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章 朱赞仪的遗嘱与十年前的诏书

这样沉默了一会儿,一名侍女来报:”殿下,安王殿下要见您。“

“请他进来!”朱赞仪马上说道。不一会儿,安王朱楹走进来,见他醒了,忙关切的说道:“现在觉得如何了?”

“多谢叔爷挂怀。不过我这病就这样了,好不了了。”朱赞仪强笑道。

“你还这么年轻,怎么只说这种丧气话!”朱楹说道:“年轻身体好,与年老的人可不一样,即使现在病看着很严重,也未必不能好。”

在他说话时,朱赞仪只是静静地听着,没有多说什么;等他说完后,朱赞仪才又道:“叔爷,侄孙有一件事求你。”

“有什么事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而且别叫叔爷了。我比你还小一岁,一个几岁的小孩叫我叔爷也就罢了,听你叫我叔爷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老头子似的。”朱楹马上说道。

“还有几日我就要死了,临死前就放肆一回。”朱赞仪笑道:“安王。”

“等我死后,求你留在越藩为我主持丧礼,并继续代替处置政事,待我丧礼过去后扶佐敬继位。”

“好,我可以答应。”这些事情并未超过朱楹的能力范围,他马上答应。不过也略有些疑惑:“赞仪,为何不让你的兄弟们来操办这些事情?有朝廷在,他们也不可能夺了佐敬的王位。”

朱楹这话说的很直白了,朱赞仪也不藏着掖着,出言道:“有朝廷在,他们自然不能夺了佐敬的王位。但其中颇有几个无脑之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若是让他们主持丧礼,指不定把多少钱搬回自己的府邸。我倒不是心疼这点儿钱,但是不愿治丧被他们用作敛财的手段。”

“若是让他们处置朝政,由于知道自己不能长久处置,肯定任人唯亲,大肆收受贿赂把自己家的仓库填满。这也罢了,问题在于他们任用私人扰乱朝政,进而影响到民间。现在安南人的反抗仍不时发生,被他们这么乱搞,是要逼着安南人造反。这绝对不行!所以我绝不能,让他们为我治丧、代替处置朝政。”

“这,好吧。”朱楹觉得他说的还有道理,就答应一句。

“我自然也不是只顾着自己享受,不顾兄弟。等我去世后、佐敬继位时,安王你就以新王继位、全国同庆为借口,大大的赏赐他们一番。但不能让他们沾丧事与朝政。”朱赞仪害怕朱楹仍然觉得自己是吝啬对亲兄弟都一毛不拔,忙又道。

他的猜测果然是对的,因为听了这话,朱楹的表情舒展开了,说道:“就依你。以佐敬的名义给他们赏赐,也是好事。还有,你也不要叫当地人安南人,允熥之前下过旨意,不许任何人称呼他们为安南人,一律按照地方称之为越人。据我记忆,对于藩国原来的百姓,允熥只下过这一道旨意,允熞仍可以称呼当地人为女真人,贤烶仍可以称当地人为马来人,只有越藩不能称他们是安南人。你可不能违背忌讳。”

“公开场合我当然不会违背,这不是私底下么。”朱赞仪道。在场的宦官和侍女都是他从广西带过来的,与安南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当然敢这么说。

“私底下也注意些吧。”朱楹说了一句,没有多说。

他们又交谈几句,忽然朱赞仪开始剧烈的咳嗽,怎么拍后背都止不住,而且吐出一口血来。宦官赶忙去叫医生。医生很快赶过来,诊了一下脉搏,虽然为他止住了咳嗽,但仍面露难色,又仔细斟酌了一番才说道:“殿下,安王殿下,臣无能为力。”

“你……”朱楹刚要说什么,就听朱赞仪说道:“罢了,孤的病到了此时已非人力所能医治,你下去吧。”

“是,殿下。”医生如梦大赦般恭敬的答应一句,随即退下。

朱赞仪又剧烈的咳嗽几声,又吐出一口血。他的亲近宦官忙将药拿过来,可被他一把推开,尽自己最大的力气说道:“去将王妃与佐敬、茜雪叫来!”

“你,你的身体还能撑得住,叫他们过来做什么!”朱楹略有些慌张的说道。朱赞仪单独叫这三人中的那一人都非常正常,可同时将他们三人都叫来,朱楹马上意识到了他要做什么。

“我的身体还能撑几日,而且今日是昀芷大喜的日子,我岂能今日去世给她添堵?即使她知道我死已经过去许多天了。但正因我的身子还能撑,才要趁着还清醒的时候把话都交代好了。不然,万一我临死之前糊涂了,什么都交代不清楚,对他们三个,对越藩不是好事。”朱赞仪道。

“哎!”朱楹只是叹了口气。

不一会儿一大两小三人走进来。两小中的那个小姑娘见到朱赞仪,马上蹦蹦跳跳的过来,凑在他身边说道:“爹,你怎么了,都三四天没有与茜雪说话了。袁姑姑说你生病了,还没有好么?”

