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4章 天文学大发现——第一个投身科学

“不过太阳黑子并非仅仅是简简单单的黑色的点子或方块。若是千里眼的放大倍数到最大就能瞧见,不同的太阳黑子样子并不相同,而且奇形怪状,难以名状。”曹徵大略介绍了一番太阳黑子的样子。

“为何会有太阳黑子?这些黑子到底是什么?莫非真是烧剩下的柴火?”文堃问道。

“殿下,这臣等尚不知晓,但太阳黑子绝非是烧剩下的柴火。太阳是红色或黄色,而且极似岩浆,即使真的靠天上的柴火在燃烧,也绝对不会在表面留下这么多烧剩下的余烬。”曹徵回答道。

“为何不会?”

“殿下,您可曾见过岩浆?岩浆的温度极高,柴火扔下去瞬间就会被烧尽,根本不会留下任何灰烬。”

“可太阳燃烧所用的不会是大地上的柴火,而是天上的柴火。”

“殿下,太阳的温度应当也比岩浆的温度要高得多,既然地上的柴火会被地上的岩浆瞬间烧尽不会留下灰烬,那天上的柴火应当也会被天上的太阳瞬间烧尽不留下灰烬。”曹徵道。

“这个,”文堃一时语塞,顿了顿才说道:“虽然这样推论听起来十分合理,但推论终究是推论,未必是对的。”

“殿下说的不错。所以之后,臣等会继续观测太阳,争取早日找到能证明此推论的证据。”曹徵道。

文堃正要再问什么,文圻忽然插言道:“父皇,没什么要瞧得了吧?那瞧过了这些,最后能得出什么十分要紧的结论?”听到他说话,文堃只能住口不言。

允熥听到这话,对思澄堂示意。思澄堂心不在焉没有见到,被曹徵提醒了一句后才向前一步对允熥躬身行礼后,说道:“启禀陛下,诸位殿下,通过观测星辰,月亮,脚下的大地与太阳,经过计算,……(计算与推论过程),得出大地确实是在围绕太阳转。这也足以证明,脚下的大地确实是球型。”

“原来大地确实是在围绕太阳转。”有人低声说了一句。几年前思澄堂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证据并不充足,只是因为大明的官员百姓对这个不太关心,才没有导致大规模辩论,但也在热爱钻研天文的人中导致了剧烈的撕逼,当时影响到了格致监的正常研究,过了数个月才好些。

可有了这次的证据,那些反对这个日心说的人再也无法把被子蒙在头上装看不见了。

在场的人除了格致监的官员,其余的皇子与侍卫都不甚关心这个理论,但因为在允熥身边的关系,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对于日心说这么违反直觉的理论都有些抗拒,此时也不禁叹息起来。

“既然发现的证据能够证明脚下之大地为球体,而且围绕太阳公转,从此之后,就将脚下的大地称之为地球。”允熥正式将脚下的星球命名,而且理所当然采取了后世的说法。

“是,陛下。”曹徵等人赶忙答应道。

思澄堂待众人都平静下来,继续说道:“除此之外,通过观测,还能知晓,月亮在围绕地球转圈的同时,本身也在自转,即如同足球转动一般。太阳也如此自转,地球也一样。”

“地球在自转?”文珞惊讶的说道:“地球怎么会在转动?若是确实在转动,为何感觉不到?”不仅是她,在场众人都十分惊讶。这太违背常识了。

“因为地球太大了。”曹徵解释道:“殿下,通过观测太阳,和测量不同时候、不同地方同样直立于地面的同样长度的木杆的影子长度,可以测得地球这个球型的一周足有八万里,而且转动较为缓慢,是以人感觉不到。”

“八万里?”文珞惊讶的说道:“地球一周有这么长?”

“八万里,也不算太长。”文圻说道:“殷藩与商藩,以及二伯加封的藩国距离中原足有两万里之遥,拂菻诸番国距离大明也至少两万里,这就足有四万多里,再长一半足以。”文圻一开始听说八万里这个长度也很吃惊,但马上想起了朱柏、朱桢和朱允炆加封的汉洲大陆距离中原至少两万里,卡斯蒂利亚距离中原同样至少两万里,顿时不觉得有多长了。

“这也就是说,两位叔爷和二伯的封地距离中原的距离足有一周长度的两成半。若中原是地球的正上方,那他们所在之地应当是斜上方,他们应当会倾斜站立才对,为何没有。不对,不对,”文堃说完这句话,忽然意识到不对:“若是地球自转,那并无正上方才对。那么当中原转到下方的时候,为何我们会站立于地球上,不掉下去?”

