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南洋风雨——不怕风险

那人随即对面前的将士大声喊道:“将士们,随孤攻打三宝垄城!此战之胜负,在此一举!”然后没等将士们的反应,就转过身向三宝垄城冲去。

“随殿下杀敌!”在场所有将士也都大吼一句,跟在那人身后冲锋起来。

见到这一幕,在这些人背后被风吹雨打得左右摇晃的一艘船上,一个矮小敦实的人不由低声说了一句:“真是个疯子!而且这样的疯子竟然成了一国之君,还连累我也得一起跟着疯!”

“老大,你不用跟着一起来的,让我们操船送他过来就行了。”船舱内另外一个刀疤脸的男人很随意地说道。

“我不来怎么行?”那人马上转过头来对刀疤脸说道:“他都亲自冒着被风浪打翻掉到海里喂鱼的风险坐船带兵出战了,我在码头上喝着茶水等消息?等他从三宝垄回去,还不劈了我!”

“即使他不劈了我,让他爹找我说话,也够受了。我宁愿打仗也不愿意他爹单独和我说话。”

“早知道会做这么危险的事情,我就申请驾船陪着三爷了,起码不至于这么大的风浪还出门。这是咱们运气好,虽然有几个人不小心掉到海里喂鱼去了,可一艘船都没翻,总算是平安抵达。”

说到这里,这人又走到用玻璃做的窗户旁,看着已经见不到、只能隐隐约约听到声音的队伍,又道:“但愿他今天这一战能打赢。以他的个性,要是今天这一战打输了,以后肯定会有更疯的想法,我下次还得冒着喂鱼的危险送他出海!”

“妈祖娘娘啊,”他又转过头对船舱里供奉的妈祖铜像祈祷道:“小人陈祖义,求您保佑国君殿下此次攻打三宝垄城大获全胜!若是愿望实现,小人一定在乾安城修一座高大的庙来供奉您老人家。”

……

……

“再快些!再快些!”朱高煦不停地催促着。现在雨这样大,他的声音并不能让所有的将士都听到;但随着他的催促声,众人好像都听到了他的声音似的,又加快了一点儿速度。

他见众人又都加快了一点儿速度,摔倒的人也都马上爬起来重新跟上,不再说话,转头看向正前方,看向正前方那散发着微微亮光的三宝垄城,低声说道:“一定要打下这座城啊!”

是的,在风雨如此之大的天气下仍然亲自带兵攻打三宝垄城的人,就是朱高煦。

在出兵爪哇岛之前,他曾经对朱橞、朱模、朱贤烶等人说起过自己这次攻打满者伯夷国的目的只是想要从岛上抢一些战利品,不是要灭亡这一国,更没想过占领爪哇岛,而且也对他们解释了自己为何不想这样做的缘故:他认为允熥不会让他占领爪哇岛。

他没有对朱橞等人说假话,但不是全部实话。他对允熥不会让他占据爪哇岛深信不疑,也确实没想过灭亡满者伯夷国,但他也不会想做贼似的从爪哇岛偷一点儿东西,等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率领主力大军回防后就撤走。不说这样得到的财物远远不能满足他的胃口,就是面子上他都挂不住。朱高煦完全可以想象事情传到京城后会引起自己的同族和勋贵大臣如何议论:‘高煦/苏王封到南洋之后真是越来越小气了,像个无赖似的,趁着人家不在家去房前搞破坏,扔个砖头、拔走两棵葱。真是丢宗室/皇室的脸。’

以朱高煦之心高气傲,岂能接受这样的议论?他要么不出兵,只要出兵,就一定要有大战果。

但因为他占不了爪哇岛,付出代价太高得话多少金银财宝也弥补不回来,所以又不能损失太大。

朱高煦思来想去没有想到好办法,正在发愁,忽然有人自称是威拉布弥派出的使者,偷偷摸摸找到他的侍卫,自称有要事禀报他,而且必须当面说话。等见了面,那自称是威拉布弥使者的人请求他出兵攻打爪哇岛西部,并且解释了这样请求的缘故:威拉布弥出兵偷袭苦橘城的计划已经失败,战争转入僵持阶段。而威拉布弥的实力比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弱,这样僵持下去即使双方损失的兵马钱粮一样,对他的伤害也比对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的伤害要大。所以希望朱高煦出兵攻打爪哇岛西部,迫使威格拉玛瓦尔达拿请求罢兵。

而且这使者还说在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军中有将领暗通他们,得知军情后会向他报告,保证苏藩的军队不会受到损失,能抢走许多东西且毫发无伤。

朱高煦当时问了一句:“既然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军中有将领暗通你们,为何你们打仗还不能取胜?”

