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8章 不知道是谁在骗我,只能再调查了

“臣朝鲜使臣郑易,拜见上国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见过上国皇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朝鲜来的使者见到身穿龙袍的允熥,又瞥见文垣,马上跪下说道。

“爱卿平身。”允熥待他行礼完毕后说道,文垣也微微颔首。

“多谢陛下,多谢殿下。”郑易自然又磕了一个头,起身低头站在允熥身前,等候皇帝陛下的垂询。

“郑爱卿,朕记得汝在建业元年曾经出使大明,来过京城?”允熥却并未马上询问他这个时候出使大明到底为了何事,而是问了这个问题。

“蒙陛下垂询,臣确实曾在建业元年出使大明。”郑易忙躬身说道。

“而且朕记得你那次出使大明,还请求朕准许认祖归宗?朕记得爱卿那时说自己的祖宗乃是春秋郑国少正子产。”允熥又道。

“臣当时确实请求陛下允许臣认祖归宗,陛下也准许了臣。臣之后与家族的长辈前往山东沛县,与当地的郑氏家族核对族谱,得以认祖归宗。陛下能记住如此琐碎之事,臣铭感五内。”郑易十分感动地说道,而且并不全是装出来的。大明的皇帝能记得自己十多年前觐见时说过的话,哪怕是翻阅当时的记录才想起来的,也体现了对自己的重视,同样令他感动,甚至在一瞬间生出一股良禽择木而栖的想法。

“朕果然并未记错。”允熥笑道。

“陛下,臣还要请求陛下,准许今年中元节臣与家族长辈回沛县祭祖。”郑易又道。他本想说完公事后再说自己的私事,但既然大明皇帝提到了,他也就顺便提出。

“回乡祭祖乃是好事,朕岂会不准?”允熥笑着答应。他随即又道:“爱卿之嫡长女可是嫁给了朝鲜王次子,被加封为孝宁大君的朱补。”

允熥进一步显示了对自己的了解,但郑易这次却并不感动,反而生出一股警惕之意:殿下说的不错,大明对于朝鲜十分注意,竟然连这样事情都记在心里。幸好殿下并未委派沈温出使,否则多半会露出马脚。一边想着,他出言说道:“臣之嫡长女确实与孝宁大君成婚。”

“朕这件事也并未记错。”允熥又笑着说道。

他们二人闲聊了好一会儿,从郑易的关系聊到各种逸闻趣事,直到允熥感觉口渴了,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才笑道:“瞧朕,都忘了召见你到底为了什么了。”他随即正襟危坐,出言问道:“郑爱卿,遗德此时派你出使,到底所为何事?”

“启禀陛下,臣出使上国,是因为一件事关朝鲜前途的大事。因此时极为重要,我朝鲜国君不敢自专,派臣请陛下决断。”郑易忙说道。

“到底是何事?关系朝鲜前途?”允熥追问道。

“陛下,我国王世子从去年三四月份起,即患了病,不得不在宫中静养。起初众人虽为王世子之病担忧,但因医生说此病并不十分要紧,很快就能治好,所以众人也不十分在意。但却不想,过去一个月之后王世子却仍卧病在床。殿下这才惊慌起来,又命其他医生诊治。这时发觉之前为殿下治病的医生却是误诊,殿下大怒之下将那医生投入大牢,又命其余医生认真为殿下诊治。但因足足拖延了一个月,原本只是‘虚损’的病症却拖成了大病,而且诸位医生互相之间对于王世子到底患了何病如何诊治争论不休,难以得出定论。殿下也不知应当听从何人的建议,只能暂且为殿下补身子,调理起来。

但王世子也一直未见好,殿下不得不采纳了几人的建议,听从他们为王世子诊治,可仍然没有治好,不仅如此,世子的病反而更重了些。殿下这回不敢随意为他诊治,但又不能不治,十分着急。“

“朱褆竟然患了这样的病?为何不向朕请求,派出太医为他治病?”允熥惊讶的问道。

“起初时殿下以为世子的病朝鲜本地的医生能够治好,所以并未向陛下请求派出御医。后来殿下有些着急,但因殿下病情还算稳定,担心在上国面前失了面子,又听说上国民间也有许多神医,所以派人从北平等地请了许多所谓名医去汉城为世子诊治。可这些神医却仍然没有治好世子的病,殿下这才慌了手脚,派臣来京城请求陛下派出御医为世子诊治。”说道这里,郑易跪下说道:“王世子乃是我朝鲜国十分重要之人,还请陛下务必派人救治。”

