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梅殷夫妇

本书在,请读者到起点或者创世阅读,谢谢。

梅殷马上对宁国公主说道:“哎呀我的公主,这样的话是能说的嘛!这样的事情更是不能干的!”

“并且皇上哪里对外人比对自家人好了?皇上刚刚才封了三位亲王为封国国君,虽然都是穷乡僻壤的地方,有些王爷还不乐意去,但是可以看出皇上对于自家人是很好的。”

宁国公主话出了口也知道自己失言了。现在不是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了,允熥对于她们这些公主会怎样还没有章程。并且宁国公主洪武十一年同梅殷成婚,当时允熥还没有出生呢!之后她进宫与允熥见面的时候也少,没什么感情,甚至都谈不上熟悉,真要是因为出言让允熥厌恶,真是得不偿失的。

不过宁国公主听了丈夫梅殷的话,还是嘀咕道:“对自家的叔叔兄弟那么好,对我们这些公主,除了昀英以外,自从继位已来还没怎么搭理过。兄弟们是亲的,莫非我们就不是亲的不成?”

梅殷阻止不了宁国公主嘀咕,只能在一旁不说话。这时,一名侍女小步跑过来说道:“公主殿下,驸马爷,陛下派人来传旨来了。”

梅殷夫妇马上站起来,互相对视一眼,收拾一下身上的衣服,然后来到前厅。

王喜正带着两名小宦官在前厅溜达着。他见到梅殷、宁国公主夫妇走进来,马上跪下给他们行礼说道:“奴才王喜见过宁国公主殿下,见过驸马爷。”

宁国公主只是爱理不理的说了声:“起来吧。”但是梅殷马上下手扶起王喜。他知道,现在不是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了,根据史书上的例子,这种从当储君之前就跟随着的宦官比他们这种感情不深的皇亲,在皇帝的心中分量还大呢,所以不敢得罪。

王喜听到宁国公主的爱答不理的话的时候也是心中不痛快。自从允熥当了储君已来,他也是见过不少的人了,除了朱元璋、郭宁妃以外,就连熙瑶、常母(常遇春之妻)、昀英,还有朱楩等王爷都不敢这么敷衍他。

不过马上梅殷就扶起了他,又悄悄说了几句和软话,城府不深的王喜又马上把不痛快的感觉丢到一边去了。宁国公主和梅殷的夫妻感情还不错,所以没有别的动作。

王喜清清嗓子,说道:“宁国公主殿下,驸马爷,奴才要宣陛下口谕了。”

梅殷马上跪下。宁国公主本来不愿意跪,见到梅殷跪下了,也只好跪下。

王喜马上心情就舒爽了,好像外边阴沉沉的天都晴了似的。他朗声说道:“圣上口谕:宣宁国公主驸马梅殷觐见。”

梅殷说道:“臣接旨。”然后与宁国公主一起站了起来。

王喜笑着对梅殷说道:“驸马爷,陛下好像是挺急的,驸马爷这就和我进宫吧。”

梅殷回头看看脸上有喜色的妻子,说道:“容我换身衣服,然后到后院换衣服去了。”

====================================================

王喜带着梅殷来到乾清宫的时候,允熥正捧着一个小本子皱着眉头看着。在他的身边,还有好几册类似的小本子。

这都是允熥之前几年记下的东西。允熥毕竟来到这里已经有六年之久了,很多前世的事情都想不起来了。幸运的是,他从过来以后不久,就开始把他想到的东西,不管是和哪方面有关的,都随时随地的记下来,然后在用简体字,或者是拼音写到小本子上。

这几年记满了文字的这些小本子都被允熥精心的放置在自己的书房中,并且未得到他的允许,任何人,包括熙瑶都不得进入他的书房。日常打扫卫生的宦官都是不认识字的。幸好他开始记这些东西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放弃了对他暗地里的观察,并且朱元璋一次也没想过来他的书房看看,所以才一直没有暴露。