“殿下,虽然他军中有将领暗通我们,可我军中也有将领暗通他。可殿下您的军队中不会有将领暗通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不会走漏消息。”那使者回答。

朱高煦并不知晓,这个使者其实并不是威拉布弥派来的,而是他手下官员私底下的行动。威拉布弥作为前任国王的儿子,看着满者伯夷国在他父亲的统治下越来越强大,几乎是整个南洋的统治者,心中充满了国家自豪感,做不出勾结外敌的行径;可他手下官员才不会想这么多,一心只想着如何打败威格拉玛瓦尔达拿让他成为国君,尤其是那些出身穷人家的官员。即使失败了,威拉布弥本人也不会如何,虽然会失去权势在苦橘城中被软禁起来,但生活依旧富足,吃喝不愁,如果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一直没有孩子,或许儿子还能在威格拉玛瓦尔达拿死后继承王位;出身大族或大寺庙的人有家族和寺庙保护,也性命无忧;可他们这些出身穷人家的官员,一旦失败,全家都会被杀死。即使为了保证自己与家人的生命安全,他们也会无所不用其极争取胜利。这才有了这个使者出现在朱高煦面前。

不过是否知道这一点并不重要。朱高煦用了手段确定这个使者说的是真的后,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个想法,一个能够重创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军队、自己还不用付出太大代价的想法。

他真正的想法是:首先利用爪哇岛西部空虚,出兵搜刮一番,并且引诱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带兵回援,之后利用其军中暗通威拉布弥的将领传来的消息,重创或全歼他军一部分主力。

而且这对朱高煦也有好处。因为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现在没有孩子,按照继承规则他死后王位要由威拉布弥或他的孩子继承,所以朝中明里暗里与威拉布弥有联系的大臣非常多,完全忠于他的人没有多少,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现在能稳坐王位凭借的就是他手上只听命于他的军队。一旦军队损失惨重,王位就不稳了。

所以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在军队遭受巨大损失后,为了避免更加惨重的后果,保证自己的王位不被威拉布弥夺取,一定会主动提出与朱高煦议和。朱高煦就可以趁机提出苛刻的议和条件,并且要求每年好像进贡一般向他进献财物,当然,是不会有什么回赐的。这样一来,朱高煦以后不用打仗就能年年收钱,达到了孙子所说用兵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面子和里子都有了。

朱高煦又认真思考了几天,觉得以自己手头能动用的兵力想要达到这个目的似乎力有不逮,所以派人邀请朱橞等人一起出兵攻打。因当时朱高煦对他们说只是趁着满者伯夷国内战之机去抢点儿东西,风险很小,朱橞等人也都答应了。

шωш• тTk Λn• C〇

大军登上爪哇岛后,一开始确实如他所说只是在西边抢东西,可在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带兵回援的消息传来后、有人提出撤兵时,朱高煦激动的说道:“十九叔,二十一叔,贤烶弟,咱们可是大明的藩王,岂能听闻敌军赶来就好似害怕一般逃走?这样一来以后还有谁会怕咱们?至少要打一打,让爪哇人知道咱们的厉害,才能撤兵!”

众人一听他说的也有道理,也就答应和威格拉玛瓦尔达拿打一仗。这仗一打起来,什么时候结束可就由不得他们了,尤其还有知道高煦真正想法的徐增寿帮着一起忽悠,逐渐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战局:双方在八马兰大打出手,好像要决一死战似的。

就在此时,朱高煦得到威拉布弥使者传来的消息:因为损失太大,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决定抽调后方城池的驻防军队来八马兰替换损失较大的主力军队;同时,为了保证前线的军队数量充足,先抽调后方城池的军队,待赶到前线后再将替换的军队派过去。三宝垄城作为除直葛城外距离八马兰最近的城池,城中的军队最先被抽调,暂时只有三千人驻守。

朱高煦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一旦攻陷三宝垄城,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统领之兵东西两面全是明军,北面是大海,南面是山,就陷入了绝地,只要熬到他粮食耗尽,此战就是大获全胜的结局,比他之前预想的还要好。他之前也只是想着重创一部,没想过能得到全歼所有主力的机会。

徐增寿却反对这个计划。他说道:“高煦,一来,还不知这个消息是真是假,如果是假的,是威格拉玛瓦尔达拿放出来的圈套,派出去偷袭的军队必定全军覆没。二来,即使这个消息是真的,可他在我军中必定也有探子,出动数千人一定会被发现;他也必定猜测我军要派兵坐船偷袭海边的城池,会马上下令加强防备。现在的洋流与风向都不适合自西向东行船,传令的信使必定比咱们的船先到三宝垄城,如此一来也偷袭不得了。”

