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0章 印度之战——酝酿

大明历八月二十日,高平城(高尔诺迪)。

此时在高平城外的码头上,人头攒动。许多人承受着虽然已经不再刺眼、但仍让人浑身冒汗的阳光站在空地上,在等待着什么人。这时又有一行人匆匆跑到码头上,见船还没有开来松了口气,为首穿蓝衫之人拿出毛巾擦了擦汗,同时扫视在场之人。已经站在的码头的大多数人都在他的预料之内,但他看到一个穿淡黄色长衫的年轻男子愣了愣,放下毛巾又向前挤去。站在后面的几人自然而然让开了一条路。

“殿下,您怎么也来了?您怎么亲自来迎接正阳子?”这人凑到黄杉男子身旁,开口说道。

“秦先生是父皇重用的重臣,我当然要来亲迎。若说身份不合适,四姑父,你也是皇家的驸马,亲迎也不合适。”黄杉男子说道。

“我是官家钦点的明教教主,当然要来迎接协助我掌管明教之人。”蓝衫男子回答。

“说的也是。四姑父,可已经联络到了本地的明教教徒?”

“确有几人,但明教在印度被打压的厉害,这些仍然坚信明尊之人日子过得并不好,也没有能在孟加拉等国做官之人,最有用处的几人不过是小商人与团头而已。”

听到这话,黄杉男子正想说什么,忽然身前传来叫喊声:“船来了,船来了!”他赶忙转过头看向河面,果然见到数十艘大船正向码头行驶而来。

今日正好是南风,帆张得鼓鼓的,船也行的极快,被众人瞧见后很快就到了码头,水手降下帆,将船停在码头上。

待船停稳了,架起梯子在船旁,一个身穿二三品武将常穿样式铠甲的男子走下来,走到黄杉男子身前行礼道:“下官正阳子秦松见过恒王殿下,殿下千岁。”

“秦先生何必这样多礼?”文垚马上扶住他说道。

“殿下亲自来码头上迎接臣,臣不胜惶恐;何况礼仪如此,臣岂敢违背?”秦松马上又道。

“就连父皇对秦先生也多免半礼,孤岂敢受先生全礼?何况先生劳苦功高,孤更要尊敬先生。”文垚又道。他瞧着秦松想说什么,连忙又道:“咱们也不要在码头上为了礼仪继续争辩了,何况也不只是孤来迎接先生。”

“见过秦先生。”张无忌此时上前说道。秦松现在没有正职,只有散阶与子爵爵位,所以张无忌与文垚就称呼他为秦先生。

“见过张副使。”秦松还礼道。张无忌的‘教主’可不算是正式官职,他的正式官职是理番院副使。

“征印军的几位将军各自领兵在其他城池,蓝将军近日也在博里萨尔城巡视,不在高平,不然他们也会来迎接秦先生。”文垚又道。

“殿下前来迎接臣,臣已经受宠若惊,岂敢期盼诸位将军来迎接?”秦松明知那些将军即使来码头迎接也不是迎接自己,而是跟随自己一起来的几万将士,但也做出铭感五内的样子。

文垚又与他在码头寒暄几句,见到后面几艘船上的将士已经开始下船了,瞧了几眼,收回目光对秦松说道:“秦先生,今日风大,码头尤其猛烈,咱们还是入城说话。”

“但听殿下安排。”秦松当然不会反对。几人遂向城内走去。

不一会儿来到临时王府。文垚早在五月份就已经正式建立藩国,预定的王都当然是达卡城。可达卡城仍在孟加拉国控制之下,不仅如此,自从德里苏丹国与巴赫曼尼苏丹国的援兵赶来后,征印军的控制之土缩减不少,达卡城以北之土当然守不住,孟加拉东西两面的土地也多有丢失。为了让临时的王都不至于被迫换地方,经过仔细斟酌,最后选定了位于恒河西南岸、地理位置险要又靠近河流的高尔迪诺城为临时王都,改名高平城。在城内也征用了原本当地一户婆罗门人家的府邸作为临时王府。

因只是临时王府,何况又正在打仗,文垚也没翻修这座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府邸,所以秦松一走进来就觉得整座府邸十分陈旧。不仅如此,因为是征用的当地婆罗门府邸,院落内的装饰也都是婆罗门教徒惯用的样式,就连坐的椅子都与中原不一样,让秦松很不适应。

“这是从当地高门大户借用的府邸,孤刚搬进来的时候也住不惯,不过慢慢也就习惯了。”见秦松正在打量屋子,文垚说道。

“虽然应当笼络当地的婆罗门教徒,但也不可完全遵从他们的规矩和习俗。高平城不过是殿下的临时居所,等到过几个月搬进达卡城,应该修建一座大明样式的王府。”秦松道。

“孤也想早日搬进达卡城。”文垚丝毫不谦虚的笑着说了一句,随后正色道:“秦先生,朝廷派出的人马可都到了孟加拉?”

