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教子

“你想问什么?”允熥看着一脸正经表情的文垣,神色也变得有些郑重。

“父亲,适才父亲说遇见一个姓萧的商人向他问话。父亲,商人虽也是四民之一,却是四民之末。虽然依照父亲的教诲,国家少不得商人,朝廷也用得到商人,但父亲何须亲自与商人说话?若是有事情要吩咐,让官员去吩咐即可。”

“二者,父亲,儿子觉得安丘姑姑为普通百姓,或边疆的蛮夷治病也不太妥当。父亲之所以让安丘姑姑在西南为当地的蛮夷治病,儿子觉得大概是安抚当地人吧。可(皇家)学堂里的先生讲过要有上下尊卑,安丘姑姑为普通百姓或蛮夷治病,是否有些失了体统?”文垣说道。

文垣从去年起开始去皇家学堂读书了。在皇家学堂中,不,在此时大明任何一个学堂中,在此时全世界绝大多数学校中‘礼’都是重点讲述的内容,中国人要学习儒家的礼仪,欧洲人要学习面对贵族或贵族之间、以及基督教礼仪,印度人要学习对待不同种姓之人的礼仪,大食人要学习天方教礼仪。

世界各国的礼仪中都有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内容,所以文垣觉得朱贤彩不应当为普通百姓看病;而在中国的礼仪之中,商人虽然一直算作四民之一,比连四民都不算的下九流要强得多,在从周代开始就受人鄙视,春秋战国的乱世地位高了些,但随着秦完成统一又地位低下起来。所以经受了礼仪教育的文垣认为作为皇帝不应当与商人直接说话。

‘真是从小就是皇族中人,才这个年纪就已经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虽然差不多只是鸭子学舌般照搬先生讲的内容,但也不简单了。莫非历代的皇族都是如此?是了,历史上朱棣带兵北伐,又因什么缘故朱高炽不能视事,就让年仅九岁的朱瞻基每日去奉天门视事,这么小的年纪。’

‘看来,十二岁以下孩子的课程应当削减了,不能让他们从小想法就受到限制,我也没空整日去皇家学堂教导他们。他们的礼仪课先生也要换人。’

允熥先想了一会儿这些,回过神来看着文垣充满疑惑的目光,对他说道:“不论士农工商,都是大明的子民,也都是皇帝的子民,只不过有长有幼,文垣,你说对不对?”

“是,父亲。”

“既然如此,做长辈的,岂能因为子民的长幼之分而有所区别?文垣,你要记住,不论士农工商在你眼里都应当是一视同仁的,他们都是你的子民。”

“教导你的先生,或者说历朝历代认为商人是四民之末、从而瞧不起商人的人,或许有些是因为见到了商人所做的罪恶之事,这样的事情当然有许多,但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利益。他们之所以瞧不起商人,是要通过贬低商人抬高自己。”

“有关利益之事现在与你说你可能并不明白,但你现在要知晓存在这种情形就好了。等过几年,你十多岁了,父亲再详细与你说。”

“另外,最早创立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乃是春秋时一代大贤管子,管子初创这一制度时却并未将士农工商分出上下,而是一视同仁,当时的‘士’与现在的‘士’所指的人也并不相同。”

“总之,你要记住,不论士农工商都是你的子民,你应当一视同仁。”

“有关贤彩为百姓看病之事,确实不合礼仪。但这能极好的收束百姓对大明的忠心。你想想,身为一个普通百姓,却得到了尊贵的郡主的救治,岂能不会十分感激朝廷,感激皇帝?”

“另外,文垣,你觉得,身为宗室应当做什么?”

“治国理政与带兵打仗。”文垣回答。

“但并非所有人都有治国之才,许多人甚至连治理一地的本事都没有。至于带兵打仗也是如此,即使父亲让所有的宗室子弟都认真习武,打仗的时候也愿意奋勇冲杀,但也只是将才,而带领大军征战需要的是帅才。”

“那这些即不能治国理政又不能带兵打仗的宗室做什么,都在家里吃着朝廷的俸禄等死不成?现下朝廷虽然每年收上来的赋税还够用而且有富裕,但宗室子弟的人数可是会不断增加的,早晚有一日,朝廷会养不起这么多吃闲饭的人的。”

“所以必须要让这些人有事情做。喜好学医之人,就让他们去学医,喜好书法之人,就让他们去学书法,喜好学绘画之人,就让他们去学绘画,即为国家做贡献,也让自己衣食无忧。文垣,你明白了么?”

