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章 白莲与内外王子

“哎,监视这么多年,若他们真的不是白莲教徒,可都白费了。”允熥又叹了口气,说道。就为了监视他们,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允熥想起来都觉得心疼。

“皇兄,这也不能算作是白费。”朱有炖张嘴就要安慰他。但他说过这句话后却不知该说什么了。丝毫他们是白莲教徒的证据都没有,一个白莲教徒都没有抓出来,要说不是白费,理由也不好找。朱有炖想了半天,想到五年前在苏州发现的那个白莲教徒家族,忙说道:“不是还发现了苏州一个定然是白莲教徒的人家么,可见这番作为还是有用的。”

“在苏州发现定然是白莲教徒的人家与你府里的这几个人有何干系?”允熥哭笑不得的回答一句。可他刚要再说什么,忽然叫道:“是了,我忘了!不仅可以让他们回家,其实还可派他们去苏州,与丹家的人接触,看看丹家有何反应,看看唐景羽等人会做什么。”

“你既然想到了苏州姓丹的白莲教徒,怎么不提醒为兄?”他又道。

‘谁能想到你竟然忘了苏州还有一户白莲教徒!锦衣卫难道没有按月向你奏报苏州丹家的情形么?’朱有炖在心里吐槽。他怎么可能想到允熥竟然忘了这件事!

“弟弟以为皇兄别有深意,所以没有提醒。”他吐槽过了也只能说道。

“罢了。”允熥一脸‘宽大为怀不追究你的责任’的表情,说道:“从前没想起来也没什么,反正命令还没下,现在纠正也不迟。不过,有什么合适之理由派他们去苏州?”

不管走哪条路线,从京城到山东也不经过苏州。贸然派他们去,假定唐景羽等人是白莲教徒的前提下,说不定就会警惕起来。

“以酬谢他们这些年护卫弟弟的功劳为由,允许他们去上海市舶司转一转,途径苏州?”朱有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妥。上海市舶司也就是来自番国长相与大明百姓差别较大的商人多些,上海有的货物京城都有,京城有的货物上海未必有。这个理由有些牵强。而且你之前从未这样酬谢侍卫,他们定然会怀疑。”允熥摇摇头。

“派弟弟去苏州公干,带上他们?”朱有炖又道。

“不妥。为兄继位这些年,只有涉及到藩国之事才会派出藩王外出公干,苏州附近也没有藩王。”

“可以去南洋么!之前二十二叔就曾巡抚南洋,皇兄也可以派弟弟巡抚南洋。”朱有炖又道。但他说完就觉得自己提出这个建议不妥当。现在南洋也没什么事情,不需要派人巡抚,贸然派自己出巡会让南洋的诸位藩王心里嘀咕的。而且派人巡抚一次南洋花费不小,允熥未必愿意花这钱。

“弟弟只是随口一说,皇兄不必当真。”他赶忙又道。

可他没想到的是,允熥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笑道:“这提议不错。”

“皇兄?”朱有炖用带有疑惑的语气叫道。

“正好年后为兄有事吩咐南洋的诸位藩王,派你去也可。”允熥解释了一句。

“皇兄,弟弟冒昧的问一句:有何事要派弟弟去南洋?”朱有炖不由得问道。如果是好事他当然愿意去,但如果是坏事,他就不愿意去了。

“你放心,是好事。”允熥先说了一句话安他的心,又想到什么,说道:“有炖,不仅对南洋诸藩是好事,对你也是好事。”

“对我也是好事?”朱有炖一怔,问道:“皇兄,何事与弟弟有关?”

可允熥却只是笑笑,没有答话,又吩咐道:“你在京里过一个安生年。年后大约出了正月,为兄就要派你去一趟南洋。你或许要在南洋待很久,尽可以带着妻妾一同去。”

“是,皇兄。”朱有炖虽然心中疑惑不解,但仍答应道。

说过这件事,允熥就没什么正事要与他说了。他们又闲聊一阵,允熥中午又蹭了一顿饭,吃饱喝足后离开周王府。在离开前,他又特意附在朱有炖耳边说了几句话,一直到他的表情变得高兴起来。

第二日上午下了朝允熥接见张无忌,谈论这次派他去广东公干之事。允熥与他说话时没有允许任何下人在屋内服侍,也因此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说实话,当初允熥派张无忌去广东到底要做什么大家都不太清楚。

大家不由得联想到:陛下继位后进行过很多改革,但自从建业九年至今还没有动作,莫非是又打算对哪个衙门开刀了?想到这里,不少大臣的心提了起来。

这导致大家即使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放假不用去衙门上值,心也仍不能完全放松下来,闲着没事就琢磨自己的衙门有没有可能被动刀。

允熥当然不在意大臣们都在想什么,他也没心思关心。虽然他不必上朝、不用处置朝政了,但也经常琢磨事情,即使与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候也琢磨,引得敏儿很不满意,允熥反应过来后连连出言安慰她,才让她息怒。

在这种情形下,时间很快就到了正月初一。

……

……

“官家,该起来了。”卢义小声叫道。

“嗯,让我再睡一会儿。”允熥无意识的答应。

“官家,时候已经不早了。再晚,就错过了接见番国使者的时辰了。”卢义又叫道。

“嗯?”允熥睁开眼睛,但双眼仍然有些迷离,问道:“什么时辰了?”