“茜雪,我的孩子。”朱赞仪笑道:“爹的病还没好,不过这几日,爹有空就陪你说话。”

“爹,你还是好好养病,等病完全好了,再与女儿说话。”茜雪说道。

“我的好孩子。”朱赞仪又笑道。他随即对王妃陈丽萍说道:“将来茜雪出嫁的时候,一定要风光大婚,陪嫁也要极尽所能。在京城,叔叔允许我的几个小姑姑自己选择驸马人选,将来茜雪也要自己选择驸马人选。”

“是,是。”陈丽萍答应一句,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娘,你哭什么?”茜雪有些惊讶的问道。

“是啊,丽萍你哭什么,我虽然年纪不算大,但这辈子该享受的,除了子孙环绕膝下也都享受过了。要说遗憾当然也有,但也能平稳去那边。你不必哭。”朱赞仪道。

“夫君!”陈丽萍忍不住跪在床边放声大哭起来。屋内的下人被她传染,也纷纷哭泣起来;她怀里抱着的只有两岁的佐敬也哭起来,虽然他并不知道为什么哭。只有茜雪,茫然的站在原地。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止住眼泪,停止抽泣。朱赞仪继续说道:“过几日等我故去了,丧事不必隆重,咱们越藩底子薄,经不起折腾。安王,你也千万不能弄得太隆重。民间百姓出于面子,都要将葬礼弄得很风光,咱们朱家都已经是全天下最尊贵的人家了,没必要顾忌什么面子。”

“可是,可是,”陈丽萍要说什么,但又被朱赞仪抢道:“可是什么!一定按照我的意思来,如果弄得太隆重,我在下面也不得安枕!”

听到这话,陈丽萍才勉强答应;听到她答应,朱楹才答应。

此时朱赞仪的精神越发萎靡不振,似乎随时就要支撑不住,再睡过去,可仍然强撑着不睡,又说道:“把佐敬抱过来给我瞧瞧。”女官赶忙走到他身前,抱着佐敬给他看;朱赞仪伸手摸了摸佐敬的脸,低声说道:“孩子,真是,你尚未成年就要承担许多事情,真是让你受苦了。”

“我先出去一下。”朱楹不忍看到这一幕,忙溜走了。

朱赞仪看了一会儿佐敬,命女官将他抱出去,又让下人将茜雪带走,继续对陈丽萍吩咐道:“我死之后一段时日,由叔爷代替处置朝政;之后等佐敬继位了,就向叔叔请旨,派来一文一武两人辅佐佐敬,暂时用蓝批代替处置朝政。但大印把握在你手里,必须你加盖用印后,王令才有效,批答的奏折才能发还处置。”这时他又咳嗽起来,还十分厉害,即使吃了药也没起多大作用,断断续续的说完了这句话。

“是,夫君。”陈丽萍忍不住又想哭出来。但还是忍住了。

“佐敬,就留在越藩,不要送到京城;茜雪也要留在河内。其实把茜雪送到京城对咱们家足有好处,可若是她去了京城,佐敬一个人就太孤单了,还是让她留在河内吧。”朱赞仪又道。陈丽萍半跪在地上,继续哭泣的答应。

朱赞仪又吩咐了许多话,陈丽萍一直答应着。说道最后,朱赞仪将要吩咐的事情交代完毕,正要让下人再将佐敬与茜雪带进来,多看他们几眼,忽然想到一事,吩咐下人从抽屉里拿出一串钥匙,找出其中一个,又道:“丽萍,你用这把钥匙,打开我那柜子倒数第二格。”

陈丽萍擦了擦眼泪,依言打开那个柜子,从中拿出一个盒子。

“把盒子递给我。”朱赞仪忙道。

“再准备一个火盆。”他又道。

“殿下,您这是要做什么?”宦官不解的问道。

“不要多问!”朱赞仪忽然语气强硬的说道:“按照我的吩咐做!”

“是,殿下。”这下人被吓了一跳,赶忙找来火盆。

“你们都出去。丽萍你也出去。没有我的吩咐,不要进来。”朱赞仪又道。

陈丽萍心中非常疑惑。她本以为朱赞仪拿出一个十分重要的东西,要交代最后的遗言;可他却让他们都出去。盒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可不论她再疑惑,也不敢违背,答应一声,转身离开,并且紧紧的关上了门。

“咳咳!”朱赞仪一边咳嗽着,一边用另一把钥匙打开这个盒子,从中取出一个像是圣旨的卷轴。这个卷轴一看就有些年头了,缎布略有些陈旧,至少在七年以上。朱赞仪打开卷轴,看着上面的字,用最轻的声音说道:“……,皇孙允熥,残暴狠毒,被人偷梁换柱,僭越太孙之位,朕时近寿尽觉之。……,留此遗诏,改封皇孙允炆为皇太孙,诏藩王起兵清君侧,拥立允炆为君。”