“四舅,”高煦当时对徐增寿说道:“虽然难以确定消息是真是假,可若是夺取了三宝垄城,此战就能大获全胜,这个风险值得一冒!”与其继续等待稳妥的时机,他宁愿冒巨大的风险。

“至于第二点,既然出兵多了会被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知晓,那出动的兵马就少些罢了。只出动一千人,就不会被他发觉了。”

“只出动一千人,是否有些少?三宝垄城内可有三千人,一千人能打下来?”徐增寿怀疑道。

“以有备攻无备,一千人足矣。当然,为了保证此战大胜,我亲自带兵袭击三宝垄城!”朱高煦说道。在他看来,他亲自带兵出战,将士们的士气会受到鼓舞,能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同时攻陷三宝垄城是一个巨大的功劳,他也不想让给别人,即使是自己手下的将领。而且在他想来,即使这是个圈套或者偷袭不成,他也能安然退走。所以要亲自带兵。

“这可不行!”听到这话,徐增寿马上出言反对。朱高煦见劝说不得,只能假意答应不亲自带兵偷袭三宝垄城,可他这一日上午先假装胳膊受了伤,在帐篷里养伤以便能够名正言顺的在徐增寿探望过一次后不与他见面,然后偷偷登上偷袭的船。徐增寿来到苏藩毕竟时日尚短,将领们不敢向他报告,竟然让朱高煦成功登上了船只。

船只出海没多久就下起了雨、刮起了风,负责行船的陈祖义马上变得忧心忡忡,提出全军返回,改日再偷袭三宝垄城。“殿下,如此天气里行船十分危险,说不准就有船只沉了,还是退回去吧。”他对朱高煦说道。

但被朱高煦拒绝。在他看来这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这样的天气三宝垄城的守兵会更加松懈,偷袭会更加容易。至于风险,他这次出兵本就风险巨大,岂会在意更大的风险?

陈祖义虽然十分担心,可他们出港已经有段时候了,此时风雨这样大,退回去风险也不小,也只能听从他的命令继续前行。

就这样,这支装载着一千将士的船队在风雨中抵达海岸,让平安抵达的朱高煦与九百五十二名将士登陆,偷袭三宝垄城。

第1304章 徐家的‘危机’第1135章 实话第1393章 击鼓鸣冤与快速审理第1444章 对欧洲的谋划—对卡斯蒂利亚第536章 接见官员第678章 岷宁第633章 出门第1390章 苏州府的行动第124章 兖州事件——线索第1085章 最强男人对话——放心早了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1217章 接媳妇第1435章 如何团结第1548章 印度之战——白死?第308章 封第1099章 战乌鲁木齐——公侯万代第507章 秦淮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97章 怜子如何不丈夫第396章 济、青第558章 从松江到杭州第1065章 决战——阳光下第1154章 被唤醒的噩梦第1008章 额尔齐斯河与甘州第1289章 应天乡试第1393章 击鼓鸣冤与快速审理第1535章 重见阳光第468章 罗贯中的遗憾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437章 闲聊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983章 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第1254章 农业改革——吩咐完毕第1170章 调查第884章 巫蛊问案(一)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终于有个结果了第197章 为帝初上朝第196章 新问题第961章 在讲武堂第141章 战——玉碎战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430章 案子开始第435章 还有第1792章 敏儿的选择第1339章 汉洲攻略(八)第879章 视察军医所第1678章 亲人,好久不见啦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508章 幻彩阁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与更北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1136章 上阵第1290章 谁中了举人第50章 老朱亲口说要近期册封皇太孙了第180章 突发事件第34章 宝钞战争——间隙第1068章 决战——百夷卫上阵第1769章 李莎儿的请求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话第1140章 临危第354章 前夜第1787章 工业时代——工会第1493章 苏州惊变——狮子林的方向第731章 征讨安南——准备和计划第356章 齐王府后续第972章 又毕业一批第990章 第二个目的第1786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意见第929章 牧场骑马第776章 解惑(一)第138章 战——两边第240章 蛛丝马迹和盖棺定论第923章 由此所引发的——武将与武将第585章 第一个生日第278章 相第785章 大案——发现第129章 过山東第624章 惊奇的一课第1506章 苏州惊变——尘埃落定第1281章 安排第35章 宝钞战争——锦衣卫指挥使第77章 两个相关第777章 解惑(二)第123章 兖州事件——疑点第683章 宁王朱权(本章四千字,之后还有一更)第616章 齐步走第1765章 允熥与文坻的对话第619章 约法三章第739章 色目后裔(完)——儒学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337章 拜访魏国公府第1158章 计策与旗帜第332章 国子监与从北而来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326章 南洋风雨——事情与军费第1128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跪第785章 大案——发现第1656章 巴布纳——合围第1225章 查处完毕第569章 扶桑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