“儿子明白了。”文垣赶忙说道。

但允熥听他这句话却有些失望。‘罢了,只不过是八岁的孩子,不能苛求太多。’

“文垚,文圻,你们两个也是一样,要记住、明白父亲教导你们的话。”允熥又对他们两个说道。

“是,父亲。”文垚和文圻赶忙答应。

允熥教导完自己的三个儿子,因马车内也不凉快,掀开车帘透风,此时略微有些东南风,还凉爽些。

又过了一会儿,马车来到中山公主府。门子本来还有些傲慢的看着这两辆十分平常的马车,但看清随行护卫的人的脸后马上变得紧张不已,上去问清是谁来了之后赶忙屁滚尿流的跑向府内通报。

听到兄长前来看望自己,昀兰马上坐着步撵迎接。走到半路上遇到允熥,她赶忙要下步撵对他行礼。

允熥也连忙拦住她:“二妹妹,若是平日里兄长受你一礼也就罢了,可你现下正怀着身孕,可要注意,就不必躬身行礼了。”

“既然皇兄这样说,妹妹这次就不给兄长行礼了。等妹妹的孩子生下后,再将这些日子欠下的礼都还给皇兄。”昀兰笑道。从前在宫里允熥对待家人在礼节上就并不在意,昀兰知晓他不是假客气,也就接受了。

===========

感谢书友一剑68、这尼玛竟然、其四七七、长戈幽影的打赏。

第202章 小说家第611章 马匹与徐第1446章 对欧洲的谋划—远在西方第124章 兖州事件——线索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节 )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1414章 李家庆贺第952章 闲不下来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1353章 汉洲攻略(十五)第308章 封第907章 意图不明的人第812章 四王第942章 三杨之一回京啦第38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二十一日第226章 东西藩国第1257章 说话嘱咐第1201章 宴饮的最后第396章 济、青第1117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破城第458章 答谢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255章 想法和英灵第415章 降与死第1010章 焦急第58章 ……阴谋——插叙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520章 猜到追击第1529章 小武则天第1658章 巴布纳——援兵第1755章 开罗——潜入第1309章 下一代该成婚了?(五千字章节)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1545章 印度之战——援兵第1690章 艰难的婚配与当年的盟约第1766章 气数已尽第1117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破城第1066章 决战——开始第1286章 活字印刷术第698章 说湘王第896章 我来也原来是这个身份第314章 何荣与齐家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445章 又一年的腊月二十九第71章 宝钞战争——苏州问题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登陆第137章 战——初战第378章 两地的变故(四)第353章 徐南青第857章 南定——目标是哪?第692章 西南杂谈第30章 宝钞战争——计算的投入第1789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争论与差事第839章 多邦城——最后第305章 见水师副将第685章 对蒙第561章 松绑第1044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亲征第274章 军校改革第1460章 爵位改革——对勋贵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777章 解惑(二)第1785章 工业时代——工人的待遇第1561章 印度之战——惊喜第10章 后续发酵第637章 相模国第1724章 和母亲的对话第164章 各种事第368章 济南城破第1211章 再等等第827章 战安南——反应第1333章 汉洲攻略(五)第1283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五)番外10:挑刺的报纸第1099章 战乌鲁木齐——公侯万代第1367章 黄头发的人又来了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128章 家书与离开兖州第726章 帖木儿的反应——安卡拉第596章 了解第1549章 印度之战——孟加拉人败退与朱高旭的谋划第29章 子澄入彀第1093章 血色——报了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228章 文学泰斗第373章 在东平州第313章 花英与徐家第42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继续;正式开始第302章 向导第942章 三杨之一回京啦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703章 宴饮前的谈论第796章 最后醒来第473章 亲子第899章 庆功宴——减罪一次的勋章第69章 春和殿纪事第1467章 迟迟未到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