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南洋风雨——借钱打仗

“正是靠着他们我才能压制住本地的佛教势力,若是处置了,我还如何压制本地的僧人?本地僧人更加危险。我也只能容忍他们了。”朱高煦很有些无奈。

这笔钱若能不还,他肯定不会还,封建统治者大多将商人看做肥羊,长大了就要薅羊毛,他也不例外;可广东佛教协会事关他压制本地僧人,他也只能还钱了。不过佛教协会对于他这样的王爷也不敢得罪,若是打输了先欠着也没什么。

“可是你,还有贤烶,你们二人到底是怎么想到从钱庄借钱打仗的?”朱模又问道。他对于这点很好奇。

“这说来就话长了。”

原来朱高煦得知满者伯夷即将发生内乱后,就要筹措军费,准备出兵。大军出征,需要提前预备粮食,军械也要检查一遍换成新的;可他手上虽然还有粮食,但钱不够了,没钱给将士换新军械。拿着旧军械倒也不是不能打仗,但若是让本地寺庙僧人与大户人家得知,以为自己实力衰弱,指不定闹出多少事情来。

朱高煦思来想去,决定向朱赞仪借钱打仗换兵器。安南虽然比不上中原富庶,但前几年大军打过来的时候朱赞仪也不知灭了多少不听从号令的大户人家,很是得了一大笔钱。安南虽然小打小闹不断,但没有大规模战争,应该还有不少钱。正好他有一批本地特产也送到宝安市舶司售卖,朱高煦就让水师护送着顺便去一趟宝安。

可不想借钱的请求被朱赞仪拒绝了。他在接见前派人与使者闲聊,得知朱高煦借钱的缘故是为了出兵攻打满者伯夷,顿时起了心思,也要派兵参战。可他这一派兵参战,也要筹备军粮、军械,就没多少钱能借给朱高煦了。何况朱赞仪也怕万一打了败仗朱高煦不还钱,只答应了很少的数额,根本不够。

使者几次劝说都不成,只能带着船队离开河内前往宝安。

去宝安市舶司做生意的商人也知晓使者去越藩的目的是什么,就将此事当做奇闻趣事与旁人说了。本来这也没什么,大家说过去就忘,却不想此事传到了当时正好在宝安市舶司的萧卓耳中。

由于宝钞携带方便也不容易丢,所以市舶司内不论本国、番国商人手里都有不少宝钞,也是宝钞最主要的使用者之一,允熥害怕听闻能够用宝钞兑换金币后市舶司的商人纷纷兑换,于是提前派人去两个市舶司与商人沟通,让他们相信宝钞的信用,不要将宝钞兑换成金币。萧卓曾经做过海商,后来又在上海市舶司做了几年买卖,认识的商人极多,正好能办这个差事。

萧卓自己也愿意办。虽然这件事有难度,可做成了必定会让陛下对自己更加看重,所以他在萧涌成婚后不久就去了两个市舶司。

经过反复劝阻,又许下了一些承诺,他总算让大多数商人答应不将手头的宝钞兑换成金币,心里松了口气,就带着下人去市舶司内逛一逛,打算买些大明不常见的珠宝带回去让儿子送给公主,在买东西的时候听说了此事。

萧卓当时就心中一动,马上带着随从离开市舶司,找到广东佛教协会理事之一的六榕寺主持俞坚和尚,告诉了他此事。他当时对俞坚说道:“俞坚大师,我看不如由贵寺开设的六合钱庄借钱给苏王殿下。我估算过了,六合钱庄定然能够拿出这么一笔钱来。”

都是内行人,俞坚也不说假话,实话实说道:“萧老爷,这笔钱鄙寺的六合钱庄自然是拿的出来的,但为何要借钱给苏王?你也说了,这笔钱借出去苏王是要拿来打仗的,若是胜了还好,若是败了,得多少年才能把钱还上?”

“而且借钱给官府利息一向不高,年息大多只有二分四,远不如借给私人,我为何要借给苏王?”

