,生生不息,循环不止,恰好是狂沙大漠的克星。
沙漠最怕什么?植树造林!秦寒穿越之前,不管是国家工程三北防护林,还是企业公益蚂蚁森林,都深深植入人心,经过亿万人的努力,某些沙漠已经变成了绿洲。
这些事情秦寒和紫云说过,紫云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什么叫做数亿人几十年的大工程,但是对于秦寒的话,紫云从来都是深信不疑,此时对战可达志,紫云心有所感,以水木属性的气息演化出了一片特殊的森林。
矮小但是生命力顽强的梭梭树,结出富含营养的果实的沙棘,不惧东西南北风的樟子松,荒漠神树胡杨,柠条、沙柳、花棒、红柳、云杉、华山松……各种防风固沙的树木纷纷显化,为死寂的沙漠增添一份生命的活力。
功法相克,武道意志互不相容,可达志想要让荒漠吞噬紫云,紫云则仿若沙漠中的梭梭树,虽然矮小,吸收不到多少阳光雨露,可根基牢牢扎在地下,借助地底的水源顽强的生长。
狂风吹过,梭梭还在,狂风愤怒了,疯狂的呼啸,疯狂的侵蚀,梭梭被吹得左摇右摆,比滔天巨浪中的一叶扁舟还要摇摆不定,梭梭伤了,半个身子都被吹没了。
狂风得意的狂笑,等待梭梭投降,可风沙过后,梭梭顽强的抬起了头,吸收微不足道的地下水源,重新成长了起来,甚至长成了一小片梭梭林。
狂风怒发冲冠,一次又一次的疯狂卷起砂砾,如同钢刀子弹一般打向梭梭林,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可达志和紫云的武道意志疯狂的碰撞,刀气剑气已经分不清谁是谁,刀气中有剑气,剑气之中也有刀气,招式变化更是巧妙无比,每一秒钟都有不同的招式碰撞,每一次碰撞都能演化出更加新奇的招式。
足足过了半刻钟,可达志的狂沙刀气笼罩了三丈方圆,紫云看起来已经无处可躲,即将被荒漠吸成一具干尸,可就在此时,紫云长啸一声,从口中吐出一条白练。
白练飘散在空中,和紫云的剑气真气交融在了一起,好似云朵一般,水,木,云形成了近乎完美的循环,甚至把可达志的土属性都给吸收进来,把他的沙漠重新变成了绿洲。
可达志的刀气轰然破碎,一道冰晶剑气从刀气之中突围而出,刺向了满脸都是惊惧连连后退的可达志。
武道交锋输了一筹,可达志的心灵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出手不免弱了几分,可越是如此,越激发了可达志的血性,作为一个天赋悟性不输双龙的天才,临阵突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达志的武功原本只有死亡杀意,是死之刀,如今和紫云交锋,虽然被紫云以生机破了武道,可也让他感悟到了刀法更进一步的机会,单凭死气他已经难有进步,既然如此,不如由死转生,生死融合。
紫云的剑气已经到了胸前,可达志心有所感,狂沙刀就势一卷,以宝刀为中心,龙卷狂风霎时风卷残云,仿若盾牌一般把可达志牢牢包裹。
大漠虽然恐怖肃杀,可与天争,与地斗,在死亡之地寻求活路,不也是一种另类的修行么?
草原之上的武术传承比不得中原,虽有武道高人,甚至是远古神秘传承和图腾崇拜,可大部分不成体系,难以流传,草原之上的高手除了佛门密宗传承,大部分都是在残酷的环境之中和自然搏杀激发潜力创出神功秘法。
可达志的武道也是如此,此时匆匆领悟“生机”武道,自然而然发出了死中求活的惊天一刀。
招式一改如同滚滚黄沙的变幻莫测,而是如同龙卷风一般狂暴无比,刀气龙卷防御住了紫云的剑气,甚至借助旋转之力防守反击,紫云连退三丈,刀气竟然没有丝毫减弱。
这一招结合了草原的狂风沙暴,看似是刀气,实际上却是以真气催动自然伟力发动攻击,别说三丈,便是再来三丈也不会减弱分毫。
烈日蒸干了水分,使得战场雾气腾腾,结合掀起的沙尘,更是遮天蔽日,恍惚间,紫云被可达志的刀气一刀斩成两半。
可达志立刻知道坏了,他不是傻子,若是紫云真的被一刀斩杀,秦寒岂能无动于衷,很明显,这是诱敌之计,果然,紫云被斩成两半的身影化为水汽消失无踪。
不等可达志回防,紫云已经到了他的身后,手中寒龙剑刺穿了可达志的心脏:“大漠之上,既有狂沙风暴,又有海市蜃楼,我这一招蜃楼魔影,也是恰逢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