“你放心,朕必定派出医术最为精湛之人救治朱褆。”允熥先答应派出御医为朱褆治病,又出言安慰了郑易几句,随后开始批评朱芳远。“遗德的做法就是讳疾忌医。他本该在朝鲜的医生争论不休时就派人来京请求朕,而不是拖到今日。幸好朱褆所患之病并非急病,若是急病,他此时已经故去了,遗德那就等于害死了自己的长子与朝鲜储君。所以讳疾忌医可千万要不得。你回去后也要同遗德说,以后万万不能如此。”

“臣必定遵从陛下之意。”郑易跪下说道。

允熥转过头对卢义吩咐道:“你马上去太医院,挑选出医术最为精湛之人,命他即刻准备前往朝鲜汉城。”

“是,官家。”卢义答应一声,转身退下。

“爱卿可还有其他事情要向朕禀报?若是没有,爱卿也带领仆从,与御医一道返回去吧。毕竟救病如救火,若是因迟了一步,没能将朱褆救回岂不会悔恨万分?是以你应马上回去。”允熥又对郑易吩咐道。

“臣还有一事,代我国殿下请陛下决断。”郑易又跪下说道。

“何事?”允熥显得有些不耐烦,问道。

“陛下,”郑易小心翼翼的说道:“我国殿下自然会全力救治世子,以求将世子治好。但若是世子始终不能治好缠绵病榻,甚至发生不测之祸,对我朝鲜也是十分大的打击。毕竟,世子现今只有一女尚无子嗣,我国殿下又已经年过五旬,因忧心世子之病情近来更加憔悴,若是世子不测,殿下恐怕会有不忍言之事。若如此之事真的发生,朝鲜必乱。”

“朝鲜乃是我国王室之朝鲜,我国殿下自然不愿发生内乱。殿下忧于此,特派出臣出使上国,请求陛下指教我国殿下。”

“朕明白爱卿之意。不过爱卿这话并未说完吧?”允熥恢复了正常的表情,平静的说道。

“臣已将殿下交代之话全部说了出来。”郑易道。

“哈哈,”允熥竟然笑了几声,随即冷冷的对郑易道:“朱芳远朕也见过,虽十分遵从藩国之规,大事皆向朕请求,但在派出使者出使前心中一定已经有了主意;此事事关朝鲜今后,朱芳远岂会没有想法?你将他之心思隐瞒下来不告知朕,是何居心?”

“请陛下赎罪。”郑易只能又跪下说道:“我国国君确实心中有些思量,但他嘱咐臣万万不能告诉陛下,怕影响了陛下决断,所以臣并未说出,并非是臣有意欺瞒。还请陛下饶恕臣之罪过。”

“罢了,此事朕会向遗德求证。你先说出遗德的心思。”允熥道。

“陛下,我国国君之意,是先请大明的御医诊治世子;但若是世子仍然医治不好,就只能更替世子之位了。”郑易仿佛下了极大决心一般,说道。

“遗德中意何人为继任世子?”允熥却并未显露出惊讶的神色,而是冷静的问道。

郑易也不惊讶,允熥猜到朱芳远的心思很正常。“我国国君尚未决断,不论王次子与王三子都各有殿下欣赏之处,也各有殿下不喜之处,所以殿下现在仍然无法决断。”

允熥点点头,又道:“遗德可想过为朱褆过继一子,将来继承王位?”

“殿下确实曾经这样想过,但殿下又思及自身春秋已高,若是发生不忍言之事,继任之人年岁太小,恐怕主少臣疑,会生内乱。所以殿下决定更易世子。”

允熥又问了郑易几个问题,最后说道:“如此看来,也只能更易世子之位了。不过你回去嘱咐遗德,除非再无人能够治好朱褆,否则绝不能说出更易世子之事,会生事端,朱补与朱祹也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臣记住了。”郑易忙答应。

允熥点点头,让他退下了。郑易跪下再次行三拜九叩大礼,转身离开乾清宫。

等他走了,允熥站起来伸伸懒腰,又喝了一口茶水,转过身来对刚才一直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听父亲与朝鲜使者对话的文垣说道:“你觉得,郑易今日所说,是真是假?”