“官家,已经是辰时中了。番国使者都已经入宫了。”

“已经这个时辰了。”允熥从床上坐起来,揉揉脑袋,嘴里还说道:“昨晚一不小心黄酒喝得多了些。黄酒虽然比烧酒不易醉,但万一喝多了后劲也大。”

“快把醒酒汤端过来。”卢义赶忙吩咐小宦官。

“不必了。等朕用早膳的时候再喝。为朕穿衣服。”允熥摇摇脑袋,又用冷水擦了把脸,下床说道。

宦官与宫女赶忙鱼贯而入,为允熥穿戴。很快让他穿戴整齐。允熥自己又对着镜子看了看,觉得没什么问题,提步走出寝殿。

“夫君。你总算醒了。妾还想着若是卢义也叫你不醒,就和妹妹一起叫你起来呢。”他才出门就碰到熙瑶、熙怡姐妹,听熙瑶说道。

“大家都起来了?”允熥问。这次过年与建业八年底的除夕一样,他将所有孩子和有份位的后宫妃嫔都叫到乾清宫一起过年。晚上众人也都歇息在乾清宫。

“都起来了,就连才三岁的文垡都起来了,就等夫君你了。”熙怡抿嘴笑道。

“那就去用早膳。”允熥没有丝毫难为情的意思,十分镇定的吩咐道。

吃过早膳,允熥就要去接见番国使者。‘最后一个安排卡斯蒂利亚的使者,与吉哈诺要商量的事情太多,而且……’允熥正想着,忽然听身旁传来声音:“夫君。”

“抱琴,有何事?若是不太要紧,等下午为夫接见过番国使者后再说。”允熥道。

“夫君,是为垚儿选王妃之事,妾斗胆,想求夫君召备选之人入宫,妾想亲自瞧一瞧。”抱琴说道。

“过几日,为夫让皇后找个理由宣她们入宫,提前告诉你让你去坤宁宫。”允熥说道。

“多谢夫君。”抱琴赶忙道谢。她娘家的地位和允熥圈定的这几家相差太远,根本没法让母亲或嫂子去相看,只能自己出手了。同时她心里也感觉非常高兴。‘我的儿子就要订婚,明年就能成婚了。我总算能抱上孙子了。皇后,你虽然地位比我高,但我却比你早抱上孙子,也算胜了一局。’

允熥见到她的表情,想了想又道:“文垚定下来后,成婚会很快,今年内就要成婚,你可早做准备。”

“这么着急?夫君,这是要做什么?”抱琴惊讶的问。

“夫君也想早见到孙子或孙女。”允熥笑着说道,将真正的原因隐藏下来。

“妾与夫君想到一起去了。”抱琴不疑有他,马上笑道:“妾也想早抱孙子呢。”

“可不能只盼着抱孙子,万一头胎生个女儿呢。你可不要重男轻女。就算是孙女也要一样疼爱。”允熥道。

“知道了,妾一定对孙子孙女一视同仁。”抱琴赶忙说道。

“这才好。”允熥笑道。他们又寒暄几句,抱琴带着自己的孩子返回承乾宫,允熥去接见番国使者。

头一个觐见的当然是朝鲜国使者。朝鲜是大明第一外番,地位最高,理所当然排在第一位。允熥与使者先按照仪式对答一番,允熥问道:“汝国国君可好,世子朱褆可好?”

“启禀陛下,我朝鲜国国君身体康健,有劳陛下挂念;世子殿下亦十分健康。”使者回答。

“朱褆可有了孩子?”允熥又问。

“启禀殿下,我国世子尚未有孩子。”

“朕记得他成婚已经四年了,也该有孩子了。”

“是,陛下。”听允熥提起这点,使者脸上也不由得露出忧愁之色。他姓金,是被加封为淑嫔的朱褆正妻的同族,淑嫔这四年一直没怀孕,他们整个光山金氏都很着急,生怕哪一日朱芳远以此为由废了淑嫔的正妻之位。

“朱褆毕竟还年轻,倒也不必着急。“允熥反而安慰道。

“多谢陛下关怀,臣代世子殿下感谢陛下。”使者又躬身答礼。他听了允熥的话当然高兴,他随即又想到:‘侄女的淑嫔之位也是经陛下册封的,国君也不敢擅自废除她的位置,即使有废除之心也要奏请陛下准许。只要陛下不准,国君也无可奈何。不如多讨好皇帝陛下。’可他暂时没想到如何讨好允熥,只能态度上更恭敬些。

“金卿,那个很喜欢读书的王子,现在是否已经成婚了?”允熥忽然又问道。

“陛下指的可是我国国君第三子,嫡三子忠宁大君朱裪?忠宁大君也已于去岁正式成婚,君夫人沈氏。因并非是世子成婚,所以未向陛下请旨。”使者对允熥忽然问起朱裪很不解,但仍马上回答。

“朕记得他出生于洪武三十年,比朕的太子还大一岁,当初朱褆出使京城的时候,朕听他说起过朱裪很喜欢读书,手不释卷能通宵达旦,就记住了;刚才忽然想起来,就问一问。他现在仍旧和小时候一样喜欢读书么?”