“尚未。这次与下官一起来的共有五个卫,近三万人马,今日船上的是三个卫,还有两个卫应该已经到了南哈迪亚岛,明日就能来到高平城;但仍有五个卫尚未从中原启程来到孟加拉。大约九月底十月初这五个卫才能都被送来。陛下征召的南洋诸国的军队也大多尚未赶来。”

“而且即使已经来的这些卫所,其军械也残缺不全。有些卫的大炮只运来了一半,还有一半尚未起运;有些卫的大炮都运来了,但炮弹极少。更不必提其他物什。殿下,大明从未有过将这么多将士海运到他地的先例,真正操办起来才发现没那么容易,运送兵马军械慢些也是情有可原,殿下还是安心等着都运到孟加拉。”秦松察觉文垚似乎有些着急,最后说道。

“可孤想早日击退甚至歼灭敌军,夺取整个孟加拉。”文垚丝毫不隐晦的说道:“粮食才收过一季,供应大军的粮食还足够,但大军久囤在孟加拉,苏王殿下都先回苏藩去了,不仅孤着急,几位将军也有些着急。大家都想着尽快打赢这次的战争。”

“何况即使有些兵马未到,但在孟加拉的将士也有近三十万,即使军械不齐,孤以为也可重新攻打敌军了。秦先生以为如何?”

“殿下,下官此来印度是协助张副使处置明教事宜,而且过去也从未打过仗,此事殿下应当与梁国公等几位将领商议。”秦松道。

“是孤昏了头了,不自觉的就说起了用兵之事,秦先生莫怪。”文垚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既然秦先生是来协助常平男处置明教事宜,正好沧浪男也在,孤有些关于明教徒之事要与先生商议。”文垚又道。张无忌身为驸马,身上没有个爵位也不合适,就加封他为不世袭的男爵。张无忌因武当山旁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防备蛮夷的堡垒叫做常平堡,就将爵位起名为常平男。

“殿下请说。”

“孤适才在码头上等待之时,与常平男提起搜寻本地明教教徒之事,常平男说当地的明教徒没有能做官的人,最有用处的几人也只是小商人与团头。不过孤认为,即使是小商人与团头也有用处。”

“商人四处行商,总要认识许多把守关隘之人,而且会与他们极熟;团头控制一方百姓,对于民情也十分了解。孤的想法,是借用他们的关系,派出少许兵马进入敌军控制之地,待大军进攻之事从背后策应。”文垚说道。

“殿下,下官以为,这恐怕难以办到。孟加拉土地不小,现下两军之间防守并不十分严密,我军寻敌军并未安排重兵把守之地派兵进入敌军之土十分容易,并不需借用明教教徒。但大明将士长相与当地人区别甚大,很容易就被发现,想要长期潜伏在孟加拉国的城池中很困难。若是想让他们潜伏在乡下,可乡下并无一个完全由明教教徒聚集的村落,会被当地人发现。所以,下官以为,这恐怕难以办到。”秦松不了解本地的情况,并未说话,张无忌出言道。

“正是因为大明将士长相与当地人区别甚大,所以孤才要借助当地的明教徒。”文垚见张无忌脸现不解之色,继续说道:“常平男,你可认真观察过乞丐的长相?你可知晓,在一座城池里,有多少官府难以掌控的角落?”

“臣并未观察过,倒是知晓城中会有官府无法完全掌控之处。”张无忌道。大明自从十多年前允熥禁绝乞丐令之后,中原所有城池真正的乞丐都绝迹了,那些表面上是乞丐其实是黑社会的人也不会到大街上乞讨,他当然没观察过乞丐。至于城池中会有官府无法掌控之处,这不是一定的么。

“中原没有乞丐了,但到了孟加拉后,孤认真观察过乞丐。所有乞丐都衣衫破烂,身上脏得很,而且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但正因为如此,没有人会认真看乞丐长什么样子,何况即使认真看看不清。孤就想,是否让大明将士扮演乞丐也不会被发现?”

“孤就找人扮演了一次乞丐,一连十数日竟然真的没有人发现他是大明子民!”文垚语气略有些激动的继续说道:“孤就想着,借助当地明教教徒的手段将少许将士送进孟加拉国的城池中,假扮做乞丐、最穷的百姓,让他们于大军攻城时在城中作乱。”

“殿下,若是真的不会被发现是大明子民,此策可以实行。但当地的明教教徒人数应当极少,能掩盖的明军将士也不会多。将少许将士送进小城用处不大,大军一下就能打下来;可送进防守严密的大城,恐怕起不到多大用处。”秦松想了一会儿,斟酌着说道。

“也是,防守严密的大城敌军将士人数极多,送进去几十人也没多大用处,也就是聊胜于无罢了。”文垚的计策被秦松否了,而且人家还有道理,心情有些低落的说道。

秦松忙又道:“不过此策仍然应当实行。几十名将士,就算被敌军发现损失也不大。臣与常平男定会与当地的明教教徒联络,将一些将士送进达卡城等大城中。”

“那就实行吧。”文垚有气无力的说道。之后他们又说了一会儿话,商谈了其他几件事情,文垚都这样有气无力的。

这时天已经快要黑了,文垚吩咐下人准备饭食,要在府里招待秦松,秦松也没有推辞。但他注意到张无忌变得有些着急,不停地看刻漏,正要出言询问,就听有下人通传道:“殿下,淮南长公主殿下回来了。”

秦松恍然大悟。‘原来是在想长公主殿下什么时候回来。说起来,我觉得王府内好像少了人似的,就是少了长公主殿下。不过公主殿下这一出去就是半日,这里又不是京城没地方串门,殿下这是做什么去了?’