允熥在继位以后更是把这些东西都搬到了乾清宫来妥善保管。

此时允熥正在费力的看着一段文字,不时就用笔在旁边的纸上写写画画的,甚至有时还喃喃自语:“怎么现在才想起来。”

Www ▪тт kΛn ▪¢ o

这时王喜走到殿阁的门口,先轻声敲了敲门,然后说道:“陛下,驸马梅殷来了。”

允熥抬起头,说道:“梅殷来了,传他进来。”但是说完之后仍然低下头继续看着小本子。

王喜出去把梅殷叫了进来。梅殷见到允熥之后马上跪下说道:“臣梅殷见过陛下。”

允熥抬起头,笑道:“姑父何必行大礼?都是一家人。”

梅殷知道允熥最近见到皇亲国戚、开国功臣,都是这一套话的。他可不敢把这个当真的。

要说起来,梅殷也是勋贵阶层的出身。他父亲梅思祖,洪武三年加封汝南侯,也是大明的开国功臣。但是洪武二十三年他们家追坐胡惟庸余党,全家,除了他本人以及他和宁国公主生的孩子,其他人都被朱元璋杀了。

他虽然逃得一命,但是也是从此谨小慎微的。因此仍然行完了大礼才起来。

允熥又看了会儿小本子,又在另一张纸上记下了什么东西,然后才放下本子,对着梅殷。

刚才允熥虽然在思考着其它事情,但是一直在用眼角的余光观察梅殷,现他不曾露出半点不耐之色。

允熥刚才也看过了梅殷家的记载,才现他全家除了他这一小家子都被朱元璋杀了。允熥终于找到了一个为什么‘靖难’的时候他出工不出力的原因了:你们老朱家都没把我们当回事,想杀就杀,我说为什么给你们家卖命?谁当皇帝不一样?

虽然这个想法只是允熥自己猜测的,并不一定就是梅殷的本意,但是允熥自己觉得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的。

允熥很难理解朱元璋为什么会信任这样一个和自己有血海深仇的人。要是搁在允熥自己,就算他不会杀了梅殷,也绝不会重用梅殷的。

允熥说道:“梅姑父。”

梅殷马上说道:“不敢当陛下姑父之称。”

允熥笑道:“既然是姑父,怎么当不得?”梅殷只是连连推让。

允熥也不纠结这个称呼问题了,说道:“那梅驸马,太祖皇帝临终之时,嘱托朕,说梅驸马身有大才,不可使之埋没。”

“当年梅驸马曾为山東学政,成果斐然,深得太祖皇帝赞许。朕欲以梅驸马为正三品的太仆寺卿,兼中书舍人,可随时进宫面圣。梅驸马以为如何?”

通俗的讲,太仆寺是管养马的。后来间接造成刘六、刘七起义的马政,并非是永乐朝才开始有的。洪武四年,朱元璋就在答答失里设立了群牧监,专门管理养马;后来又几经变换,现在太仆寺的衙门设在滁州,在辽东、西北、直隶诸地都设有养马之地;允熥又把济州岛争取了过来,现在也是大明重要的产马地。

在骑兵如此重要的年代,最起码从表面上来说,不能说这不是对于梅殷的重用,但是允熥又避免了梅殷为一地的主官或者统兵大将的情况生。毕竟,梅殷就算敢渎职,也不敢太过明显,现在大明比历史上多了一个济州岛作为养马之地,怎么都不至于比历史上差。

梅殷面色并无任何变化,行礼说道:“陛下,臣遵旨。”

允熥本来还想和梅殷唠唠家常的,但是见梅殷这样,又说了几句话就让他下去了。

梅殷回到宁国公主府,宁国公主问道:“梅郎,陛下给了你什么官职?”

梅殷说道:“陛下任命我为太仆寺卿,兼任中书舍人,可随时进宫面圣。”

宁国公主跳起来说道:“怎么是太仆寺卿?这是什么官职!还什么兼任中书舍人,可随时进宫面圣。太仆寺的衙门在滁州,虽说离着京城不远,但是也不可能总来京城,什么‘可随时进宫面圣’的权力有个屁用!”