“陛下,忠宁大君仍然与从前一样喜欢读书,不过成婚后需单独出宫居住,忠宁大君需忙的事情比从前多了,能抽出来读书的时候少了。但一有空闲时间就会读书。”使者道。

“好,长大后仍然喜欢读书真是好事。”允熥笑道:“朕的太子也喜欢读书,应该让他来京城,与朕的太子比一比谁读书更多。横竖上下只差了一岁。”

“这个,”使者迟疑了一下,说道:“陛下,最近多半不成。若是陛下想要宣召他入京觐见,还请在三月份之后。”

“怎么了,最近有什么事情?莫非是遗德要派他去长白山清剿女真人?”

“陛下,忠宁君夫人去年成婚后不久怀孕,据太医诊断在三月份生育,忠宁大君关心君夫人,应当想在君夫人生育时在汉城。还请陛下勿怪。”

“他的夫人要生育了?这是好事。朕岂会怪罪?既然如此,若朕想要宣他来京,就等三月份之后。”允熥笑道。

“多谢陛下。”使者躬身行礼。

之后日本、暹罗等国使者依次拜见。最近愿意派出使者来大明朝见的番国越来越多了。这一是允熥之前几次出兵的后果,二则是番国的商人发现,当他们与使者一同来到大明时,可以将部分商品假做贡品逃避关税。逃避的关税远比他们捎带使者花的钱要少,当然愿意自己祖国派使者出使大明了。若不是大明限制了番国使者朝见的次数,估计他每年可以见到上千个番国使者。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时候已经快到午时,允熥终于接见过绝大多数番国的使者。他擦了擦汗,站起来活动一会儿,又喝了杯茶,对礼部官员说道:“宣遥远的西方国家卡斯蒂利亚的使者,以及同样从遥远西方前来的、第一次对大明朝贡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三国的使者觐见!”

第1348章 南洋风雨——结果第172章 投奔第392章 辽王的反应第392章 辽王的反应第1415章 李家——惊呼第935章 繁华的京城与神奇的表演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传第1492章 苏州惊变——亲情与筹钱第1669章 从一个小消息看到的第3章 彻底融合第273章 正名第1703章 朱芳远迎接天使第937章 其它第1010章 焦急第1056章 最终决战——攻进大营第1260章 五城学堂讲课第1782章 格致院视察——万有引力定律第419章 处置的决定(补昨日欠章)第486章 惦记第141章 战——玉碎战第386章 朱寿与出嫁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478章 科举改革(二)第481章 改任第341章 讲武堂人才与整顿第1784章 工业时代——捣毁机器运动第1227章 抵达周王府的路上第594章 风潮第558章 从松江到杭州第677章 送东西和邸报第922章 由此所引发的第1377章 妹第422章 洛阳发现第1210章 由一个笑话所引发的第323章 新世界计划第1422章 朱赞仪的遗嘱与十年前的诏书第1135章 实话第882章 终于要解决这个久拖不决的案子了第300章 抱琴与朱模第246章 接旨第1688章 商议与后患第1082章 欢呼胜利!第805章 临高韩第103章 应酬第1273章 家话第1331章 汉洲攻略(四)第1226章 来京第1007章 被夺取的乌鲁木齐(下)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1154章 被唤醒的噩梦第580章 正派国舅第419章 处置的决定(补昨日欠章)第1792章 敏儿的选择第1067章 决战——怀来卫第1320章 金融改革——为什么第652章 岷王——过兵第1669章 从一个小消息看到的番外18:一分两半的拂菻第262章 医学进步第1751章 奥斯曼皇帝的想法与文坻的应对第1755章 开罗——潜入第1080章 最后的围歼战(三)第686章 彻底湮灭的蒙古历史第868章 反应第620章 课程与世荫第288章 追捕第1513章 斥责与奖赏第1299章 简化字第335章 去孝陵第69章 春和殿纪事第605章 女子学校第380章 嘱咐大臣第216章 梅殷夫妇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581章 永藩奏折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330章 科举新制度第732章 征伐安南——选将之一第121章 兖州事件——谁第995章 谈到逸闻趣事第1523章 朕之想法与诸位爱卿均不同第504章 黄淮奏报第1750章 奥斯曼人要来了第474章 第三次第410章 德州之战——关键第1668章 还是让你们人精的脑袋去想吧第851章 忘了第358章 拿下调兵第683章 宁王朱权(本章四千字,之后还有一更)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1773章 对昆仑奴的缘故与文坻一二三事第1415章 李家——惊呼第524章 收粮借地第1796章 又有进展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1739章 伟大的航行第590章 薛救齐第740章 忘记的事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276章 连带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