“殿下,这个,臣等尚不知晓。”曹徵只能说道。

“文堃,此事确实难以捉摸。在一千多年之前,汉代之时就有人提出过大地为球体的想法,但因无法解释为何人会站立于地球上不掉下去而只能作罢。若不是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确实证明地球应当为球体,只怕仍然会有人以此为借口拒不承认。但即使证明了地球应当为球体,可为何何人会站立于地球上不掉下去这个问题仍然无法解决。若是你想知晓,可以自己钻研一番,或许就能研究出来。“允熥笑道。

他最后一句话其实只是随口一说,但没想到文堃竟然真的回答道:“父皇,儿臣确有此意。”

“什么?”允熥以为自己听错了。

“父皇,儿臣今日来到格致监,见识到了格致监诸人每日都研究什么,觉得他们研究之东西十分有趣,儿臣也愿意钻研。”文堃又道。

往日文堃对于格致监的人整日研究什么,对于科学到底是什么没有概念,今日来到格致监瞧了一下,又通过千里眼、投影仪看了月亮、天河与太阳,顿时被震撼到了。天空是那么广大,与天空比起来,地球是这么小,他深深的沉醉于浩瀚无垠的天空中,觉得自己往日喜欢的东西都不足道,于是决定投身于科学研究中。

“你,这是真心的?”允熥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说道。

“儿臣乃是真心,请父皇成全。”

“六弟,你怎能想要研究科学?你十分聪慧,正该用到更加有用处之地。钻研这些也不能说没有用处,但总归小些。”文圻马上劝道。

文垣更是说道:“六弟,不论商贾、工匠、医学、科学等,终究是小道,唯有治国安民、领兵打仗才是大道,你身为父皇之子,岂有弃大道而就小道之理?”

“二哥,三哥,你们不必再劝。”文堃说道:“弟弟心意已决。何况皇族如何不能钻研小道?周王叔爷钻研医学,周世子叔叔钻研戏曲诗词歌赋,不同样是小道?为何父皇不仅不反对,反而对他们十分支持?”

“那,”文圻想说‘那能一样么?你是父皇之子,他们是藩王,周王叔爷又不愿就藩,当然最好研究于国有益的小道,而不是大道’。可现在还有四名格致监的官员和七八名侍卫呢,这话说出来可不合适,他想了想,只能说道:“周王叔爷与周世子叔叔之喜好已成,就算曾祖父亦无法纠正,何况父皇?父皇也只能默许。”

“弟弟的喜好也已成,难以纠正。”文堃又道。

“你怎么这么犟呢?”文圻呵斥一句,正要再说什么,忽然听允熥笑道:“文圻你不必再劝说了。”

文圻忙住了口,等着听允熥的劝说或斥责,但令他更加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允熥竟然说道:“文堃,既然你喜好科学,父皇就准许你钻研。”

“多谢父皇。”文堃马上高兴的答应,跪下行礼。

“父皇,这!”文垣与文圻,以及其他皇子皇女都看向允熥。

“你们不必再看了,父皇已经出口决定,所谓金口玉言岂能更改?”允熥说道。

“为什么?”可文圻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你们都是父皇之子,父皇虽然希望你们能够开疆扩土,但更愿你们日子能够过得舒心美满。文堃既然喜欢钻研天文,钻研天文定然会使他高兴,父亲的愿望就满足了。”

“何况,若是他确实不喜欢治国理政、带兵打仗,强逼他去做,未必是好事。父皇也只能顺其自然。”允熥将自己的孩子都叫过来,用侍卫和官员听不清的声音说道。但其实他说的这些,并不是最主要的缘故。允熥允许文堃钻研科学最主要的缘故,当然是为了促进科学发展。

虽然允熥大力提倡科学,但主流官员不论文武仍然瞧不上思澄堂等钻研科学的人,他们的地位仍然不高,那些对天文、数学等有兴趣的官员大多不愿放弃文武官职,只是私下里偷偷研究,像曹徵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且即使曹徵也是当时家族面临边缘化的危机,为了重新挽回圣眷才允许曹徵这样做的,他本人其实被当做了弃子。至于之后弃子成为家族的支柱,一开始曹家人并没有想到。

所以需要用更大力度鼓励科学发展。还有什么,比一个皇子投身科学研究更能鼓励大家愿意进行科学研究呢?当人们见到一位皇子投身科学,就会更加意识到皇帝对它的重视,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其中。允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不过即使是仅仅允熥公开说出的这两点理由,也算是比较充足了。大家找不到话语辩驳,只有文圻又问了一句:“若是过了几年,六弟对天文学厌烦了,不愿继续钻研呢?”