但是她马上回过神来,看着梅殷面色不变的脸,说道:“没什么,陛下刚刚继位,不知道你的本事,你在太仆寺卿的位置上好好干,我明年找机会向陛下进谏,把你调回京城。”

顿了顿,宁国公主又说道:“要是你不愿意干,就辞了官吧。凭借你我的俸禄,怎么也不至于不够花的。等顺昌和景福两个孩子再大几岁,我豁出脸去找陛下,怎么都能给他们世袭的前程。”

梅殷看着妻子宁国公主的脸,也很感动。他说道:“我怎么会辞官?虽然陛下没有把我留在京城,但是太仆寺卿也是重要官职,全国的大多数马都是太仆寺来养,万一出了问题也是国家的大事。”

“我在太仆寺卿的位置上好好干,等着过几年掉回京。”

又对宁国公主说道:“你在京城好好等着我。”

宁国公主说道:“我陪你去滁州。”

梅殷惊讶的说道:“那怎么行?”

宁国公主说道:“怎么不行?(洪武)二十二年永嘉下嫁武定侯的儿子郭铭,不也跟着他去过外地?”

梅殷还要再说,宁国公主说道:“此事就这样定了,我马上去找陛下,让他准许就好!”

第315章 齐夜话第239章 海外华国第689章 金帐汗与维齐尔第100章 后续第509章 官员勋贵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704章 晚会第568章 命名与赏赐第509章 官员勋贵第1790章 工业时代——富裕人口做什么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登陆第728章 对安南的决定第604章 对西北卫所第232章 收侍卫和考证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传第680章 三清第1496章 苏州惊变——发现第867章 又一份捷报第265章 突然的请求第257章 从头到尾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见第1266章 想法第1542章 印度之战——孟加拉人的谋划第1546章 印度之战——军械第1467章 迟迟未到第597章 宝安市舶司第360章 发兵济南第1233章 去讲武堂的路上第178章 祭祖第1304章 徐家的‘危机’第1126章 傅安与理番院第562章 满江红第1124章 傅安(一)第1416章 身为家主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926章 场地乾清宫第948章 笼络侍卫第1107章 伊吾庆功宴——头功臣桌第762章 大案——采生折割(补昨日欠更)第810章 战安南——出发前第734章 武郑敏瑶举兰福第1063章 决战——全宁卫第1051章 最终决战——前第1031章 最惨烈的一战——累第1444章 对欧洲的谋划—对卡斯蒂利亚第757章 南巡——广東事第1720章 退休第1300章 为什么要推行简体字第1674章 用什么办法挑衅第1539章 答应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1238章 真正的学校——五城学堂第1239章 真正的学校——答疑解惑第964章 钢铁厂续第969章 计算第1239章 真正的学校——答疑解惑第310章 内藩与外藩第551章 海务院和新市舶司第1118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真正的选择第1717章 远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终于要回京了第1277章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节快乐)第909章 礼仪完全忘在一边第1326章 南洋风雨——事情与军费第1439章 白莲与内外王子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305章 见水师副将第370章 统帅平叛之人第20章 重阳节——续逛京城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与更北第1658章 巴布纳——援兵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钟粹夜话第759章 南巡——相关之事第1294章 萧家的应对番外7:帝国最黑暗的年代第758章 南巡——风景第1714章 王妃第103章 应酬第1268章 科举漏洞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战将临第531章 带谁第579章 舅爷第202章 小说家第596章 了解第21章 重阳节——宝钞之二第201章 定年号第822章 战安南——得救第917章 如何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节)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节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086章 枭雄之死第1006章 被夺取的乌鲁木齐(中)第148章 卡廷第983章 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第624章 惊奇的一课第205章 劝谏第1324章 南洋风雨——开始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1239章 真正的学校——答疑解惑