“俞坚大师,您说的不错,苏王殿下若是打败了,这笔钱估计得拖欠好些年;把钱借给他利息也不高。但大师,六合钱庄现下可将储户存得钱都借出去了?许多钱都在钱庄里面干放着,借不出去吧。既然如此,为何不借给苏王殿下,即使利息低一些,也是利息,总比干放着强。而且苏王殿下这些年在南洋也没打输过仗,此战得胜可能较大,不必担心收不回来。”萧卓不慌不忙的说道。

他这话打在了俞坚的软肋上。这个年代一般人的观点都是能不借钱就不借钱,城里借钱的人很少,他们作为寺庙也得要点儿脸,在乎点儿名声,不能做出把钱借给赌鬼等他们还不上钱的时候收老婆孩子抵债的事情,这样一来能放出去的钱更少,存款准备金率在八成以上,主要利润还是来自手续费,以及自家的其它买卖周转之用。

俞坚又仔细想了想,觉得萧卓的话有道理,但反而更加疑惑:“萧老爷,您的话是不错,但您与苏王殿下非亲非故,为何要插手此事?苏王殿下的使者也绝不可能算到您这个时候会在宝安,提前请托。”

“这个,此事若是成了,当然对我有好处。不过详细您就别问了,等过两个月后您看邸报自然会知晓。”萧卓说道。

他所想的,自然就是设立钱庄总行会一事。他在离京前就已经听允熥说起过此事。他当时并不知晓自己能够当上总理事,但全国的钱庄、当铺都会归钱庄总行会管是一定的。要想京城的总行会能够从地方上多收点儿钱,就得让钱庄多赚钱,所以他当然要积极促成这次借贷。这一笔借贷虽然不算什么,但萧卓看到了其中的广阔前景。若是这一次运作的好,以后南洋的诸位藩王,甚至是番国都借大明钱庄的钱打仗,这是多大的一笔利润?他们这些总行会的人又能多得多少钱?不过当时此事尚未公开,他也就不敢告诉俞坚,只能这样含混的说一句。

俞坚在不知道钱庄总行会的情况下,经过反复思量,最终答应借钱给朱高煦打仗。

第146章 卡廷——反转第924章 由此所引发的——等着第1515章 目的第965章 工业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420章 解释与婚礼第1063章 决战——全宁卫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第1279章 杭州事第1454章 银行业第790章 大案——最后的审问第1776章 解释二三事第602章 开张大吉第15章 赐名朝鲜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疯狂的商人第1663章 巴布纳——跟随萨尔哈的理由第495章 殿试第589章 湘王第306章 元宵第387章 喜欢第298章 讨论南洋事番外7:帝国最黑暗的年代第1501章 苏州惊变——紧急第1342章 南洋风雨——不怕风险第1231章 借口第1536章 拜访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第1393章 击鼓鸣冤与快速审理第38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二十一日第458章 答谢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1714章 王妃第1015章 坏消息一起来第1072章 决战——差不多了第1331章 汉洲攻略(四)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发现新大陆第1057章 最终决战——想要将计就计第1371章 吉哈诺与克拉维约的对话(下)第1505章 苏州惊变——转折第565章 道理第1553章 印度之战——夜色第724章 讲武堂和蒙古人第26章 内宫之患第843章 军医第909章 礼仪完全忘在一边第1761章 苏伊士截杀第823章 战安南——救第992章 关注点第1150章 分析动机第807章 战安南——张辅第1276章 赦免和规矩第1328章 南洋风雨——借钱打仗第327章 在讲武堂听到两事第739章 色目后裔(完)——儒学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处第664章 攻缅——火器的胜利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宫第1723章 等到夺取埃及后父亲再告诉你第122章 偶遇罗贯中第230章 正统与大厨第363章 哀嚎第1817章 大结局第1510章 审问第77章 两个相关第388章 出征与阴谋第320章 内宫贪腐案(四)番外10:挑刺的报纸第1759章 开罗——为什么第487章 再次出发第950章 过后很久的请求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1659章 巴布纳——击破防线第359章 议进兵第1070章 决战——枪毙第1518章 叛徒原来是自家人第943章 两个嘱咐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284章 独眼狼第631章 两年前见过的人第272章 掩护与实录第418章 封赏与处罚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节第1515章 目的第191章 国家的分析第1786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意见第559章 入城第643章 南婆罗洲第1344章 南洋风雨——带路党第1543章 印度之战——包围第1213章 来头番外1:四百年后的世界第1510章 审问第541章 继续召见第34章 宝钞战争——间隙第1025章 卡拉维约东游记(一)第49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半面馆半皇宫第746章 出巡两广——启程第454章 沙州与京城两地第444章 对待扶桑与取名第1242章 真正的学校——课程设置第115章 兖州事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