“那就让他重新回来学习大道罢了。”允熥笑道:“你们不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用数年时间投身一件事情,若是不成以后再无出头之可能,只能乖乖回去种地、做工;你们是宗室子弟,是大明天子之子,随时可以从头重新开始。”

允熥这个理由很强大,文堃就算以后厌烦了也不过是浪费几年时间,家里也不指望他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完全可以从头开始学习别的,而且可以得到全国最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导。所以大家再无话说,只有文垣又看了一眼文堃,在心中对自己说道:‘若是发觉六弟有厌烦天文之迹象,马上向父皇禀报,让六弟重回正途。能少浪费一日也是好的。’

“文堃,虽然你过往在学堂中学习的东西略微涉及了一些科学,但你若是想要钻研天文学,那些可不够,需要再学习的知识很多,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研究的。你需要选一人为你的先生,来教导你这些知识。现下格致监钻研天文学最深的人是监副曹徵、主簿思澄堂与周伟,你愿跟随谁学习?”允熥问文堃道。

“父亲,儿子愿意跟随思主簿学习。”文堃说道。

“为何是思澄堂?”允熥有些惊讶的问道。今日思澄堂表现的并不好,一开始失魂落魄,后来也没精打采的,给人的印象并不好;而曹徵一直态度自然的侃侃而谈,周伟虽然没怎么说话,但卖相很不错,而且也无失礼之处。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今日的思澄堂都不应入文堃的眼,他为何会选择思澄堂?

“因为今日这些现象,都是思主簿最早发现的。”文堃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已经偷偷问过今日在这里一直没说过话的杨翥了,确定这些现象都是思澄堂发现的。既然是思澄堂发现的,那文堃就觉得他的天文学水平应当最高,所以选择了他。

“原来如此。”允熥笑着说了一句,抬起头对思澄堂说道:“思卿。”

“臣在。”思澄堂回过神来,躬身答应。

“朕之皇六子已经决定钻研天文学。但他对天文只懂得皮毛,需人教导。等到过年之后,朕就让皇六子跟随你学习天文。”允熥说道。

听到允熥的话,思澄堂吃了一惊。他对于皇六子愿意钻研科学并不怎么在意;可皇六子殿下就算想要钻研科学,有许多人比他更适合教导,为何会选择他?

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532章 县试第279章 段家与视察第816章 战安南——仪第1395章 结果第1788章 工业时代——法典第362章 撤退第425章 建业元年的腊月第152章 追悼第1497章 苏州惊变——萧家谈话第567章 新生宗室与二次北巡第1146章 供奉格鲁派第77章 两个相关第558章 从松江到杭州第1464章 光荣第712章 辨别真相——二人的诉说第95章 一体纳粮与摊丁入亩第1524章 挂钩终于挂上了第339章 举荐与偶遇第1815章 最后的嘱托第330章 科举新制度第26章 内宫之患第1458章 求封第1688章 商议与后患第126章 兖州事件——最后抓人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1046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继续巡视第579章 舅爷第998章 撒马尔罕城的决策——进兵路线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后果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关东第675章 出诊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动作准备第1731章 儿子要走了很伤心第1343章 汉洲攻略(十)番外6:体育课的重要性第1078章 最后的围歼战(一)第785章 大案——发现第701章 宫里宫外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39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文英的提醒第1437章 闲聊第663章 攻缅——明吉斯伐修第734章 武郑敏瑶举兰福第1548章 印度之战——白死?第1153章 谁指使的第1692章 尴尬第784章 大案——抄检高家第542章 详情与集市见闻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与自己的想法第1685章 行刑第458章 答谢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842章 占领升龙城第1764章 做好迎接汹涌议论的准备第1360章 教子与新发明第1500章 苏州惊变——决断第850章 总之效仿就对了第1291章 萧家的想法(五千字章节)第1512章 供词第285章 意图去平江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1379章 偷梁换柱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1698章 不知道是谁在骗我,只能再调查了第911章 必须不能守寡(补昨日欠更)第915章 偶尔也有关心则乱的时候(补昨日欠更)第1445章 对欧洲的谋划—欧洲人的议论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1064章 决战——决战第956章 英雄魂归第643章 国旗国徽第1709章 惊天霹雳第999章 来自撒马尔罕城的决策——蒙古炮灰?第1157章 追与逃第988章 朝鲜交锋第280章 心得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绪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议论第123章 兖州事件——疑点第1218章 军事改革——开始第1099章 战乌鲁木齐——公侯万代第1665章 巴布纳——伏击第483章 沿着旧航路第1091章 血色——血债必须用鲜血来偿还第39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文英的提醒第1226章 来京第1726章 凯瑟琳王后的决断第1081章 没品与出乎预料第57章 ……阴谋——一波第一第二折第630章 惊奇和无衣第1534章 赐予《鉴文大典》第1章 混乱的穿越者第194章 初议分封——官制和朱赞仪第1558章 增兵!第1137章 决心第1323章 风雨,前奏第1671章 局势到底有多差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神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