他一边想着一边跟在文垚身后一起去迎接昀芷。他才走出这个小院子,就见到一个虽然身穿铠甲,但身体苗条体态与一般将领不同之人走进来,又听文垚行礼道:“见过四姑。”知道是淮南长公主殿下,也忙行礼。

“秦先生也到了高平?”昀芷见到他眼前一亮,想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只是对文垚道:“都是自家人,秦先生也是父皇重用亲近之大臣,这么多礼做什么。”

又寒暄几句,众人一起走进屋内,昀芷去里屋换了一身常服,和文垚等人一起用了饭。秦松觉得一个女子和自己同桌吃饭很不合礼仪,但一想她都带兵打仗了,也就不在意这一点不合礼仪之处了。

吃过了饭又说了会话,文垚将秦松送到客房安置。等秦松一走,昀芷马上问道:“中原的兵可都已经到了孟加拉?”

“还没呢。”张无忌说了秦松说的话。

“即使如此,也已有三十万大军屯在孟加拉,虽然德里苏丹国与巴赫曼尼苏丹国又增兵,沙阿也征召了不少人马,但总兵马仍比我军略少,也可发动反攻了!”

“可是,”张无忌才要说话,就被昀芷打断:“什么可是,明日就派人告知几位将军都来高平城商议如何反攻。”

“姑姑说的是,明日侄儿就派人通知几位将领来高平城。”文垚本来就想反攻,见昀芷支持他也当即说道。

“无忌,你统领的明教徒也让他们都准备好进攻。”昀芷好像已经成了征印军总指挥似的,又吩咐道。不过张无忌当然不会与她争辩,答应道。

“这次,要一举打垮印度三国之兵!”昀芷又道,眼睛里蕴含着兴奋之色。

第163章 新人第293章 接见使臣第492章 阅卷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1053章 最终决战——打架番外12:政府、政党与辩论第58章 ……阴谋——插叙第1131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丝绸之路北线的意义第1750章 奥斯曼人要来了第86章 北平生活开始第365章 对阵第49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半面馆半皇宫第1125章 傅安(二)第1520章 猜到追击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468章 罗贯中的遗憾第1206章 外交无小事——事情的经过下第1080章 最后的围歼战(三)第847章 赞仪领兵第1070章 决战——枪毙第993章 样子第1335章 汉洲攻略(六)第14章 允炆和蔼,允熥发威第626章 好马第649章 粮典婿第1180章 婚礼的次序第726章 帖木儿的反应——安卡拉第965章 工业第848章 终于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第984章 愿意打仗第1370章 吉哈诺与克拉维约的对话(上)第418章 封赏与处罚第1320章 金融改革——为什么第74章 拜访常家第1071章 决战——骑兵第954章 续婚姻第251章 读书第890章 为什么不给我们色目人一条活路第1238章 真正的学校——五城学堂第1250章 副校长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1792章 敏儿的选择第443章 北巡——返程黄金命名与封赏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结第341章 讲武堂人才与整顿第1743章 神秘的汉人第1497章 苏州惊变——萧家谈话第952章 闲不下来第624章 惊奇的一课第1352章 南洋风雨——第三个法子第1052章 最终决战——永明左卫第163章 新人第1205章 外交无小事——事情的经过上第1211章 再等等第1692章 尴尬第339章 举荐与偶遇第467章 幕后台前第1563章 巴布纳——为什么第139章 战——血战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1235章 没有时间只能快说了第335章 去孝陵第1324章 南洋风雨——开始第348章 乡试与文会第744章 不同的面馆第980章 唱戏第1267章 七月第945章 在两卫所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与山海关往事第917章 如何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节)第568章 命名与赏赐第1261章 格致监与再见罗贯中第632章 甘州城内第1378章 礼物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710章 议封与过节第1388章 会面三件事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608章 学校和秀才第1391章 庭前辩论第1517章 有人叛变第1018章 两个文明的战争第1677章 与明国决一死战第62章 二十八日第220章 家人和朝鲜请求第1141章 善后第1062章 决战——践踏第731章 征讨安南——准备和计划第462章 马六甲海峡两岸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706章 接见使者之前第1228章 军事改革细则番外11:帝国政治制度——缩水的皇帝与养老的议会第573章 巧合敌袭第960章 政务官与事务官第689章 金帐汗与维齐尔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617章 荣誉感第1433章 打架与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