“父亲。”过了一会儿文垣才回答道:“他说的话与父亲所言的那从朝鲜逃至京城的朱褆亲信金成均虽然言辞不同,但却能对应,可以认为郑易今日所言为一派胡言,朝鲜国君真的要瞒天过海,欺瞒父亲,欺瞒朝廷。”

“但若是只听今日郑易所言,又没有丝毫破绽。因父亲前几日曾与儿子说起过此事,所以儿子心中已经先入为主,认为郑易所言乃是谎话;可儿子听来听去,郑易所言没有任何自相矛盾之处,又言之成理,而且其表情也没有丝毫问题。儿子实在无法分辨他是否说了谎话。儿子也无法分辨,究竟是郑易欺瞒父亲,还是从朝鲜逃到京城的所谓朱褆亲信欺瞒了父亲。”

说完这番话,文垣有些忐忑的抬起头看向父亲。他不知道父亲曾有过易储的心思,但知道自己过去的表现不让父亲满意。他很想自己也能让父亲满意,说出这番话后认真盯着父亲的表情起来。

“你说的不错。若是只听今日郑易所言,没有丝毫破绽;可之前逃到京城那所谓朱褆亲信也没有欺瞒父亲的必要,父亲现下也不知到底是何人在说谎。”允熥说道。

听到父亲的话,文垣心中一宽,又道:“所以儿子以为,现下的当务之急是调查清楚此事的真相,到底郑易与金成均何人所言为真,何人所言为假。”

“确实需调查清楚。你以为,应如何调查?”允熥又问。

“儿子以为,首先是要探知朱褆的身体到底如何。父亲派去朝鲜的御医定然是杏林国手,医术极其高超的,也自然比朝鲜的医生高明些,应当能够诊断出朱褆身体到底如何,缠绵病榻到底是因何而起。若是能判定朱褆之病是人为,或能认定不是人为,则此事就清楚了八成。”

“其二,就是派人去朝鲜调查其他事情。若朱褆果真因朝鲜国君想要易储而‘生病’、‘装病’,必定不会没有丝毫痕迹。父亲应当派人调查是否有痕迹。父亲,儿子虽然并未接触过锦衣卫,但父亲如此重视朝鲜,儿子以为也必定在朝鲜派了锦衣卫校尉潜伏,父亲可以用早已在朝鲜留存下来的锦衣卫校尉配合派至朝鲜的使者,从其他方面调查此事。”文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364章 逃亡第1135章 实话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849章 伪军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814章 雷州第82章 抓海盗第1731章 儿子要走了很伤心第86章 北平生活开始第1344章 南洋风雨——带路党第1657章 巴布纳——围攻第1009章 出发前的准备——视察第970章 数理化基础第1370章 吉哈诺与克拉维约的对话(上)第4章 灵堂和送行第1308章 反应第462章 马六甲海峡两岸第268章 生第865章 在广州过年(二)第568章 命名与赏赐第935章 繁华的京城与神奇的表演第833章 多邦城——开打第104章 鱼之有水第1320章 金融改革——为什么第1742章 赏赐与求赏第1752章 炮灰第1475章 恭贺第1780章 格致院视察——对张学熙的赏赐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钟粹夜话第1017章 帖木儿的演讲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1047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三)第880章 是急是缓第766章 发现第872章 继续议事与南洋诸国的担忧第26章 内宫之患第1041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转换地方第127章 兖州事件——道教第972章 又毕业一批第1457章 怎么猜到的和为什么要猜第280章 心得第620章 课程与世荫第832章 多邦城——预备第1069章 决战——百夷卫的惊人战术与上直卫第1200章 殷商后裔?第400章 齐王女第729章 军械准备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1691章 倒是十分关心旁人的婚事第244章 向父亲求助第580章 正派国舅第962章 陈立杰的幻境第509章 官员勋贵第480章 懈怠弹劾第275章 改革与枉法第703章 宴饮前的谈论第1815章 最后的嘱托第1152章 接见鬼力赤第909章 礼仪完全忘在一边第1736章 留下成功号第1479章 嘱咐第1669章 从一个小消息看到的第1144章 接见宗喀巴(一)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灵庙第1469章 摊牌第244章 向父亲求助第890章 为什么不给我们色目人一条活路第1092章 血色——冤有头债有主第16章 首抄诗词第319章 内宫贪腐案(三)第361章 济南城外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156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1240章 真正的学校——继续解惑弟669章 攻缅——被袭第339章 举荐与偶遇第1266章 想法第125章 兖州事件——装神弄鬼第549章 再见与玉佩第796章 最后醒来第1408章 接见——家属区第1793章 选定张学熙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1162章 蒙古谋划——吩咐第174章 文华殿东暖阁第1718章 下一步的铺垫与孟加拉的“终结”第636章 各方折冲第1313章 准备第10章 后续发酵第1367章 黄头发的人又来了第1195章 何为人第1232章 敏儿和赛儿第639章 粮食和军歌第67章 济州岛养马第730章 对安南的正式决定第285章 意图去平江第468章 罗贯中的遗憾第1703章 朱芳远迎接天使第1186章 吃起来有流泪的感觉第698章 说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