‘赞仪,曾祖已经年过七旬,日子不多了。允熥十分聪慧,虽然不善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将来必定能为一位好皇帝。可是,他在你大爷爷(朱标)故去前后大相径庭、变化极大,虽然也有因父母去世后儿孙性情大变的先例,但这样的人既然能因父母去世性情大变,都应当变得对亲人十分照顾,可允熥与允炆、允熞等的兄弟之情却不如从前,后来才慢慢地变得与从前一样,好像重新培养的兄弟感情一般。虽然这一点他掩饰的好,但曾祖也能感觉出来。”

“而且他变得比从前聪明多了,对事情的见解成熟多了,懂得的治国的道理更多,这不应当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能够明白的。也没有人教给他这些。如果不是曾祖严查过门禁,确定他并非被人掉包,必定会将他抓起来严刑拷打。”

“他必定能够将大明治理好,但曾祖怕他对宗室不好!将这个遗照给你,如果他继位后残害宗室,你逃出京城(当时朱赞仪住在京城),公布此遗诏,号召藩王清君侧!他不可能一下子将所有藩王都剪除,因为他残害宗室仍在的藩王必定心怀不满,清君侧必成!’

‘赞仪,保护咱们朱家的重任,曾祖就交给你了,若允熥对宗室不好,你一定要公布遗诏!’朱赞仪又回想起十年前,洪武三十年,他有一次去宫里探望朱元璋,允熥不在,朱元璋用理由将下人都遣出去,忽然拿出这封圣旨对他说话的情形。

当初朱赞仪完全惊呆了。他没有想到,曾祖竟然暗地里怀疑允熥!当时因为害怕他拿着遗诏暴露,朱元璋没有当时就将诏书给他,只是嘱咐他不要将此事告诉别人。第二年,洪武三十一年,允熥去祭祖的时候,他才接过这个诏书。

之后数年,他害怕诏书丢失或被人发觉,都是贴身携带,从来不敢让别人看到。同时身上随时带着火折子,一旦要暴露就马上烧毁。过了好几年,一直到他来到河内,才稍微放松了些,将遗诏紧紧锁在盒子里,又将盒子紧紧锁在柜子里,柜子与整个寝殿完全一体,不能搬走。钥匙大多数情况都随身携带。

“今日,终于让你重见天日了。”朱赞仪喃喃的说了一句。

第643章 国旗国徽第760章 南巡——有关之事第1747章 答应索菲亚与陛下的密旨第498章 任官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战(一)第977章 两地第947章 买首饰第1265章 车祸引发的事情第574章 后续的决定第574章 后续的决定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945章 在两卫所第1368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六)第1081章 没品与出乎预料第488章 贡院第457章 放松的年后第1119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沙使第1118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真正的选择第995章 谈到逸闻趣事第600章 三家第1066章 决战——开始第1300章 为什么要推行简体字第363章 哀嚎第1344章 南洋风雨——带路党第140章 战——死战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455章 答应和准备第794章 大案——广東的抓捕第1414章 李家庆贺第194章 初议分封——官制和朱赞仪第385章 与平叛有关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1512章 供词第1171章 继续调查第551章 海务院和新市舶司第1333章 汉洲攻略(五)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667章 巴布纳——结束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节)第254章 新书画与旧古董第899章 庆功宴——减罪一次的勋章第258章 车轨第142章 战——新动向第528章 高燧婚礼第937章 其它第1137章 决心第1664章 巴布纳——第一声大笑番外6:体育课的重要性第604章 对西北卫所第952章 闲不下来第1105章 伊吾庆功宴——开始赏赐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891章 再次见到未来的王妃第1779章 格致院视察——惊讶的张学熙第259章 土枪土炮第1549章 印度之战——孟加拉人败退与朱高旭的谋划第170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158章 李芳远番外3:分封制的变化第569章 扶桑船队第328章 侍卫们的话第1419章 加封与解释第1786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意见第1099章 战乌鲁木齐——公侯万代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824章 战安南——结果第117章 兖州事件——调查第1491章 苏州惊变——开始第1762章 与未婚妻同船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袭第672章 经纬西南——两个番国第1350章 南洋风雨——援兵是怎么来的第121章 兖州事件——谁第337章 拜访魏国公府第1344章 南洋风雨——带路党第995章 谈到逸闻趣事第3章 彻底融合第1697章 朝鲜之事的大幕拉开第1144章 接见宗喀巴(一)第1691章 倒是十分关心旁人的婚事第364章 逃亡第416章 定性与寻人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卫第1194章 封号与粮食第260章 炼铁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1522章 回赐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170章 砸玻璃第40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允熥及其他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282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四)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节第56章 ……阴谋——重点第1388章 会面三件事第1342章 南洋风雨——不怕风险第862章 南定——继续攻城第1151章 会见前第1182章 锦衣卫的消息与想法第1252章 农业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